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格式.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684127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题目分析与解题方法解题步骤: 熟读全文,整体把握仔细读题,弄清题意确定区域,深入思考答题准确,有理有据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一、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常见的考题题型:一、 文章的写作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二、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

2、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三、 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四、 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文章标题的含义:1.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 2.结合所使用的修辞(字面义、内涵义) 3.作者的情感 文

3、章标题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交代主要内容 3.交代写作对象 4.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5.点明线索 6.揭示/暗示主旨五、 标点符号的作用 1、 的作用 解释说明 话题的转换 表示话语的中断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2、 的作用 引文的省略 列举的省略 说话断断续续。 3、“ ”的作用 直接引用 特殊含义 强调意思 特定称谓 六、 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做出恰当的选择。 七、 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八、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4、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九、 揣摩加点词的含义方法策略:把握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在语境中推测、确定其含义及作用-特别要注意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理解其对表现作者情感的表达作用。十、 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一)要素法-人做了事结果(二)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三)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四)概括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十一、 选择或概括文章的

5、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写人记事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或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眷恋、惋惜、惆怅、思念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也许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写景的,主要是赞美景的美丽可爱。写物的,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爱;需注意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文章。十二、 文章的线索1.人物 2.事物 3.事件 4.时间 5.地点 6.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发展变化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十三、 理解句子的

6、含义常见的重要句子类别1、能揭示中心的句子;2、结构中有独特作用的句子;3、能概括、总结段意,收束全文思想感情的句子;4、能深化内容、升华主题的点睛句;5、巧用修辞、表达效果好的句子;6、意蕴深厚的感悟句、哲理句。分析句子的方法- 十四、 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A内容方面1.中心/点睛句段:点明了中心/揭示了主题;耐人寻味,读后能予人的启迪2.情感句段:直抒胸臆,抒发了的内在情感3.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却表达了深刻见解/寄予了深刻用意/揭示了深刻内涵4.引用句或文学意味浓郁的句段:表达了的情感,创设了浓郁的文化氛围B. 结构方面1、文首 -点明标题(主题),领起下文,渲染气氛,设立悬

7、念,设置线索,为下文作铺垫,照应结尾2、文中 -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3、文末 -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标题,点明/揭示文章主旨。C. 景物或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了背景,烘托/渲染氛围 2.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思想感情/心情/性格 4. 与形成对比,深化主题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文章感染力十五、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 比喻2、 拟人- 2、排比 - 3、设问- 4、反问- 十六、 人物形象的刻画: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

8、想性格等情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十七、谈启发、理解和感受的题目,回答的时候既要注意谈理解(内容以学习精神品质等为主),更要谈实际。十八、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十九、 修辞手法名 称 阐

9、释 效 果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文采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赋予事物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种情感,显得活泼、亲近。夸张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故意对人或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写表达鲜明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的表达。增强语势,感情洋溢,形象生动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相反的短语/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整齐醒目,便于记忆传诵。 反复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提醒注意,引发思考,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文势和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