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考.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68740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考 特征码 VDfLEFHzXwiTQieQKLAR 【摘要】当前,关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深化改革 有三种不同的思路。一是“责任制创新” 、完善委托代理关系 的思路。二是激进推行产权多元化、民营化乃至私有化的思路。 三是分类改革的思路,即“特殊”领域与非特殊领域的国有企 业、 (特)大型与中小型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思路。笔者认为, 三种思路都有一定积极意义,尤其是第三种思路比较符合我国 的实际,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作用明显。但是,三种思 路都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应当坚 持分类进行的总体思路。不仅要从产业领域和企业规模进行分

2、 类,而且要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进行分类。要对地 位十分重要而地理上处于劣势、经济上处于弱势、历史性和社 会性负担沉重的西部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深化改革进行专门 研究。国家应当从改革成本、中央企业下放地方的配套条件等 等方面给予西部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以特殊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国有大中型企业 深化改革 思路选择 目前,我国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已经取得根本性胜利,企业 第 2 页 的制度转型基本完成,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则还处于攻坚 阶段,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改革思路上还存在很 大分歧,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路 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3、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 其深化改革的取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中,是否进行产权制 度改革和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是多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对 此,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当进行“责任制创 新” ,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加强监督管理。 主张这种思路的学者们认为,各种承包制或称责任制才是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 “资产经营责任制的设计者们 不想改变国有经济成分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想在生产资料公 有制的框架内设计出合乎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制度来,这是他 们创新型制度设计的难能可贵之处。直到今天我一直认为,他 们的这个努力方向是宝贵的和正确的。 ” “

4、在现代的市场经济 中,中等以上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经营效率,根本就不是靠个人 对自己财产的关心,而是靠建立有效率的委托人代理人关 系。这就是近 20 年西方的经济理论特别注意研究委托人代 理人关系的原因。 ” “经过科学改造后的西方产权理论, 有助于公有制度和市场制度的深化改革。可是社会主义经济改 革和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个产权问题,尤其不是一个趋向私有化 第 3 页 问题。 ” “俄罗斯依据西方产权理论推行私有化,不仅没有提 高企业效率促进增长,反而导致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下降了 50%, 企业亏损面迅速扩大增长了几倍。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中 国经济学家仍在鼓吹私有化,不愿意正视科斯产权定理的 神话在俄

5、罗斯改革中遭到惨痛失败的现实。目前,国内正 流行的经营者买断收购(MBO,也称为管理层收购,编者注) , 各地纷纷出台的拍卖大中型国企方案,已经变成不加掩饰的私 有化行为,很可能造成类似俄罗斯的灾难恶果,严重威胁到中 国的经济和国防安全。 ” “显然,俄罗斯的私有化非但没有解 决国有企业的所谓产权虚置问题,反而却真的造成了责 任虚置 ,而现代企业在实现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责任制是 决定企业效益的更为直接的因素。 ” “这充分说明解决问题的 出路,是完善代理责任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才能制止代理人 钻空子滥用职权,侵犯国有股和其他股东的利益。(美国 安然公司、华尔街丑闻等,笔者注)事实证明,产权

6、多元化的 股份公司,包括非国有控股和民营的上市公司,也出现欺骗、 造假掠夺股民现象,西方现在寻找治理企业腐败犯罪的途 径,也正回归到加强政府监管和完善代理制,还有被迫将失败 的私有化企业重新国有化,如英国铁路曾经一度被誉为私有化 的楷模,现因经营亏损、债务缠身被重新国有化。 ” 可见,这 些学者崇尚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反对对其进行过多过快的改 革,主张“稳妥”甚至“保守”地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 第 4 页 他们认为,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正是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 胸怀远大理想肩负起挽救民族危难的重任,成功地完成了时代 赋予的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我们绝不应当盲目相信西方的 科斯产权理论

7、,将其贬低为产权模糊的落后企业制度。 ” 第二种思路则与第一种思路完全相反,而且比较激进,主 张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当尽快推进产权多元化甚至较大程度 的产权私有化。 持这种思路的学者主张,中国国有企业包括大中型企业应 当推行比较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民营化、私有化,一些人 甚至认为应当采取激进的方式推进私有化。 “同样的地方、同样 的人,产权制度改变了,生活就可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国有企 业不能改进,是要放弃的。 ” “科斯定理无懈可击,这是我可 以肯定的。我用科斯定律所演变出结果,就是内地一定会 走向近乎私产的路。 ” “我的推测是,内地将来所采用的产权 结构必然与私有产权制度极其类似。当然,我不

8、会极端到 推测内地会将邮政局、公共交通或石油资源一些政府能以 较低费用维护垄断的部门转到私人的手中去。 ” “这就是 为什么我认为改革一定要走得非常快的原因,因为如果您走慢 了,就会变成印度那种情况(即所有的贪污都是界定得非常好 的体制) 。这也是为什么我完全反对任何渐进主张的原因。 ” “为了确保只有高能力的人才能被选为职业经理,选择经理的 第 5 页 权威应当从政府官员手中转移到真正的资本所有者手中。为此 必须对国有企业实行民营化。可喜的是,中国的改革正在向这 个方向走。 ” “中共十五大召开后,民营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现在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已被地方政府列入出售名单。 ” “大家知道,中

9、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最忌讳讲私有化, 而我认定中国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私有化。 ” 第三种思路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是根本方 向,但必须分类地、渐进稳妥地实施。 主张这种思路的学者们较早地看到了, “产权制度的变革是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而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制度变革又 是其中的一个难点。 ” 我们“对从根本上制约企业机制转换的 产权制度重视不够。传统产权制度的主要弊端在于单纯的行政 分配和产权边界不清,并导致企业同政府的关系难以理顺。 ” “就企业体制来说,要以产权问题为突破点,探索公有制经济 的新的实现形式,通过股份制等各种有效形式,逐步明晰国有 制企业的产权关系” 。 “

10、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仅要明 确产权关系,最根本的是要重塑产权主体。 ” 在主张第三种思路的学者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批专家 学者较早地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可以说是这种思路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必须 分类改革特殊企业与普通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要 分类进行。 “前一阶段,关于硬化公有制内部财产关系的说法较 第 6 页 为流行,但我们认为离开了对现有国有企业的分类,这种硬 化同样会显得不合时宜。 ” 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他们对特殊 国有企业与普通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研究。他们主张,目前数 量庞大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应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极少数必须 继续保持国有

11、的“特殊企业” ,其改革应当稳妥地推进,其余的 普通国有企业则应当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现非国有化。 “只有 把必须实行国有制的企业按特殊的法律和政策进行严格的行为 规范(当然,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本身也有一个改革和不断完善 的问题) ,才能对大多数可以改制为一般企业的国有企业进行大 胆的制度变革,即改革为非国有企业,完全按民法和公司法的 原则来规范其行为。 ” “从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看,国有 企业实施产权股份化计划是深化企业改革、消除传统产权制度 落后性的根本方向。 ” “股份制可以是一种现代公有制实现形 式,并不必然是走私有化道路。 ”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改革三种思路的比较与评析 笔者首

12、先要指出的是,学术界的不同思路和各种争鸣对推 动我国改革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对我国正确地作出改革的重 大决策是很有好处的。实际上,上述每一种改革思路都具有一 定的积极意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当然,有些思路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1、 “责任制创新”思路评析 我们应当看到,第一种思路,即国有企业应当进行“责任 第 7 页 制创新” ,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加强监督管理,对现阶段我国 的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特殊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具 有明显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 实质上大多仍然实行的是经济责任制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 难怪有学者认为“真正推动改革前进的

13、措施恰恰是被许多经济 学家批评的、甚至是所谓保守派执行的政策。 ” 而且,这 种思路的重要指导意义还表现在:在我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 产权市场、经营者市场等市场体系不完善、不成熟,市场机制 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即使是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的企 业乃至民营企业,其内部大都也会采取承包等各种责任制形式。 因此, “责任制创新” 、完善委托代理关系的思路,对我国国 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义是不能忽视的。 但是, “责任制创新” 、完善委托代理关系毕竟只是一种 管理模式,而不是财产制度本身。显然,用“责任制创新”思 路指导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普通国有企业 的改革是不适合的。 因为我国多年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

14、,普通国有企业不仅仅是管 理模式存在问题,而是财产本身的制度安排存在问题不能 也不必实行国有制,因此,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其核心就 是重塑产权主体,其方向就是民营化,部分企业甚至可以私有 化。这些企业即使是实行“责任制” ,也必须是通过产权制度改 革使产权主体人格化后的制度前提下来推行。因为产权主体人 格化还是非人格化,所实行的责任制的性质和效果是截然不同 第 8 页 的。普通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人格化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这种趋势决不会因为目前极少数国有企业仍然在采取租赁、承 包等责任制形式而改变。目前,的确还有极少数普通国有企业 包括中小企业由于整体状况极差,资不抵债,无法筹集必要的

15、职工安置费等改革成本、无法解决债务问题等等原因而不得不 采取租赁、承包、托管等各种责任制形式,但这是不得已而为 之,并不是主动改革的取向。凡是有条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退出国有产权的普通国有企业都应当实行一定程度的民营化, 中小型国有企业甚至可以私有化。 2、激进式产权改革思路评析 勿需讳言,第二种思路,即激进式产权改革民营化、 私有化的思路,对我国产权理论的探索和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 改革同样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至少对近 10 余年来国有中小 企业的民营化改革起了较大的助推作用。 但是,要将这种思路用于指导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特 殊领域中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则是显然不行的。特殊领域中的 国有

16、大型企业数量极少,但由于其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必须实 行国有或由国家控股。当然,其内部也要改革。对于非特殊领 域的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特大型企业来说,在一个相对较长的 时期内,也不宜激进地推进民营化,更不能过快地私有化。一 是国有(特)大型企业规模大,涉及的利益群体多,激进改革 引起的震动大。例如,涉及职工的数量多,其观念转变和妥善 第 9 页 安置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若激进改革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许多 国有大型企业的负债重,呆坏帐多,不良资产多,激进改革则 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乃至金融危机的爆发。二是我国国有大型企 业产权改革的有关配套条件还很不完善、不成熟,激进改革可 能危及大批企业的稳定发展。例如,

17、我国的资本市场包括产权 交易市场规模较小,不够完善,运行也很不规范,很难支撑大 批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交易和产权的优化重组;我国的职业经 营者市场尚未真正建立,很难满足大批国有大型企业民营化对 职业经营者的需要;大批国有大型企业民营化要求我国行政管 理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职能转换,而这是需要较长的时 间的。此外,我国民营经济还不发达,尚难以承接如此大批国 有大型企业集中退出的国有产权,而集中引进如此大量的国外 资本既有难度,也有风险。因此,我国非特殊领域国有大型企 业的产权改革不能激进进行,只能稳妥地渐进地推进。 3、分类改革思路评析 第三种思路即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思路虽然并非前两种思 路的

18、简单折衷,更不是学者们随意采取的“中庸”之道,但它 的理论取向和政策主张的确是居于前两种思路之间的。假若我 们可以将第一种思路称为“保守派” 、第二种思路称为“激进派” 的话,则既不保守也不激进的第三种思路或许可以称之为“温 和派” 、 “稳妥改革派”或“分类改革派”等等。 与前两种思路相比,主张第三种思路的学者们最大的特点 第 10 页 是:他们深谙中国国情,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进程、效 果和存在的问题把握得较准确,特别是他们在指导思想上就坚 持了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出发 点。不能完全排除他们的理论受到了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 影响,但他们的观点更多地是对中国自

19、身改革实践的总结和改 革方向的把握。 “对于国有企业需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 是在改革进程中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是对企业漫长的 改革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和作出冷静思考的结果。 ” “产权理论的研究,不是为了赶时髦,标新立异,而是改革的 需要。 ” 现在看来,第三种思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正是我国 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所走过的和正在走的路径。翻阅有关文件我 们可以发现,第三种思路的观点大多已经体现在党的十四届三 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全 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之中,对我国国有企业分类深化改革发挥 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对普通国有小企 业的非国有化

20、改革;普通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劣势企业的退出和 优势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分散化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中央属国 有企业包括“特殊企业”在总体上实行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的 同时,企业内部和国有企业之间也在推进产权结构的优化重组。 这些改革成就的取得不能不说在相当大程度上归功于“分类改 革派”的理论指导。 第 11 页 第三种思路虽然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总体方向, 但没能对一些关键的、重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影响了 它对改革实践的指导效果。例如,在分类改革上,对国有企业 改革主要进行了产业方面和规模方面的分类研究,而没有根据 不同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类研究,更没有对 地理上处于劣势、经

21、济上处于弱势、历史负担沉重的西部地区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我们有必要 进行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分类研究。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路选择及战略措施 从总体来说,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坚持分类深化改革 的思路。从产业领域来看,应当分为“特殊产(行)业”与非 “特殊产(行)业”领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思路;从企业 规模来看,应当分为(特)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型国有企业的 改革思路;从地理位置来看,应当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国有 企业的改革思路;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应当分为发达地区与 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等等。 对于前两种分类即产业领域和企业规模的分类我国学者的

22、研究已经非常多了,尤其是上述第三种改革思路对其研究已经 比较全面了。这里,笔者只补充两点:第一,特殊领域的国有 企业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企业虽然必须实行国有制, 但也必须完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责任制创新。一方面,要 建立激励到位、约束严格的责任制;另一方面,其责任人(团 第 12 页 队)的选聘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经营者市场对其责任人进行 最终也是最有力的监督管理。第二,对非特殊领域的国有企业, 则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分散化 和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化乃至私有化的改革步伐。因为全国各 地多年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非特殊领域的国有企业的产 权制度早改、大改主动,晚改、小

23、改被动,不改和假改都没有 出路。我们最近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实地调查中深深感到,改革 已经十分紧迫了,许多地方政府都急呼“对国有企业我们拖不 起也拖不动了” 。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 加大改革力度,条件成熟一个改一个、成熟一批改一批。当然, “特殊”与非“特殊”的界定并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 是动态的。在特定条件下,二者是相互转化的。因此,要根据 具体企业、具体情况选择企业的具体改革方式。 这里,我们重点将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结合起 来,研究一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思路选择问题。因为迄今为 止,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还不多,而在改革实践中,不同地理条 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有大

24、中型企业改革是有很大差异的,尤 其是地理上处于劣势、经济上处于弱势、历史负担和社会负担 沉重的西部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问题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也有很大的难度,需要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众所周知,我国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存在两 个反差极大的区域或地带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 第 13 页 二者的国有企业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和地位 ,其改革的基础、 条件差异很大(见下表) ,改革难度迥然不同,因此,其改革思 路也应当不同。 东西部国有大中型企业情况比较表 东部国有企业 西部国有企业 形成特点 内生型,产业配套较好 嵌入型(尤其三线企业) 、 产业配套差 地理分布特点 大

25、都集中于城市、社会职能机构少且便于剥 离 布局分散(尤其三线企业) 、社会职能机构多且很难剥离 生产特点 加工型为主、附加价值高 资源(采掘及初加工) 型为主、附加价值低 产业特点 轻工业为主、投入少而自我积累多 重工业为主、 投入多而自我积累少 设备、技术特点 现代技术为主,设备新、改造任务轻 传 统技术为主,设备陈旧、改造任务重、 发展特点 新企业多 老企业多 负担状况 历史负担、社会负担较轻 历史负担、社会负担 沉重 经营状况 总体较好,竞争力较强 总体较差,竞争力较弱, 亏损企业多,困难企业多 改革的外部条件及难度 财政实力较强,非国有经济发展快, 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渠

26、道多,改革难度相对 第 14 页 较小。 财政实力弱,非国有经济发展慢,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少,改革难度极大。 由于存在上述特点和差异,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 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面临以下几个特殊困难: 第一,由于西部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资源型企业多、三线 企业(含军事工业企业)多、重工业企业多、传统产业型企业 多、老企业多、困难企业多、地理布局分散、历史负担和社会 负担重的突出特点,其改革任务重,改革成本高,改革的难度 极大。 第二,由于西部地方财政实力弱,无力承担必要的改革成 本,使许多改革难以推进。例如,即使是进入国家政策性破产 计划的企业,由于难以筹足职工的安置

27、成本也迟迟不能终结, 更不要说其他改革所需要的成本;一些地方政府由于无法承担 必要的成本,许多企业办社会职能无法分离或者分而难离、分 而不离,精干主体十分困难。 第三,由于西部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难以提供较多的就 业岗位,使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分流渠道不畅,下岗职工再就业 极为困难。而再就业才是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安置问题的治 本之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改革。 第四,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社会保障覆盖 面窄,保障水平低。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很低,而且 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许多都没有被纳入社保体系,这既不利于 第 15 页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利于吸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到民

28、营企 业再就业,使本来就少的再就业渠道被堵塞。 第五,西部“特殊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比重较大,比如 军工企业、重要资源型企业、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等等。这些企 业大都属于中央企业,但其社会职能机构和辅业的剥离必须由 所在地承接,特别是一些劣势企业先后被整体下放到地方,大 大增加了西部国有企业的改革难度,尤其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 难度,增加了社会不稳定隐患。 最后,西部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普通国有企业的产权多 元化比较困难。由于西部国有大中型企业大都处于上游产业、 传统产业领域,配套能力差,经营成本高(仅治理环境污染的 费用就极高) ,投资回报低;加之,由于老企业多,办社会职能、 冗员、债务、不良资产

29、等社会负担和历史包袱沉重;再者,由 于西部的地理条件、交通通讯、人才基础、法制及政策环境等 投资环境与东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这诸多不利因素,不仅使 西部很难引进优秀的战略投资者,严重阻碍着国有企业的产权 多元化、分散化乃至民营化改革,而且近年来西部原有的一些 优势大中型企业的部分车间乃至总部也开始不断迁往投资环境 更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呈出现“孔雀东南飞”的态势,使西部 面临资源和资金流失甚至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无须赘述,我们可以看到,西部地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深 化改革面临许多特殊的困难,需要有特殊的改革思路作指导。 第 16 页 总体来说,西部要认清改革形势,加快改革步伐,同时要结合 企业实际

30、,分类推进改革。具体来看,应当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第一,考虑到西部国有大中型企业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历史 贡献,国家应当加大对西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要帮助西部解决改革成本匮乏的问题。例如,加大国有 大中型企业兼并破产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对于改革开放以前建 立的老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社会职能机构和辅业剥离的费用应 当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列专款解决;对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历史 欠帐,应当由中央财政适当解决一部分。 第二,西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 创造条件,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人员分 流提供更多的再就业岗位。同时,要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 等纳入社会保障体

31、系,为其员工提供同等的保障条件,以吸引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去民营企业再就业。当然,西部国有企业下 岗职工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的劳动技能,拓宽再就业 渠道,积极争取到民营企业再就业。 第三,地处西部的中央属企业不论是部分剥离还是整体下 放到西部各省(市、区)时,必须给予足够的配套经费和其他 相应的配套条件。例如,应设立“下岗职工再就业促进基金” , 用于扶植其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同时鼓励其他企业 多吸纳其下岗职工;对企业剥离社会职能机构的人员安置政策 第 17 页 应经费从优年龄从宽;等等。 第四,国家应在可能的限度内为西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 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及有关

32、部门自身也要千 方百计改善投资环境,既要留住西部原有优势企业,更要引进 外部优秀投资者,以加快西部普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多元 化步伐,促进其制度转型。例如,国家可以对购买政策许可的 西部企业国有产权的投资者适当减免税收;成立“西部工业治 污基金” ,对西部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费给予适当补贴,既保护环 境,也降低西部企业的经营成本;在对西部国有老企业进行清 产核资和审计过程中,对资产损失的认定与核销的规定应适当 放宽,其资产评估应当更多采用收益评估法(市场法) ;对企业 产权转让重组后,确有利于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产权受让方, 应适当延长其国有产权受让价款的付款期限等等。 总之,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33、应当坚持分类推进的总体思 路。不仅要从产业领域和企业规模方面分类,而且要从地理条 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进行分类。要对地理上处于劣势、经济 上处于弱势、历史性和社会性负担沉重的西部地区国有大中型 企业的改革进行专门研究,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否则,西部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进展和改革效果将大大滞后于东部地区 而成为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瓶颈” ,并成为新世纪东西部地区 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又一诱因。 主要参考文献: 第 18 页 1毛增余主编:与中国非主流经济学家对话 ,中国经 济出版社 20XX 年出版。 2何秉孟主编:新自由主义评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20XX 年出版。 3程恩富、黄允成主编:11 位知名教授批评张五常 , 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 年版。 4于杰:张五常批判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XX 年出版。 5金碚主笔:国有企业根本改革论 ,北京出版社 20XX 年出版。 6左大培:混乱的经济学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XX 年出 版。 7杨帆、卢周来:以民为本 关注民生 ,石油工业出版 社 20XX 年出版。 8杨斌: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9刘诗白:刘诗白文集 (第六卷) , 产权理论研究 )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10 经济研究 ,1989 年199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