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5691909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试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一、 名词解释1、 学习2、 认知风格3、 头脑风暴法4、 个人效能感5、 成就动机二、 不定项选择题1、皮亚杰把思维发展划分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根据赛尔曼的研究,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这一时期儿童的友谊发展处在()。A、未形成友谊概念B、单向帮助阶段C、双向帮助阶段D、亲密的共享阶段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是建立在()基础上的。A、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观察模仿D、顿悟4、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现象。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

2、效应5、智力技能包括各种认知因素,其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抽象思维6、对于那些“明知故犯”“知行不一”的学生,应加强()的培养。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7、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表明遗忘最多的是学习材料的()。A、中间部分 B、最后呈现的部分 C、最先呈现的部分 D、最先偏后8、构成情绪的成分主要有()。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焦虑9、研究表明,课堂气氛最好的是()教师。A、PM型 B、M型 C、P型 D、pm型10、小学生各种行为问题表现的最高峰是在()。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六年级三、

3、简答题1、 简述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2、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4、 简述课堂教学中调节学生情绪的策略。5、 简述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四、 论述题1、 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答案一、 名词解释a) 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b) 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c)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

4、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d) 个人效能感:个人效能感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e)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二、 不定项选择题1、ABCD2、C3、B4、C5、D6、C7、A8、ABC9、A10、C三、 简答题a) 简述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

5、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b)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 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 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3) 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4) 多用变式和比较。(5)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c)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 问题的情境因素:知觉情境、定势、功能固着、迁移;(2) 个人因素:有关的知识背景、智力水平与认知特点、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

6、等。d) 简述课堂教学中调节学生情绪的策略。(1) 课堂教学中促使好奇心实现的策略:刺激性或情境变化、悬念或不确定性、反馈;(2)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新奇、组织多样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主观期待也容易产生兴趣、在提问上下功夫;(3) 调节焦虑的策略:学习指导、应付评价压力策略、使用档案性评价;(4) 愉快教学策略:把握愉快四因素、明确挑战性任务、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强调掌握目标、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e) 简述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

7、2) 社会环境因素:早期教育与家庭教育、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3) 个体心理因素:心理冲突、特殊的人格特征等。四、 论述题a) 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建构主义者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体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1)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2)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情境性是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军构。(3)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4)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等。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论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揭示了认识的能动笥。目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系统性不够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还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