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内经_刺腰痛_篇六经腰痛的辨治.pdf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96322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_内经_刺腰痛_篇六经腰痛的辨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_内经_刺腰痛_篇六经腰痛的辨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_内经_刺腰痛_篇六经腰痛的辨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_内经_刺腰痛_篇六经腰痛的辨治.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中医药 检验项目 检验人数 与诊断符合人数 符合率 (% )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化 847847621847847847 782425324365264385 92.3250.1852.1843.0931.1745.45 * 陕西子长县医院检验科 (717300 ) 2012 年 1 月 22 日收稿 摘要: 临床检验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二者相符率高低具有极高的研 究价值。 关键词: 检验结果; 临床诊断;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6-0979 (2012 ) 06-01

2、40-01 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薛胜琴 * * 贵阳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推拿教研室 (550002 ) 2012 年 1 月 6 日收稿 摘要: 腰痛因其发病率高, 治疗手段有限, 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内经 刺腰痛 篇是按照 六经辨证治疗腰痛的最早典范, 不仅详尽论述了腰痛在各条经脉有病变时的外在表现, 而且提供了治疗的穴位或部位及主要治疗方 法, 对我们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内经; 腰痛; 六经辨治 中图分类号: R2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6-0979 (2012 ) 06-0140-02 浅析 内经 刺腰痛

3、篇六经腰痛的辨治 范宏元 * 向开维 * 孙 珺 * 赵 婧 * 杨序宏 * 腰痛 (1ow back pain LBP) 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组 疾病, 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 一般呈现持续性钝痛或隐痛, 剧烈疼痛者比较少见。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超过 85%的人 在一生中有过腰痛的病史, 其中有 10%的人因疾病而要放弃原有 的工作1。腰痛高发病率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被迫 因此而更换工作,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内经 中有不少关于腰痛的记载, 为我们研究腰痛提供了宝 贵的文献资料。现将 内经 刺腰痛 篇中关于六经腰痛的主要学 术思想整理及浅释如下。 1 六经

4、腰痛的主要临床表现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即足太阳经脉病 变, 使人发生腰痛, 疼痛时可牵引到头项, 脊背以及臀部, 背部沉 重如负重物感。 “少阳令人腰痛, 如以针刺其皮中, 循循然不可以 俯仰, 不可以顾” 即足少阳经脉的病变使人发生腰痛时, 就如用针 刺扎于皮肤中一样, 腰痛逐渐加重, 以至腰背不能屈伸俯仰, 并且 不能左右回顾。 “阳明令人腰痛, 不可以顾, 顾如有见者, 善悲” 即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医学领域新的技术和 新的设备不断创新和研发应用, 医学临床检验是临床医生诊断疾 病的重要依据之一,检验方法技术与检验设备也是不断推陈出 新, 正因为如此

5、, 临床医生在进行病人的临床诊断时, 越来越依赖 于辅助检查结果, 所以, 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之间具有明显的关 联性, 研究二者之间的符合率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笔者对本院 2011 年 6 月8 月临床内科病人 847 例有关血液常规、 尿常规、 粪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血生化的临床 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其中男性 421 例, 女性 426 例, 年龄最小 16 岁, 最大 74 岁。 1.2 结果: 见表 1。 表 1 内科病人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统计表 2 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2.1 临床医生受惯性思维影响选择检验项

6、目:在临床医学在不断 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 医学生在校学习、 临床见习、 实习过程中, 不断从带教老师那里接收到临床实践过程中因惯性思维形成的观 点和思想, 在面对不同病人进行临床诊断时, 受习惯思维影响, 把 一些诸如上述的检查项目作为所谓 “常规” 来操作, 这既导致了医 疗过度现象的发生, 也使医疗资源不能合理被利用, 造成了浪费。 2.2 为明确临床诊断, 医生选择 “拉网式” 检验检查: 内科临床与外 科临床最大区别是, 在疾病无法确诊时, 一旦具有手术指征就可 以通过剖腹、 剖胸、 开颅手术的方法进行诊断, 内科临床就不可以 这样,遇到一些复杂病例或疑难杂症,明确诊断就会很困难,

7、因 此, 内科临床医生常常会采用 “拉网式” 检验检查方法, 以求发现 所谓的 “蛛丝马迹” , 为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为此, 会选择面面俱到 的检验项目。 2.3 医生不能科学选择检验项目:临床医生在对住院病人进行诊 断时, 应该严格科学、 合理选择检验诊断检查的检测指标。但是, 随着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不断更新, 临床医生积累的基本诊疗 实践经验越来越少, 确诊病人越来越依赖于辅助检查手段, 就会 无目的甚至于盲目地选择检验检查项目, 不能科学地依据病人相 关症状和体征来有目的选择检验检查项目。 3 如何有效防范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低现象 3.1 改变临床医生固有思维习惯与观念:“习

8、惯成自然” , 改变已经 形成的固有思维习惯和所谓的传统观念, 对所有人来说是比较困 难的。 临床医生在对病人的诊断过程中要逐渐改变固有的思维习 惯, 抛弃所谓 “常规” 检查的限制, 让任何病人无一例外地、 毫无选 择地进行临床化验检查, 更不能为了尽快诊断进行 “拉网式” 化验 检查,出现一些病人将医院能够开展的检验项目全部盲目的检 查, 最后还不能确定诊断之现象。 3.2 临床医生应该正确选择检验诊断项目:临床医生为了对住院 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断, 选择科学、 合理的临床检验项目确有必要, 但是, 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 体征, 有针对性地选择检 验指标, 不可无原则、 无目标,

9、盲目或无方向地选择检验项目, 增 加病人的负担, 浪费医疗资源, 尤其是检验成本高、 试剂资源缺乏 的一些检验项目, 一定要慎重选择。 4 结 论 实验诊断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血 液学、 生物化学、 人体寄生虫学、 微生物学、 免疫学临检等多种基 础学科所组成, 有人称实验诊断为临床医学的 “小基础学” 1。 实验 即检验, 临床检验结果与病人实际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低 (本组平 均为 52.39%) 有许多因素存在, 临床医生要不断改变固有观念, 变 “常规” 检验为科学合理选择检验, 充分利用检验资源, 提高检 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 降低病人负担, 提高检验诊断检

10、查 的科学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尹冬青,李艳.检验结果与偶遇标本留取关系A.第十届全军检 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 140 2012 年 3 月 摘要: 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方法较多, 但效果一般, 采用中西结合治疗, 中医根据辨证施治, 结合现代研究结果, 认为慢性肾衰存在瘀血机理, 采用活血化瘀方法, 根据病证, 加减用药, 临床取得一定疗效, 病人能从这种治疗方法上获得长期收益。 关键词: 慢性肾衰; 瘀血; 活血化瘀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77.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6-0979 (2012 ) 06-0141-02 慢性肾衰瘀血机理及活

11、血化瘀疗法浅论 唐敬东 * * 山东省沂源县中医医院 (256100 ) 2012 年 1 月 25 日收稿 足阳明经脉的病变使人发生腰痛时, 腰痛不能转动回视, 如果回 顾就眼花犹如妄见怪异, 病人多有伤悲。 “足少阴令人腰痛, 痛引 脊内廉” 即足少阳经脉的病变使人发生腰痛时, 腰痛牵引到脊椎 骨的内侧。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 腰中如张弓弩弦” 即足厥阴经脉 的病变使人发生腰痛时, 病人腰部僵硬疼痛, 就如同张开的弓弦 一样。 太阴腰痛在 内经 刺腰痛 篇没有明确提出, 张介宾2认为: “少足太阴腰痛一证, 必古文之脱简也。 ” 姚止庵亦云2:“此前少足 太阴腰痛证, 并刺足太阴法, 应古

12、文脱简。” 但本篇末云:“腰痛刺 腰尻交者, 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 发针立己。左取右, 右取 左。 ” 此段文字证之在 素问 缪刺 篇:“邪客太阴之络, 令人腰痛, 引少腹控眇, 不可以仰息, ” 此即太阴腰痛之条文。 这便说明, 本篇 原文虽未明确说明太阴腰痛, 但其内容尽在其中。其意即是指足 太阴经脉的病变使人发生腰痛时,病人腰痛牵引到少腹及季胁 部, 难以伸腰。 2 内经 中提到六经腰痛的主要治疗方法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 刺其厀中太阳正经出血” 即治疗时应刺 其合穴委中, 并可在委中穴处刺出其恶血。 “少阳令人腰痛, 刺少 阳成骨之端出血, 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 即治疗时应刺

13、足少 阳经在成骨端, 并在该处放血治疗。“成骨” 一谓膝阳关穴, 一谓阳 陵泉穴。 “阳明令人腰痛, 刺阳明于胻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 即治 疗时应刺足阳明经在胫骨前的足三里穴三次, 并配合上、 下巨虚 穴刺出其血。 “足少阴令人腰痛, 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 治疗时应刺足少阴 经在内踝上的复溜穴两次。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 刺厥阴之脉, 在 腨踵鱼腹之外, 循之累累然, 乃刺之, 其病令人善言, 默默不慧, 刺 之三痏” 即治疗时应刺足厥阴的经脉, 其部位在腿肚和足跟之间 鱼腹之外的蠡沟穴处, 摸之有结络累累然不平者, 就用针刺之, 如 果病人多言语或沉默抑郁不乐, 可以针刺三次。 此外太阴腰

14、痛 “刺 腰尻交者, 两髁胂上” 即治疗时应刺腰骶部的下髎穴, 其穴位在腰 骶部夹脊肉处。 3 讨 论 腰痛目前临床上仍以辨证施治为主, 在确定治则之前, 首先要 辨清腰痛是属于外感还是内伤; 其次要辨别有无脾虚, 肝郁, 淤血 等情况; 其三要辨别腰痛的经络部位。 内经 刺腰痛篇是按照六经 辨证治疗腰痛的最早典范, 现在经络辨别仍不离其基本观点。 内经 对针刺治疗腰痛的方法论述颇丰, 本篇提示的方法主 要是针刺和放血疗法 (如太阳、 少阳、 阳明腰痛均采用此法 ) , 其中 针刺疗法的取穴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种: 循经取穴: 这也是本篇 主要的取穴原则; 局部取穴: 如太阴腰痛 “刺腰尻交者,两

15、髁胂 上” 。远道取穴: 如除太阴腰痛取穴外, 其余都是取本经的下肢 的穴位即 “病在上者下取之” 。缪刺法:如太阴腰痛的针刺方法 “左取右, 右取左” 。 由此可见 内经 刺腰痛 不仅详尽论述了腰痛在各条经脉有 病变时的外在表现, 而且提供了治疗的穴位或部位及主要治疗方 法, 对我们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加强对 内经 所记 载的有关腰痛及其他病症内容的挖掘、 整理, 将有助于我们从中 领悟到古人已经掌握而我们还没有理解的东西, 现代临床治疗可 望在其中得到启迪和充实。 参考文献 1Von Korff M, Dworkin SF, LeResche L, et a1An epidemi

16、ological comparison of pain complaintsJPain,1988,32: 173-183 2张登本. 通解白话皇帝内经(第二卷).西安: 兴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10:999. 慢性肾衰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病症。 它以肾功能减退、 代谢产物潴留、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 要表现。本病治疗方法很多, 疗效不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 到, 本病在病机上存在血瘀机理, 在综合治疗同时, 采用活血化瘀 法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慢性肾衰瘀血机理 所谓瘀血, 定义有三: 指血液运行不畅, 有所停积; 指血 液成分或性质的异

17、常变化, 引起运行不畅之血液, 通常称之为 “污 血” ;指由于脉络的病变而造成的血行瘀滞不畅。慢性肾衰病 人, 由于长患病, 正气不足, 临床突出表现为肾虚证, 包括肾气虚 证、 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肾气虚, 推动乏力、 血运迟缓而致气虚 血瘀。 肾阳虚失于温运, 同样造成血行不畅, 而致寒凝血瘀。 而肾 阴虚, 则血液黏滞, 运行障碍, 而致阴虚血瘀。同时, 由于肾衰中, 尿素氮等排泄障碍, 而致血液中有毒物质蓄积, 这种被污染的血, 称为 “污血” 。 “污血” 的运行迟缓, 呈凝血状态。同时, 现代研究发 现, 肾衰病人中, 存在着微循环障碍, 毛细管萎缩, 肾血流量减少。 这种状态,

18、 符合中医脉络不畅、 血流障碍而致瘀血的机理。 综上分 析, 肾衰病人中, 存在瘀血机理, 采用活血化瘀治疗, 符合其病机。 2 活血化瘀治疗三法 2.1 益气活血化瘀法: 适用于肾衰病人, 以气虚表现明显, 而水肿 不甚者, 症见腰膝酸软, 倦怠乏力, 纳呆, 面色晃白无华, 眼睑浮 肿, 舌质暗苔白, 脉沉, 尺脉弱。 辨证为肾气虚, 推动乏力而致瘀血 内停, 治以益肾活血化瘀。 方选 金匮 肾气丸加活血化瘀之品, 药 如: 干地黄 12g、 山萸肉 12g、 山药 20g、 泽泻 12g、 云苓 12g、 丹皮 12g、 桂枝 6g、 附子 6g (后入) 、 赤芍 12g、 红花 9g

19、、 川芎 12g、 益母草 20g、 桃仁 9g、 甘草 6g。 2.2 温阳活血化瘀利水法: 适用于肾衰病人, 以肾阳虚, 水肿表现 明显者。症见: 全身水肿, 腰以下为重, 伴腰膝酸软, 畏寒肢冷, 四 肢不温, 小便量少, 舌质暗紫, 苔白腻, 舌体胖大边有齿印, 脉沉 涩, 辨证为肾阳虚, 水液泛滥兼有瘀血, 治之以温阳活血化瘀利 水, 方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加活血化瘀之品, 药如: 云苓 20g、 白术 12g、 芍药 6g、 附子 9g, 生姜 10g、 泽泻 20g、 猪苓 12g、 桂枝 12g、 赤 芍 20g、 川芎 12g、 益母草 20g、 桃仁 9g、 红花 9g、 甘草

20、 6g。 2.3 滋肾活血法: 适用于肾衰以肾阴虚表现明显者。症见: 腰膝酸 软, 潮热, 心烦口干, 两颊潮红, 舌质暗, 边有瘀斑, 脉细。 辨证为肾 阴虚兼有瘀血证。 治以滋阴活血, 方以六味地黄汤加活血之品。 药 如: 山药 20g、 熟地 20g、 云苓 20g、 泽泻 12g、 丹皮 12g、 山萸肉 20g、 丹参 20g、 赤芍 9g、 桃仁 9g、 牛膝 20g、 知母 12g。 3 验 案 病人杜某, 女 60 岁, 患慢性肾炎 2 年, 近日加重来诊。症见: 腰膝酸软, 纳呆, 恶心, 倦怠乏力, 畏寒肢冷, 面部及下肢水肿, 舌 质暗, 舌体胖大, 边有齿印, 苔白腻, 脉沉涩, 化验尿 PRO (+) , 血 BUN25.2mmol/L, 西医诊断为: 肾衰、 尿毒症。 中医诊断为: 水肿, 证 为肾阳虚, 肾水泛滥, 瘀血内停。治以温肾活血利水, 方以真武汤 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