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仿真&实验验证.pdf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97984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仿真&实验验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仿真&实验验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仿真&实验验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仿真&实验验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仿真&实验验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仿真&实验验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仿真&实验验证.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1/10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理论计算&仿真仿真&实验验证实验验证 将电容 C、电阻 R 和电动势为 的电源以及刀键 SW 连成图 1.1 的所示的电路。当 SW 与 a 端 接触时电容器充电,其电量从零开始增大。充电完毕后,将 SW 倒向和 b 端接触,电容器又通 过电阻 R 放电,其电量又逐渐减小。 图 1.1 充电情形:充电情形:设在充电的某一时刻电流为 i,电容器上的电量为 q,电容两极间电压为 u,则在此 时刻,整个回路以电流方向为正方向(红色标示的方向)的基尔霍夫定律KVL有以下方程 0iRu(1.1) 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上的

2、电量的增加是电流输入电荷的结果, 而且在单位时间内电量的增加就 等于电流,即 dq i dt (1.2) 电容器上电压 u 与电量 q 的关系为 q u c (1.3) 将(1.2)和(1.3)式代入(1.1)式 dqq R dtc (1.4) 结合起始条件t=0 时,q=0,可解得 (1) t RC qCe (1.5) R C SW ab -q +q ii i - - - - i - - - - 0 i ii i u 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2/10 并可由此得 t RC dq ie dtR (1.6) (1) t RC q ue C (1.7) 以下为对(1.5)等式的推导过程 以

3、下为对(1.5)等式的推导过程 为使整个推导过程清晰和方便阅读,现将(1.4)式重写如下 dqq R dtc (1.4) 对上式等号两边同时乘以C(C为电容器容量) , dq RCqC dt (1.8) 对 (1.8)式移项变换得 dq RCCq dt 11 dqdt CqRC (1.9) 对 (1.9)式等式两边取积分 11 dqdt CqRC (1.10) 求解(1.10)等式的右半部分不定积分得 1t dtM RCRC (注:M为常数项 ) (1.11) 求解(1.10)等式的左半部分不定积分:令 11 Cqy ,则yCq ,1 dy dq 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3/10 11

4、11 ( 1)( 1)dqCq dqdydy CqCqyy ln|ln|yNCqN 即 1 dq Cq ln|CqN(注:N为常数项 ) (1.12) 由(1.10)、(1.11)和(1.12)有 ln| t MCqN RC 即 ln| t CqMN RC (注:M、N为常数项 ) (1.13) 因为()CqCuCCu 且u (u为电容器两极的电压,不可能超过电 动势为 的电源) ,所以0Cq () t MN RC Cqe (注:M、N为常数项 ) (1.14) 结合给出的初始条件电容器在t=0时,q=0,代入(1.14)得 0 () 0 MN RC Ce ()MN eC (1.15) 如果初

5、始条件电容器在t=0时,q=Q0(即电容器初始电压不为零,设为U0= Q0/C,由(1.14)有 () 0 MN eCQ (1.16) 据(1.14)和(1.15)式可求得(初始条件t=0 时,q=0,即电容器两极的电压为零) ()() () ttt MNMN MN RCRCRC qCeCeCee (1) tt RCRC CCeCe 即 (1) t RC qCe (1.5)推导完成 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4/10 据(1.14)和(1.16)式可求得(初始条件t=0 时,q=Q0,即电容器两极的电压不为零) 000 ()(1)( tt RCRC CQCQqCeeQ (1.17_1)

6、0 00 0 (1)(1)()() tt RCRC t Q uu Qq ue CC e C (1.17_2) 据(1.5) 、 (1.6)和(1.7)式分析(为方便阅读分析重写以上表达式如下) : (1) t RC qCe (1.5) t RC dq ie dtR (1.6) (1) t RC q ue C (1.7) 由以上三式可知,电量、电流和电压均按指数规律变化,电量由零增大到最大值 Q=C,电流 由最大值 /R 减小到零, 电容器两端电压由零增大到最大值 u=。 变化的快慢由乘积 RC 决定, 这一乘积叫做电路的时间常量。以 表示时间常量,=RC。 的意义表示当经过时间 时,电 量将增

7、大到与最大值的差值为最大值的 1/e 倍(约 37%) ,而电流减小到它的最大值的 1/e 倍。 从(1.5)、(1.6)和(1.7)式来看,只有当 t时,电量、电压才能达到最大值,而 电流才减小到零。但是实际上,当 t=10 时,由于 e -101/(2X 104),电量、电压已增大到离最 大值不到它的二万分之一, 而电流已降到了初值的二万分之一以下。 实际上可以认为充电完毕。 放电情形:放电情形:图 1.1 中电容充电至带电量为 Q 后,如果将 SW 倒向 b 边,则电容器开始放电。以 电流方向为回路的正方向(绿色标示的方向),在电容的电量为 q 而电流为 i 时的基尔霍夫第 二方程为 0

8、iRu (1.18) 此时的电流 i 应等于电容器的电量的减少率,即 dq i dt (1.19) 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5/10 而 q u C ,和(1.19)式代入式(1.18)则有 0 dqq R dtC (1.20) 结合起始条件 t=0 时,q=Q,可解得 t RC qQe (1.21) 可进一步得出 t RC Q ie RC (1.22) tt RCRC qQ ueUe CC (注:U 为 t=0 时刻电容器两极的电压) 即 t RC uUe (1.23) 以下为对(1.21)等式的推导过程 以下为对(1.21)等式的推导过程 为使整个推导过程清晰和方便阅读,现将(1.

9、20)式重写如下 0 dqq R dtC (1.20) 对(1.20)式变换 11 dqdt qRC (1.24) 对 (1.24)式等式两边取积分 11 dqdt qRC (1.25) 求解(1.25)等式的右半部分不定积分得 1 () t dtM RCRC (注:M为常数项 ) (1.26) 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6/10 求解(1.25)等式的左半部分不定积分得 1 ln|dqqN q (注:N为常数项 ) (1.27) 据(1.25)、(1.26)和(1.27)有 ln|() t qNM RC ln| t qMN RC (注:M、N为常数项,且q0 ) t MN RC qe

10、(1.28) 结合给出的初始条件电容器在 t=0 时,q=Q,代入(1.28)得 0 MN MN RC Qee (1.29) 据(1.28)和(1.29)式可求得(初始条件 t=0 时,q=Q) ttt MN MN RCRCRC qeeeQe 即 t RC qQe (1.21)推导完成 据(1.21) 、 (1.22)和(1.23)式分析(为分析方便重写以上表达式如下) : t RC qQe (1.21) t RC Q ie RC (1.22) t RC uUe (1.23) 注:U 为 t=0 时刻电容器两端的端电压 据以上三式可知,电量、电流和电压均按指数规律变化,时间常数也是 =RC。

11、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7/10 仿真分析(基于 Pspice,Cadence_SPB16.5_P003) 仿真分析(基于 Pspice,Cadence_SPB16.5_P003) 图 1.2 电容器充电仿真电路原理图 图 1.3 电容器充电时两极电压 Vs 充电时间(初始条件 t=0,q=0,10) 图 1.4 电容器充电时两极电压 Vs 充电时间(初始条件 t=0,q=0,1) R1 10k C1 10u V1 12Vdc 0 U3 TCLOSE = 0.1 12 U4 TOPEN = 0.1 12 V R2 10 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8/10 图 1.5 电容器放电仿

12、真电路原理图 图 1.6 电容器放电时两极电压 Vs 充电时间(初始条件 t=0,q=Q,10) 图 1.7 电容器放电时两极电压 Vs 充电时间(初始条件 t=0,q=Q,1) R1 10k C1 10u V1 12Vdc 0 U1 TCLOSE = 2 12 U2 TOPEN = 2 12 R2 10 V 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9/10 图 1.8 电容器充电仿真电路原理图(初始条件 t=0,q=Q) 图 1.9 电容器充电时两极电压 Vs 充电时间(初始条件 t=0,q=Q(即 UO=6V) ,10) 图 1.10 电容器充电时两极电压 Vs 充电时间(初始条件 t=0,q=Q(即 UO=6V) ,1) R1 10k C1 10u V1 12Vdc 0 U3 TCLOSE = 0.1 12 U4 TOPEN = 0.1 12 R2 10 R3 10 V 原创文档作者:HsinTsao 10/10 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 图 1.11 电容器充电时两极电压 Vs 充电时间(初始条件 t=0,q=0即 UO=0V,10) 图 1.12 电容器充电时两极电压 Vs 充电时间(初始条件 t=0,q=Q即 UO=6V ,10) 图 1.13 电容器放电时两极电压 Vs 放电时间(初始条件 t=0,q=Q即 UO=12V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