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716164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 实验目的(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二、 实验器材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三、 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

2、,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大黄酸 R1=H R2=COOH大黄素 R1=CH3 R2=OH芦荟大黄素 R1=CH2OH R2=H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大黄酚 R1=CH3 R2=H四、 实验内容大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大黄粗粉10g 20%H2SO

3、4 150 ml 加热1h, 抽滤、干燥 滤饼 150ml乙醚回流提取1 h 乙醚层 5%NaHCO3萃取 水层(紫红色) 乙醚层 HCl 5%Na2CO3大黄酸沉淀(粗品)水层(红色) 乙醚层 HCl 0.25% NaOH 大黄素沉淀(粗品) 水层(红色) 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 具体操作步骤1. 游离蒽醌的提取(1)酸水解:称取大黄粗粉10g,加20%H2SO4水溶液150mL,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抽滤,滤饼用NaOH溶液洗至近中性(pH约为6),于70干燥后,研碎,置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1小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乙醚提取液。(

4、2)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乙醚提取液经薄层层析检查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薄层板为硅胶CMC粘合板,展开剂为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近水平或直立展开,在可见光下,可看到四个斑点。其中最上面黄色斑点为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混合物,在此条件下,不能分开,其余3个斑点依Rf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大黄素(橙色斑点)、芦荟大黄素(黄色斑点)、大黄酸(黄色斑点),记录图谱并计算Rf值。2. PH梯度萃取分离(1)将乙醚提取液加入250mL分液漏斗中(使用前先检漏),以35 mL 5 % NaHCO3水溶液萃取三次,乙醚层经薄层层析检查(展开剂同上),指示已提尽大黄酸后,合

5、并三次NaHCO3萃取液,用浓盐酸酸化至PH 2-3左右,析出大黄酸沉淀。(注意:加酸时应缓慢加入,以防酸液溢出,如出现分层现象,需将上层乙醚蒸去才能析出固体)。抽滤后,刮下颗粒并称重。(2)经5% NaHCO3水溶液萃取后的乙醚层,继以35 mL 5 % Na2CO3水溶液萃取三次,乙醚层经薄层检查(展开剂同上),指示已提尽大黄素后,合并三次Na2CO3萃取液,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左右,析出大黄素沉淀。(酸化时注意操作同前)。抽滤后,刮下颗粒并称重。(3)经5% Na2CO3水溶液萃取过后乙醚层以35 mL 0.25%NaOH水溶液萃取四次,乙醚层经薄层检查(展开剂同上),指示已提尽后,

6、合并三次NaOH萃取液,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左右,析出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酸化时注意操作同前)。抽滤后,刮下颗粒并称重。3. 样品鉴定(1) 碱液试验 分别取各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样品管中,加2%氢氧化钠溶液1ml,观察颜色变化。凡有互为邻位或对位羟基的蒽醌呈蓝紫至蓝色,其它羟基蒽醌呈红色。五、 注意事项:(1)游离蒽醌的提取要控制温度,回流不宜太剧烈。(2)pH梯度萃取分离时,以保证提取充分,可以用薄层色谱作监测。(3)注意碱液浓度及萃取时的静置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六、 数据记录、结果讨论与分析:Rf大黄素=3.60/5=0.72Rf芦荟大黄素=2.05/5=0.

7、41Rf大黄酸=1.45/5=0.295cmm1.45cmm2.05cm3.60cm1、大黄酸沉淀2、大黄素沉淀3、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0.9mg3.2mg2.9mg分别取各上述沉淀(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样品管中,加2%氢氧化钠溶液1ml后,观察到各样品管中溶液均呈红色、但第1根管中颜色略淡。七、 思考题1、 简述大黄中5种游离羟基蒽醌化合物的酸性与结构的关系。答:A大黄酸 R1=H R2=COOHB大黄素 R1=CH3 R2=OHC芦荟大黄素 R1=CH2OH R2=HD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E大黄酚 R1=CH3 R2=H酸性:ABCED2.pH梯度萃

8、取法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利用该方法分离大黄中的5种游离羟基蒽醌化合物?答: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由于溶剂系统pH变化而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了他们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由于各羟基蒽醌结构上的不同所表现的酸性不同,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他们;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利用其极性的差异,用柱色谱分离之。3.结合本实验,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所需因素?答:游离蒽醌的提取要控制温度,回流不宜太剧烈。要注意碱液浓度及萃取时的静置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八、 参考文献(1) 吴立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康廷国主编,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徐选明,刘新 大黄中大黄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11,5(4)李乃明,丁宙 大黄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85,13,3(5)朱庆玲,李瑞和 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06,1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