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2023就业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571672 上传时间:2025-07-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忻州师范学院2023就业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忻州师范学院2023就业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忻州师范学院2023就业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忻州师范学院2023就业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忻州师范学院2023就业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所叫2023年就业质量报告忻州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就业办二。二三年十月-LX.a-刖S忻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山西省忻州市。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创建的忻县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更名为忻州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忻州分校合并组建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建成忻州师范学院。60多年来,学院始终秉承“厚学启智,修德树人”的校训,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现有

2、26个教学单位,45个本科专业(师范类专业20个、非师范类专业25个),涵盖法、教、文、史、理、工、管、经、艺等9个学科门类。学院现有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5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西省协同创新培育项目1项;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优势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889人;在编教职工1306人,其中,专任教师929

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33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787人,山西省“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教育领域“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山西省教学名师9人,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8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4人。学院新校区占地面积约1619亩(含一期和二期),总建筑面积49.08万平方米。学院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计算机校园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室、体育馆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琴房、画室、练功房等教学设施。学院共有馆藏图书430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68万余册、电子图书262万册;有电子资源数据库41个。学院全

4、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忻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构建了高师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1997年至今,累计派出50000余名大学生,到忻州市各县(市、区)和运城、阳泉、大同、雄安新区、新疆和田地区及海南等地共700余所农村中小学进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培养了一批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愿意为基础教育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缓解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问题,有效地

5、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很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等各级领导均到校视察指导并给予肯定,要求我院拓宽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子,为推动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院为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红十字

6、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评为“红十字模范校”,先后3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荣获“造血干细胞工作特别贡献奖”;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中共山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创建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合格师资和各级各类人才8万5千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考取村官和特岗教师的比例,一直位居全省同类本科院校前列。其中师范类毕业生多数成为扎根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骨干,为国家、山西和忻州的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

7、署,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抢抓新发展机遇,全力攻坚以新校区建设为重点的办学条件仗、以硕单建设为重点的办学水平仗、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的办学机制仗,办学条件和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坚定不移推进实施“1233”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应用型转型,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刖三1目录3第一章毕业生基本情况5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5(一)毕业生总体规模5(二)毕业生的院系分布5(三)毕业生性别分布7(四)毕业生学科分布8(五)毕业生生源类别分布9(六)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10二、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8、11(一)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11(二)毕业生分类别毕业去向落实率12(三)就业情况12三、各专业就业情况13(一)本科各专业就业情况13(二)专科各专业就业情况14四、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15(一)总体就业流向15(二)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15(三)就业单位地区流向分析17(四)升学毕业生流向分析17第二章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19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就业工作19(一)高度重视,思想统一,组织有力。19(二)健全制度,完善举措,保障有力。19(三)以上率下,示范带动,行动有力。20二、依托国家政策,扎实推进就业工作22(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22(二)切实加强就创指导,带动就业。2

9、2(三)认真开展就业帮扶,关注困难。23三、严格审核统计,精准上报就业数据22四、用好国家政策,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就业工作22(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多元化就业。22(二)切实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力度。22(三)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关心帮扶。22(四)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22(五)继续做好就业数据统计工作。22(六)压实责任切实强化督导追责。22第三章毕业生反馈与社会评价24一、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24(一)2023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度24(二)2023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26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27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29一、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情况29(一)毕业生总体

10、规模29(二)不同学历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情况30二、就业结构变化情况30(一)毕业去向变化情况30(二)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变化情况31第五章教育教学反馈32一、教育教学满意度高,加强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32二、加强创业就业信息化服务,提供更加精细化指导32结束语32第一章毕业生基本情况2023届毕业生基本情况主要从毕业生规模和机构、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各专业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就业流向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一)毕业生总体规模我院2023届毕业生共有5654人,其中本科生521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2.29%;专科生43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71%。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所占

11、毕业生总规模比例具体见下图IT所示。本科寺科图1.12023届毕业生结构(二)毕业生的院系分布我院2023届毕业生分布在20个系,36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各系毕业生人数如下表所示。毕业生人数占比排名前三位的系分别是:数学系,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78%;教育系,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1.32%;中文系,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92%。各系毕业生人数及所占毕业生比率如下表所示:表1.12023届毕业生各系分布情况系本科I专科总人数比例数学系34643377913.78%教育系640064011.32%中文系617161810.92%计算机系45914608.14%外语系29512965.23%经

12、济管理系19301933.41%地理系26502654.69%旅游管理系23102314.08%电子系19601963.47%物理系19401943.43%化学系20102013.56%会计系29602965.24%政治系16601662.94%音乐系20802083.68%美术系18001803.18%历史系16601662.94%体育系15001502.65%生物系14301432.53%舞蹈系12101212.14%法律系15101512.67%总计52184365654100.00%曲系体育系,.系,二政治系l化学鬃l=三电子系系一.1外调系;=中文系;III二髀系LII_法律OS筑系

13、R生物系O体Br系O历史系O奥术系OU-音乐系O我治第O3会计系O化学系O糊理系O双电子节O的第管理系O他理系O200蛭济管理系O外暹系1计算机系181中文系1lkI系O的字系433OFoO本科346640617459WS1932652311%194201296166208130166150143Ul151图1.22023届毕业生各系分布情况(三)毕业生性别分布我院2023届毕业生中,男生1149人,占总人数的20.4%;女生4505人,占总人数的79.6%,总体男女性别比为1:4,即女生是男生的3.92倍。从学历来看,本专科的女生均多于男生,其中本科生男女性别比为1:3.75;专科生男女性

14、别比为1:7.72。因生女生我院图1.32023届毕业生性别分布情况(四)毕业生学科分布2023届毕业生共涉及8个一级学科,其中以数学系的毕业生最多,占毕业生总数的13.78%;舞蹈学毕业生仅占毕业生总数的2.14%。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人数法学历史学艺术学教育学180016001400理学工学管理学图L42023届毕业生学科分布情况类别人数比例教育学64011.32%理学131723.29%工学65611.60%文学164129.02%管理学4247.50%艺术学65911.66%法学1512.67%历史学1662.94%弱苜学(五)毕业生生源类别分布我院2023届毕业生中本科5218人,占毕

15、业生人数的92.29%;专科436人,占毕业生人数的7.71%o各类别学生所占毕业生人数比例如下图所示:本科吉科图1.52023届毕业生生源类别分布情况1我院2023届毕业生中师范生3616人,占毕业生人数的63.9%;非师范生203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36.1%。各类别学生人数如下图所示:图1.62023届毕业生生源类别分布情况2(六)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我院2023届毕业生生源地主要来自山西省,共432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6.51%,其余分别来自安徽、福建、广东等25个省、市、自治区,共1328人,占比23.49%。其中本省生源中,忻州市本地生源人数为52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29%。M

16、132S省内5l0152O25XXX)354045图L72023届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1喷*K股理匿制3WEITB至内桂Lg/枢WIqLH褪依(卜图L82023届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2二、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一)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截止2023年8月31日,我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5218人中升学392人,就业418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0.18%;专科毕业生436人中升学161人,就业35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42%。全校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0.28%。表L22023届不同学历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学历毕业生人数升学升学比例就业就业比例本科52183927.51%418480.18%

17、专科43616136.92%35581.42%合计56545539.78%453980.28%(二)毕业生分类别毕业去向落实率2023届毕业生5654人中,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258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16%;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就业35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38%。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160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8.65%;非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就业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00%;各类别学生就业情况如下图所示:表L32023届毕业生分类别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学历毕业生人数升学升学比例就业就业比例非师范本科20371366.68%160278.65%师范本科31812568.04

18、258281.16%非师范专科1001100.00%师范专科43516136.92%35481.38%合计56545539.78%453980.28%(三)就业情况从就业情况来分析,主要以其他录用与自由职业为主,分别占比为18.7%和9.5%,具体各类就业情况如下图所示:GoOO565450004000300020l0O图L9202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三、各专业就业情况(一)本科各专业就业情况2023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分布在20个系,37个专业,其中有21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80%。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如下表所示:表L42023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系专业类别人数已就业未就业毕业

19、去向落实率地理系地理科学师范1551253080.64%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非师范110872379.09%电子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102831981.37%通信工程非师范94751979.79%法律系法学非师范1511242782.12%化学系化学师范97772079.38%应用化学非师范104851981.73%会计系会计学非师范2061555175.24%审计学非师范90692176.67%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3072535482.41%数媒非师范4637980.43%大数据非师范106772972.64%系专业类别人数已就业未就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教育学小学教育师范573819

20、66.67%心理学师范52361669.23%教育学师范57461180.70%学前教育师范4743948083.12%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非师范96752178.12%财务管理非师范97811683.50%历史学历史学师范1661343280.72%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非师范2311914082.68%美术系美术学师范1801453580.56%生物系生物科学师范99861386.87%生物技术师范44311370.45%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3032475681.52%统计学非师范4334979.07%体育系体育教育师范99742574.75%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非师范5147492.16%外

21、语系英语师范2241873783.48%翻译非师范71492269.01%舞蹈系舞蹈编导非师范1211012083.47%物理系物理学师范98742475.51%科学教育师范96821485.42%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1661363081.93%音乐系音乐学师范2081713782.21%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4623768681.38%秘书学非师范Ill832874.77%网络与新媒体非师范44192543.18%总计3752184184103480.18%(二)专科各专业就业情况2023届毕业生中专科生分布在4个系,4个专业,其中有4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80%。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如

22、下表所示:表L52023届专科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类别人数已就业未就业毕业去向落实率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非师范110100%数学系数学教育师范4333528181.29%外语系英语教育师范110100%中文系语文教育师范110100%总计44363558181.42%四、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一)总体就业流向2023届5654名毕业生中,有4539人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80.28%。按学历层次分析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基本相差不大。就业人数就ILAJtt图LlO2023届毕业生分学历就业比例(二)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从签约形式来看,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

23、式、自由职业就业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分别占就业学生总数的34.73%、18.7%和9.55%,这与国家近年来大力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鼓励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灵活就业、自由职业人数占据很大比例反映出该种社会新型就业形态备受年轻人青睐,这也与我国逐渐重视起灵活就业,不断改革制度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创造出更好的环境有关。从学历层次上分析,我院2023届毕业生已就业的4539人中,本科生就业418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0.28%。其中:出国、出境12人、研究生378人、第二学位2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895人、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32人、自主创业12人、地方

24、特岗教师6人、国家特岗教师8人、其他地方基层10人、三支一扶1人、西部计划108人、选调生4人、科研助理9人、应征义务兵28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015人、自由职业465人。待就业674人,待就业率12.92%。暂不就业2人,暂不就业率0.04%。专科毕业生已就业35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1.48%,专科升普通本科161人、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69人、其它录用形式就业44人、自由职业75人、西部计划4人、自主创业1人。专科待就业56人,待就业率12.84%。暂不就业25人,暂不就业率0.46%o表L62023届毕业生分学历就业单位性质流向类别总体师范本科非师范本科师范专科

25、非师范专科毕业人数5654318120374351出国、出境128400地方特岗教师64200国家特岗教师88000科研助理94500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059647368440其它地方基层IO5500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9641175720681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321824910三支一扶11000西部计划112585040选调生42200研究生(第二学位)38024813200类别总体师范本科非师范本科师范专科非师范专科应征义务兵28141400专科升普通本科161001610自由职业540220245750自主创业136610已就业人数4539258216023541毕业去向落实率80.

26、28%81.16%78.65%81.38%100%(三)就业单位地区流向分析根据毕业生就业人数比例统计,本省生源就业比例为62.50%,外省生源就业比例为37.50%o本省外省图1.112023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四)升学毕业生流向分析我院2023届毕业生中继续升学有553人,其中,国内升学54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57%;出国、出境留学1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21%。本科师范类学生升学率为4.49%,本科非师范类学生升学率为2.4%o专科生升学主要选择本省本科院校,总体升学率为36.92%o表L72023届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升学类型本科专科总体国内升学380161541出国、出境留学1

27、2012合计392161553表L82023届本科生考研升学流向举例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福州大学东北工业大学延边大学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北大学安徽大学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太原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河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春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新疆大学喀什大学湖北大学第二章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大局稳。学院党政领导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决扛起稳大局的政治任务,通过深入分

28、析研判就业形势,制定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下大力气狠抓工作落实,近年来,我院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全省高校当中位列前茅,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肯定。2023年是我国一个政治大年,学院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站在“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在具体工作中,我院采取“六导”工作机制,以“党政领导、思想引导、精准指导、全面督导、三全辅导、工作向导”为方针,明确目标、清晰思路,不断推动就业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确保落实。突出一个“早”字,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强调一个“实”字,研判切实、措施务实、推进扎实;展现一个“

29、真”字,数据真实、态度真诚、帮扶真心;把握一个精”字,业务要精通、施策要精准、服务要精细。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就业工作(一)高度重视,思想统一,组织有力面对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和艰巨性。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网络视频会议”后,我校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工作安排,并就推进我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落实和深化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就业工作会议,推动就业工作有力开展。各系主任和书记作为系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深入抓,明确就业工作目

30、标任务,充分发挥系领导班子、辅导员、就业专员、党员、任课老师等不同群体作用,将责任层层压实,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二)健全制度,完善举措,保障有力我校在制定忻州师范学院2023年工作要点时明确将就业工作列入其中,并出台了忻州师范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方案共列出20项举措,配套制定了关于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院学2023)1号)等一系列办法制度,为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学校从年初开始每月召开一次就业工作推进会,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参加,会议主要总结前一阶段的就业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同时

31、安排下一阶段的就业工作。今年以来我校共计召开了九次就业工作推进会,有力的促进了我院的就业工作。(三)以上率下,示范带动,行动有力书记校长亲自带头示范,其他校领导、二级学院班子成员带动全员参与,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我校通过不同方式“访企”271家,为毕业生争取岗位900余个。深入开展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多渠道开发岗位、多形式搭建平台,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强化就业帮扶措施,全方位促进我校2023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二、依托国家政策,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

32、层工作的意见,积极组织开展“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教育引导,对有意愿到基层就业的学生进行重点引导、重点辅导。今年我校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毕业生人数达到300多人,录用112人。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配合兵役机关落实好国家关于大学生征兵工作部署,开展精准宣传动员和重点征集,今年有28名毕业生参军入伍。加大力度做好升学深造毕业生的冲刺辅导、复试面试指导、信息精准推送、升学观念转变工作,提高毕业生升学率,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等升学392人,专科升学本科161人。密切加强与校友相关企业和单位合作,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精心组织线上

33、线下招聘活动,共开展线下大型双选会3场、专场宣讲招聘会93场,线上招聘会5场,通过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网、钉钉工作群发布招聘信息1200多条,就业指导信息300多条。(二)切实加强就创指导,带动就业各系建立了毕业生求职意向台账,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加强线上“一对一”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积极为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专升本”考试的毕业生做好服务工作;遴选优秀就业指导教师针对毕业生制作简历、应聘技巧、面试等开展指导服务;积极邀请优秀校友和高质量用人单位与学生开展交流和咨询服务;积极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

34、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班会及专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有效破除存在的“慢就业”“懒就业”等现象;注重加强诚信和安全教育,引导毕业生诚信求职,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防范招聘欺诈、“培训贷”陷阱等;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了解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三)认真开展就业帮扶,关注困难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建立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机制,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开展重点帮扶,全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指导分类帮特别是把脱贫家庭、低保

35、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扶,较长时间未就业的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一步加强对此类学生优先推荐岗位就业帮扶等,持续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跟踪关注。今年为2023届的1989名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2386800元。三、严格审核统计,精准上报就业数据各二级系选派就业专员,负责协调全系(院)的就业数据上报、审核统计等工作。就业部门组织就业专员、毕业班辅导员开展毕业去向统计上报工作培训,使其充分熟悉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的分类标准、审核依据,熟悉毕业生去向上报及审核的操作流程,把好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口,今年我校共进行了5次该项培训。严格落实辅导员、二级学院负责人、就业部门三级审核上报制度

36、严格执行“三不准、四严禁”要求,确保就业数据统计真实准确。四、用好国家政策,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多元化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积极组织开展“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教育引导,对有意愿到基层就业的学生进行重点引导、重点辅导。今年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毕业生人数达到389人,录用112人。同时,不断加大对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跟踪扶持力度,通过毕业送岗、主动回访、实地探望等形式给予毕业生持续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帮助毕业

37、生沉下心,留得下,干得好;积极拓展新兴业态就业空间。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配合兵役机关落实好国家关于大学生征兵工作部署,开展精准宣传动员和重点征集,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今年有28名毕业生参军入伍;引导毕业生把握升学深造机会。加大力度做好升学深造毕业生的冲刺辅导、复试面试指导、信息精准推送、升学观念转变工作,提高毕业生升学率。今年,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等升学380人,专科升学本科161人;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的拓展力度。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为契机,学院领导示范带动,

38、系(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千方百计拓展岗位信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校友等各种渠道和资源。密切加强与校友相关企业和单位合作,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精心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开展线下大型双选会3场、专场宣讲招聘会93场,线上招聘会5场,提供就业岗位3568余个,需求人数3457人;我们充分抓紧用好毕业生离校前的“黄金期”,组织开展线下宣讲+招聘会95场,引进用人单位388家,提供就业岗位1617个,共有3481名毕业生参加,就业意向达成820余人。鼓励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倡导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积极开展灵活就业政策宣传,帮助毕

39、业生了解和掌握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切实维护毕业生劳动保障权益。(二)切实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力度。打造就业信息一网通,多形式、全覆盖强化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在充分利用“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今年学院重点打造优化了“就业信息网”“忻师学工在线”、毕业生就业工作群等工作平台,实现“一网全通,应有尽有”的信息平台,发挥学院、系(院)、班级三级联动的就业政策宣传网络作用,通过学院发布、系(院)宣传、辅导员等宣讲等多形式、多手段、多层次推动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达到“就业形势人人皆知,就业政策人人清楚”目标;强化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服务。在摸清掌握毕业生求职意愿的基础上,各系(院)建

40、立完善毕业生求职意向台账,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加强线上“一对一”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学院积极为毕业生参加各级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专升本”考试的服务工作,多次租用车辆专门接送“点对点”参加面试服务;遴选优秀就业指导教师举办了4场就业培训、制作简历、提升应聘技巧等就业能力提升讲座;积极邀请优秀校友和高质量用人单位与学生开展交流和咨询服务;积极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班会及专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有效破除存在的“慢就业”“懒就业”等现象;

41、注重加强诚信和安全教育,引导毕业生诚信求职,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防范招聘欺诈、“培训贷”陷阱等;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学院大学生心理指导中心及时充分地了解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三)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关心帮扶。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建立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机制,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开展重点帮扶,全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指导分类帮扶,特别是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一步加强对此类学

42、生优先推荐岗位就业帮扶等,持续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跟踪关注。(四)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提高创新创业大赛育人成效。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大赛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教师教学和指导服务能力;全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截止目前为13名毕业生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五)继续做好就业数据统计工作。完善就业统计报送机制。各系(院)选派一名认真负责且热爱就业工作的就业专员,负责协调全系(院)的就业数据上报、审核统计等工作,要求对所提交的数据统计情况必须由系(院)主

43、任或书记把关确认后进行提交上报;确保就业数据统计真实准确。就业部门对各系(院)就业专员及辅导员等就业骨干进行4次培训,使其充分熟悉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的分类标准、审核依据,熟悉操作流程,把好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口。(六)压实责任切实强化督导追责。持续对各系(院)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等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做好就业情况分析预警。综合运用例会推进、倒序约谈等措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强化就业工作成效考核,切实把稳就业责任落到实处。第三章毕业生反馈与社会评价一、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一)2023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我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专业与岗位对口的比例占39.50%,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比例占60.50%o寺北与国位对口专Ii与岗位不对口图3.1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我院2023届专科毕业生专业与岗位对口的比例占28.60%,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比例占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