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5719446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了如下教育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社会领域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了解各行各业人民的劳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但是在纲要

2、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社会领域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教师的说教多,体验少幼儿的主体体现得不够,探索、体验的机会过少,其后果必然导致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幼儿仅仅知道一些社会性的规则和知识,很难达到真正理解、内化的程度,自然难以自觉形成适宜的社会行为。社会领域的教学过程基本都是讲故事、看图片提问:他们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道理懂,但并没有内化为行动,遇到问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处理。二、教师较难把握目标纲要对幼儿园实施社会领域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为教师制定教育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但是在当前教师的实施过程中很难把握目标,认识不清,比如“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3、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要落实到是哪些社会规则;再比如“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在具体的活动中需细化到做好哪件事,责任感体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培养等等,这使许多老师感到困惑。三、受场地、时间、材料、幼儿人数等各种因素制约受场地、时间、材料、幼儿人数等各种因素制约,很难为每个幼儿都提供参与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有些较为胆小、内向的幼儿获得表现的机会更少,在其自信心的建立方面不尽如人意。我通过教学教学实践和摸索,对社会领域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1)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精神。例如在活动小羊过桥中,我改编了传统故事中小黑羊和小白羊过桥互不相让,结果掉到河里的情节。而是选择了

4、现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在羊村旁边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条独木桥。有一天,美羊羊要到河对岸吃青草,走到桥边,看到对面站着喜羊羊,原来喜羊羊吃完草正要回家呢故事内容吸引幼儿,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很感兴趣。(2)在活动中重视幼儿体验,在体验中完成活动目标。例如活动目标为:知道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在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准备了一座独木桥,请幼儿站在桥两边,让幼儿思考,我们该怎么办?让幼儿来尝试。我看到,有的孩子互不相让,都走到了桥中间,谁也过不了桥,这时,我赶紧启发幼儿该怎么办,有的孩子说某某某退回去,有的说一个一个的过。然后,我让每个幼儿都来参与过桥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只有互相谦让才

5、能安全过桥,活动目标完成很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渐渐地孩子争抢的现象好了,玩玩具时懂得大家一起玩,轮着玩,互相谦让,通过体验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3)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是幼儿交往的重要途径,幼儿在游戏中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快乐。如逛超市、邮局等活动内容,我让孩子布置好情景,通过游戏、讨论,让孩子亲身体验,掌握了内容,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和行为规范。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幼儿,重在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并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教师都要用鼓励的语言、表情、眼神去感染孩子,给孩子以成功感,增强其自信心。(4)社会领域的教学,不能仅局限在活动室内进

6、行,否则孩子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激起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兴趣。因此,要为孩子提供真实的环境,去认识家乡的美丽,人们的劳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如通过带孩子到真实的环境中去认识、观察交通警察、售货员、清洁工的工作,让他们了解各行各业的人的劳动和辛苦。通过提问: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我们会怎样呢?使幼儿感受到劳动者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劳动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从而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培养了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5)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的社会生活经验,因此,社会教育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长期一贯的坚持,将社会性教育目标借助于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的特性,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一定要持之以恒,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成为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协调与他人关系、活泼开朗的现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