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理念下,对新授课教学环节的思考.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722994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理念下,对新授课教学环节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效教学理念下,对新授课教学环节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效教学理念下,对新授课教学环节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效教学理念下,对新授课教学环节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理念下,对新授课教学环节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理念下,对新授课教学环节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学理念下,对新授课教学环节的思考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能力更多地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将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能局限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设计就不应该相同。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更多的知识、能力更多地得以提升,作为新授课有着共同的特点,可以围绕以下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以达到高效的目的。一、新授课教学环节(一)、引入新课引入新课的目的有二,一是激发学

2、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愿意真正投入学习;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大体认识。根据新课内容,引入新课力求做到形式新颖、内容精练,不宜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二)、展示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上应该学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一般要求教师在展示目标时指出本节课的重点目标,但不宜告诉学生难点目标,以防对学生心理带来压力,给接受新知带来困难。本环节由教师讲给学生即可,重点目标可强调,不宜占用过多教学时间。(三)、达成教学目标一课时的新知识,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知识块来进行。对于每个知识块的学习,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1、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

3、为具体问题、具体要求,设计成导学提纲,用以指导学生自学新知识。导学提纲中问题、要求的设置对于一节课的实际效果影响很大,问题、要求设置合理,适合于学生自学把握知识,实际授课效果就好,否则效果会很差。导学提纲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简练、具体、明确。学生一读就知道该干什么,而不是内容特别长、晦涩难懂的句子。(2)可操作性强。导学提纲中的每一个问题和要求都应该有动词,学生读后知道该如何操作。如说出两向量的夹角的定义说出数量积的定义在图中划出120E经线标出民族的含义、产生及根本原因列举唐朝时期对中外友好做出贡献的人物,并列举他们的贡献等。(3)难度适宜。每一个问题都应是学生能够完成的,或经过努力

4、能够完成的。如果要求太高,学生能力达不到,则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2、学生据导学提纲自学把握知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学生自学过程,看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如有必要可进行个别指导。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学内化知识的过程,所给的时间应保证90%以上的学生完成指定任务,不能仅仅限于只是让学生把书看一看的程度。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可观察学生自学,也可进行个别指导,但不宜中间打断学生自学过程,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新知。3、学生讨论导学提纲中教师认为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备课过程中已经确定出了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讨论导学提纲中涉及重点、难点知识的要求,并准备展示。此时

5、教师的任务是参与到学生讨论之中,可观察、引导、参与学生讨论。这一过程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时间一定要充分,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个体存在的知识疑点。该环节的进行,应在第2环节结束的基础上自然转入,如教师可提出“同学们可将第3题的答案相互说一说。”等。布置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有疑问的知识,是在学生非常想和别人交流的情境下进行的环节。如果一节课中没有需要讨论的问题,该环节可以省去。4、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结果环节3中,学生讨论结果,由学生代表(一般问题找中等生展示,难度大的可让尖子生自由发言)在课堂上展示,要求其他学生听、思考、准备补充。教师通过学生展示,思考全体学生对重点、难点知

6、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展示问题的方向性,而且最后要得出明确的结论。对学生展示中新生成的问题,可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加以解决。2、3、4三个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环节,教师不要怕占用时间,一定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自学、讨论、展示。5、课堂反馈题目这里的课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对刚刚自学的新知识的检测,课堂反馈题目应注意:(1)针对性强、题量要小。就是对本块新学知识点的检测,不宜联系太多,否则将浪费教学时间。(2)不宜过难。过难的题目,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打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3)不宜局限高考题目的形式。选择题在课堂知识反馈中起的作用较小,反馈题目还可以是填空、默写

7、化学方程式、画受力分析图、写出某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填表、填图等,要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为出发点。这些题目应让学生脱离课本去完成。6、巩固知识,补充知识漏洞对于课堂反馈题目中,学生错误率在30%以上的题目,可选择学生主动抢答的方式,让尖子生讲解解题思路;错误率在20%30%以上的可指名让中等生进行讲解;错误率在10%以下的,让学生在课下消化解决。这一环节,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充分估计,预想学生学习新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设解决方案,选准学生回答是关键,否则将浪费教学时间。教师应做到,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让学生讲的题目不超过两个,因为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内化知识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错误率不应太高。7、拓展知识和解

8、题规律、解题方法、解题关键总结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讲,难度稍大,教师可考虑学生能说出的让学生说出,学生说不出的教师可以结合题目总结出来,并且要求这些结论能让学生保留下来,不能仅限于利用投影展示,一晃而过。对于一节课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轻视这个环节,使授课效果大受影响。(四)、出示导学提纲,小结新知识块讲完后,再次出示本节课的导学提纲,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回忆不上来的可查书,也可问其他学生,也可讨论解决。这一环节是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的过程。(五)、反馈练习这是本节课最后的反馈练习,可将本节知识综合起来出题,难度也不宜太大,但比起单块新知识的课堂反馈题目综合性稍强。二、新授课教学环

9、节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一节课的知识块不宜太多一节课如果特别分散,对于学生掌握起来不方便,我认为一节课不超过三个知识块是比较合适的。(二)处理好学习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新授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新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提升能力,提升能力的基础是学会新知。新授课上切不可拓展得太多、太难以至影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三)处理好学习新知识与做题之间的关系新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做题是为了检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效果。一节课上千万不能让做题成了主角。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也是做不尽的,而只有掌握好了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千变万化的题目。教师应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上下更大的功

10、夫。(四)高度重视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可能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未曾预想到的,而恰恰是学生理解把握新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掌握新知意义重大,老师切不可回避,应向全体学生提出,共同思考后解决。决不能因为影响教学进度或为省出时间解决教师已经设计好的其他问题而不予解决。(五)避免一对一的问答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不是一两个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上让尽量多的学生思维动起来是我们的主旨。如果教师长时间和一个学生对话,就会使其他学生受到冷落。有的教师,叫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从学生的答案中又生成了许多个问题,还是让同一学生来回答,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让全体学生共同思考

11、,不能只是一个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六)杜绝先叫学生,再提问题的现象发生课堂上教师提问时,每一次都应是先提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找学生展示。如果先叫学生,再提问题,其他学生可能对该问题就不思考了,还由于所叫学生没有思想准备,答非所问,浪费教学时间。(七)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学结果时,教师不宜中间打断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回答问题,不能一出现问题便打断学生,教师开始讲解,一定要让学生回答完毕。一方面学生最后可能将答案回答的特别完美;另一方面中间打断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受阻,不能继续回答问题将浪费大量教学时间;三中间打断学生,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八)杜绝让学生在黑板上

12、板演现代教学仪器使我们有了比在黑板上板演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利用实物投影。相对于实物投影而言,在黑板上板演有以下缺陷:一板演书写速度慢;二板演时其他学生中有的不专心完成规定任务、不认真思考,看板演学生的答案。(九)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一节课,重点一定要突出,重点知识应占时多,学生讨论充分。非重点知识,学生看一看即可理解的,一定要少占用课上时间。同时,对于很好理解而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解决,可放在作业中处理,以余出时间更好地学习重点知识。作为教师应该思考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知识,因为教师讲的知识不一定转化成了学生知识。一节课到底怎么上,并非以上环节都需要进行,应据具体的授课内容而定。40分钟的课堂,需要教师认真筹划,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2009-4-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