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重点总结.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5735149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重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耳鼻喉重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耳鼻喉重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耳鼻喉重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耳鼻喉重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鼻喉重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重点总结.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咽部1. 咽的分界:咽以软腭平面、会厌上缘平面为界,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喉咽2. 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的淋巴组织团块成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相互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喉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咽部淋巴结均流入颈深淋巴结。3. 腺样体面容:在腺样体肥大中,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可出现“腺样体面容”。(adenoid face)4. 阻塞性睡眠呼吸

2、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并可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5. 急性扁桃体炎并发症:(1) 局部并发症 炎症直接波及临近组织,常导致扁桃体周脓肿;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等。(2) 全身并发症 常见有急性风湿热、心肌炎、急性肾炎、急性关节炎及急性骨髓炎等,其发病机制尚在探讨。一般认为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各靶器官对链球菌所产生的型变态反应有关。6. 扁桃体切除的适应症:(1)

3、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多次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2) 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3) 慢性扁桃体炎已经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4) 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5) 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应慎重。7. 扁桃体切除的禁忌症:(1) 急性炎症时,一般不施行手术,宜在炎症消退后23周后切除扁桃体。(2) 造血系统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者,一般不手术。若扁桃体炎症会导致血液病恶化,必须手术切除时,应精心准备,并在整个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治疗。(3) 严重全身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关节炎、

4、心脏病、精神病等。(4) 在骨髓灰质炎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流行时,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期间,不宜手术。(5) 妇女月经前和月经期、妊娠期,不宜手术。(6) 患者亲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特别低者,不宜手术。8. 鼻咽癌喉部1. 喉软骨的组成喉上通喉咽,下连气管。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上端是会厌上缘,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成人喉的位置相当于第35颈椎平面,女性及儿童喉的位置较男性稍高。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单块软骨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成对的软骨为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2. 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危及生

5、命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临床表现:剧烈的咽喉痛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少有声音嘶哑会厌明显充血、肿胀,严重时呈球形。会厌脓肿,红肿粘膜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3. 喉癌的临床表现(1) 声音嘶哑(2) 咳嗽、血痰、疼痛、咽喉不适、异物感(3) 进食呛咳(4) 呼吸困难(5) 吞咽困难(6) 颈部包块4. 喉阻塞的临床表现、分度、治疗临床表现:(1)吸气性呼吸困难 (2)吸气性喘鸣 (3)吸气性软组织凹陷(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与吸气时向内凹陷,四凹征) (4)声嘶 (5)发绀分度: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性喘鸣及吸气性

6、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 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喘鸣和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 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 四度:呼吸极度困难。患者坐立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定向力丧失,心律不齐,脉搏细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时抢救,则可因窒息以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治疗:对急性喉阻塞患者,须争分夺秒,以免造成窒息或心力衰竭。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一度: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如由炎症引起,使用足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二度:因炎症引起者,用

7、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大多可避免气管切开术。三度:由炎症引起,喉阻塞时间较短者,在密切观察下可积极使用药物治疗,并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四度:立即行气管切开术。若病情十分紧急,可行环甲膜切开术。 5. 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术后并发症适应症:(1)喉阻塞(34度喉阻塞)(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3)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4)长时间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术后并发症:(1)皮下气肿(2)纵膈气肿(3)气胸(4)出血(5)拔管困难气管食管部1. 为什么食管异物容易进入右侧?右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相交角度小,几乎位于气管延长线上,同时右主支气管短而管径较粗;左主支气管则与气管长轴相交角度较大,

8、气管隆嵴偏于左侧,故右主异物发病率高于左主。临床表现的症状与体征,一般分为四期(1) 异物进入期(2) 安静期(3) 刺激和炎症期(4) 并发症期:心力衰竭、肺不张、肺水肿;气胸、纵膈或皮下气肿。2. 食管的四个狭窄,距离中切牙的位置:第一狭窄是食管入口,最狭窄。16cm第二狭窄T4平面,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23cm第三狭窄T5平面,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壁。27cm第四狭窄T10平面,食管穿过横膈。40cm3. 食管异物并发症(1) 食管穿孔或损伤性食管炎(2) 颈部皮下气肿或纵膈气肿(3) 食管周围炎及颈间隙感染或纵膈炎(4) 大血管破溃(5) 气管食管瘘耳部1. (小题)颞骨的分部

9、: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中耳的分部: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听骨的组成:锤骨、砧骨、镫骨梅尼埃病四联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鸣、耳胀满感。2. 临床上常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即沿锤骨柄作一假象直线,另经鼓膜脐作一与其垂直相交的直线,将鼓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4个象限,光锥在前下象限。3. 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自蜗底至蜗顶全长约32mm,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 眩晕症: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4. 咽鼓管的生理功能: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使鼓膜的分泌物得以清除;能防止咽部液体进入鼓室5. 听力检查

10、实验:前三个不考名解,掌握各检查结构所代表的意义音叉实验:基本主观听力检查法。初步判断耳聋,鉴别传导性或感音性耳聋,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但不能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纯音听力计检查法:通过音频震荡发生不同频率的纯音,其强度可调节。用于测试听觉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听敏度,判断有无听觉障碍,估计听觉损害程度,对耳聋的类型和病变部位做出初步判断。(气导听阈大于骨导,传导性;高频损失严重,感音性)阈上听功能测试:判断是蜗性病变还是蜗后病变。6. 鼓室导抗图和声顺图,A、B、C曲线代表什么。A:中耳功能正常;As:中耳传音系统活动受限,如耳硬化,听骨固定和鼓膜明显增厚;Ad:鼓膜活动度增高,如听骨链中断、鼓

11、膜萎缩、愈合性穿孔以及咽鼓管异常开放时;B:鼓室积液和中耳明显粘连者;C: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负压。7. 鼓膜外伤的治疗(1) 清除外耳道内留存物,异物,泥土,血凝块等。(2) 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如无感染征象,不必应用抗生素。(3) 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绝大多数外伤性穿孔可于34周内自愈,较大而不能自愈的穿孔可行鼓膜修补术。8.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听力检查临床表现:(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2)耳痛(3)耳鸣(4)耳闷听力检查;音叉实验及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示传导性聋。重者听力损失程度可达40dB HL。损失以低频为主。声导抗图平潭型(B型)为分泌性

12、中耳炎的典型曲线;负压型(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中耳胆脂瘤的特点和治疗特点:长期耳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有时带血丝,有特殊恶臭;但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的早期可无耳流脓史。听力检查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假性连接,手术后听力损失加重。晚期波及耳蜗,引起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治疗:治疗原则为尽早行手术治疗,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尽量保留听力相关结构,预防并发症。目的在于:(1)彻底清除鼓室、鼓窦及乳突腔内的胆脂瘤,肉芽、息肉以及有病变的骨质和黏膜等(2)重建听力,术中尽可能保留与传音功能有密切关系的中耳结构,如听小骨、残余鼓膜、咽鼓管黏膜乃至完整的外耳道及鼓沟等(3)力求干耳(4)防止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发生。11.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1)硬脑膜外脓肿(2)耳源性脑膜炎 颅内(3)耳源性脑脓肿 (4)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1)耳后骨膜下脓肿(2)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颅外(3)迷路炎(4)耳源性面瘫颈部颈部肿块给病例,根据“三七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