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心得体会 三.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576384 上传时间:2025-07-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心得体会 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心得体会 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心得体会 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心得体会 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心得体会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这是新时代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国改革始于农村,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农村,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

2、改革试点,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扎实推进土地出让收益更多用之于农改革之于三农”,一直是重头戏。深化农村改革要抓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决不能动摇。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保证,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妥善化解延包中的矛盾纠纷,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深化农村改革

3、要抓底线。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同时明确提出: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这是农村改革不可逾越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深化农村改革要守红线。“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耕地保护倾注大量心血,指出“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4、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嘱咐“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强调“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稳中求进。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稳”住的是“三农”基本盘,是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两条底线。以进固稳。“进”就是用好改革这个法宝,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乡统筹,让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进城”而无后顾之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与

5、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共同富裕,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刚刚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时,再次强调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出统筹推

6、进“两持续、四着力”重点任务,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翻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文,一系列重点部署清晰明了。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解决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今年农业农村部将立足民生实事,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7、聚焦普惠普及和农民可感可及,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文件从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部署,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8、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注重拓展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设施农业、微生物等多个方面的食物资源,未来将强化扶持,加大力度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大食物开发领域集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食物开发格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我们将持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大力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并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现代农业,将为农业现代化增添新动能,开辟新赛道。”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9、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近年来,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数据显示,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了2到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从各地发展实际和农民急难愁盼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不断取

10、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金文成说,将从宜居、和谐、文明这三方面进行建设打造一一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提升村庄颜值;资金项目集中投向农民群众急需急盼的村内道路、卫生厕所、生活污水处理、养老服务等领域,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约束性规范与倡导性标准;用好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止匕外,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直达基层,鼓励基层自主办好“村跑”“村舞”“村BA”等“村字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将更好引导有才干、有意愿的人在

11、乡村大展拳脚,共同打造乡村的美好未来。青年是农创客的主力军,也是最有生气的力量,既要让青年人想回来,也要让他们留得住。要给返乡入乡的青年力量建好“温暖的巢”和“连心的桥”一一打造更多的农创客孵化服务平台,让青年人返乡创业无忧;为他们提供走心的政策支持和丰富的创业项目资源,建立完善的返乡入乡创业扶持体系。培养人才就是种下一粒粒“金种子”。“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技术,还要让他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对三农有感情,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找到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力点,从而坚定信念,在乡村积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强化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发展前景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