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某副市长在学习教育读书班上的交流发言2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在此次读书班上,与同志们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深入交流如何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推动新时代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今天,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围绕“以清廉之姿护航发展之舟”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共勉。一、以理论清醒筑牢信仰之基,在学思践悟中校准前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纽带。
2、一是学深悟透精神实质,拧紧思想“总开关”。中央八项规定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破题,看似细微之处,实则抓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其政治内涵、历史逻辑和实践要求,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二是对标对表查找差距,架起行为“高压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镜,检视自身是否存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形式主义,是否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是否存在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去年,我市通过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共查摆整改问题127个
3、这充分说明,只有刀刃向内、真查真改,才能让清风正气蔚然成风。三是创新方式深化教育,激活内生“动力源”。我们探索建立“清风课堂+警示教育”模式,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必修课,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围猎之祸失守的防线等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同时,通过打造廉洁文化示范点、举办“清廉家书”征集活动等,让纪律规矩从“文件要求”转化为“情感认同”。二、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在攻坚克难中彰显作风成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市长,我始终坚持将作风建设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以优良作风护航经济行稳致远。一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中锤炼务实
4、作风。针对企业反映的“审批难、办事慢”问题,我们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短40%o去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2万户,同比增长18%,这正是作风转变带来的“化学反应”。二是在推进重大项目中强化责任担当。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建立“市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推动总投资860亿元的127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在项目建设一线,党员干部带头解决征地拆迁、资金短缺等难题,用“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三是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厚植为民情怀。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新建
5、改扩建中小学1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3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20个。去年,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达92.3%,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对作风建设的检验。三、以率先垂范引领新风正气,在自我革命中永葆清廉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立良好家风,防止被围猎,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作为市级领导,我们必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一是带头严守纪律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抵制“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去年,我主动取消3场不必要的庆典活动,将节省的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同时,严格执行个人事项报告制
6、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二是带头弘扬优良作风。坚持“一线工作法”,每月至少深入基层调研5天,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决问题。在项目攻坚期间,我连续30天驻守项目建设现场,协调解决物资保障、人员转运等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理念。三是带头管好身边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守纪律底线。去年,我拒绝了某企业主为亲属安排工作的请托,并将其转化为企业招聘的公开岗位,既守住了原则,又维护了公平。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
7、界担当,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共同书写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篇章!谢谢大家!镇党委书记在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既是一次学习教育的动员会,更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誓师会。窗外的玉兰花正开得热烈,正如我们扎根山乡的初心一一要让中央八项规定的清风,吹遍每一寸田填,让廉洁之花开在群众心坎上。一、以“两个维护”铸魂,读懂八项规定的“山乡深意”同志们,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紧箍咒”,而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登山镐”。去年腊月,我到*村调研,老支书*握着我的手说:“以前干部来村里,烟酒不离手,群众背后骂蝗虫;
8、现在干部带着盒饭驻村,帮我们修路建大棚,这才是共产党的好作风!”2024年全乡“三公”经费下降37%,干部驻村天数同比增加2100人次,群众信访量下降42%。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个别干部还在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微信工作群“打卡留痕”代替实地走访;有的在项目建设中“打招呼”“递条子”,去年危房改造审计发现3起优亲厚友问题;甚至有人认为“乡镇工作不容易,喝点小酒、收点土产不算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镇地处三省交界,23个行政村中有11个是脱贫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微腐败”,最渴望的就是“真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把八项规定当作
9、传家宝”,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两个维护”。二、以“六个一”行动破题,答好作风建设的“山乡考卷”这次学习教育,我们要聚焦“学、查、改、立”,开展“六个一”专项行动:一是一本台账记初心。从今天起,全体机关干部、村支书都要建立“民情账本”,记录群众急难愁盼。去年暴雨中,*村支书*的账本里写着:“7月21日,李桂花家漏雨,明天带瓦匠来;7月22日,老杨头缺轮椅,联系残联”正是这样的“笨办法”,让他在换届中全票当选。二是一次夜访听真话。每周三定为“星空夜话”日,班子成员带头到村民广场、田间地头,不带讲话稿、不搞迎送,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去年我们通过夜访,发现7个村饮水工程管护不到位,3个月内全部整改
10、群众送来的锦旗上写着“夜访解心结,清水润民心”。三是一轮整治除顽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三资”管理、惠民资金发放等问题,开展“清风护农”专项行动。今年要完成全乡23个村的“财务体检”,对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零容忍”。去年查处的某村支书虚报粮食补贴案,就是群众在“监督一点通”平台举报的,这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四是一批机制促长效。建立“干部作风积分制”,将驻村天数、群众评价、问题解决率纳入考核,与评优晋升挂钩。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绘制37项办事流程图,让群众知道“事该找谁办、钱该怎么花。比如*村的“阳光村务”APP,村民随时查看低保名单、项目进度,去年投诉量下降65%。五是一堂党
11、课传精神。邀请老党员、乡贤、群众代表组成“清风宣讲团”,用方言讲“身边事”。下周,我们请抗美援朝老兵来讲“老粮站的清廉故事”一一上世纪60年代,他当站长时,面对饥荒坚持“一碗米不私留”,这样的精神就是我们的传家宝。六是一片丹心暖民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攻坚,每个干部领办至少1件民生实事。今年要完成全乡12公里“户户通”道路硬化、5个村的电网升级,让群众看到作风转变的“真颜色”。三、以“关键少数”示范,树起山乡干部的“清廉标杆”同志们,作风建设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去年防汛期间,我和张乡长在一线扛沙袋,群众说:“书记乡长都湿透了,咱们还有啥怨言?”这就是“头雁效应”。这里,我代表班子表态:
12、第一,带头过“紧日子今年乡政府压缩非必要开支20%,省下的钱全部用于村卫生室建设。我的办公室不换空调、不添新家具,欢迎大家监督。第二,带头拒“人情关”。所有工程项目严格招投标,我的亲戚朋友若参与请托,一律拉黑。去年有个老板想承包河道整治工程,托我表弟送礼,被我当场退回,这就是态度。第三,带头接“烫山芋”。每月15日是“书记接待日”,我在乡政府门口摆桌子,直面群众诉求。去年化解的老上访户刘老汉宅基地纠纷,就是在接待日现场办公解决的。四、以“山乡情怀”固本,涵养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同志们,*镇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刻着我们的青春印记。还记得2018年刚来的时候,我在*村看
13、到一位老党员在墙上写:“干部不贪,百姓心安”。这句话,我一直记在笔记本里。我们要把八项规定融入“山乡文化”:在村史馆设立“清廉角”,展示老支书的旧账本、老党员的党费证;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家风讲堂”,评选“最美清廉家庭”;甚至可以把廉洁故事编成山民歌,让孩子们传唱。更要看到,基层干部不容易。去年统计,大家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白加黑”“5+2”是常态。但越是辛苦,越要守住底线一一因为群众看在眼里,你流的汗是真的,但若拿了不该拿的,汗就白流了。五、以“奋斗姿态”作答,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同志们,今年是*镇“产业突破年”,我们要建设5000亩高山蔬菜基地、3个乡村旅游示范点。这些项目,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作风考场。这里,我送大家三句话:第一,“脚上有泥,心中才有底”。下周开始,所有科级干部住村不少于3天,真正和群众一起干农活、唠家常,让政策接地气。第二”手中有权,心中要有戒”。项目资金过手,必须做到“三问”: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群众需要?是否经得起审计?第三,“肩上有责,心中要有民”。年底我们要评选“最美驻村干部”,让实干者吃香、让清廉者光彩!同志们,窗外的玉兰树,从一粒种子到开花,需要十年扎根。作风建设也是一场持久战。让我们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犁,深耕山乡这片热土,让清风常驻、民心常暖,用实干迎接*镇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