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 2025年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577904 上传时间:2025-07-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篇 2025年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篇 2025年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篇 2025年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篇 2025年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篇 2025年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职院校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既要着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这一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毋庸讳言,当前一些高职院校“重技能显性成果、轻素养隐性培育等问题依旧存在,在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人文素养教育的黏合性,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职业适应性等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破解这些难题,须因地制宜,努力探索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新范

2、式。在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改革中,应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纽带,将传统工匠精神中的文化基因与现代职业教育更好结合,使人文素养教育从“附加项”转为“必选项”,实现专业赋能与文化育人的有机统一,构建具有“匠心”特色的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新范式。“以文化人”的育人方略,是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新范式的立足点,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象化呈现。其教育内容应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职业精神、职业文化等。系统性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及连贯性的课外文化育人路径,是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新范式的共同着力点,二者结合将有力提升人文素养教育的职业适应性,切实培养学生“尽忠职

3、守、报效祖国”的优秀品质,“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技并修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系统性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应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素养基础知识,同时融入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教育。一方面,在公共必修类课程中,将人文素养培育与专业特色相融合,开发融合行业历史、工匠精神案例的校本课程资源,涵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具备坚定的工作信念、强烈的责任心、独立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在公共选修类课程中,充分发掘典籍、技艺、民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职业文化、融通工匠文化、融合地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连贯性的课外文化育人路径是人文素养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延伸,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添砖加瓦。比如通过“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匠人主题文化展览、校企共建人文实训基地、行业(企业)导师授课等形式,将地域内的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以职业文化传承“工匠情”,坚定学生技能报国的初心。还可深挖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政校企合作共建博物馆、文化馆等形式,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以红色文化激励学生追梦逐梦。构建具有“匠心”特色的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新范式,数字化转型是重要发力点,也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整合人文素养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立人文素

5、养图谱,形成分阶段人文素养培育指标体系,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阶梯式推进,增强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数字课程平台、AI教学工具、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还原真实文化场景,增强文化沉浸感。此外,还可探索国际化教育模式,利用“职教出海”契机,不断拓宽人文素养教育的国际视野。技以载道,匠心筑梦。实现专业赋能与文化育人的有机统一,推动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范式更新,将助推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让劳模工匠进校园心得体会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

6、4-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在产业一线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这些表述,让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在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时有了更大的底气。有底气源于有优势。“劳动”“劳模”“工匠”这些字眼历来就是与工会组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工会有线长面广、体系完善、凝聚力强的组织优势,有在选树、管理、服务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等工作中建立深厚友谊的情感优势,有长期致力于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

7、神、工匠精神,推动形成劳动光荣、尊崇劳动良好社会氛围的经验优势,还有各级工人文化宫、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劳模纪念馆、工匠学院等服务阵地的资源优势,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加强与教育部门紧密配合,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学生劳动教育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扩大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覆盖面,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有底气就要敢作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近年来,各级工会联合教育部门在校园推出“开学第一课”“劳模交流会”“劳

8、模工匠大讲堂”“工匠课堂”等特色活动,向社会传递重视技能、尊重工匠的信号,唱响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主旋律。但个别基层仍或多或少存在着“杂音”:有的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搞这些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有的认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听了讲座也没有效果;有的认为,劳模本身工作忙,学校也有各自教学任务,两者难以兼顾;有的强调偏远地区或普通学校资源匮乏,难以开展活动。当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敢于担当、负起使命,要坚定信心,正视问题,切忌因噎废食、浅尝辄止,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用好用足利好政策,把推动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坚实,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有底气更要求实效。对劳模工匠进

9、校园行动而言,要“求实效”,关键是做到接地气、善作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劳模工匠、学校师生对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的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既要问需于他们,也要问效于他们,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要坚持问题导向,关注细微,不断调整优化,让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更切合实际、更有成效。从近年的工作实践来看,有两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一是精选人才。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涉及领域广泛、人数众多、各有特点,有的精于工、有的善于教,有的专注传统、有的主攻创新,有的经验丰富,有的学识渊博,关键是要结合实际需求,把有专长、善教学、有责任心的劳模工匠人才选出来、用起来。二是灵活推动。针对劳模工匠工作忙

10、学校教学任务重的实际,积极牵线搭桥,让学校和劳模工匠双方充分沟通,自由“结对”,使行动运作更灵活、易操作、更有效。此外,还要尽可能融入地方特色,放大活动成效。如潮州市总工会在推动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中打出“非遗”特色牌,把潮州木雕、麦秆画、潮绣等“非遗”手艺搬上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和体验,激发对潮州“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在学生心中播下“非遗”种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研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

11、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精神基因,是历代师者用生命书写的育人史诗。从孔子“因材施教”的杏坛春风,到张骞“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救国实践;从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的赤子情怀,到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铿锵誓

12、言,教育家的精神图谱在历史长河中舒展生长。这种精神既廖续着“有教无类”的千年文脉,又激荡着“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当人工智能掀起认知革命浪潮,当各类思潮叩击价值信仰之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教育家精神的指引。智能时代知识的加速迭代,与人文精神失焦形成强烈反差,功利主义蔓延与教育本质异化构成尖锐矛盾。教育家精神恰似灯塔,指引我们在技术狂飙的时代变迁中坚守育人初心,在价值多元中锚定精神坐标。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90岁高龄仍活跃在教育改革前沿,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信念温暖后学;“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参与创建新中国刑法学体系,在法治教育领域树起精神丰碑。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根基

13、实现“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完善提升“硬实力”,更需精神引领夯实“软实力”。显然,教育家精神正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引导我们更好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要让教育家精神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构建起制度供给、实践创新、文化涵养的立体生态,为这种精神的生长培厚土壤。制度创新,按下精神生长的“加速键”。比如,湖南明确将持续实施“芙蓉计划”教学名师项目,大力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每三年遴选培养100名省级名师名校长,带动培养100O名卓越教师校长,滚动培养1万名以上市县青年骨干教师校长,培养打造一大批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当教育家精

14、神融入教师遴选、培养、管理、评价体系,其效果必将凸显。实践深耕,激活精神传承的“末梢神经”。在浙江,常态化机制让特级教师与乡村青年教师结成“成长共同体”,教育智慧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在四川,全新的合作模式推动名校与民族地区学校共享教师培训资源,教育情怀在流动中薪火相传。这些创新实践让教育家精神真正“活”在课堂、“长”在一线。文化浸润,培育精神生长的“社会土壤”。当“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引全民尊崇,当”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广获关注,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也变得更加浓厚。正如规划纲要强调,为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生态,需要让教育家精神融入社会、融入日常,增强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尊重。从张桂梅“我生来就是高山”的至诚话语,到于漪“点亮生命灯火”的教育哲学;从孔子周游列国的车辙到黄大年勘探地球的足迹,教育家精神的代代相传和持续发展,既是中华民族优良教育文化基因的传递,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最新成果。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征程上,广大教师应当以教育家精神为帆,既做传统文化的摆渡者,更当现代文明的筑桥人,成为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传承者。当每位教师都能在教育家精神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无数个鲜活的教育现场将汇聚为教育强国的壮阔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等方面)2025年“五个进一步到位”对照检查材料精选资料.docx(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等方面)2025年“五个进一步到位”对照检查材料精选资料.docx
  • (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等方面)2025年“五个进一步到位”对照检查材料参考资料.docx(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等方面)2025年“五个进一步到位”对照检查材料参考资料.docx
  • (最新)学习《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docx(最新)学习《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docx
  • (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政府办公室对照“五个进一步到位”问题整改工作台账.docx(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政府办公室对照“五个进一步到位”问题整改工作台账.docx
  • (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从严监督执纪要要进一步到位、推动担当作为要进一.docx(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从严监督执纪要要进一步到位、推动担当作为要进一.docx
  • (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发面)支部党员关于“五个进一步到位”的重要讲话精神学.docx(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发面)支部党员关于“五个进一步到位”的重要讲话精神学.docx
  • (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等方面)2025年“五个进一步到位”对照检查材料(合集).docx(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等方面)2025年“五个进一步到位”对照检查材料(合集).docx
  • (8篇)某县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汇报材料范文.docx(8篇)某县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汇报材料范文.docx
  • (3篇)2025年专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检视剖析材料(精选).docx(3篇)2025年专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检视剖析材料(精选).docx
  • (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等方面)2025年“五个进一步到位”对照检查材料(多篇合集).docx(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等等方面)2025年“五个进一步到位”对照检查材料(多篇合集).docx
  •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