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镇合同清理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背景与目标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类合同广泛应用于土地租赁、项目建设、公共服务采购等领域,成为规范乡镇与各方合作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与乡镇事务的日益繁杂,部分合同暴露出签订程序不规范、条款模糊、期限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乡镇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可能引发潜在的法律风险与经济纠纷,损害乡镇及居民的利益。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我乡镇积极开展合同清理工作,旨在全面清查各类合同,纠正不规范之处,建立健全长效合同管理机制,保障乡镇经济活动合法、有序开展,维护乡镇集体和居民的合法权益。二、工作执行情况(一
2、组织架构搭建与职责分工成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合同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清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同时,组建合同审查组、资料收集组、群众沟通组等专项工作小组。合同审查组由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熟悉经济合同管理的人员组成,承担合同条款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审查任务;资料收集组负责对接乡镇各部门、各村(居)委会,广泛收集各类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确保资料完整准确;群众沟通组则负责与涉及合同的村民、企业等进行沟通,收集意见建议,解答疑问,处理反馈问题,保障合同清理工作公开透明、群众认可。(二)合同全面清查与分类登记通过发布公告、线上通知、村(居)委会传达等多种
3、方式,广泛动员乡镇各部门、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全面梳理报送正在履行和已签订尚未履行的各类合同。在清查过程中,对合同签订主体、标的、期限、金额、履行情况等关键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按照合同类型,分为土地租赁合同、工程建设合同、服务采购合同、资产处置合同等类别,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共清查各类合同幻份,其中土地租赁合同X份,涉及土地面积X亩;工程建设合同X份,合同金额总计X万元;服务采购合同幻份,涵盖环卫保洁、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资产处置合同X份,涉及乡镇集体资产的出售、出租等事项。(三)合同审查与问题梳理合同审查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对清查
4、登记的合同进行逐一审查。重点审查合同签订程序是否合规,如是否经过必要的招投标、民主决策等程序;合同条款是否清晰明确,有无歧义或漏洞;合同期限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合同金额是否公平合理,是否与市场行情相符;合同履行情况是否正常,有无违约现象等。经审查,发现问题合同X份,占比X%。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土地租赁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未进行公开招标,存在低价出租现象;一些工程建设合同条款模糊,对工程质量标准、工期延误责任等约定不明确;少数服务采购合同期限过长,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个别资产处置合同未经资产评估,存在资产流失风险等。针对这些问题,审查组详细记录并建立问题清单,为后续整改工作提供依据
5、四)整改落实与沟通协调针对审查发现的问题合同,按照“分类处理、依法依规、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的原则,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对于签订程序不规范的合同,依法依规重新履行相关程序,如对低价出租的土地合同,通过重新招标或协商调整租金等方式,提高土地收益;对于条款模糊的合同,组织合同双方进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明确相关条款;对于期限不合理、未经资产评估的合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补充评估。在整改过程中,群众沟通组积极与合同相关方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反馈整改进展情况,争取理解与支持。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邀请法律专家、行业专业人士进行调解,确保整改工作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合同
6、X份,整改完成率达到X%。三、工作成果(一)合同规范性显著提升通过全面审查与整改,乡镇合同的规范性得到极大改善。合同签订程序更加严格规范,合同条款更加清晰明确,合同期限、金额等关键要素更加合理合法。经统计,整改后的合同在条款完整性、准确性方面较之前分别提高了X%和X%,合同签订程序合规率达到X%,有效降低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为乡镇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二)集体资产收益增加在合同清理过程中,纠正了部分不合理的合同条款,特别是对土地租赁、资产处置等合同进行了优化调整,显著提高了乡镇集体资产的收益水平。例如,通过重新规范土地租赁合同,部分土地租金提高了X%-X%不等,预计每年可
7、为乡镇集体增加收入X万元;对一些闲置资产的合理处置,盘活了资产,增加了集体收益X万元。总体来看,通过合同清理工作,预计本年度乡镇集体资产收益将较去年增加X%,有力地促进了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三)群众满意度提高合同清理工作坚持公开透明、群众参与原则,在工作过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通过与群众的密切沟通,让群众了解合同清理的目的、意义和进展情况,增强了群众对乡镇工作的信任与支持。经满意度调查显示,群众对合同清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X%,较工作开展前提升了X个百分点。群众对乡镇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更加放心,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四)工作流程
8、优化与长效机制建立在合同清理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合同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完善。建立了合同签订前的审核把关机制、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跟踪监督机制、合同到期后的评估续签机制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同时,制定出台了乡镇合同管理办法,明确了合同管理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审查要点、监督考核等内容,为合同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实现了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四、存在问题(一)部分合同资料缺失严重一些早期签订的合同,由于时间久远、保管不善等原因,相关资料如合同原件、招投标文件、会议纪要等缺失严重,给合同审查和整改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部分合同甚至仅存在口头约定,无任何
9、书面资料,难以核实合同内容及履行情况,导致这部分合同的清理整改工作进展缓慢。(二)合同纠纷处理难度较大在合同清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合同存在纠纷,涉及合同双方对条款理解不一致、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由于纠纷涉及多方利益,且部分纠纷持续时间较长,历史情况复杂,处理难度较大。虽然通过邀请法律专家调解、组织双方协商等方式,解决了部分纠纷,但仍有一些纠纷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影响了合同清理工作的整体进度。(三)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合同清理工作涉及法律法规、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目前,乡镇合同清理工作队伍中,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和合同管理经验,在合同审查、纠纷
10、处理等工作中,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审查复杂合同条款时,难以准确判断条款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处理合同纠纷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法律运用能力,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五、未来工作计划(一)持续完善合同资料收集与管理针对合同资料缺失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补充合同资料。一方面,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档案管理部门、相关单位及村(居)委会,全面查找可能留存的合同相关资料;另一方面,积极与合同当事人沟通,鼓励其提供相关资料线索。同时,加强合同资料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同资料归档制度,明确资料保管责任,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合同资料的电子化存储与管理,方便查询与使用,确保合同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
11、性。(二)加强合同纠纷处理力度成立合同纠纷专项处理小组,由法律专业人员、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专门负责处理合同清理过程中出现的纠纷问题。制定详细的纠纷处理流程和工作方案,综合运用法律调解、协商谈判、诉讼仲裁等手段,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地解决合同纠纷。对于重大复杂纠纷,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提供专业意见。加强与司法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借助司法力量推动纠纷解决。同时,注重从纠纷处理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避免类似纠纷再次发生。(三)强化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合同清理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解读、合同管理实务、纠纷处理技巧等方面。邀请法律专家、合同管理领域专业人士进行授课,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学习,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绩效挂钩,激发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合同管理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