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一思想政治复习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15马克思主义指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抱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引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抱负凝集力量。3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抱负基本。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章 追求远大抱负 坚定崇高信念1、抱负信念的含
2、义与特性P21-33抱负的含义和特性含义:1抱负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抱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3抱负源于现实,有超越现实。4抱负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抱负之因此能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发明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是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有用超越性:一方面,抱负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步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抱负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干实现,同步她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抱负,抱负指引实践,抱负与实践互相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人们立足现实、着眼将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特性:()抱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抱负具有深刻的阶级性(3)抱负具有实现
3、的也许性(4)抱负具有实践性(5)抱负具有超越性信念的含义与特性含义:1信念同抱负同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2信念是认知、感情和意识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结识基本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3信念是对抱负的支持,是人们追求抱负目的的强大动力。4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的追求抱负目的。特性:(1)社会性(2)稳定性(3)发展性2、抱负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24-25(一)抱负信念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的。2提供人生的迈进方向。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二)抱负信念与大学生:1引领大学生做生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
4、鼓励大学生为什么要学。3、抱负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4-351抱负的实现是个过程。2对的看待实现抱负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第二章 继承爱国老式 弘扬民族精神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P47-49(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还要弘扬爱国主义在经济 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本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的国家的利益,这就跟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状表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的方面挑战,并且也必然面要
5、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运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吧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方展轨道。这种状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1人有地区和信奉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当有差别。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2、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P52-55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精密联系,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本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
6、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老式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也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的内涵: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规定。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改革创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她各方面的创新。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7、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创新在人才,创新在青年)。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发明人生价值1、人生观的概念及其内容P63-64人生观是世界观的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和意义的主线见解,她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人生道路的方向和看待生活态度。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多种各样的问题,逐渐的结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有关的有关人生的见解、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这就是一种人的人生观。人生观 取决于世界观,人生观附属于世界观,人生观又有巩固、发展和变化世界观的重要作用。2、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特性及分析P70-711拜金主义人生
8、观:是一种觉得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的人生目的。2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助长人生的唯一和所有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 3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的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自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她人的利益只是达到她个人目的的手段。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她们却有着共同的特性:其一,她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义的剥削阶级利益,不也许具有无产阶级的广阔胸怀和远大志向,根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二,她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对的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
9、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她们讨论人生观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其三,她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张了的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忽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条件P73 76-77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生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主线,担待大学生只有对的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才干在实践中最大限度的发明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实现条件:(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人生目的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
10、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立足与现实,坚持岗位作奉献。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1、道德的本质、功能 P91-9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本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所体现的性质决定着多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所体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多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重要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的功能:是指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
11、能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它是解决个人与她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 自我的一种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重要的功能是结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除了上述的重要功能外,道德还具有导向功能、鼓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等,这些都是道德的结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本之上。2、对的看待中华民族道德老式P99中国华民族的道德老式是一种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髓的部分,体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体现出悲观、保守、落后的一面。对的看待中华民族道德老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措施,既不能全盘肯定、全盘照搬,也不
12、能全盘否认、全盘抛弃。要按照与否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与否有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与否有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与否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原则,做好取舍和发明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度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规定,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任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在看待老式道德问题上,要反对联众错误思潮。一注重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觉得中国之因此落后,就是由于老式文化特别是儒家老式文化的落后。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觉得中国道德老式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意义,不能满足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
13、上予以全盘否认。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是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P103-106(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觉得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本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规定;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规定。(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签掉注重和保障个人的合法利益。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P120-121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
14、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在公共生活中,一种人的行为,必然与她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发性和透明性,对她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性重要有:1活动范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社会公德及特点、社会公德的 重要内容P126-128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按最基本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规定。其基本特性;1继承性2基本性3广泛性4简要性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涉及大学生在内的每一种社会成员都应遵
15、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公德。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定P1321对的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六章 哺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1、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定P148-149社会职业道德继承了老式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性,具有崭新的内涵。(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五)奉献社会2、家庭美德的内容P168-170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有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中具有十
16、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我们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重要内容的家庭美德。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1、法律的含义P175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明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律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定义为:是由国家制定或承认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现。)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P182-186(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
17、义法律文化。3、法律思维方式的特性P198-1991讲法律: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解决法律问题一方面要以法律为准绳2讲证据: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解决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3将程序: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解决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4讲法理: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解决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第八章 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1、民法的重要内容 P218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民法是调节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生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国内1986年发布并施行的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 有普遍指引意义和约束功能的
18、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重要有:一是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从属,能自主的体现自己的意愿,其合法利益平等的受法律保护。二是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容许的范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可以根据的意愿参与民事活动没做民事行为,并自主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与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逼迫或威胁。三是公平原则,是指应当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原则来调节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拟定其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四是诚实守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
19、法律和商定。五是严禁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她人利益。2、刑法的重要内容P232-236(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概念: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是有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主线性的准则。刑法明文规定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罪行相称原则、三是合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二)犯罪概述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国内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
20、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好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主义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以及其她危害社会行为,根据法律应当受刑罚惩罚的,都是犯罪,但视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觉得是犯罪。1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限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的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规定的总和。2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导致一定的损害成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条件,但事实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够成犯罪的事由。3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21、由于主观因素而停止下来的多种犯罪状态,籍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断与犯罪既遂。4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三)刑罚制度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 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合用的限制或者剥夺某种权益的最严肃的法律制裁措施。刑罚的体系。国内刑法所规定的刑罚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构成。住行驶至对犯罪分子独立合用的重要刑罚措施,涉及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附加刑是指补充合用刑法的刑罚措施(这也可以独立合用)。刑罚的裁量。刑罚的裁量即量刑,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刑法在认定行为构成犯罪的基本上,拟定对犯罪人与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的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与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司法活动。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应当根据发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限度,根据刑罚的有关规定予以判处。具体的量刑制度涉及来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等。(四)犯罪种类(国内刑法规定了十大类犯罪)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阻碍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失职罪10军人违背职责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