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小学学致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季节防控倡议书(最新汇编).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1173 上传时间:2025-08-1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中小学学致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季节防控倡议书(最新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5年中小学学致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季节防控倡议书(最新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5年中小学学致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季节防控倡议书(最新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5年中小学学致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季节防控倡议书(最新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5年中小学学致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季节防控倡议书(最新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年中小学学致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季节防控倡议书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高发季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俗称“花蚊”“花斑蚊”“花脚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大多数患者在1-2周内痊愈,少数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出血、休克等症状。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们诚挚呼吁您积极参与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现提出以下倡议:一、常清洁,清积水(一)室内强烈建议您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期弃养水养植物,或换为沙养、土养。确需养殖,水养植物一定要定期换水洗瓶、清洗根须(每隔3天换水1次)。花盆底托

2、空调冷却水、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的水盘等应及时清理。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理丢弃或翻倒过来。储水容器严密加盖并定期换水。每3天间隔查看水养植物、储水容器、闲置容器是否有孑4孳生,及时清理处置。(二)室外做好日常保洁,清除卫生死角、生活垃圾和各种类型的废弃容器。水缸、水桶、水槽等储水容器严密加盖并定期换水。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园、天台、景观水池、水养植物、轮胎等。二、灭成蚊,防叮咬(一)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二)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

3、服及长裤,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桂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三)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灭蚊。施药前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30分钟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分钟后,再进入室内。也可用电蚊拍或灭蚊器等击杀。三、外出旅游做好防范(一)出发前。了解旅游目的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流行情况,非必要请勿前往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二)旅行期间。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国家或地区须采取防蚊措施,如穿长袖衣服、喷防蚊液、晚上睡觉时要挂蚊帐等。(三)返程后。如回家后出现发烧、头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

4、主动告知医生外出旅行史。基孔肯雅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无直接人传人,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四、做好健康监护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相关症状,请第一时间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具体的症状及住家周围是否有人感染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情况。各位师生、家长朋友,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翻盆倒罐、清理积水、防蚊灭蚊,同心协力,共创共建共享健康生活。感谢您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关于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案一、防控背景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发,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二者均借伊蚊叮咬传播,属于急

5、性传染病。在我国,这两种疾病被列为重点防控的传染病。近年,全球气候变暖、人员跨境流动频繁,使得病毒传播风险大增。学校作为人员高度密集场所,一旦有病例输入,极易引发聚集性疫情,严重威胁师生健康,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故而,全力做好校园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二、防控目标1 .确保师生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切实增强师生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2 .全面整治校园环境,将蚊虫孳生地消除率维持在98%以上,把校园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阈值内。3 .构建高效灵敏的监测预警机制,做到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疫情处置及时率达100%,坚决杜绝疫情在校园内大规模传播。三、

6、组织架构及职责1 .防控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涵盖学校各主要部门负责人。主要职责为统筹规划全校防控工作,制定防控方案与应急预案,协调各方资源,做出重大决策,与上级部门及校外相关机构沟通联络。2 .宣传教育组:由学校宣传部门与健康教育教师构成。负责策划、组织各类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制作宣传资料、开展线上宣传等,提升师生防控意识。3 .环境整治组:后勤部门牵头,各班级班主任与物业人员配合。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垃圾清理、积水排查处理、蚊虫消杀等工作,定期检查维护校园排水系统、绿化设施等,消除蚊虫孳生环境。4 .监测应急组:校医室主导,各班级班主任协助。负责师生

7、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报告;疫情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病例隔离、密接排查、环境消毒等应急处置工作。四、预防措施1 .宣传教育课程融入: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每学期安排不少于2个课时的专题教学,系统讲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方法等知识。专题讲座:每学期邀请疾控中心专家、医疗专业人员来校举办1-2次专题讲座,面向全体师生普及防控知识,解答师生疑问,增强师生防控意识。多渠道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常态化发布防控知识、健康提示、疫情动态等信息。定期制作并张贴宣传海报、标语,在

8、校园电子屏滚动播放防控宣传视频,营造浓厚防控氛围。家校共育: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防控知识,指导家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督促家长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防控合力。2 .环境整治与蚊虫防控日常清扫保洁:建立严格的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制度,每日组织师生对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清扫,确保无卫生死角;及时清理各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积水清理:定期组织人员对校园内易积水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包括花坛、花盆托盘、景观水池、下水道、沟渠、树洞、废旧容器等。及时倒掉积水,疏通排水管道,对无法及时清理的积水投放杀虫剂,杀灭蚊幼虫。加强对

9、校园内饮水机、空调冷凝水托盘等小型积水容器的管理,定期清理换水,防止蚊虫孳生。“翻盆倒罐”行动: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翻盆倒罐”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校园内各类闲置容器,将其倒置存放,避免积水;对废弃容器及时进行清理或回收处理。蚊虫消杀:聘请专业消杀公司,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定期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杀。重点对绿化带、草丛、垃圾堆放点、下水道井口等蚊虫易栖息和孳生的区域进行药物喷洒,降低成蚊密度。在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室内场所合理放置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设备,辅助杀灭成蚊。3 .个人防护指导防蚊用品配备:建议师生在校园内活动时,随身携带驱蚊手环、驱蚊喷雾等防蚊用品;在教室、宿舍等场所配备蚊帐、纱窗

10、纱门等防蚊设施,确保完好无损,有效阻止蚊虫进入。着装建议:提醒师生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降低蚊虫叮咬风险。活动时间与场所选择:告知师生伊蚊活动高峰时段为上午7-9点和傍晚16-18点,尽量避免在此时段前往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停留或活动。五、监测预警1 .健康监测晨午检制度:各班级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班主任每日早晨和中午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状况询问,及时发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症状学生,并做好登记报告工作。因病缺勤追踪:建立健全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缺勤原因和病情状况。如发现

11、学生因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缺勤,要立即报告校医室,并持续追踪学生病情进展。教职工健康管理:要求教职工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发热、不适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向所在部门报告。学校定期收集教职工健康信息,掌握教职工健康状况。2 .疫情报告校医室首诊负责制:校医室在接诊过程中,如发现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要立即启动首诊负责制,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症状表现等信息,做好病例登记,并在2小时内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中心报告。o师生报告义务:鼓励师生发现身边有疑似病例时,及时向班主任或校医室报告。对于瞒报、漏报疫情的行为,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严肃处理。3 .环境监测蚊媒密度监测:学

12、校安排专人定期对校园内蚊媒密度进行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等科学方法,重点监测校园内各类蚊虫孳生地的蚊虫密度。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蚊虫防控措施,确保蚊媒密度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环境卫生巡查:环境整治组定期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巡查,检查校园清扫保洁、积水清理、蚊虫消杀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做好巡查记六、应急处置1 .病例隔离: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监测应急组要立即按照相关规范,将患者转移至隔离场所进行隔离治疗。同时,通知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及相关处置措施。2 .密接排查与管理:配合属地疾控中心开展密切接触者排查工作,确定密切接触者名单,并对密

13、切接触者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定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如有异常及时送医排查。3 .环境消毒:病例隔离后,环境整治组要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病例所在教室、宿舍、活动场所等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终末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墙壁、桌椅、门窗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对病例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安全。4 .疫情评估与防控措施调整:在疫情处置过程中,防控领导小组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及时组织专家对疫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防控措施,如扩大消杀范围、加强健康监测频次、调整教学安排等,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5 .心理疏导:疫情发生期间,宣传教育组要关注师

14、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师生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缓解师生因疫情产生的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维护校园稳定。七、物资保障1 .防护物资储备:学校后勤部门按照一定比例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确保在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够得到有效防护。2 .消杀物资储备:储备足量的蚊虫消杀药品、器械,如杀虫剂、蚊香、电蚊拍、喷雾器等,并定期检查物资质量和有效期,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消杀工作顺利开展。3 .医疗物资储备:校医室储备必要的医疗药品和设备,如退烧药、止痛药、体温计、血压计等,满足师生日常就医和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医疗

15、需求。八、培训与演练1 .防控知识培训I:定期组织对学校防控工作人员、班主任、校医等相关人员的防控知识培训,邀请专家详细讲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政策、技术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防控能力。2 .应急演练:每学期组织1-2次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模拟疫情发现、报告、隔离、排查、消杀、救治等各个环节,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防控工作。九、监督检查与评估1 .监督检查机制:学校成立防控工作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各部门、各班级防控措施落实情

16、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宣传教育开展情况、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健康监测执行情况、物资储备管理等方面。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2 .评估考核: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评估考核机制,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纳入学校各部门、各班级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定期对防控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在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落实不至U位,导致疫情扩散蔓延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过实施本方案,学校将全面加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有效降低疫情在校园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中小学校基孔肯雅

17、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校园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1 .增强师生对基孔肯雅热的认知与防范意识,确保防控知识知晓率达到100%。2 .全面排查并清理校园内的蚊虫孳生地,使清除率达到95%以上,将蚊虫密度严格控制在安全标)隹范围内。3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坚决杜绝校园内出现聚集性疫情。二、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

18、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校医等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组。组长:全面统筹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各方资源以及做出关键决策。保持与上级部门的紧密沟通,及时传达并严格执行上级的防控要求。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具体负责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日常管理。监督各部门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活动,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二)各部门职责1 .学校办公室:承担防控工作的综合协调与信息报送任务。组织召开防控工作会议,起草相关文件和报告,积极做好与上级部门及校内各部门的沟通联络工作。2 .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健康教育。通过主题班会

19、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组织学生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与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详细的追踪调查。3 .教师工作处:负责教师的管理与培训I。组织教师学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升教师的防控意识与能力。督促教师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及时了解教师的健康状况与外出情况。4 .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整治、物资保障以及设施设备维护。组织人员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清扫与消毒,重点清理易积水区域,彻底消除蚊虫孳生地。采购并储备足量的防控物资,如杀虫剂、驱蚊用品、防护用品、消毒药品等。对校园内的排水系统、通风设施等进行检

20、查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5 .校医务室:承担疫情监测、报告与初步诊断工作。设立发热门诊,对前来就诊的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与症状排查。如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控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6 .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师生防控工作的组织与落实。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等工作。及时了解本年级师生的健康状况,督促师生严格落实防控措施。7 .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防控工作。通过班级群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控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卫生清扫活动。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和午检,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详细登记与追

21、踪调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三、防控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1 .纳入课程体系:将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系统传授防控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疾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2 .多渠道宣传: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信息与科普知识。定期推送防控小贴士、健康提示等内容,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3 .家校协同:向家长发放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手册或告知书,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防控工作,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家校协同防控的良好局面。(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2、1 .环境卫生管理:建立严格的定期卫生清扫制度。每天组织师生对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清扫,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做到日产日清。2 .积水区域整治:重点加强对校园内易积水区域的管理与整治。定期检查校园内的花坛、景观水池、下水道、沟渠、树洞、废旧容器等易积水场所,及时清理积水,疏通排水管道。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杀虫剂,杀灭蚊幼虫。对校园内的盆栽植物,定期检查花盆托盘,避免积水。3 .“翻盆倒罐”行动:组织师生开展“翻盆倒罐”行动,发动师生对校园内的各类容器进行全面清理。倒置闲置容器,防止积水滋生蚊虫。(三)加强疫情监测1 .晨检与午检制度

23、严格落实晨检和午检制度,班主任每天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和症状询问,做好记录。校医务室对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 .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建立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班主任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了解缺勤原因和健康状况。如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校医务室和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四)强化校园环境治理1 .定期消毒: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尤其是对门把手、桌椅、水龙头等高频接触部位,增加消毒频次。2 .蚊虫消杀: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校园进行蚊虫消杀,重点对蚊虫孳生地和活动频繁区域进行处理。合理使用杀虫剂,确保消

24、杀效果的同时,保障师生的安全。(五)物资保障1 .物资采购:总务处根据学校防控工作的需要,及时采购足量的杀虫剂、驱蚊用品、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医疗器械等防控物资。2 .物资管理:建立物资管理台账,严格物资发放和使用登记制度。确保物资合理使用和充足供应,避免浪费和滥用。四、应急处置1 .疑似病例处理:如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校医务室应立即将其隔离观察,并通知家长和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同时,对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和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处理。2 .确诊病例处理:若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病例,学校应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工作。对确诊病例所在班级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落实防控措施

25、3 .疫情报告:学校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后,应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4 .停课与复课: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经上级部门评估后,决定是否采取停课措施。停课期间,学校应做好学生的居家学习指导和健康监测工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上级部门批准,学校方可复课。五、工作要求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取得实效。2 .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

26、形成防控工作的强大合力。3 .强化督查,严格问责: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部门防控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对在防控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部门和个人,将依法依规严肃问责。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幼儿园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工作目标1 .建立完善且高效的幼儿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体系,确保各项防控手段切实落地,执行到位。2 .凭借细致的健康监测,尽早察觉疑似病例,并迅速、妥善地进行处置,全力遏制疫情在幼儿园内传播、蔓延。3 .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有效管控幼儿园园内及周边区域伊蚊的密

27、度,全面清除蚊虫赖以滋生的环境。4 .借助丰富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显著提升教职工、幼儿以及家长对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意识,增强他们应对此类疾病的能力。二、组织管理与责任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园长担任,全面统筹防控工作的决策制定、资源调配以及责任落实等关键环节,对整体防控工作负总责。副组长:副园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主要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按计划、高质量执行。职责:制定贴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防控工作制度与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活动,协调解决防控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按照规定,定期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汇报幼儿园防控工作进

28、展情况。(二)健康监测组组长:由保健医生担任,负责拟定详细的健康监测计划,并为教职工开展监测工作提供专业指导。成员:各班班主任、保育员共同参与。职责:每日在晨间、午间以及离园前,对幼儿进行体温测量,并仔细观察其健康状况,着重留意是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相关症状;为每位幼儿建立完善的健康台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并上报;积极协助家长做好患病幼儿的追踪管理工作,确保对幼儿健康状况持续跟进。(三)环境消杀组组长:后勤主任负责制定全面的环境消杀方案,并组织实施消杀工作。成员:保洁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协同配合。职责:每日对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进行深度清洁与消毒,将清理积水、垃

29、圾等蚊虫容易滋生的区域作为工作重点/按照规定,定期对教室、寝室、卫生间、玩具器械等幼儿密切接触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杀处理;妥善负责消杀药品的采购、保管工作,并做好药品使用登记详细记录消杀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评估消杀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消杀策略。(四)宣传教育组组长:德育主任负责制定系统的宣传教育计划,并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成员:各班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代表共同参与。职责:向教职工、幼儿以及家长广泛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灵活运用家园联系栏、家长群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健康提示信息;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控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收集家长反馈信息,及时、准确地予以回应,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机制

30、五)应急处置组组长:副园长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与协调。成员:保健医生、班主任代表、后勤人员共同组成。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流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协助医疗机构做好病例转运工作,积极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全面的健康监测;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对疫点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防止疫情扩散。三、防控措施(一)健康监测与病例管理1 .入园监测:在幼儿园门口专门设置健康监测点,由保健医生和保安共同值守。幼儿入园时,必须使用专业额温枪测量体温,并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若体温373C,或者幼儿出现异常症状,一律禁止入园,并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教职

31、工入园前,同样需要进行体温检测,并如实进行健康申报。2 .日常监测:班主任和保育员在每日晨间检查、午休观察、户外活动等时段,时刻密切关注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出现发热(体温N38),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症状,应立即将幼儿带至隔离观察室。由保健医生对幼儿进行进一步专业评估,并及时联系家长,安排家长带幼儿离园就医。3 .病例处置:若幼儿被确诊为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向健康监测组和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并积极协助家长做好居家隔离治疗工作。患病幼儿痊愈后,必须提供医疗机构开具的康复证明,经幼儿园保健医生审核通过后,方可返园。同时,对班级内与患病幼儿有密切接触的其他幼儿

32、要加强健康监测,持续观察14天,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二)环境防控1 .孳生地清理:每周定期开展一次全园范围的环境大扫除活动,重点对花盆托盘、排水沟、积水桶、废旧轮胎等容易积水的区域进行全面清理户外活动场地的沙坑、水池等设施,要定期清理并更换用水;玩具、体育器械等露天放置的物品,要确保无积水存放;教室和寝室的空调冷凝水要及时清理,始终保持环境干燥,从源头上杜绝蚊虫滋生。2 .蚊虫消杀:后勤部门每周安排两次对园内进行专业蚊虫消杀工作,选用符合幼儿安全标准的杀虫剂,对绿化带、卫生间、垃圾桶周边等蚊虫容易栖息的重点区域进行仔细喷洒/在教室、寝室等幼儿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安装蚊帐或细密的防蚊纱窗,并

33、配备电蚊拍等物理防蚊工具;雨后要及时清除园内各处积水,必要时在积水区域投放安全有效的灭蚊幼药剂,降低蚊虫繁殖率。3 .周边协同:积极与幼儿园周边社区、商铺建立紧密的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对周边环境的蚊虫孳生地进行清理;若发现周边区域伊蚊密度过高,可能对幼儿园师生健康构成威胁,要及时向当地爱卫办报告,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解决问题。(三)宣传教育1 .教职工培训:每年3月和9月,各组织开展一次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专项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涵盖疾病的症状表现、传播途径、防控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流程等关键要点;选派保健医生和班主任参加卫生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课程,提升他们对疾病的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在实际

34、工作中能够准确应对。2 .幼儿教育: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巧妙运用绘本、动画、儿歌等形式,融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教育。例如,通过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向幼儿介绍蚊虫的危害以及预防蚊虫叮咬的方法,播放欢快的儿歌,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扔垃圾等;组织开展简单易懂的课堂小游戏,如“寻找蚊虫的家”,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认识到蚊虫容易滋生的环境,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3 .家长宣传: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园联系栏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定期在家长群推送防控科普文章和健康提示,提醒家长做好家庭防蚊灭蚊工作,如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合理使用防蚊用品等

35、在家长会上,邀请专业医生或保健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详细讲解疾病的防控要点,并现场解答家长疑问;在家园联系栏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展示防控知识和幼儿园防控工作动态,提高家长对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和配合度。(四)应急处置1 .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例,保健医生应立即向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按照规定向上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疫情信息。报告内容要准确、详实,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表现、发病时间等关键内容,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出科学决策。2 .隔离措施:迅速将疑似病例转移至专门设置的隔离观察室,安排专人负责看护,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扩散。对隔离观

36、察室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环境安全。3 .疫情处置:应急处置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如实提供幼儿园相关信息,协助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详细登记,并安排专人进行健康监测,要求密切接触者居家观察,每日上报体温和健康状况;按照卫生部门指导,对疫点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包括教室、寝室、玩具、餐具等幼儿接触过的所有场所和物品,确保消毒效果达标。4 .停课与复课: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和卫生部门建议,经教育部门批准,必要时采取停课措施。停课期间,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确保幼儿学习不受太大影响;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健康状况。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卫

37、生部门评估符合复课条件后,幼儿园方可有序组织复课。复课前,要对全园环境进行再次全面清洁和消毒,为幼儿返校创造安全、卫生的环境。四、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后勤部门提前做好防控物资采购与储备工作,确保口罩、洗手液、消毒剂体温计、防蚊用品(如蚊帐、纱窗、电蚊拍、驱蚊液)等物资充足供应。建立物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物资的采购、发放、使用情况,定期盘点库存,及时补充短缺物资,保障防控工作顺利开展。2 .经费保障:幼儿园设立专项防控经费,确保防控物资采购、环境消杀、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疫情处置等各项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合理安排经费使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对防控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和公示,确保经费使用

38、公开、透明、合理。3 .人员保障:各防控工作小组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明确各自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对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根据防控工作实际需要,必要时可临时抽调其他人员充实防控工作队伍,确保各项防控任务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4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防控工作制度,如健康监测制度、环境消杀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应急处置制度等。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防控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制度,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

39、发,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以及流行特征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极为相似。近些年来,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数量不断增多,本地传播风险也随之升高。为切实有效地防控基孔肯雅热,全力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指南,同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防控目标1 .大幅提升我院对于基孔肯雅热的早期识别、诊断以及治疗能力,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坚决杜绝疫情在院内传播扩散。3 .积极主动地配合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控机构开展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组织架构与职贵分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全面统筹规划医院的防控工作,制定科

40、学合理的防控策略以及重大决策,协调各方资源,为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协助职责:协助组长切实落实防控措施,监督检查各科室防控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向组长汇报防控工作的进展,组织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医务科: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基孔肯雅热诊疗知识培训,规范门诊、急诊患者的接诊流程,加强对疑似病例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协调科室间的会诊和转诊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严格落实护理防控措施,加强病房管理,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尤其是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要做好隔离护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院感科: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监督检查各科室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41、开展医院环境和物品消毒效果的监测工作,指导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坚决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防保科:负责疫情的监测、报告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收集、分析和上报疫情信息,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疫情处置工作,指导做好疫点消毒和蚊媒控制工作。药剂科:全力保障基孔肯雅热防治药品和物资的储备与供应,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可靠。后勤保障科:负责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做好防蚊灭蚊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保障防控工作所需物资和设备的供应与调配。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组长姓名职责:负责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和会诊工作,制定和修订诊疗方案,指导临床科室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和评估,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监测与

42、报告病例监测1 .门诊监测:门诊医生对于发热(体温38。C)且伴有皮疹或关节疼痛的患者,要详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包括发病前12天内是否前往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或者其居住、工作场所周围是否有病例发生。对于疑似病例,要及时采集血液标本,送往检验科进行相关检测。2 .住院监测:住院部医生在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问诊和体格检查时,要重点关注患者是否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以及其流行病学史。对于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给医务科和防保科。3 .实验室监测:检验科要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等项目。对于临床高度疑似病例,即便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不能排除诊

43、断的,应当重复检测或者送往上级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疫情报告1 .医务人员一旦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需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2 .对于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当以电话、传真等方式及时向当地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并及时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3 .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复核、订正。在明确感染来源后,要及时订正病例分类,境外输入病例需在备注栏标注境外国家或地区名称,省外输入病例需标注输入来源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

44、名称。病例管理与救治病例管理1 .处于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的患者原则上应住院接受防蚊隔离治疗,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当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且超过24小时后,方可解除防蚊隔离。2 .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防蚊灭蚊措施,在病区安装纱门纱窗,为患者提供蚊帐,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做好外环境蚊媒孳生地的处理工作。3 .若病例不住院,医疗机构应告知其防蚊隔离要求,让其自行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管理,辖区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提供相应指导。医疗救治1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2 .对于发热患者,若体温在38.5C以上,可给予物理降温

45、如冰敷、酒精擦浴等;若体温超过38.5C或伴有明显不适,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3 .对于关节疼痛患者,应让其休息,减少关节活动,可使用非宙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荼普生等;若疼痛严重,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但要密切注意不良反应。4 .对于皮疹患者,要避免其搔抓,防止皮肤继发感染,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若出现皮肤破损或继发感染,应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5 .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对于病情较重、进食困难或出现脱水症状的患者,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6 .对于关节疼痛持

46、续时间较长、出现关节畸形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等,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医院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避免在无有效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患者血液及血性分泌物和排泄物。2 .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对于疑似和确诊病例,要安排单独病房,若条件不允许,可将同类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但床间距不得小于Ll米。3 .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对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要按照医疗废物管

47、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包装、标识,并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处理。4 .加强医院内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门诊大厅、病房、走廊、电梯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对蚊媒易栖息和孳生的区域,如卫生间、垃圾桶周围、下水管道等,要增加消毒频次。蚊媒控制1 .开展医院内蚊媒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中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掌握蚊虫孳生和活动情况,为蚊媒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 .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对医院内的积水容器、花盆托盘、水桶、下水道等进行清理和疏通,避免积水滋生蚊虫。对于水培植物,应每3-5天彻底换水,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或者投放灭蚊幼剂。3 .实施化学灭蚊,在蚊媒密度较高或疫情发生时

48、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杀虫剂对医院内公共场所、绿化带、下水道等区域进行喷洒,杀灭成蚊和蚊幼虫。同时,对病房、门诊等室内区域也要采取相应的灭蚊措施。宣传教育1 .医院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公众宣传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提高大家的防控意识和能力。2 .宣传内容包括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可以制作宣传海报、手册、视频等资料,在医院的门诊大厅、病房、走廊等场所张贴和播放,也可以通过医院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3 .定期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咨询活动等,邀请专家为大家讲解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解答大家的疑问。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当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医务人员要立即按照疫情报告要求进行报告,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病例隔离与治疗一旦发现病例,要迅速将其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同时,要按照医疗救治方案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接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