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以奋斗之姿书写忠诚答卷.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5269 上传时间:2025-08-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以奋斗之姿书写忠诚答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以奋斗之姿书写忠诚答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以奋斗之姿书写忠诚答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以奋斗之姿书写忠诚答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以奋斗之姿书写忠诚答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以奋斗之姿书写忠诚答卷同志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迎接中国共产党104岁的生日。窗外的党旗正随着夏风舒展,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会议室里的党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如一颗永远滚烫的初心。104年前,南湖红船劈开的不仅仅是一湖碧波,更是旧中国沉沉的夜幕;104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用“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守,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奋斗史诗。今天的党课,我不想只讲历史的辉煌,更想和大家聊聊“传承”一一传承什么?如何传承?作为新时代的机关干部,我们该

2、以怎样的姿态,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在新的长征路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好成绩。一、从“红色根脉”中汲取力量:读懂“奋斗”二字的基因密码同志们,翻开党的百年史册,“奋斗”是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厚重的传承。这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革命奋斗。1921年,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石库门里,在南湖画舫的烟雨朦胧中,立下“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誓言。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只等闲”,到延安窑洞里的“实事求是”;从西柏坡的“两个务必”,到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一28年浴血奋战,370多万名党员烈士用生命铺就了民族

3、独立的道路。他们中,有29岁牺牲的陈延年“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有36岁就义的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有26岁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名字背后,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劲,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执念,是“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赤诚。这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奋斗。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党带领人民用双手“种”出了工业体系,用汗水“浇”出了两弹一星。河南林县的红旗渠,10万群众用10年时间,在太行山悬崖上凿出“人工天河”,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打通211个隧洞,挖砌土石方2

4、225万立方米这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铺一条高3米、宽2米的石墙!甘肃八步沙的“六老汉”,三代人用38年把7.5万亩荒漠变成绿洲,“一步一叩首,一锹一栽树”,用布满老茧的手改写了“沙进人退”的宿命。这些奋斗故事告诉我们:困难从不是退缩的借口,而是淬炼意志的熔炉;挑战从不是前行的阻碍,而是检验担当的试金石。这是“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改革奋斗。1978年,小岗村18枚红手印按下“大包干”的惊雷;1992年,南方谈话如春雷唤醒市场经济的活力;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响彻神州。从“深圳速度”到“维安质量”,从“嫦娥奔月”到“蛟龙探海”,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一4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用“

5、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让“中国号”巨轮始终破浪前行。上海浦东新区的建设者们,30年里把一片农田变成“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GDP从60亿元跃升至1.6万亿元;浙江“千万工程”20年迭代升级,让“千万个乡村美起来、富起来”,被联合国誉为“农村振兴的中国样本“。这些成就的背后,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是“今日事今日毕”的实劲。同志们,历史不会重复,但精神永远传承。从革命到建设,从改革到复兴,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到底”的信念。今天的我们,站在

6、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更要从这些“红色根脉”中汲取力量,让“奋斗”二字融入血脉、刻入灵魂。二、在“时代之问”前扛起担当:答好“机关干部”的使命考卷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机关作为“第一方阵”“首脑机关”,是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新时代的机关干部,该以怎样的担当作答?第一,担当是“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机关干部首先是政治干部,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课题,在深学细悟中筑牢信仰之基、补

7、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去年,我们开展了“机关政治能力提升年”活动,通过“第一议题”学习、红色教育基地轮训、政治体检等方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但仍有个别同志存在“学归学、做归做”的“两张皮”现象,甚至把政治学习当任务、当负担。同志们,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行动上的坚决。我们要把“国之大者”装在心里,把“省之要者”扛在肩上,把“市之重者”抓在手上,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机关落实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第二,担当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机关干部离“庙堂”近,更要离“江湖”近。去年,我们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300余名干部深入社区、企业、农村,收集问题120

8、0余条,解决率92%,但仍有群众反映“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中梗阻”问题。同志们,“为民服务”不是口号,是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今年,我们要重点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聚焦“一老一小”、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建立“群众点单、部门接单、党委验单”的闭环机制。特别要关注“沉默的少数”一一独居老人的“吃饭难”、新业态劳动者的“保障难”、城乡结合部的“出行难”,这些看似“小事”,却是群众心中的“大事”。机关干部要学会“换位思维”:如果是我的父母,看病排队3小时我急不急?如果是我的孩子,上学要绕3公里我愿不愿?只有把群众当“家人”,才能把工作做到“心坎里”。

9、第三,担当是“敢教技术换新天”的创新突破。机关工作不是“按部就班”,更不是“照本宣科”。当前,数字化改革浪潮奔涌,我们要以“数字思维”重构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去年,我们打造了“机关智治”平台,实现了“政策一键匹配”“审批一网通办,“进度一屏可见”,但仍有部门存在“数据孤岛”“系统打架”的问题。同志们,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解决问题”。今年,我们要重点推进“跨部门协同”改革,在“一件事”集成办理上求突破一一比如“企业开办”,从“跑5个部门”到“一窗通办”;“二手房交易”,从“跑3次”到“一次不用跑”。要鼓励干部“跳出机关看机关“,多到先进地区取经,多向基层群众问计,多和市场主体互动。特

10、别要宽容“试错”一一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工作、为了群众,即使探索中有些失误,组织也会为大家“兜住底”。第四,担当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作风锤炼。机关是“标杆”,机关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去年,我们开展了“机关作风整治月”活动,查处了12起“庸懒散拖”问题,通报了8名“不作为、慢作为”干部,但仍有个别同志存在“重留痕轻实效”“重表态轻落实”的现象。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贝I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特

11、别要关注“年轻干部成长”一一近年来,机关新入职干部占比达40%,他们学历高、思路活,但也存在“经验少、定力弱”的短板。要通过“导师制”“轮岗制”“一线锻炼制”,让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墩苗”,在矛盾问题一线“淬火”,真正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三、以“奋进之我”点亮未来:谱写“新征程上”的时代华章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今天的机关干部,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肩负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更要以“奋斗之我”书写“时代之答”。要做“志存高远”的追光者。目标有多远,脚步就能走多远。机关干部不能只盯着“一亩三分地

12、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无论是起草一份文件、协调一个项目,还是解决一个诉求、推进一项改革,都要想想“是否符合中央精神”“是否回应群众期待”“是否推动长远发展”。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少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机关工作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落实”二字上。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一一企业反映的“融资难”,我们要推动“银企对接”;群众反映的“停车难”,我们要协调“错时共享”;基层反映的“报表多”,我们要推进“数据整合”。要坚持“结果导向”

13、建立“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的工作机制,对每项任务明确“谁来干”“怎么干”“何时干成”,用“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要做“永不懈怠”的攀登者。事业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机关干部要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一一向书本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向实践学,在干中学、学中干;向群众学,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要保持“创新突破”的闯劲,敢于打破“路径依赖”,跳出“惯性思维”,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打开新局面。要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对认准的事“不松手”,对难办的事“不放手”,对见效慢的事“不撒手”,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同志们,104年前

14、一群青年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把火;104年后,我们这代人要让这把火烧得更旺、更亮。机关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人人争先创优”的进取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最后,我想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愿我们以奋斗为笔、以担当为墨,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机关答卷”!谢谢大家!赠篇:【写材料用典】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例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子,曾多次强调集体力量的重要性:“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15、千人之众无绝粮,万人之群无废功。”他还说:“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力者乌获不足恃也。”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能够把众人的力量和智慧集结起来,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中国纪检监察报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典故】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文子通玄真书,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力者乌获不足恃也。【释义】意思是,得到众人的力量就能无往而不胜,使用众人的力量就连大力士鸟获也不需要依靠了。比喻要重视并善于运用群体力量。【赏析】古人讲,“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延绵不绝,历久弥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16、就是我们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始终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北史吐谷浑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阿豺有子二十人,谓日:“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黝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正所谓“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坚不可摧。积力和众智,饱含朴素的民本思想。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持和践行这种思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取得了改天换地的巨大成就。淮海战役中,人民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解放区先后有543万人民群众

17、奋勇支前,平均一名解放军战士身后就有9名普通百姓支援战斗。男女老少齐上阵,给解放军送军粮、送衣被、送武器、运伤员,仅小推车就有88万多辆。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事实证明,只要军民同心、军政团结,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繁重,越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用法】主要适用于动员部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团结干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增强一盘棋意识,同行同向、同心同德凝聚干事创业合力。【写材料用典】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18、改之为贝【例文】古人云:“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面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干部要在“牢骚话”中找到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了解工作的得失,帮助群众疏通心中的“郁结”,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同时,扑下身子调查研究,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不断增强抓基层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群众的“批评声”变成“掌声”,最终让群众有更多“欢声笑语”。(中国纪检监察报善听群众“逆耳言”)【典故】出自论语子罕篇,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释义】意思是,符合礼法原则的话,能够不听从吗?但只有按它来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听了能够不高兴吗?但只有分析鉴

19、别以后才是可贵的。【赏析】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公孙丑上中记载:“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别人对子路提出的批评意见、指出的缺点错误,子路持高兴和欢迎的态度。宋代陆九渊也曾讲,“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意在劝诫人们,听到别人说自己有过错时应当高兴,知道自己的过失时应当不隐讳,改正自己的错误时应当毫不害怕。“不闻其过,最患之大者。”听不到、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和问题,就是最大的隐患。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毛泽东曾讲:“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陈毅一向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

20、他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一诗中写道:“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铮友,当面敢批评。”这种豁达的胸怀,树立起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涵养“闻过则喜”的胸怀格局,善于听真话、察实情,不断在改正错误、校正方向中干事创业。【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缺点不足。【写材料用典】过尔优逸,恐不堪事【例文】当前,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军队肩负的使命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只有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常以“过尔优逸,恐不堪事”自警自励,把打仗当事业干、把打赢当专业钻,不怕

21、辛苦劳累、无惧风霜雨雪,在流血流汗、掉皮掉肉中,把“手中活”练成“必杀技”,才能在哨位、战位、岗位上书写优异的强军答卷。(解放军报多些“过尔优逸,恐不堪事”的清醒)【典故】出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释义】意思是,过于安逸,恐怕无法胜任大事。【赏析】古人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纵观人类文明史,“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智慧,是生存发展的成功经验。谁不保持惶惶之忧,谁就可能在放松懈怠、忘乎所以中灭亡。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危难之时打败对手,建立后唐,却在成功之时宠信伶官,身死兵火之中。欧阳修有感于此,写下史论名篇伶官传序,其

22、目的就是警示后人以史为鉴,不要再犯庄宗之类的错误。其文写道:“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李存勖的一生告诫我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对面临的考验和危险总是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在党的七大上,“十七条困难”郑重提醒全党“准备吃亏”、“准备困难”,“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毛泽东同志慨叹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深刻指出,“我们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作为履职尽责的工作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用法】主要适用于防范化解风险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忧患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致辞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