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发言稿3篇.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8628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发言稿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发言稿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发言稿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发言稿3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发言稿 3 篇 特征码 MBHXVbeGgxPYCLBniBBZ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发言稿 3 篇 篇一: 坚持绿色崛起,推动 xx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20XX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考察时,希望 xx 处理好 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xx 生态环 境基础条件好,1998 年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但建设过程中没 有很好融入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截至 20XX 年 2 月,仅有 3 个 国家级生态文明村镇,与 xx 优美的生态

2、环境不符。推动 xx 生 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以xx 省总体规划(20XX-2030)为基础,尽快高标准出 台“多规合一”背景下的生态红线保护实施细则,进一步做好 第 2 页 顶层设计,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 空间山清水秀;充分利用好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平台,细化、优 化生态细胞创建工程,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愿景;主动适应新常态,自觉推动绿色发展,不断优化产 业结构和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绿色生态要发展红 利,努力建设美丽 xx;按照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新环境保护 法

3、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 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树立 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始终把全民参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手段,形成党委政府重视、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动员起来的 工作格局,加大培育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单位和典型,把生 态文明建设真正做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篇二: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构建我省平衡发展格局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构建我省平衡发展格局:一是着力形 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让东中西部各区域之间形成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形成协调统一的发展格局。 推动建设海口、澄迈、文昌一体化的琼北综合经济圈和三亚、 第

4、 3 页 陵水、乐东、保亭一体化的琼南旅游经济圈,形成南北两大经 济增长极,辐射带动全省;以“五网” 、 “六类产业园区”和 12 个重点产业为建设、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全省城镇、旅游度 假区和产业园区布局;加快 100 个特色产业小镇和 1000 个美丽 乡村建设等,多措并举,构建我省平衡发展格局。 二是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立足于我省特殊省情,着 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增强空间规划的约束力,引导资源要 素的合理流向和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通过扶持海口、三亚做 强做优,促进中小城市(县城镇)完善功能,推动大中小城市和 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公共财政分配中,加大向农村倾斜力度, 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

5、改造升级、完善提升,把城市的公共服务 延伸至农村,使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达到 城市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 提质增效,走产业融合之路,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是提高 我省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三是着力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xx 必须始终把生 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首位,深入探索经 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可能性与新模式,竭力将环境优势转化为 第 4 页 经济优势,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篇三: 在“全面小康”中实现“文化小康”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我们必须更加

6、坚定、自觉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在全面小康中实现“文 化小康” 。只有“文化小康”了,人们的心灵才会富足,信仰才 会重拾, “全面小康”才有实现的可能。当前,推动“文化小康” 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 灵魂。必须让核心价值观浸润到每个公民的心灵,并充分发挥 其引领作用。二要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 文化发展成果,既是一种政治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活动。三要 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四要极 大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既要大力支持精品文化,也要鼓 励和发展能够使

7、人民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的大众 文化,让人民群众在娱乐和享受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 养价值认同。五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胆吸收和 第 5 页 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新时代保持旺盛生机,夯实文化创 新的历史根基。要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xx 本土 文化和时代文化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每一个公民都 做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建设者、培育者和弘扬者。六要 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大力发 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力求社会效益与 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积极引进和发挥高端人才的作用,允许 各类专门人才以智力投资形式参与文化投资和收益分配。同时, 还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