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8748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特征码 zKOvRwkqEkLDgzJcXUMM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必然要求,是党中央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项 重大历史任务,是一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 “生产 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短短的 20 个字,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 涵,展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农村形态。它充分说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 村生产关系,既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注重农村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

2、 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点认识。 一、牢记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意义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 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 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 第 2 页 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有关农村的两个尖锐问题无可回避:一是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和 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 二是农村的现代化若不能同步有效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 将因此遇到阻滞。现在,这两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已经

3、到了非 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 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先后进行过两次重大调整。 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是进行农村税费改 革。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第三次重 大调整,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 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 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 出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的施政品格。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具备 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是经过改革开

4、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 大大增加,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 1000 美元,城镇化水平已达到 40,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例已上升到 85左右,国家公共财力越来越雄厚,经济保持着 第 3 页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已经有必要而且开始有能力转而 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取向。正如胡锦涛总 书记指出的,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 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 展阶段性和现代化进程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只要我们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

5、分配格局,加大各级财 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农村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 变化。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 “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关于“三农”理论的重大 创新。历史上,我们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台过一系列政 策措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基本上属 松绑和减负范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差距、 工农差别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拉大。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 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 到彻底打破,农村难以得到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辐射带动。 一些关系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发展的 规划问题、机制

6、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以及农村税 费改革后乡村职能转变问题,都亟待我们从整体上去研究和解 决。农村社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 第 4 页 党群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不少错综复杂的矛盾,成为党长期执 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隐患。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把握了新时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 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找到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的结合点。这一 系统的战略规划,必将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闯出新路, 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稳定,使农村不再成为现 代化建设的包袱,而是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

7、建设的巨大力量。 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城市在得到一定发展并具备相应 能力后,必须带动和支持农村发展。目前农民的资本积累还没 有完成,单纯依靠农村自身发展来改变落后面貌,需要一个漫 长的过程。要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在巩固“少取”成果、加大 “多予”力度的同时,注重在“放活”上下功夫,全面加大惠 农支农力度,努力使农民更加富裕,农业更加发展,农村更快 变新。 (一)以发展城郊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第 5 页 1、高度重视城郊特色农业。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辐射带动效应越来越明显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城郊经济, 已经成为推进城市

8、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竞争力的 现实选择。第一,这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 效途径。只有把城郊发展起来,逐步变成城市,再发展新的城 郊,滚动发展,梯次推进,才能不断推进城市化步伐。随着城 市化的发展,农民才能逐步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变成市民。第二, 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农民利用身边的庭院、土地等 廉价资源发展面向城市消费的高效产业,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 时,也能够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第三,这是统筹 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城乡居民对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郊农村的依赖性越 来越强,城郊经济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2、着力做强农村特

9、色产业。要从实际出发,把优势用好, 把政策用足,积极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和城郊农 村经济共同协调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观 光业。 “农家乐”是以迷人的田园风光、舒适的休闲娱乐,满足 城市居民精神和物质生活需求而产生的新的消费模式。它是个 体农户自然组合的群体,对外是整体形象,对内是分点经营。 发展“农家乐”已成为城郊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一大趋势。 二要突出建设以蔬菜花卉苗木为主的高效农业。利用城郊交通 第 6 页 优势,重点发展桂花无公害蔬菜,努力在提质上下功夫,在扩 面上作,形成聚合效应,展现示范功能,发挥带动作用。三要 突出抓好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要选择

10、一批经济基 础好、带动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广的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促使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要通过整合、连锁等有效形式, 加强同类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和壮大一批 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要引导各加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打造精品、做响品牌,抢占市场。四要突出搞活以农贸市场为 重点的农副产品流通业。农副产品的流通是农业发展的主要促 进因素之一。目前我区虽然有中南蔬菜批发大市场等一批专业 性市场,但大部分没有形成气候。要积极整合资源、提高品位, 以市场带动产业壮大,以产业壮大促进市场发展。 3、认真规范农民合作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

11、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 矛盾,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 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 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宗旨,发展小 协会,融入大城市,连接大市场,搞活大流通。 4、切实做好劳动培训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促进 第 7 页 农民分工分业的要求,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开展农 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要 创新培训机制。采取政府发放培训券、企业订单培训等办法, 提高培训实效。把培训农民和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创特色 劳动力品牌。要加强就

12、业服务。积极推动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延 伸到乡镇,开展城乡统筹就业的试点,可以参考沿海地区的先 进经验,实行就业政策、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 劳动用工管理的城乡“五统一”制度。全面实行无“证卡”就 业制度,进一步营造城乡公平的就业环境。 (二)以村庄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 “小康不小康, 首先看住房” 。村镇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长 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农村住房建设乃至整个村镇建设。要按照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在具体操作 中,应注重把握以下三条原则。 1、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我区公共财力仍很有限,新农 村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始终做到“三个符合” ,正

13、确处理“三个 关系” 。 “三个符合” ,即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 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的 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 效益的产业。 “三个关系” ,即急与缓的关系,既积极创造条件 第 8 页 加快推进,又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远与近的关系,既着眼 长远又立足当前,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点与面的关系,鼓励 基础好的村落先行一步,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 2、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具体到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坚持以农民为本,因地制宜,从农 村的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农村有农村的 特点,村

14、庄建设要注意和城市建设相区别,体现农村的特色, 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坚持不推山、 不砍树、不填塘,做到人与自然和谐,既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 又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要求。要实行 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做到百花齐放,不搞一刀切。村庄改造 宜“一村一策” ,采取整治空心村、村庄整修、整体拆旧建新、 建设农民社区新村和自然生态农庄等不同的模式,引导农民在 规划区修建各具特色的住宅,形成不同风格的村落,决不能搞 成千村一面。 3、要坚持科学引导的原则。一是要切实加强规划管理。牢 固树立“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的观念,规范规划的公示、审

15、批、检查和修改工作程序,严格 遵循“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批建” ,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 进入积累的轨道,不再浪费。二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 第 9 页 采取适当的形式,将扶贫、以工代赈、能源、水利等用于农村 建设的资金适当捆绑起来,设立村镇化建设专项资金,把扶助 的对象重点放在愿意自立自强的村镇和村民,资金投入主要面 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好配套服务。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 明确专人联系财税、国土、审批等政策环节,凡涉及村镇建设 工程收费的,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要加强检查督促, 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把村镇建设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16、加快推 介先进典型,营造推进村镇化的浓厚氛围。 (三)以改善基础环境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从 实践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卫生、就业等保 障措施滞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要采取统 一规划、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办法,调动各个方面力量加大 投入,实施加强农村基础环境的“八大工程” ,构建深入农村、 惠及农民的“八大网络” 。即实施“命脉工程” ,加强水网建设; 实施“畅通工程” ,加强路网建设;实施“动力工程” ,加强电 网建设;实施“生态工程” ,加强林网建设; 实施“信息工程” ,加强信息网建设;实施“基础工程” ,加强教育网建设;实施 “健康工程” ,加强卫生

17、网建设。争取通过 5 至 10 年的努力, 让广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户户用上清洁水,村村通上 水泥路,看的是“数字电视” ,联络有“手机网络” ,出门有公 第 10 页 交,就近有医疗,治病有保障,养老有依靠,农村面貌得到明 显改观。 三、强化领导,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领导将“三农” 问题放在什么位置,决定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力度。各级领导要 善于把握关键,加强基层民主。在实践中,要把乡村基层好班 子创建活动与推进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抓好乡村干部 业务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一)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大力开展“亲民、为 民、富民”

18、活动,按照“建强一个领导班子、发展一批党员、 培育一批农村经济亮点、引进一个项目或一笔资金、确保一方 稳定”的工作思路,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班子好、党 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 好”的战斗堡垒。 (二)全面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一个指导员就是一 面旗,农村工作指导员要承担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职责,争取 扶持资金,调处矛盾纠纷。具体来说,要注重把握五大原则: 第 11 页 (1)一村一员。农村工作指导员要按照“一村一员”原则 派驻,基本实现全区每个行政村有一名指导员。人口在 300 人 以下的村可以实行“一员两村”或多村派驻,确保派驻工作能 全面覆盖所有农村。

19、 (2)按需选派。选派指导员要从农村基层的实际需要出发, 有针对性地选派那些熟悉农村情况、政治素质好、思路开阔、 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力求把各个村的特点与干部个人 的特长结合起来统盘考虑,做到“因村派人,因人定村” 。 (3)分类指导。要在摸排的基础上进行分类,采取“抓两 头,带中间” 、 “抓重点,带一般”的方法进行。重点是帮扶经 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环境整治村和信访集中村。对干部的 激励也要根据农村条件的好坏和工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 方法。 (4)统一管理。指导员实行统一派驻,统一培训,统一管 理,统一考核。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派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实 行脱岗专职驻村,镇(街道)派

20、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要处理好 本职工作与驻村职责的关系,确保主要精力投入到驻村工作中 去。 第 12 页 (5)注重实效。派驻干部要确保素质,尤其是区级机关事 业单位下派的干部,既要保证数量,更要确保质量。选派下去 的干部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 题,务求取得实效,真正体现农民愿望,维护农民利益,推进 农村发展。 (三)切实推进基层服务硬件建设。今年重点抓好 15 个左 右的村部阵地建设,力争用 3 年时间将全区 43 个村的村部全部 建设成为式样规范、功能完备的“农民服务中心” ,使每个行政 村都做到有阵地、有设施、有服务、有活动。同时,今年每个 乡镇和带村的街道都至少

21、要创建一个“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 点,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局。 四、加强民主管理,塑造新型农民 塑造新时期的新农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 和最终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十一五”规划中强调, 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 体素质” 。我们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培育农民新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一)以村民自治为主导,塑造新气象。要通过外部支持 第 13 页 和内源发展的结合,以市场化、民主化为导向建设新型的乡村 社区。通过社区重建,构造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满足村民的 社会化需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提供相应的载体相支 持,开发村民自治有效

22、运行的资源。 1、组织资源。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按共同居住、相互 联系、有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标准建设乡村社区,进行社 区重建。这一社区组织既借助于自然村、生产队等传统组织资 源,又不限于传统的、天然的、血缘的、行政的组织限制,主 要取决于相互的自愿合作。通过这种自愿合作基础上的社区组 织,满足村民的各种社会化服务需求。如湖北省秭归县的农村 按“地域接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的原则设立 社区。社区成立理事会,根据村民的需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如民事调解、举办科技培训活动、提供经济信息等,这一社区 组织是完全意义的群众自治组织,不承担行政功能。 2、财政资源。村民自治要开展自治活动

23、,必须有相宜的财 政资源。农村税制改革后的村民自治的财政资源应该是多元化 的。首先是财政的转移支付,以项目的方式支持新村建设。其 次是社区自我集资。再次是大户的捐资。通过各种方式鼓励那 些先富人群捐资是当今乡村建设的重要财源。 第 14 页 3、文化资源。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文化重建,形 成传统与现代有机相通的文化价值和规范,使人们能够获得相 应的意义、乐趣和安定感。如通过培育各种自治文化组织,开 展各类活动,实现乡规民约的创造性转换,形成现代“乡约” ; 开发地方性的文化资源,建立文化活动中心,以文化活动凝聚 人心。 (二)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为抓手,塑造新形象。提高农 民整体素质,培养

24、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 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 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 业的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 制。要不断增加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 教育和成人教育。 (三)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塑造新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 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 第 15 页 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工程, 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 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 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 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