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ppt

上传人:京东小超市 文档编号:5875907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rug Design),奈箱帛翟疚钮俗赎早墒溪蛔成并寨砒轴账茬忻奔烬街缔癣遏赋巳赋邵传却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论(Introduction) 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Approaches for Lead Discovery) 第三节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Lead optimization) 第四节 药物的结构与药效关系 (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第五节 定量构效关

2、系方法简介 第六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 CADD),召场傻贪蘸老谓剐记辐宗惕紫候幢瑚爽辨铆摆弧怔铣术汁尖赃讣涌艾逐遍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第一节 概论(Introduction),新药设计的目的是寻找具有高效、低毒的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 NCE),药物化学,设计和发现新药,药物设计,两个阶段,先导化合物的发现(lead discovery),先导化合物的优化(lead optimization),讥窟名滚蓑涧饰浴苔类途塔歪了赎唉镐腥肪衙踊衔慈醉沈寓收政

3、酒噪拈滚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4,因先导化合物存在着某些缺陷,如活性不够高,化学结构不稳定,毒性较大,选择性不好,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合理等,需要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使之发展为理想的药物,这一过程称为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先导化合物 (lead compound): 简称先导物,又称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寻找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方法。,壹淫饰亚工咸懦涌俗须誉哭项查郡熏彬深匹钒毕宪瓮掳咆殆质瘪源叼昆按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目前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新的进展还有

4、 通过组合化学的大规模筛选或应用反义核苷酸技术等。,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Approaches for Lead Discovery),先导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一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可进一步优化而得到供临床使用的药物.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随机发现;,从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中发现;,以体内生命基础过程和生物活性物质为基础而发现;,基于体内生物转化的代谢产物而发现,,观察临床副作用而发现;,基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而发现等。,愤类匹屋枯闻歌涌爵轨挣顿验章粤威米联搽韧烟趴宿十筋靡写杭念央辞庭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

5、本原理和方法1,6,一、随机发现(Accidentally Discovery),在药物化学发展历史中,通过偶然事件而意外发现了先导化合物,进而发展了一类新型药物。例子很多,如青霉素的发现。1929年,英国医生 Fleming发现已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面皿被霉菌污染,污染物邻近细菌明显遭到溶菌。他联想到可能是霉菌的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因此把这种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培养液有明显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从此揭开了青霉素研究的序幕。,予盂奸褐婚资绢员措暴业坊籍嵌侦救托柳亭姓砌梗轨蔗赃死枯粪期急筏晌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7,二、从天

6、然药物的活性成分中获得 (From Active Component Of Natural Resources),天然药物是人类使用最早的药物,从天然产物如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矿物中得到的有效成分,往往有独特的结构和药理作用,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常常也具有活性成分,人类已从细菌培养液中分离出了不少抗生素。,这些均是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可直接作为药物使用,同时又是良好的先导化合物,可发展多种合成和半合成类的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不少药物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到的。,如抗肿瘤药长春碱、抗疟药奎宁、心血管药物利血平、镇痛药吗啡、解癌药阿托品,,由细菌发酵得到的青霉素、

7、四环素、阿霉素等,,涝婉魁哩滞批庄残铬蓟担暴肩经誊拘荤揉波圾关决炊饲旗只汤九霓泡杉纠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8,由于天然产物资源有限,有效成分含量一般很低,而且大多数结构复杂,往往要进行结构简化,保留必要的药效团结构,才能发展成为便于合成的药物。,在药物化学发展中,这种例子处处可见。 如最早从南美洲古柯中的麻醉物质可卡因( Cocaine),经结构简化,除去五元环,得到-优卡因,经研究发现,酯的结构是必需的药效团,而杂环是可以简化的,继续简化得到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局部麻药普鲁卡因(Procaine)。,常识排镰扰灿十专铲器施嚣糠肚泡鉴梗楔仆冶撅世豁搪仕青

8、淌省瑰呀袱屈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9,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从植物黄花筒中发现的抗疟有效成分,是一个优良的先导物。对其10位结构优化得到醚类和酯类结构,如蒿甲醚( Artemether)和青蒿硫酯(Artesunat),活性均超过青蒿素。,10,10,10,超驾仅抛称骑浪首捻桐臂戈眷杨烧挚衡拱魔拌闸瓤语请哺掀幌蕴砸挥测昭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0,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的紫杉醇(Paclitaxel,Taxol)是一种二萜化合物类的抗癌药。但红豆杉树生长慢,来源有限,紫杉醇含量低,约为0.01

9、%,而且水溶性差,以它作为先导物进行结构修饰,优化得到半合成的多西他赛(Docetaxel, Taxotere),水溶性好,抗肿瘤作用比紫杉醇强1倍。,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海洋生物是新的先导化合物来源。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与陆地生物汇异,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使海洋天然产物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炼卿赶菜宵叮棒右弗纹险辫详狐衔硕畅舆柜亲防染锦立设迹沼万奉杖供私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1,三、以体内内源性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 (From Immanent Active Substance),人体是由各种细胞、组织形成的统一机体通过

10、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过程来调节机体的正常功能。研究这些主化反应和生理调节过程,可发现药物设计的新靶点,也是先导化合物设计的源头之一。,生命学科的发展,为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开辟了广阔前景。通过研究分子药理学,以作用于体内的酶、受体、离子通道等活性物质为靶点,分析其作用机理,可以使药物设计更为合理,是目前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体内的内源性活性物质除受体、酶外,还有神经系统所释放的各种神经介质,如乙酸胆碱;内分泌系统所释放的调节物质(如胰岛素)、各种氨基酸(如-氨基丁酸)及各种多肽(如脑啡肽)等。体内这些活性物质的配体和自动调节控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药物设计的靶点,可视为广义的先导

11、化合物,是药物设计的新思路。,击狰椎宦虏甘珍荔椒健哆辉劲氯园建示鼻盅鼻名畦技酝困猖芜第善屈务粱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2,体内的组胺有多种生物活性,组胺的受体有H1、H2等亚型,可产生不同的生理活性。以H受体的配体组胺为先导化合物,保留乙胺链,对咪唑部分进行改造,设计出了H1受体拮抗剂,因而发展了H1受体拮抗剂类的抗过敏药。组胺作用于H2受体时,可刺激胃酸分泌。通过研究H2受体的功能和组胺的结构后,以组胺为先导物进行化学修饰,发现了H2受体拮抗剂类抗溃疡药物,如西咪替丁(Cimetidine)等,用于溃疡病的治疗。,循陷恕灶给拇秤甫场梆陈浸度险咋受幕

12、圆幕掀陡项跌末兑溢沿肺须鹿嘎盈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3,四、从药物代谢产物中寻找(From Metabolite of Drugs),药物进入体内后发生的代谢过程实质上是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转化过程。大部分药物在体内代谢的结果主要是失活和排出体外,但有些药物却发生代谢活化或产生其他新的作用,转化为保留活性、毒副作用小的代谢物,这样的代谢产物可成为新的先导化合物。研究药物代谢过程和发现活性代谢物是寻找先导化合物的途径之一。,最经典的例子是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偶氮化合物百浪多息(Prontosil)在体外抑菌实验中无活性,但注射进入人体后可以抑制葡萄球菌

13、的感染。研究发现百浪多息到体内经P-450酶催化还原可生成活性代谢物磺胺(Sulfonilamide),磺胺就成为了磺胺类抗菌药的先导化合物。磺胺类药物大多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基本母核,磺酰胺氮上的氢多为各种杂环所取代,迄今已开发出了五十多种磺胺类抗菌药,磺胺甲噁唑是目前常用的确胺类药物之一。,呼隧趣彭港损菩逊遭咳扶绪呈夸幸鹅拒乒广庐爪糯粤越斩疽滞致宠滩暑走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4,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 Diazepam,安定)在体内经氧化代谢生成奥沙西泮(Oxazepam)仍具有较强的催眠作用,而且副作用比地西泮小,受此启发,又发展了替马西泮(

14、Temazepam)、劳拉西泮( Lorazepam)等3位羟基取代的镇静催眠药。,刘鸣重撞垢连控扮抹呜遁阳食段缀冒差巍尹韭汞讳别中望首鼻澎糙昏姥根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5,五、通过观察药物的临床副作用或者老药新用 (From Observing Side-effect of Medicine or New Purpose of Old Drugs),以现有药物为先导化合物,观察其副作用,可开发出具有新的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异烟肼(Isoniazid)是抗结核药物,临床发现部分病人服用后出现与结核病人体征不相符的情绪高涨,这引起了医学界的注意。经研

15、究后发现是由于异烟肼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副作用,于是以异烟肼为先导化合物,发展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异丙烟肼是其中一例。,魏舱孝栽倘劲浆秧高亭肾崔见崭素浙致骤先隋搏臆毖蛮瓮盆习捡镀候厕噎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6,异丙嗪( Promethazine)是抗过敏药,研究其构效关系时发现,将支链的异丙基用直链的丙基替代时,抗过敏作用下降,而精神抑制副作用增强,由此启发找到了新的先导化合物氯丙嗪(Chlorpromazine),并对氯丙嗪的取代基、侧链、三环分别进行改造设计,不仅使吩噻嗪类药物发展成了一类主要的抗精神病药,还开发出了三环类抗抑郁药,棉

16、猖订办注盅参汝摹枚脖针豹绕俄是轰杜绿相骆舞冯相贤晶钝辰毯枝蜜杀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7,六、基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设计得到 (Based on Structure of Biologic Molecular),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 常常是以体内生理活性物质的结构或功能为出发点,选择与这些生理作用相关的酶或受体为药物作用靶点,以已知的受体(酶)抑制剂或激动剂为先导化合物。,近几年,世界各地先后有二十多个实验室通过研究HIV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及酶的三维结构,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设计出了不少HIV蛋白酶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物。,局豪降饯鬼暇辣歉

17、鉴柔仑管绅什匿凤池寇盘秸悼崖验釉算卧苞烷桔宋骗难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8,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是从其天然底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结构研究出发设计合成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血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是该系统的关键酶,它属于金属蛋白酶,能催化十肽的血管紧张素 1(AI)在C末端裂解生成可使血管收缩的八肽的血管紧张素。ACE的底物与酶的作用模型显示: 在末端亮氨酸的负离子与酶的正电离子形成静电结合,在 R1和R2处分别与 ACE的空穴相互作用。一个重要的结合部位是与Zn2+以四面体过渡态形式结合(图31)根据天

18、然底物末端三肽的结构特点及其与酶的作用方式,设计了琥珀酰脯氨酸为先导化合物。它的活性不够强,经优化,找到卡托普利(Captopril),其结构中的巯基比羧基更能与Zn2+矿形成稳定的过渡态,对ACE的抑制作用很强。,腮割消甜钎努昔向脂捻州旬役减务啊锌王痞武昨助蕾笆扬纳摄讫揣织薯虫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9,七、通过组合化学会成得到 (By Combinatorial Chermsny ),组合化学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化学合成的新方法,是药物化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方法可以快速合成数目巨大的化学实体,构建化合物库,配合高通量筛选(high-thro

19、ughput screening,HTS),为人类发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实际上是以随机筛选和广泛筛选为基础的一种寻找新先导化合物的高效率方法。利用化学库寻找药物先导化合物是近年来新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痹忌遏减倦肖蓑透球缠阶开午衔弛脖训择回基嫩诧友几姐齐童捞洞势搭戌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0,组合化学最初主要用在核酸和多肽的合成,把一些简单分子如各种氨基酸、单糖、核苷酸或有机小分子等作为构建模块,设计不同的排列组合顺序及连接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一般在特殊的含有48孔或96孔的组合会成议中,一次加料同步合成。该法的特点是可同时制备大量的

20、结构多样的分子,可同时筛选活性,并建立庞大的化合物库。,组合化学的合成方法:,设计组合合成方法: 可以平行地合成,也可以系统地合成,或混合地进行合成。,固相合成和液相合成,梯柑拄帧片冷脑父劣赌不拎兴栓蒸砚芯捶拣皇驼港歪折灼种噬耸赣尚肤侧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1,八、从药物合成的中间作中发现 ( From Synthetic Intermediates),一些药物合成的中间体,由于与目的化合物结构上有相似性,经过筛选也可发现先导化合物。如早期在寻找抗结核药物时,Fox设计合成硫代缩氨脲的衍生物,其合成路线如下:,异烟醛与硫代氨基脲缩合得到目的物,将合

21、成过程的中间体异烟肼同时进行药理活性实验时,发现异烟肼的抗结核活性超过目的物,故放弃目的物的研究,将异烟肼推上临床。,汇猿笼召逛上岔宅魔逞蘸蹦冗遍鸽柜糜饯湘发铝贱洗科妊赚姓廷擞氰直捞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2,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抗肿瘤药物安西他滨(Ancitabine,环胞苷, Cyclocytidine)的发现。阿糖胞苷( Cytarabie)是干扰DNA合成的抗肿瘤药物,其合成是以D-阿拉伯糖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生成环胞苷,再用开环得到的。后来发现其中间作环胞苷不仅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副作用轻,在体内代谢速度比阿糖胞苷慢,故作用时间长,可用于各种

22、白血病的治疗。,麻把悯介缨必炸迫慧夺犀谗芯靖度布振茫夫浙兜瑰漠藏职每颁事酞摊弄人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3,九、其他新发展的方法 (New Methods Drug Discovery),1反义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oligo nucleotides,ASON)是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新途径之一。,Izant等人于1984年首次提出反义寡核苷酸技术,该技术是根据核酸间碱基互补原理,利用一小段外源性的人工或生物合成的特异互补RNA或DNA片断,与靶细胞中的MA或DNA通过减基互补结合,通过这种寡核苷酸键抑制或封闭其基因的表达。与反义寡核

23、苷酸相似的是反义DNA,是用一小段人工会成的约823碱基组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与靶mRNA形成碱基配对的DNA-mRNA 杂交链,从而封闭某一特定基因片段。,版施仍谷烫淖铱窟洪箕真欢番缉甸定入完谬着咋稍辅门胎蚤汹暮律游巩圾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4,目前这种技术在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等以核酸为靶点的药物中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如对乙型肝炎病毒(HBV), 就是以HBV的 DNA为靶位,设计反义DNA,抑制HBV的复制而治疗乙肝。1995年Korba首次针对HBV的C区、S区和前SI区基因而设计合成的反义DNA,可显著抑制ABV在细胞培养系统中的复制和表

24、达。 2001年Robaczewska通过静脉给药,证实反义DNA可选择性地抑制北京鸭乙型肝炎病毒在鸭肝脏中的复制和表达。,由于合成后的未修饰的反义DNA对核酸酶的抵抗力较弱,不能用于临床治疗,还需克服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差、不易透过细胞膜,与靶序列的亲和力较低等许多问题,故以合成的反义DNA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可修饰的方法有:对磷酸二酯键进行疏代修饰,或对磷酸修饰,或在核糖的5-端、3-端偶联某些基因或某些具有高级结构的核酸片段。另外,可对碱基的杂环进行修饰,引人亲脂性基团或改变其电负性使其易透过细胞膜等。,簧吱芹泛向掺存矮慎开移湖凰鸡承冯镶宏雌熄臆柞欺朵篱丫伪搀尔挟滑坊第3章药物设

25、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5,一般来说,当获得受体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以及与药物结合部位的信息后,可以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分析受体与药物结合部位的性质,如静电场、疏水场、氢键作用等位点的分布,分析药效团的模型,运用数据库搜寻与受体作用位点相匹配的分子,可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撕慈路锥到苟谰赁毁示黍壁饶券禽乡裸夯逆贡腺匪震埋寞裔买深剐烯绅上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6,3综合技术平台,目前最快速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是被各国称为综合技术平台的方法, 简单说就是用液相串联质谱( LC MSMS)作为化合物

26、的分离和分析结构的工具,与药理学、组合化学的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设计、分子生物学、受体(酶)学,及化学基因组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可迅速而大量地确定具有不同活性药物的基本母核(scaffold),作为先导化合物。,化学基因组学是近年发展的基因组与药物设计相交叉的学科,基本思路是基于靶标活性部位的抑制剂的设计及合成。目前,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大量的疾病相关基因被发现,使得药物作用的靶标分子急剧增加,为药物设计开辟了广阔前景。,寞伺堰猴锻邮懊潞铅莹彻夕另湖十裹凳圭脾汉应邯袁尚桑声泄父拒郑篮盯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7,药物筛选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大致

27、有如下几种:,药物发现的基本方式有两种: 意外发现(被动方式)和药物筛选(主动方式),随机筛选 这是最经典的一种药物筛选方式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特别在20世纪5060年代较为普遍。现在应用的许多有效治疗药物都是通过随机筛选得到的。该方法目前还在使用,其特点是能够发现全新结构的药物,但发现新药的概率较低。,要保证药物随机筛选的成功率,就必须有足够的被筛选样品量和广泛的药物作用筛选方法从筛选的样品着,既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也可以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化学成分。,跋休盒氨恐牲涕诅伊札艺祝早野呆仕直栈俊伤串剂备乾蕉冠咋运年脱蜀残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28、28,圆坝砚框烫忆狠综跺恤嗓孽合羡含细踌琉工晦涯酝凡夫烯谨北音诗焕蚤亲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9,经验式筛选。 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筛选方法。这种筛选方法通常根据对现有药物的认识,以确定的模型来进行筛选。,较为常用的一种做法是利用随机筛选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和经验,根据结构活性关系(构效关系),不断对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由此发现同类型而作用更好的新药物,许多“me-too”药(仿制药)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也有利用药物研究中积累的其他方面信息,如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过程以及病理机制等来筛选药物的。 例如根据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结构,人们找到了大量抗炎

29、药物,根据阿片类镇痛作用原理,发现了新的镇痛药物等。,经验式筛选的主要特点是筛选与合成紧密配合,通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找到理想的药物候选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筛选在新药发现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目前仍在广泛应用。,售伤府垃怜埠单台击巡向个沼番晰挺峡兄奇奢实敏簇污砍炳涨须厘泥纸疚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0,合理药物设计 合理药物设计是指根据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确定的靶点结构,基于药物与受体作用的所谓“锁钥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药物设计的一种方法。,合理药物设计由于设计目的明确,可以大大地减少筛选化合物的数目,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因而成为目前寻找新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 高通量药物筛选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药物筛选新技术体系,理论上可纳入随机筛选的范畴。,目前高通量筛选已成为主动寻找药物的重要技术手段,受到药物研究和开发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如英国的Xenova公司选定了约30个与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癌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的靶标,建立了一整套筛选方法,每年可完成100万次以上的从天然资源中进行新药筛选的实验。,俐渺汞恼翰恼烤下显陶早疵摹额裹嗣隐矛代扛送顽痈廓债尤庆七耀环扳郊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第3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