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59011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 特征码 vzzlpuwqqVWkOmapqbEG * 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农科院青年科技人员思想和工作状况的调研和分析, 提出影响青年农科人员的成长因素,主要是农业研究周期长, 工作清贫,待遇偏低;对农业,农科院的发展定位不能与自身 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励机制不完善和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等, 从而提出了单位领导加强与青年科技人员沟通,增强科技人员 信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创造 年轻人脱颖而出的环境和建立有效的学习,活动机制提高青年 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

2、农业科技人员 青年 成长因素 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基础 地位。提出了振兴和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科学和教育;解决农 第 2 页 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靠科学技术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近年来, 我国农业机械化有了较大进展,然而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 较大差距,已有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很不够。根据科技部门反映, 全国每年有 6000 多项农业科研成果问世,推广应用的只占 3040%,大部分成果滞留在实验室或实验田里,这是很大的浪 费。目前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为 35%,而农业 发达国家已达到 60%以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 进,实

3、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21 世纪 的农科人员正面临着因此而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 青年是希望,是未来,在农业领域更是如此。农科院的青年年 纪轻、学历高,直接参与现代化农业建设、参与上海都市型的 农业建设。针对我院新一轮学科调整、机构重组、人员配置的 科研改革,青年对此有何建议,这些问题将影响青年在科研生 产中的状态和精神面貌。 院团委通过问卷、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青年农科人员 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研。发放问卷 40 份,回收 39 份,有效问 卷 39 份,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工作、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 范围是我院研究所的部分青年。我院 40 岁以下的

4、青年科技人员 共有 279 人,占全院一线科技人员总数的 50.6%。接受调查的 人员中,博士研究生 5 人,硕士研究生 19 人,本科生 12 人, 大专毕业生 3 人。召开座谈会 2 次,分别有 20 人左右参加,个 第 3 页 别访谈人数达 30 人左右。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当前青年农科人员思想状况的基本特点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出我院青年科技人员思想主流是好 的,面对社会大气候和单位小环境,绝大多数青年具有较高的 思想素质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是健康、向上的。 1、注重提高综合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调查表明,我院大多数青年科技人员没有“等、靠、要”观念, 而是有着积极、主动参与社

5、会竞争的意识,青年科技人员深刻 认识到生存和发展要靠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尽管做农业科学研 究工作比较辛苦,但我院绝大多数年轻人能够积极投身于农科 工作第一线,长期在基地蹲点,从书本中加深理论学习,在实 验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不少人利用业余时间钻研 专业知识,学习新的专业学科,不断给自己加压、 “充电” 。在 “您的业余时间如何安排”一题中,选择“在宿舍学习”的达 24 人, “上图书馆”的达 14 人,两者加起来共 38 人,超过 “与亲友交流” 、 “上街”等其他选项。 年轻人求知欲强烈,同时又会有许多新的设想,他们思路开阔、 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在“目前您最需要的是什么”

6、 一题中,选择“课题”的有 29 人,占 74.4%,居第一位,远高 于“职称” 、 “住房” 、 “婚姻” 。在回答“您是否希望老专家在工 第 4 页 作上指导和帮助”这一问题时,有 39 人选择“希望” ,高达 100%,青年希望领导、老专家当好伯乐,指出不足与长处,帮 助青年健康成长。在回答“您崇拜的人物是谁”时选择“袁隆 平”的有 14 人,居第一位,选择比尔盖茨的有 12 人,居第二 位。这说明了我院青年科技人员为了农业科研发展具有积极进 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投身农科事业的坚定决心。 2、具有较强的民主管理意识,关注院发展大局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参与民主管理意识较强,据

7、调 查反映,绝大多数青年进入农科院后,就把自己的发展、切身 利益同农科院的发展紧紧联在一起。调查发现, “您是否愿意同 领导交流”选择“是”的有 36 人,占总数的 92.3%,尽管他们 的想法局限于个人想法,但相信这都是在为科研的发展提建议 和意见,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农科院这个大家庭,有搞好农业 科学研究这一共同目标。在座谈中,当问及设置“领导接待日” 你是否愿意参加时,绝大多数表示愿意参加,个别表示“若有 效果,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是愿意参加的” 。 我院青年科技人员思想状况除以上两大特点外,新进院的青年 科技人员还存在着一个角色转变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磨合 期,他们要磨去校园情结,调整心理

8、状态,适应新环境。在这 一过程中,部分青年科技人员难免心理上压抑,思想上迷茫、 困惑。 (二)影响青年农科人员的成长因素 第 5 页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尽管青年平时注意了解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 但是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毕竟不多,尤其是 21 世纪的农科青年, 更要了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构筑我们的精神支柱。 2、涉及青年自身的实际困难 从座谈的情况来看,我院青年科技人员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社会转型期,我院的发展定位。近几年来,虽说上海市政 府给我院的财政拨款尚未减少,但从改革形势发展来看,我院 势必要同市场接轨,只有不断进行改革。目前,

9、我院进行学科 调整,机构重组,逐步转制的科研体制改革,大多数青年科技 人员对此比较关注。认为:农科院要发展只有深化改革,跟上 形势发展的要求。问卷调查表也证明了这点,在“您认为影响 您在岗位上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一题中,选“激励机制不完善” 的达 24 人,远远超过“课题经费少” 、 “人际关系复杂” 、 “方向 不明确” 、 “岗位不适应” 。青年科技人员认为,虽然我院已进行 几次改革,但现行的科技体制仍然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在一 定程度上束缚了科技人员的手脚,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工作环境和氛围。调查显示, “您对目前工作环境感觉如何” ,认为“满意”的有 2 人,

10、 “尚可”的 29 人,以上两项共 31 人, 占总数 79.5%;“不满意”的 8 人,约占总数的 20.5%。主要表 第 6 页 现在:首先,不受重视。青年总想创一番事业,尤其是刚毕业 不久,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若得不到重视和信任,往往会产生 消极情绪。其次,工作量不足。有一部分青年科技人员觉得在 工作上“吃不饱” ,有力无处使;有的认为闲置一个时期后人将 会变得懒散,不进则退,专业也会逐步荒废。当然,以上两点 也说明我院青年科技人员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存在不足。 再次,待遇偏低。有的青年科技人员认为自己付出的与得到的 相差太远,心理不平衡,问及“您认为目前您所在岗位的年收 入应当是多少”

11、 ,选择“5 万”的有 10 人,占总数 25.6%;选择 “3 万”的有 14 人,占总数 35.9%;认为自己所在岗位中年收 入为“2.5 万”的有 12 人,占总数 30.8%。 我们所调查的青年科技人员中,博士 5 人,硕士 19 人,学士 12 人,从这三个学历层次的人数和选年收入为“5 万” 、 “3 万” 、 “2.5 万”的人数相比较来看,与目前实际收入情况差距较大。 在座谈中,有的青年科技人员说,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是自 身价值的体现,与私营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的同学相比,自己 能力不比他们差,可是待遇却不如人,心理上不平衡;有的则 提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基础性的工作做得

12、较多,而且 有些工作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科研单位一定程度上仍 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由于年轻,职称偏低,待遇不是很高。 从调查情况不难看出,我院青年科技人员的价值观受到社会经 济多元化和利益分配多样化的影响。 第 7 页 三是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首先,家庭负担重,经济困难。青年 科技人员中来自农村的比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地区, 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个人负担重,希望工作后能改善家庭 的经济状况,这使一些青年考虑去待遇较高的私营、合资企业 工作。其次,夫妻分居。据调查,有的青年科技人员并不想离 开我院,但考虑到家庭因素,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再次,生活 状况。我院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比

13、较偏僻。在“您对目 前生活环境感觉如何”一题中,认为“满意”的 1 人, “尚可” 的 25 人,两者占总数的 66.7 %, “不满意”占 33.3%。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也暴露了我院青年科技人员的一些不足之处。 如:农业科学研究的周期长,而青年科技人员中存在耐不住清 贫,急于求成的现象。但总的来看,我院青年科技人员仍不失 为一支品德好、作风正、思想活跃、能力较强,有创新精神的 科研队伍。大多数青年科技人员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具备参与 市场竞争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事业心和上进心。这些是做好 我院青年科技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求我们 真正把握青年的需求,把服务青年

14、、赢得青年,作为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 (一)加强与青年科技人员的沟通 调查中,多数青年科技人员认为上级领导采取了一些相应 第 8 页 的政策和措施,为我院青年科技人员的成才创造了条件,搭建 了舞台。如果能定期、经常地同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就能及时了解青年科技人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及时进行 正确引导和教育,这既是做好青年工作的有效途径,又能为青 年科技人员提供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为我院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献计献策。 (二)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1、 留住人才 调查中很多青年科技人员提出了一些希望,比如有一个设 备较齐全的工作环境、宽松的生活环境、认真干一番事业

15、;待 遇适当提高;丰富业余生活等,其实这涉及到“三个留人”即 事业留人、情感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关键在于 加快我院发展,健全和完善科技体制;情感留人,在于我们领 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心青年科技人员,帮助他们,理解他 们,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尤其是节 假日,对住宿、单身青年要多关心;适当的待遇留人,利益分 配要适当、合理,按劳分配,并有一套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对 勤奋努力有成绩的青年可适当提高待遇。 2、 培养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快。青年科技人员已不再满足于 以前所受的教育,而是要求定期接受除自我教育以外的继续教 育。他们认为,院所应对不同层次的青年科技

16、人员进行有计划 第 9 页 地培养,多一些专业培训、继续深造的机会,尤其要注意青年 科研群体的培养,形成科研梯队,以避免青黄不接,人才断层, 影响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合理使用人才 在调查中,青年科技人员反映了人才使用方面的两个问题, 一是院内土生土长的人才院里不够关心他们,而较关心和重视 近期以较优厚待遇引进的人才;二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较强科 研能力而学历相对低的青年科技人员认为,他们不如工作经验 并不丰富的硕士、博士生受到重用。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如何充 分调动以前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避免人才资源浪 费。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为经验丰富、有一定科研能力而 学历相对低的青年科技

17、人员提供深造机会,提高其专业理论水 平。这就要求有合理的用人机制,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正确处理好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 的关系,调动各层面,各层次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 (三)建立各种学习、活动形式的青年培养机制 座谈中,青年科技人员还对如何提高综合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 希望院里给予大力支持。 1、 走出去 可以通过在职深造途径,如读在职硕士、在职博士;可以 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到外地学习、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和科研活 第 10 页 动。我院青年科技人员同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部分青 年科技人员,没有充分利用上海的信息传递快、信息量大的优 势,若长期如此

18、下去,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不利。 2、 请进来 科研机构应该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氛,经常请一些著名的专 家学者来院交流,作专题报告,使青年科技人员及时了解国内 外研究动态。 3、 充分利用内部资源 我院有农业部、上海市的三个重点实验室,有不少在国内 有着重要影响的专家,可以充分利用院内资源,根据科研发展 的需要,对青年科技人员进行本专业、相关专业、邻近专业的 培训和讲座。 4、 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青年多学习,学习政治理论、相关专 业知识;多交流,时事政治讨论、不同专业间横向、纵向交流、 学习心得体会、工作体会与经验、外语会话等,以充实青年科 技人员各方面知识,丰富业余生活,激发青年科技人员不断创 新。 * 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