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9021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政府工作报告年月日在第十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特征码 MwrWackoXeofHAxJtjgA * 政府工作报告 年月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 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 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 第 2 页 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

2、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 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万亿元,比上年增长;财政收入 万亿元,增长;粮食产量万吨, 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万 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元,实际增长和。我国在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实践再次证明,任何 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 成立周年。抚今追昔,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 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

3、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和凝聚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必将激励 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 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 第 3 页 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 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保持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提高货币政策的 可持续性,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 有效扩大了内需,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 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亿元, 补贴家电汽

4、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 减半征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住房交易相关税收,支持自 住性住房消费。全年汽车销售万辆,增长 ;商品房销售亿平方米,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消费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促进投资快速增长。我们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 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实施两年新增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 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 投资占,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灾后恢复重建占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投资结构进一 步优化。投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

5、缺口,加强了薄 第 4 页 弱环节,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灾区已完成投资 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国家的大力支持, 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灾区群众的艰苦奋斗,使遭受重大创伤 的灾区呈现出崭新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 发出蓬勃生机。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疆大爱,有力彰显 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 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 矛盾。 “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亿元,增长。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启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

6、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改善农 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万农民受益, 新增万沼气用户,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万公里、农 村电网线路万公里,又有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 万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我们加大扶贫力度,贫困地区 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第 5 页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制定并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 兴规划。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安排亿元技改专项资 金支持个技改项目。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 下大力气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关停小火电机组 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钢产能万吨、炼铁产 能万吨、水泥产能万吨、焦炭产能 万吨。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支出 亿元,增

7、长。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铁路投入运营公里,高速公路 新建通车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新建、改扩 建民用机场个;新增发电装机万千瓦,西气东输 二线西段工程实现供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重 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个;实施节能产品惠民 工程,推广节能空调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亿只。 继续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万公顷,森 林覆盖率达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 平方公里。加强“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

8、业废 水废气废渣治理。 “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第 6 页 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 和。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 确提出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 气象预报预警和地震监测工作得到加强,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 升。 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制定若干区域发展重大规划和政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开 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东部地区加 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区域发展呈现布 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 制机制。我们把深化改

9、革开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动 力,努力消除体制障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 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规 范运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扎实 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实施。创业板正式推出, 为自主创新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地方 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稳步进行。集 第 7 页 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亿公顷林地确权到户,占全国集 体林地面积的,这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 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 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出台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

10、策措 施,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支持出口企业,完成短期出口信 用保险承保亿美元,安排亿美元大型成套设备出 口融资保险。鼓励增加进口。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降幅明显 收窄,国际市场份额得到巩固,全年进出口总额万亿美 元。扭转利用外资下降局面,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企业“走出去”逆势上扬,非金融类对外直接 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分别达亿美元和亿美 元。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协调和经贸金融合作,在 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四)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 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11、益问题。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 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亿元,比上年增长。实 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 第 8 页 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开展系列 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 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全年组织 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 基本稳定。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 法。在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中央财政

12、安排社会保障资 金亿元,比上年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金连续年增加,去年又人均提高。农村五保户供 养水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都有 新的提高。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亿元, 比上年增长倍。新建、改扩建各类保障性住房万套, 棚户区改造解决住房万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 亿元,比上年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加 强。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 央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全面落实 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亿元, 第 9 页 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元和元 的目标。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

13、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 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万人,基本保障了 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 。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亿人。中央财政安排 亿元,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 基本药物制度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 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食 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流感疫 情,我们依法科学有

14、序地开展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 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 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负增长的背景下,我 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 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 第 10 页 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 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 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 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

15、有以下几点体会:必须坚持运用 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 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 势。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 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 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 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 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 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 脚点和

16、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 极性,既强调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 新,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推进现代化 第 11 页 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 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 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 盾相

17、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 “两难”问题增多。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 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 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 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 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 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 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 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

18、化的能力和竞 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 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 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 第 12 页 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 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 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 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 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 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

19、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 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制在.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左右;国际收支状况 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左右,主 要是强调好字当

20、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 第 13 页 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左右, 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 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 并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 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 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

21、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 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 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 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亿元,其中中央财政 赤字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亿元并纳入地方 财政预算。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 分突出。从财政收入看,上年一次性特殊增收措施没有或减少 第 14 页 了,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 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 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 等都需要增加投入。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

22、扩大 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 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 、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 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严格控制一般 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 到应收尽收。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 裕。今年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左右,新增人民币贷 款万亿元左右。这两个指标虽然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 果,但仍然是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 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

23、预期、提高金融支持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 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 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 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三是积 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 第 15 页 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四是加强风险管理, 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 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 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 定。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 员

24、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 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巩固扩大传统消费, 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 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 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 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 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 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 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 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 购置税按征收。我们一定要落实好这些政策措

25、施,把 好事办好,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 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 第 16 页 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扎实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保 质保量完成任务。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 资的相关政策。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用地、节能、 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 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 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 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 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加

26、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 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 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二是促进 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 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 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 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第 17 页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 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 点,

27、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 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 “三网”融合取得实质 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 入和政策支持。 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 体系。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 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 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 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 亿元。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 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

28、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 加大投入。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 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贷款 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 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 18 页 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 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 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 社区服务等面向民

29、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 型服务领域。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 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 活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 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 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 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实推进十大重点节 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会 节能的良好风尚。今年要新增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所有燃煤机组都要加快建设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二要加强环 境保护。积

30、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镇污 水日处理能力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万吨。三 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 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 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 第 19 页 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四要积极 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 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 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万公顷。要努力建设以低碳

31、排放为 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 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 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对革命老区、民 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重点抓好 xz 和四省藏区、 xq 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 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 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32、促进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在连续年增产增收之后,更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 第 20 页 工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 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 好形势。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扩大 油料种植面积,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供应,大规模开展粮棉油 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 创建,保障“米袋子” 、 “菜篮子”安全。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 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33、 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亿元,比上年增加 亿元。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 每公斤分别提高元、元和元,小麦每公斤提 高元,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 实惠。加强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大 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们要坚持 不懈地消除贫困落后,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 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 第 21 页 工程

34、,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亿元,比上年增加 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以主产区为重点, 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农田水利 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 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 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积极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乡镇和区域性农技推广、 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深化农村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 完善有关法律

35、法规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 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 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 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继 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 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农村小 额信用贷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 第 22 页 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 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 村建设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

36、城和中心镇基础 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 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 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 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 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 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 建设投入,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沼气建设规模, 今年再解决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清 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 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

37、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 家园。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 综合国力的核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 第 23 页 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推进教育 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 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 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 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二

38、是促 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 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 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 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 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 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 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 业能力。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 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 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

39、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 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 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五是加强教师队 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 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 第 24 页 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教育不普及不提高,国家不可能 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 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 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

40、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 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 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 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 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 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 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 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 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

41、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 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 第 25 页 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 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 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 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 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 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公

42、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文化体 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成长, 繁荣文化市场,有效扩大了内需。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 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 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政 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 基本需求和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 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 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 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第 26 页 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

43、的文化 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促进哲学社会科学、 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档案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 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 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 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 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 家才能长治久安。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 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

44、 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 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 人就业安置工作。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 扶持政策延长一年。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 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 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 第 27 页 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 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 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 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 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

45、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 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的县。加快解决 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将全国 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农 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 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 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 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 安排亿元。要多渠道

46、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 管,实现保值增值。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我们要加快构 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 顾之忧。 第 28 页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 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 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 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 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

47、让更多群 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 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 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 管办法。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 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 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 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 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 资金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 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万套。扩大农村危房 改造试点范围。各级

48、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 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二是继续支持居 第 29 页 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 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 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三是抑制投机 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 售制度。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 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 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 盖面。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 高到元,比上年增长,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 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在政府举办的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