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1436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68学分:4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LinUX系统管理、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测试、移动应用开发等制定人:王维一、前言制订本课程标准主要是在课程概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构架了培养学生一个专业基础及基本应用能力的公共模块和网络建设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本课程就是培养学生企业网络组建与管理能力这一技术模块课程群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1 .课程性质开设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

2、结构与常用协议的基础上,掌握目前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以及Windows网络配置与管理的新理论与新技术,能够按照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运用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相关仪器、设备完成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相关工作。该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本专业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中小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组建、管理和维护等相关岗位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考虑到

3、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传统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摒弃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改之以工作过程为中心整合项目、创设学习情境,并以此来细化知识的教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为了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工作过程为中心整合、创设“计算机网络结构分析”、“网络数据通信控制”、“网络体系结构分析”、“局域网技术与应用、“TCP/IP标准与协议

4、分析及应用、“Windows网络配置与管理”等6个学习情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双证融通”的专业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上述学习情境完成对书本知识、工作过程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目标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引领活动,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技能有一个基本掌握,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设计规划,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基本使用配置,WindoWS基础网络配置与管理等基础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1)认知目标 掌握计算

5、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系统模型、编码技术、传输方式及差错控制技术; 掌握ISO/OSIRM的分层与协议以及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实现机制,了解物理层、传输层和高三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的功能及常用协议; 了解局域网的特点、分类、组成及IEEE802标准以及虚拟和无线局域网技术; 掌握CSMA/CD和Token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组网技术、网络互连方式、常用网络互连设备的功能以及常用局域网操作系统、通信协议的选择; 掌握TCP/IP体系结构、IP协议及其定址与路由方法、ARP与ICMP协议、TCP与UDP协议、Internet域

6、名管理,了解常用应用层协议; 了解WindoWS网络基本配置与管理、接入Internet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域结构网络的配置,掌握WindoWS的DHCP、DNS、WebFTP的基本配置与应用。(2)能力目标 能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组成与分类,分析各种网络拓扑的特点与应用; 能画出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和模拟信号编码图,分析PCM的基本原理; 能分析各种数据传输方式和交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能描述、分析OSlRM七层的基本功能; 能按计算机网络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和协议; 能按计算机网络工程需求规划设计IP地址,并适当应用VLSM; 能组建基于WindOWS的对等

7、网络,并设置实现基本的资源共享; 能使用ARP、PING、TRACERT等实用命令,并检查网络连通性、判断故障; 能进行WindOWS的DHCP、DNSWebFTP的基本配置与应用。(3)素质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的学习情境创设,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的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职业素养,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课程内容和要求(1)课程内容

8、结构安排序号项目参考学时1计算机网络结构分析82网络数据通信控制83网络体系结构分析84局域网技术与应用165TCP/IP标准与协议分析及应用166WindOWS网络配置与管理12(2)课程内容要求项目1计算机网络结构分析学时8学习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能分析和描述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理论讲授概要归纳启发与分析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投影仪计算机应用基础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况有一定的网络工程经验项目2网络数据通信控制学时8学习目标

9、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系统模型及主要技术指标; 掌握数据编码技术、传输方式、交换技术及差错控制技术; 能画出数字信号编码和模拟信号编码图,分析PCM的基本原理; 能分析各种数据传输方式和交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场合。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交换技术 差错检验与校正理论讲授图示启发与分析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投影仪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况有一定的网络工程经验项目3网络体系结构分析学时8学习目标掌握ISO/OSIRM分层结构及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实现机制;了解物理层、传输层和高三层的功能

10、及常用协议;能描述、分析OSlRM七层的基本功能;能按网络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和协议。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 OSI参考模型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和传输层 高层协议 理论讲授 图示 比拟法 启发与分析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投影仪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况网络体系结构分析能力项目4局域网技术与应用学时16学习目标 了解局域网的特点与组成以及IEEE802标准; 掌握常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组网技术; 了解传输介质与结构化布线,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 掌握网络互连方式、常用网络互连设备的功能; 能按计算

11、机网络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和协议; 能组建基于WindoWS的对等网络,并设置实现基本的资源共享。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计算机局域网概述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传输介质与结构化布线网络连接设备 理论讲授 图示对比 启发与分析 操作演示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互连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投影仪网线及制作工具分组组网环境计算机网络相关基础理论网络设备认知及基本使用网络体系结构分析能力局域网组建工程经验项目5TCP/IP标准与协议分析及应用学时16学习目标 掌握TCP/IP体系结构、IP协议及其定址与路由方法; 掌握ARP与ICMP协议、TCP与UDP协议及In

12、ternet域名管理; 了解常用应用层协议及其工作机制; 能按计算机网络工程需求规划设计IP地址,并适当应用VLSM; 能使用ARP、PING等实用命令,并检查网络连通性、判断故障。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TCP/IP协议集 IP协议基础、定址与路由 ARP、ICMP、TCP、UDP协议 Internet域名管理 其它应用层协议与应用 理论讲授 图示对比 启发与分析 操作演示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投影仪分组模拟环境计算机网络相关基础理论Internet基本应用能力网络体系结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网络工程经验项目6Windows网络配置与管理学时12学习目标 理解域的

13、概念及活动目录的关键特性; 了解WindOWS域结构网络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掌握配置网络服务建立Intranet和接入Internet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能在WindoWS下实施DHCP、DNS、WebFTP的基本配置与应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 Windows网络基础 Windows网络配置 Windows网络管理 建立Intranet和连接Internet 理论讲授 操作演示 部分理实一体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投影仪分组模拟环境计算机网络相关基础理论网络基本组建能力有一定的网络工程经验有较强的网络管理能力四、教学建议(1)教学组织与设计

14、全课程按照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工作过程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创设“计算机网络结构分析”、“网络数据通信控制”、“网络体系结构分析”、“局域网技术与应用、“TCP/IP标准与协议分析及应用、Windows网络配置与管理”等6个学习情境中完成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在某些学习情境中要充分运用“任务驱动”式的启发引导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选用典型的网络工程案例为载体,教师示范、工程师讲解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工程师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

15、学”过程中,会进行常规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设立课程教学网站与互动论坛,帮助学生熟悉实际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组织及各生产要素管理的要点,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工程实际,并兼顾获取CEACCNE网络工程师职业技能证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2)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

16、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小组答辩、工程项目实践教学体会,计算机局域网组建方案设计、Windows网络配置与管理等技能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注重实际工程项目教学指导书、课程设计以及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虚拟课堂、课程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

17、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3)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本课程既然是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就应该具有相应的实验环境,建议建立具有网络实训室。例如我校除了拥有先进的仿真实验平台还建立了神州数码网络实训室。(4)教材的选用教材选取的原则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设计的概念讲解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实例,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该课程应配合相应大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简单的网络建设。推荐教材局域网络应用技术教程叶忠杰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络设备规划、配置与管理大全刘晓辉电子工业出版社(5)教学组织设计这是一

18、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需要灵活多样。以下是该门课程可以采取的教学手段,仅供参考。理论教学应该注重讲、练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基础知识讲解、实例演示有机结合、提高授课效率。实训过程中充分利用好仿真实训平台,并能很好的结合网络实验室搭建对学生提升技能有帮助的实验环境。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师不必再课堂上讲授所有的知识要点,将一些简单的、雷同的内容分配给学生,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完成预习、实践、甚至上台给其他组讲解,并能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教师给予全面总结。本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的基本知识,后续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应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网络集成技术能力以达到教学计划对学生网络组建能力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网络与通信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