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瓷制作工艺教案章(节)/模块项目三基本成型工艺示范及训练内容第三章泥条盘筑成型示范时数4教学目的与要求1 .熟悉陶艺制作的各种材料与工具,感受泥土、水等的特性。2 .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综合运用各种成型技巧完成作品,促进双手协调发展。3 .独立完成至少一件富有创意的作品,合作完成至少两件大型装置作品。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与人沟通与交流,评价与分享。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渗透教学法、实操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堂板书、实操指导教学内容及其过程教教学环节教学程序导入
2、新课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的不同种类及特性,明确学习陶艺成型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陶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学习新课(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重点)(一)概念: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二)制作工艺:1 .将泥块搓成均勺的泥条。2 .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
3、结合紧密。3 .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4 .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5 .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学内容及其过程该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
4、动和弯曲的造型。第二节泥板成型(重点)(一)概念: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二)泥板的制作:陶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工做陶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1 .拍打法: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也可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如:麻布、线、铁丝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
5、态。缺点是:不适合制作较大的泥板。2 .擀压法:利用圆形木棒或钢管,擀压泥块,还可以利用不同厚薄的木条作厚薄标尺,做到泥板的均勺厚度。擀压法的转压力量较大,可以制作较大的泥板。3 切片法:先将泥块打成长的矩形泥块,利用切割线把泥块切成片状,因切割线不容易拉直,所以泥块不容易拉平,只适合切割条状泥片。优点是:制作比较简单、快速。缺点:不适合制作较宽、较大的泥片。(三)泥板成型的种类:1 .泥板卷制成型:泥板卷制成型,就是将泥板用一定的支撑物卷制成型。一般可以制作圆柱形,方柱形等规则的几何体,也可以制作一些不规则的造型,如:人物、动物雕塑等。(钧瓷艺人张大强的陶艺动物作品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制
6、作工艺要点:利用泥板有湿度的时候比较软,可以像布一样随意做造型,但制作大一点的造型就会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可以用泡沫、纸等作支撑,等泥坯干燥到一定程度再将支撑物拿出。2 .泥板镶接成型:(难点)泥板镶接成型,是将擀好的泥板,切割成所需形状等干燥到一定的程度,一较好的站立性为标准,较大的造型泥板的厚度也相应的加厚一些。要注意,镶接的泥板一定要湿度一致,否则容易开裂,解决泥板干湿一致的方法是:把所有压制好的泥板摊干到一定的程度时,全部垒叠到一起,让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均勺,达到干湿一致。制作工艺要点:由于泥板镶接成型是在泥板干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制作的,不容易粘接紧,所以关键是要处理好接口。一定在泥板接
7、口处用锯条刮毛,在刮毛的接口上涂上泥浆,还要把接口处成一定的斜度,以增加接口的强度,防止烧成开裂。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重点)(一)概念:利用石膏加水后可以凝固,在这种材料干燥后有较好的吸水功能。在陶艺创作中,利用石膏做模具,可以很快将泥料、泥浆里的水分吸收,使泥料、泥浆硬化、干燥而成型。特点:便于复制,对造型复杂的纹饰和异形的造型来说,石膏模具的成型方式尤为方便。(二)石膏模具成型的种类:1.模具印坯成型:1)准备好的印坯模具2)根据造型的大小尺度,打制泥片,把泥片放入石膏模具中。3)用手指把泥巴按实,并把坯体需要粘接的接口略高一些,并在接口楚打毛,涂上泥浆。4)把两片模具合上并压实,待坯体到
8、达一定干燥程度时打开模具。5)把接口修平,压实。优点:烧成收缩小,可以制作大件的作品,不易倒塌变形。2.模具注浆成型:1)把准备好的模具捆扎好。2)把泥浆注入模具内,待泥浆在模具内壁吸附到一定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泥浆倒出,吸附泥浆的厚薄就是坯体的厚度,坯体厚度根据器皿大小而定。3)把倒完泥浆的模具反扣,这样可以保证坯体内壁平滑。待模具内的坯体干燥到可以站立的强度时,把模具打开,取出坯体,修整坯体。第四节拉坯成型(重点、难点)(一)概念:拉坯成型是最为广泛应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坯成型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的器物更加完美和精致。拉坯成型是在快速转动的轮
9、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中,借助螺旋运动的惯性,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的坯体的过程。拉坯成型法,主要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造型。如:碗、盘子、罐子等。但现代陶艺则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在进行拼合,创造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二)制作工艺要点:1 .准备好泥料2 .重心定稳,不晃动。3 .先拉直筒,再进行造型的扩大或缩小。(三)成型特点:拉坯成型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但它是一种技术较强的成型工艺,对泥性干湿、轮子转速的快慢以及手的动作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成型技术。六、工艺过程图:I原料进厂II重量
10、配料II重量配料II淘洗II淘洗I练习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的工艺技法习归本章是学习陶瓷成型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有大到数米纳高的花瓶,小到几厘米的花瓶小碗,还有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总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结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我们要把各种成型工艺运用自如,使陶瓷成型工艺手段多样化。课外作业与参考资料作业(包含书面和口头作业)理解和掌握陶艺的各种成型技法,结合自己的作品,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成型方法,进行陶艺创作。对陶艺的成型技法进行深一步的探究和反思,查阅现代陶艺的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陶艺知识。参考书目与资料陶艺设计与制作2011年中国轻纺工业出版社姚岚更新、补充和删除内容无教学后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