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郑培民精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9201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郑培民精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郑培民精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郑培民精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郑培民精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学习郑培民精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特征码 ufgATWCiijvtdcHOApWG 郑培民同志在 20 多年领导生涯中,艰苦奋斗,励精图 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取得了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 验的工作实绩。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 、 “干部之家” 、 “人 才之家” ,学习郑培民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 观,关键是要端正“五观” ,突出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 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干部支撑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牢固树立朴素的群众观,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 实惠,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力量之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老百姓比天还大” 。这是

2、郑培民同 志群众观的形象概括。在郑培民身上,表现出职务越高,离群 众越近,与群众感情越深。所以,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好朋 友” 、 “好兄长”和“贴心人“” 。而我们有些基层干部的群众观 却表现为:有的嫌“烦” ,怕面对群众;有的嫌“土” ,远离群 第 2 页 众;有的嫌“刁” ,绕着群众;做群众工作浮在面上;深入群众 走马观花;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对待群众利益不闻不 问。这样的群众观,怎么能够实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呢?为此,正确的政绩观应建立在朴素的群众观上,朴素的群 众观的根本要求是心中经常有群众,时时处处为群众。树立朴 素的群众观,就要多深入群众,做到进百家门,察百家情,想 百家事

3、,真正把群众的冷暖记心头;就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生产 生活,结穷亲,搞帮联,送温暖,看群众最盼什么,最恨什么, 最需要解决什么,最想得到什么,真正做到知民情、答民意、 顺民心;就要把群众同意不同意,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 为做决策、谋政绩、干实绩的根本出发点,想群众所想,急群 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让广大群众真正成为正确政绩观的最终 受益者。 二、牢固树立全局的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信念支撑。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 ,这是郑培民同志利益观的集 第 3 页 中体现。为了加快湘西脱贫致富步伐,他欣然从湘潭平调到湘 西,牺牲了个人小利益,维护了

4、群众大利益。不论什么地方, 他都坚持做“打基础的工作” 、 “对长远有利的工作” ,从不往自 己脸上“贴金”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是,我们有些基层领导 干部看问题、做决策、干工作总和自身利益相联系,有的为了 个人利益,主动往基础条件好的地方调;有的为了早出政绩, 热衷搞虚张声势的“形象工程” ,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花 里胡哨的“面子工程” ;有的怕出现工作失误,工作中拈轻怕重, 专捡好的干,绕着问题走;在他的利益观中,全局的利益,长 远的利益,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轻如鸿毛,而个人利益、 眼前利益、小集团利益重如泰山。正确的政绩观应建立在全局 的利益观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

5、谋是全局的 利益观的本质所在,树立全局的利益观,就要像郑培民同志那 样,经常注意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 ,牢固 构筑起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就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 在对待个人利益上做到“警钟长鸣” 、 “严以律己” ;就要时刻牢 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为谁掌权、如何掌权;就要不断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就要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 ,始终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锻炼意志品质,陶冶革命情操,提 高精神境界,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第 4 页 三、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为树立 正确的政绩观提

6、供发展导向。 带头推广“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积极引进“大电网” ,支 持扩建湘泉酒厂,坐阵指挥修通火禾公路这些实实在在的 工作都是郑培民发展观的科学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是以实现经 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现在,有些基层领导干部 的发展观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和功利性,主要表现为: 有的是不计成本地实现 GDP 的快速增长,有的是标新立异地搞 新规划、绘新蓝图,上新项目、作新调整,有的是急功近利地 搞“形象工程” 、 “政绩工程” 、 “面子工程” ,有的则陷入了重 “经济 GDP”,轻“人文 GDP”和“绿色 GDP”的发展误区。坚 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7、,为各级 领导班子谋政绩,干实绩,办实事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 一定要按照“五个统筹” “五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三个文明” 整体推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 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 5 页 敦煌是一个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失调、经济欠 发达的西部县市,因此,在发展上更要注重优化经济结构,要 始终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 举,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只有确 立这样的发展观,只有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群 众生活质量

8、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前提和 基础,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 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取得的政绩才能经得住群众、 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四、牢固树立开放的用人观,让群众参与干部选任,以实绩决 定干部去留,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干部保证 为政之要,关键在于用人。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 党组织要不断创新选人用人观念,坚持用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民主的选人用人程序,科学的选人用人手段,规范的选人用人 决策机制,好的作风选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努力把广大干部 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发展第一要务上,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 第 6 页 想和智慧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

9、会的宏伟目标上。树立创新的 用人观,必须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选人用人。一要坚持用发展 的眼光选人。要把能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选人用人 的首要条件,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的用人观, 根据事业的发展需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靠得住,有本事, 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干部工作岗位上,尤 其对那些能干成事而有争议的干部,要坚持“观大节、看主流、 看本质”的观点,大胆使用,让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干部工 作实绩。二要坚持以实绩选人。看一个干部最终要看他的实际 工作效果。考察干部时不仅要听“唱功” ,而且要看“做功” , 既看本单位的客观条件和基础,又要看本人的客观努力程度, 既看

10、“显山露水”的显绩,又要看“后人乘凉”的潜绩,既看 近期工作目标完成如何,又要看为长远发展打了那些基础,既 看经济效益,又要看社会效益;既看个人作用,又要看群众贡 献,真正把那些敢抓敢管,勇于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用起来。 三是坚持让群众选人。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群众对干部的德 才表现、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实绩最有发言权。配备领 导班子、选拔领导干部要扩大民主推荐范围,严格民主推荐程 序,变“领导认同”为“群众公认” ;大力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 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增强群 众参与选人用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加大公开选拔领 导干部工作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变“伯

11、乐相马”为“赛场选 第 7 页 马” 。总之,真正把对群众有真感情,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务实 效、求实绩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工作岗位上。 五、牢固树立公正的考评观,用制度约束干部行为,以机制激 励干部创业,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 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观如同一个无形的“指挥棒” ,直接影响着 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方向和重心。如何从制度上遏制谋假绩, 做假事,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 、 “形象工程”的形式主义 现象,进而从机制上激励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重实际、务实 事、求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是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必须面对和 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今后,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公 正的考评观,坚持

12、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去考察考核、发现干部, 坚持以“政绩评价干部,以经济增长评价干部,以群众满意程 度评价干部” ,着力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一整套以德才素质为基础、以工作实绩为核心、以量化考 核为手段的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增强干部考核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激励干部队伍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第 8 页 公正的考评观必须建立在科学、规范、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 系上。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首先, 要准确界定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干部考核中要突出发展主题, 区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健全 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

13、部岗位责任制,不断增强干 部政绩考核指标的客观性、可行性。其次,要正确采用干部政 绩考核方式。要不断改进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坚持做到集中考 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现实考核与历史考核相结合,实绩考核 与素质考核相结合,显绩考核与隐绩考核相结合,不断增强干 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操作性、真实性。第三,要明确干部政绩考 核主体。要扩大民主,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干部考核的积极性, 要让群众来做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总裁判” ,不断落实群众在 政绩考核评价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 强干部政绩考核的广泛性、准确性。第四,要强化政绩考核结 果运用。要建立有关专家剖析政绩机制,准确分析政绩长期利 弊,全面地历史地看待政绩;要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坚 持谁决策谁负责;要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以真实的政绩决定 干部去留,激励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