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公司专利合作开发合同.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2175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管理公司专利合作开发合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健康管理公司专利合作开发合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健康管理公司专利合作开发合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健康管理公司专利合作开发合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健康管理公司专利合作开发合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健康管理公司专利合作开发合同甲方(合作方一):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乙方(合作方二):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鉴于甲乙双方均在健康管理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与资源,为共同研发具有市场价值的专利技术,提升行业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专利合作开发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共同遵守。一、合作开发标的1 .研发项目名称:具体项目名称,如“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心血管疾病早期预警专利技术”“AI辅助健康管理方案优化系统专利技术”等2 .研

2、发目标:通过双方合作,完成具体研发目标,如“研发出一套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心血管指标并进行风险预警的算法模型及硬件适配方案,最终获得至少1项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 .技术领域:属于健康管理领域,涉及具体技术领域,如智能医疗设备、健康数据分析、慢性病管理等4 .研发内容: 核心技术研发:包括列举关键技术点,如传感器数据采集精度优化技术、多维度健康数据融合算法、预警阈值动态调整模型等 专利布局规划:制定专利申请策略,明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与申请时序 技术验证与完善:通过临床测试、模拟运行等方式验证技术可行性,根据反馈进行优化迭代二、合作方式与分工1 .合作期限: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3、至具体截止日期止,共计X个月。若因研发需要延长合作期限,双方应提前X个工作日签订补充协议。2 .研发分工: 甲方负责:具体分工,如“硬件设备选型与原型设计,提供研发所需的临床数据样本(已脱敏处理),委派X名硬件工程师参与研发”,并确保所提供资源的合法性与可用性。 乙方负责:具体分工,如“核心算法模型开发与软件程序编写,组织技术验证实验,委派X名算法工程师与X名软件工程师参与研发”,保证研发过程符合行业技术规范。 双方共同负责:定期召开研发沟通会议(至少每月X次),共同制定研发计划、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审核研发成果。1.沟通机制:建立项目对接人制度,甲方指定姓名(职务:X,联系方式:X),乙方指定

4、姓名(职务:X,联系方式:X)作为日常研发沟通的对接人,及时传递研发进展、协调工作安排。重要研发决策需经双方书面确认。三、研发经费及支付1 .总研发经费:经双方测算,本项目预计总研发经费为人民币X元(大写:X元整),包括但不限于研发人员薪酬、设备采购费、材料费、测试认证费、专利申请费、差旅费等。2 .经费承担比例:甲方承担X%,即人民币X元;乙方承担X%,即人民币X元。3 .支付方式: 本合同签订后X个工作日内,双方各自将承担经费的X%作为启动资金,存入双方共同指定的共管账户(账户信息:开户名凶,开户行凶,账号X)O 研发进度达到具体节点,如“完成核心算法初稿设计”后X个工作日内,双方各自支付

5、承担经费的X%至共管账户。 研发项目验收合格后X个工作日内,双方结清剩余经费。1 .经费使用管理:共管账户资金由双方共同监管,支出需经双方对接人共同签字确认,严格按照研发计划使用,每X个月编制经费使用明细表,双方核对无误后存档。四、研发成果归属与使用2 .专利申请权:合作研发产生的发明创造,其专利申请权归甲乙双方共有。双方应共同确定专利申请人、发明人名单,配合完成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提交。专利申请费用从研发经费中列支。3 .专利权归属:专利获得授权后,专利权由双方共有,任何一方单独行使专利权需遵守本合同约定。4 .使用权约定:双方均可免费在自身业务范围内使用该专利技术,无需向对方支付费用,但不

6、得超出自身主营业务范围(甲方主营业务:凶;乙方主营业务:X)O任何一方如需将专利技术许可给第三方使用,应事先书面通知对方,获得对方书面同意后,方可签订许可合同。许可收益在扣除相关税费后,按甲方X%、乙方X%的比例分配。任何一方如需转让其享有的专利共有权,在同等条件下,另一方享有优先受让权。转让给第三方的,需确保第三方遵守本合同关于专利使用的约定。1 .非专利成果归属: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未申请专利的技术秘密、实验数据、软件著作权等成果,归双方共有,双方均负有保密义务,使用方式参照专利技术使用权约定执行。五、保密与竞业限制2 .保密义务:双方应对合作研发过程中获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如技术方案、研发数据

7、客户信息等)及未公开的研发成果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保密期限自本合同终止后X年。3 .竞业限制:在合作期限内及合作结束后X年内,任何一方不得单独或与第三方合作研发与本项目相同或相似的专利技术,不得聘用对方参与本项目研发的核心技术人员(需支付竞业补偿的除外)。六、验收标准与流程1 .验收标准: 技术指标:具体指标,如“专利技术的预警准确率达到X%以上,硬件设备功耗低于XmAh/h”等 成果形式:完成X项发明专利申请(获得受理通知书),X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提交完整的技术报告、测试数据、源代码等资料 文档要求:研发过程文档(如会议纪要、设计图纸、迭代记录等)齐全、规范

8、1 .验收流程: 研发完成后,负责主要研发任务的一方(或双方共同)向对方提交验收申请及相关成果资料。 双方在收到申请后X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小组(每组不少于X人),通过技术测试、文档审查等方式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双方签署研发成果验收合格确认书;验收不合格的,明确整改要求,研发方应在X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重新申请验收,相关费用由责任方承担。七、风险承担1 .因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因素(如技术瓶颈无法突破、政策调整导致研发终止等)导致研发失败或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双方应共同承担风险。已投入的研发经费按实际支出结算,互不追究对方责任。2 .因一方过错(如提供虚假数据、擅自中断研发投入、泄露核心技术等

9、导致研发失败或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过错方应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直接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研发经费损失、为维权支出的费用等)。八、违约责任1 .任何一方未按约定履行研发分工义务或逾期支付研发经费的,每逾期一日按应承担经费的X%支付违约金,逾期超过X日的,对方有权要求继续履行或解除合同,违约方应赔偿对方损失。2 .违反专利成果归属与使用约定的,违约方应停止违约行为,赔偿对方因此获得的不当收益,并支付违约金人民币X元。3 .违反保密或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方应支付违约金人民币X元,并赔偿对方全部损失(包括可得利益损失)。九、争议解决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项目研发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十、其他条款1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 .本合同附件(如研发计划明细表、经费预算表、核心技术人员名单等)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3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盖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签订日期:年月日乙方(盖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签订日期: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商业合同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