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点科研体会梁大伟序u我刚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每天在实验台旁干到深夜,以为这就是科研了。两个月过去,突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那种感觉,只能用“沮丧”来形容。我开始置疑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感觉有种习惯的力量在束缚着我。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奉命行事,习惯于忙忙碌碌。我根本不是什么研究生,只不过是一个廉价而又勤奋的技术员罢了。后来看到周围的研究生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又惊讶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于是我决定把科研中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借此逼近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希望这些经验在经历千锤百炼之后成为研究生群体的积累,使后来人可以借鉴,少走弯路,直达问题的实质。一半时间做实验,
2、一半时间看文献 u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关于看文献(1)u先看综述,后看论著u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u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u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u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u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u集中时间看文献u看过
3、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关于看文献(2)u做好记录和标记u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u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u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u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u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文献管理u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u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4、以及 换行符 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u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u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u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u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以免失散。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u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
5、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实验准备u早动手u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u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u两手准备u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记录真实详尽 u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要为老板省钱 u效率为先。整天
6、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打击,到头来一分钱也省不了。把握心理优势 u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实验课学不会实验u实验课之前老师把前面的步骤做完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见到完美无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这是真正的实验吗?那时候我们
7、还天真地问老师:我们可以走了吗?什么时候交实验报告?对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只能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交流是最好的老师u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英文文章写作u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u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u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
8、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u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u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u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u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
9、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关于文献引用u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u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的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u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u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u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u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10、动态的科研u科研靠积累。u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u文献要追踪。u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u记录要复习。u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u材料要变质。u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