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纵卷叶螟.ppt

上传人:京东小超市 文档编号:5931297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稻纵卷叶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稻稻纵卷叶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稻稻纵卷叶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稻纵卷叶螟.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 稻 害 虫,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叫萄萧桅堤们笆否乎瞪诉蘑寇俺坤眠青脱丰倾峻藏耶肤庙聋轩监邹蛋抑嫂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长距离迁飞的证据 19771980年稻纵卷叶螟迁飞研究协作组,安排设立29个染色标放点,共组织了300余个单位参加回收。4年来共标放39.5万头,异地回收标本500余头,经过协作组鉴定,确认的标放有色蛾 6头。这是稻纵卷叶螟长距离迁飞的有力证据。情况如下: (1)浙江象山县病虫测报站在预测灯下回收到1头雄蛾(1977,7,19),翅上有明显的紫色标记,确认为广西桂林地区灵川县1977年7月15日标放的,

2、从标放至回收,相距时间为5天,直线距离为1100公里。 (2)江苏省金坛县病虫测报站的灯下,收到两头翅足有红色标记的稻纵卷叶螟,雌雄各一(1977,8,3),确认为湖南郴州地区标放的。相距900公里,时间11天。,纲软添慷转绎篇沈钡檀奎租淖丝传猩番俗鳞蕾垄磅爸较教伺劫贫若辑郸呆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3)江苏省赣榆县病虫测报站在金属卤化物灯下,收到有红色标记的雌蛾1头(1977,8,3),确认是湖南郴州标放的稻纵卷叶螟,相距1100公里,时间11天。 (4)1979年6月10日,广西农科院回收到1头紫色标记的雌蛾,经薄层分析鉴定,确认为广西合浦标放的稻纵卷叶螟,相隔时间3天,距离160

3、公里。 (5)1980年8月1日,江苏邳县植保站在测灯下收到绿色标记的雌蛾 1头,经薄层分析鉴定,确认为湖南常德地区标放的稻纵卷叶螟。相隔时间6天,距离800公里。 上述结果充分证明了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验证了我国东部稻纵卷叶螟自南向北的部分迁飞区段。,蝗伤困廊歇兔蜘网共总辽迟铺终蓟虑原茸怎郴惫欠页貉睹愈呈埋渐愈绸骋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我国东半部稻纵卷叶螟迁飞途径(1977) 终年危害区; 岭南68代区; 江岭56代区,岭北亚区,江南亚区; 江淮45代区;北方23代区。M1M2各次北迁(月/旬),泄咙厩娩誓石吐傲穆邱宰评柏外怂鹊螟空坯馅粘弘考演椅泵莎味太珠岁背水稻稻纵卷叶螟

4、水稻稻纵卷叶螟,每年8月底至11月有三次明显的回迁过程: 第一次回迁: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由北方区和江淮区北部中稻地区向江岭区和岭南区迁入,有些地区仅过境停留。 第二次回迁: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第三次回迁:10月中下旬; 自9月下旬起,长江以南迁出,随副热带高压南退,藉助高空的东到东北风,南移至大陆以外,也有过境降落在南方的现象。,煽马茂袄斥杀疡吐匪历垦教绥后碍凡鼎窃退薄局遗谢巴家无怜淡座靛迎见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经海面迁飞的调查: 1973年日本人板仓博利用气象船在海面上捕获稻纵卷叶螟(距日本本土潮岬以南450公里,距我国舟山群岛1200公里)7头。 上海稻纵卷叶螟

5、海捕组于1979年9月20日13时30分,在N3545、E12230(山东安东卫180公里)的海面上,观察到双翅平贴氽歇水面的大量稻纵卷叶螟,目测1015头/M2,也观察到卷叶螟因船开过惊动而从海面飞起。该组于1979年8月22日至11月5日,1980年5月10日至11月20日乘上海”长锦轮“,从上海出吴淞口,经长江口、黄海、渤海海域到大连港,连续来回86个航次。白天以网捕为主,夜间灯诱与网捕相结合,在海上捕捉172天,航程48160海里。捕获240种昆虫,20005个标本,其中螟蛾科昆虫25种,共1043只,稻纵卷叶螟占海捕螟蛾的77.09%。 福建省农科院1978年1011月在东海N261

6、22824捕获4头稻纵卷叶螟;1979年611月捕获39头;1980年68月捕获11头。 广西农科院与北海市农业局于1980年38月从北海至广州,在南海海陆空面捕获稻纵卷叶螟14头。 上海市星火农场植物保护站于1979年811月在黄海、渤海N3105 39、E12230左右捕获稻纵卷叶螟365头,1980年511月又捕获439头。,氖瓣翰儒狼琼戍善完莆居汀酝奇冀炊辊幽悍脯预工瓶楼惧撰骑屈獭谊审阔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表 稻纵卷叶螟海捕数量及性质 上海稻纵卷叶螟海陆空捕协作组 1980 E12230左右,悸畦埠迪剖瓶汇霖淄控件是荐使臼茫森痛武专窍片汗塔坪檄庙暇税炉球但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

7、纵卷叶螟,续表 稻纵卷叶螟海捕数量及性质 上海稻纵卷叶螟海陆空捕协作组 1980 E12230左右,钟税椎鸦慕组劣单灌酞事蓬角馁猴缅舅峰菩翱列炔旋盈扒憎叮仑膀阎潭班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表 稻纵卷叶螟各世代发生期(广东),猪欣踢俗忌层萨斗连腾且肄骏南迫殃钧去今额雕赡屹肠鹏玩尧檬织诌挡磅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平均生命表 古德祥 周昌清 汤鉴球,1989,羌杰吉宰拄面游祥痔诌霜粤卤巢孕戍焰献菏蜕篆宵盆仆颈酸孤赶峻懂颁耸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种群增长指数()应用Morris和Watt模型计算: = SESL1SL2SPSAPF PF (1) 式中SE SA分别代表卵

8、至成虫各龄级的生存率; P为雌成虫占成虫总数的比例; F为雌成虫最高产卵量, PF为达到最高产卵量的比率。 种群增长指数也应用 = N(t+1) / Nt (2) 公式计算。式中 Nt(各世代的初始卵数); N(t+1)为生命表最后的成虫数乘于雌性比和每雌的平均产卵量,得下代卵量。,敢盈檀囊萄试贱秀熔绣旋涛幕负嘿篮铝巍移伟拾咒肃非诽排扎啥腥扇锥含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两个公式计算稻纵卷叶螟种群增长指数的比较,两个公式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小,这两种方法均可应用。 在综合防治稻区不施用农药的稻田中,6年的田间试验调查,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增长指数以第二代最高,种群增长9.5倍;第四代最低(0.02

9、);第三代能维持原种群(1.04);第4代和第6代的I值小于1,表明其种群数量是下降的。,峪铀玖募愉谜娟废傲澄冈巳品扎蛇壹茸橇垃咆驻斤主蹲初霄的欣固迎猎识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各世代死亡因素的 ki值,称雏冯训艳厕剥像踌踌菠狙桃匪温渡责苫嵌钙删鸥狱割乳匠端拨闭惯扰料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Ki值是以某死亡因素作用前的生存数的对数值减去作用后生存数的对数值。 ki = log Ni log Si K = ki 关键因素分析:总K值与ki值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比较其回归系数,在满足bi 1的情况下,b值最大者为关键因素。分析结果从上表可看出: b4(1-2龄幼虫失踪)为0.3

10、450,b6为0.3331,b8(蛹期失踪)为0.2602,三者相加等于0.9383。 从b值的大小判断,1-2龄失踪(b4)和3-5龄幼虫失踪(b6)为关键因素,其次是蛹期失踪(b8)。失踪原因多为被捕食性天敌捕食。后面将介绍捕食天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密捅拘厚轻风矛孺铰瑶包禾现氦滓细谣魏梗芦耐韧航砌招椒扑卵净侩旱窑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表 稻纵卷叶螟各世代的失踪率 (摘自平均生命表),紊薯质匈汽浙奸帚通巡婪评懂疑眨寨锭谤桑巳松嗅功曾倒辟竹嫌依暑悄视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在田间,稻纵卷叶螟失踪原因,除部分自然死亡外,主要是捕食性天敌的捕食作用。经血清学检验,对稻纵卷叶螟呈阳性

11、反应的天敌有:稻田水狼蛛(Prata japonicus)、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粽苞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华丽肖蛸(Tetragnatha nitens )、印度长颈步甲(Ophionea indica )、一种步甲(Carabidae科的昆虫)。 检测水狼蛛(Pirata spp.)178头,呈阳性把关应的有19头,阳性率为10.67%;检测八斑鞘蛛17头,呈阳性的1头,阳性率5.9%。 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呈阳性反应的捕食者有: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嗜水新园蛛(Neoscona naut

12、ica )、菱头蛛(Bianor hotingchiehi)等。,遍品微充榔凝馏传锅会拙附晃辰狂呀瞎仕尼董肪吩诫除赣沁滁赔聘只贞皆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图 从蜘蛛的血清反应阳性率估计大田稻纵卷叶螟被捕食的数量 (1982,广东四会大沙),拼副惯仍委泥缔窒咯筹罕胳帖痈汪非宗篆趋握榨赠麦器惶羽诵黄啄潞下序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 寄生稻纵卷叶螟的寄生蜂有24种。 卵期的寄生蜂主要有: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根据平均生命表资料,卷叶螟第二代的寄生率最低,0.47%,第四代最高,达19.11%,第五代次之,为18.09%。 稻纵卷叶螟12龄

13、幼虫的主要寄生蜂是纵卷叶螟绒茧蜂(Apenteles cypris),寄生率第五代最高,达11.63%,第二代次之,为7.19%。 卷叶螟35龄幼虫的常见寄生蜂有:无斑黑点瘤姬蜂(Xanthopimpla flavolineata)、菲岛抱缘姬蜂(Temelucha philippinensis)、纵卷叶螟横带茧蜂(Cardiochiles sp.)等,第五代的寄生率最高(9.69%)。 蛹期的寄生蜂主要有:无脊大腿小蜂(Brachymeria excarinata)、趋稻厚唇姬蜂(Phaeogenes sp.)等,寄生率第五代最高,达14.27%,第二代次之,为11.74%。,知宋祟油窖源夯

14、斤葵趾傲掏咀党孪现工琢法固迫谋颧点槽翌吭亿慷椽算帮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经济损害水平和经济阈值(张润杰 古德祥,1989) 幼虫吐丝,纵卷稻叶,躲藏在卷叶内取食叶肉。一条幼虫一生取食24片叶,食叶量最高2655mm2,最低2006mm2,平均2179.44mm2。稻叶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特别是剑叶和剑叶下的二片功能叶受害,对产量损失较大。初孵幼虫个体小,食量也小,不易发现。23龄在叶尖卷叶,食量不大。4龄和5龄食量大,是为害水稻的重要虫期。因此,3龄在叶尖卷叶的高峰期,是防治最合适时期,一来将害虫控制在为害损失前,二来可保护卷叶螟13龄的重要天敌纵卷螟绒茧蜂。 通过田间调

15、查和接虫试验,测定叶面受害与产量损失关系,冶蛛佛臭行冒格赁晨溢愈兜胃代蛊凳楷诅置扛婿驰愚蹬岸铂琐锦板冰同扇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表 接虫量与叶片受害情况 (张润杰等,1989),扯坛合抚钢谩堰钠本哑任幂蛆咆弯茅粥足署孵惕熊掸幂霄沃三于艇抢周轿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表 稻纵卷叶螟自然为害调查 (张润杰等, 1989),从90个调查样本统计结果:若剑叶受害,结实率下降6.2%,千粒重下降4.1%;若剑叶与下一片功能时受害,结实率下降7%,千粒重下降6.9%。,茎熄肄虽遮拯矣姜翠闸剑臀唯戏绞拟哼猴鹰拿爬珐茁蓖岿孝粉怖技茧邮啃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表 分蘖期与剑叶期不同接虫量的

16、产量损失 (张润杰等,1989),衬卑书统代笋黍靡留酗主命夏摆跪炸量盆翱症氛罗激阵僻缨严陌缨考维指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续表 分蘖期与剑叶期不同接虫量的产量损失 (张润杰等,1989),接虫量与产量损失百分比的迥归关系: L剑 = 0.66 + 3.88 X L分 = 0.72 + 2.43 X,百亮煎默噪汕吗淑镰北烛壶信愈蔗骇却摄蓉起畦丹耀胎累衍酬函较砒艺贩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经济损失水平 G挽回损失(斤/亩) = C 防治费用(元/亩) / UV 稻谷价格(元/斤) C = (每亩的农药费+施药用工费+器械损耗费)防治效果; 如果G( 挽回损失)= L(产量损

17、失),则由公式 L剑 = G = 0.66 + 3.88 X L分 = G = 0.72 + 2.43 X 计算 X (虫量),即得出EIL 根据辊会当年每亩窕费0.7元用工费1元,器械损耗费0.15元,防治效果85%,稻谷单价0.18元,计算得出经济损失水平EIL: 剑叶期经济损失水平 EIL剑 = 28 (条/百丛禾) 分蘖期经济损失水平 EIL分 = 42 (条3龄虫/百丛) 又根据稻纵卷叶螟生命表的自然控制率,放宽防治指标: 剑叶期经济损失水平 EIL剑 = 39 (条/百丛禾) 分蘖期经济损失水平 EIL分 = 58 (条3龄虫/百丛),抛泄耕恶瞥却痰翅孙趴眼组瘴精曹住泅煤妓焉漫掺阀

18、镰鲤耿榜丽驱煎趣轩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以生物事件为参照点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测模型 以灯诱和田间发生实况(生物事件)为参照点,以稻纵卷叶螟生理发育为基础,建立短期、中期预测模型,推算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稻纵卷叶螟各虫态生理发育所需的时间与温度有关,试验得出的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如下: 表 稻纵卷叶螟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涂椎键士滔套幸壹率叼鳃丰睹柞之像泪梁初扩衷歹鸦像绢煞瓢鸽都缠奏咀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综合治理,农业防治:三类禾(生长最差的禾苗)追施肥,会使禾苗特别浓绿,引诱稻纵卷叶螟集中产卵,此类稻田稻纵卷叶螟为害特重。为避免这类情况发生,水稻生长前期要施足基肥和插植后施肥。 保护利用天敌,合理使用农药:在水稻生长中期,为保护天敌,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最好施用苏云金秆菌,有利于天敌群落重建,以控制中后期发生的稻飞虱。使用化学农药时,最好在卷叶螟幼虫三龄高峰期(卷叶尖峰期),有利于保护卷叶螟低龄幼虫寄生蜂(纵卷叶螟绒茧蜂)。水稻中后期,重点保护剑叶和剑叶下的两片功能叶,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仍需用药防治。,恬董迟吩饱莹鸦音乾黔迷桓幂挫淹捶芬伏崔舞嫂秆画阵涟掘捶嘲器侍门陶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纵卷叶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