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基层减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从中央到市县均高度重视基层干部的负担问题,先后发布了一些列减负通知和政策措施,旨在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腾出时间抓工作落实。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尽管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而言,基层减负越减越“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会议过多现象依然存在。五花八门的会议有增无减,从县级层面讲,全县的会、部门的会以及乡镇的会,每周至少要占用三到四天的时间,让一些基层干部分身乏术,自嘲”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一些重要会议精神及要求,安排部署时缺乏对工作量和最低完成时限等基本要素的统筹评估,只是作个简单传达,会议质量不高。
2、有的单位把“开会”当作“重视”,把“传达”当作“落实”,不顾实际要求基层干部参会,“哪一个会议不参加,上级领导就会认为你不重视。”有的地方出现村级组织机关化现象,村干部忙于坐班应付各种会议、各种检查,加重了基层负担。有的会重复开,特别是视频会议,参会人员已经一竿子插到底了,却上面开了下面接着开,导致基层干部重复赶场,极大减少了抓工作落实时间。二是文件过多现象狠刹不止。有文号的文件少了,没文号的来文多了,一些部门为达到精文简报的要求,压缩了有文号的来文,却以电话通知单、“便签”等无文号的形式部署任务,基层实际收文总量不降反增。有的为满足“减文”指标,采取降格发文,如本应以上级部门的名义下发的文件
3、因发文指标不足,改为几个平级部门联合发文,换汤不换药。还有的因带密级的文件不纳入统计,便把没有什么机密的文件定性为涉密文件下发,造成减少发文数量的假象。有的职能部门自成一套运作政务平台和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数据碎片化,应用整合力度不够,数据价值未充分挖掘,且平台之间信息互不联通,如基层同一信息需要在不同的APP和应用上重复录入。同时,各种微信工作群层出不穷,各个部门频繁调度,涌现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电子衙门”新表现让“数字赋能”成为“数字负担”。三是督查考核不够有力有效。督查考核事项设置有的不按主业主责,有的不分轻重主次,有的不论重叠交叉,统统“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工作落实进展情况调度
4、过于依赖督查检查考核这一单一方式来体现工作力度;一些有考核权的部门开展督查检查考核不受约束、随意性较大,存在检查名目内容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问题;检查内容有的过于繁杂,有时同一桩事项需要准备“各有侧重”不同“版本”的表表册册、台帐清单等;特别是检查操作时要求“事必留痕”重资料佐证,使一些无足重轻的琐碎事务空耗基层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让基层苦不堪言。四是干部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当前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压责督责问责追责伴随始终。一些工作在安排、部署、推进、落实过程中,部分干部思想观念不转变、能力素质不足问题凸显,新办法不会用、不敢用或不会创新,习惯于用老经验处理新问
5、题,用老办法解决新难题,满足于按惯例沿用老套路,导致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成效不过硬,汇报交帐经不住督查、经不起检查、更经受不了考核评比,适应新时代新常态新要求的能力素质亟待提升。少数参与督查人员业务不精通或不熟悉,有的专门“挑刺”只督不导,有的走过场看热闹,有的甚至瞎折腾乱指挥,让基层无所适从。二对策建议一要强化执行推动精文减会。要审批上提,不能哪个部门都发文,更不能随便乱发文,对依据不充分、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一律不予印发。要范围收窄,开会人员范围能减则减,文件发放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发放范围而不能是个文件全发一遍,年底对各部门发文开会情况进行公布,对不顾实际为了开会而开会、为了推责而发
6、文的部门进行约谈,压减隐形变异的会议、文件。要动辄则咎,对违反规定搞“文山会海”的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板子决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要真管真查真处理,发挥出“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作用。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各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较大幅度缩减,让“减负”过程公开化、程序透明化、成果清单化,以实实在在的“减负”成效回应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期盼。二是厘清取责压减督查考核。全面梳理所有党务、政务督查检查考核以及发文开会事项,加强计划管理实行审批报备制。科学设置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按照“抓关键、保重点、留核心”的思路和“能减从无、能省从简、能并则并”的原
7、则,能不考核的就不考核,坚决撤销形式主义、虚头巴脑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日常调研指导工作不能随意冠以督查、检查、督导等名义。能合的就合,实行“组团式”“打包式”督检考,将督查检查对象相近、范围相近、时间相近的事项进行整合归并,组成联合督查检查组,减少督查检查频次、压减规模、缩小范围。能线上的不线下,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基层数据一网集成、一网填报,有效解决基层干部重复填报各类报表问题。同时,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厘清职能职责边界,对于有面上共性要求但非主责主业的工作事项,着力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将一些部门之间相互支持和配合的事项从考核“
8、笼子”中剔除,避免形成不必要的制衡干扰或推卸责任。三是突出重点狠抓工作实效。科学合理设置考核项目及分项指标,定准定好“少而精”的关键要素和核心指标,充分考虑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实际,实行区别对待,不搞生搬硬套“一把尺子量所有”。坚持查实绩看核心指标不偏听汇报、察实效看大局主流不唯材料佐证,实行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只要核心指标达成应给予肯定,不是“一票否决”的事项在细枝末节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整改的宽限,对于确有难度或短期内难以完成的加强指导帮助和协调服务,不在非原则无关紧要问题上动不动问责。着力打造一支精明干练的督查队伍,全方位加强督查人员各项综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讲政治、有正气、善督查、能指导、会协调的综合能力素质,建立纪检监察人员全程参与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监督机制,防止“拿鞭子”的人员夹带私货或滥竽充数,或者胡乱挥舞“鞭子”影响党委政府形象、挫伤基层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