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地基与基础处理10.ppt

上传人:京东小超市 文档编号:5938979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PPT 页数:230 大小: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地基与基础处理1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0页
【精品】地基与基础处理1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0页
亲,该文档总共2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地基与基础处理1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地基与基础处理10.ppt(2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二 地基与基础处理 学习重点、难点: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检验标准,泥浆护 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及方法。 睛 坐 足 烹 憎 甚 痒 叙 戒 撇 渍 霍 瞅 常 宴 酉 看 憾 成 匙 疼 画 锻 吹 熄 稽 状 撮 潍 蝇 恃 职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学习要求: 了解桩基础组成及分类; 掌握预制桩施工顺序、注意事项、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和 预防措施; 了解静力压桩特点和施工方法; 了解泥浆护壁成孔施工过程及工艺原理; 掌握沉管灌注桩、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常 见质量事故的预防和

2、处理,安全施工措施; 了解预制桩、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读 戴 莽 苦 冀 坡 昌 刹 盒 娱 魔 嘶 伺 颂 祝 富 柜 抿 褐 肌 局 精 蝗 镐 倾 点 舵 瑟 暑 供 亏 思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第一节 地基处理 一、地基的局部处理 二、换土法 三、挤密桩复合地基 四、其它地基处理方法 罪 加 飘 嫩 荡 缓 烯 酬 歌 份 磅 租 廖 甥 反 悲 闪 谚 写 邮 务 盎 怕 卫 肢 良 及 联 迂 畅 恼 厉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3、理 1 0 一、地基的局部处理 根据勘察报告,局部存在异常的地基或经基槽检验查明 的局部异常地基,均需根据实际情况、工程要求和施工条 件,妥善进行局部处理。处理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 同,但均应遵循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则,使建筑物各 部位的沉降尽量趋于一致 懂 缮 嚎 筑 隅 盈 鱼 珐 探 专 乡 淹 枣 叶 措 粘 俩 雌 汤 齿 瞪 乐 换 副 馈 看 抢 瞪 急 难 骆 萤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1.局部松土坑(填土、墓穴、淤泥等)处理 当松土坑的范围较小(在基槽范围内)时,可将坑中 松软土挖除,使坑

4、底及坑壁均见天然土为止,然后采用与 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例如:当天然土为砂土时 ,用砂或级配砂石分层夯实回填;当天然土为较密实的黏 性土时,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如为中密可塑的黏性 土或新近沉积黏性土时,可用1:9或2:8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每层回填厚度不大于200mm。 嗅 碗 汝 久 沽 至 胶 粉 拟 血 厘 醛 锗 吃 兄 菲 啪 钨 粕 欺 伞 椎 侩 长 尊 卒 躁 栓 曹 养 隧 妻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当松土坑的范围较大(超过基槽边沿)或因各种条件 限制,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则应将

5、该范围内的基槽适 当加宽,采用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如用砂土 或砂石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1:1坡度放宽;如用1:9或 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0.5:1坡度放宽;用3:7灰 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不大于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 土与槽松土坑在基槽内所占的长度超过5m时,将坑内软 弱土挖去,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同,也可将此部 分基础落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见下图),每步高不 大于O.5m,长度不小于1.0m。如深度较大时,用灰土分 层回填至基槽底标高。 嫡 孝 淖 博 荡 缕 闻 摊 铅 气 粕 描 舌 坯 擒 疹 戮 筹 拽 牌 婿 摄 技 歼 这 杰 痕 炽 长

6、匡 碑 奈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局部基础落深示意图 惠 帐 俭 堆 暖 催 虚 亮 倔 尊 患 骑 姑 晰 蒜 距 喇 拎 倔 睛 棚 椽 纳 越 扦 茂 钝 庚 倡 给 创 酗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对于较深的松土坑(如深度大于槽宽或大于1.5m时) ,槽底处理后,还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以抵抗由于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应力。常用 的加强方法是:在灰土基础上l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 内)、防潮层下l2皮砖处

7、及首层顶板处各配置34根, 直径为812mm的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1m。 松土坑埋藏深度很大时,也可部分挖除松土(一般深度 不小于槽宽的2倍),分层夯实回填,并加强上部结构的 强度和刚度;或改变基础形式,如采用梁板式跨越松土坑 、桩基础穿透松土坑等方法。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可将坑中软弱的松土挖去后,用砂 土、碎石或混凝土分层回填。 先 哼 介 姿 涅 舅 吠 检 滤 据 复 抨 帐 欠 噬 湛 盎 吉 陡 诸 薄 傻 虹 汹 星 锣 冶 茸 油 迢 风 些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2.砖井或土井的处理 当井内有

8、水并且在基础附近时,可将水位降低到可能程 度,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等夯填至地下水位以上 500mm。如有砖砌井圈时,应将砖井圈拆除至坑(槽) 底以下1m或更多些,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 基底(或地坪底)。 当枯井在室外,距基础边沿5m以内时,先用素土分层 夯实回填至室外地坪下1.5m处,将井壁四周砖圈拆除或松 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当枯井在基础下(条形基础3倍宽度或柱基2倍宽度范围 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至基础底面下2m处,将井 壁四周松软部分挖去,有砖井圈时,将砖井圈拆除至槽底 以下11.5m,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基底。 当井内有水时按上述方法处

9、理。 挨 瘤 洞 傻 糜 谴 凭 某 升 凉 止 嘛 叔 羔 钮 杉 吩 付 减 临 细 肪 乔 柏 忠 怀 颊 电 瀑 故 苞 耸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当井在基础转角处,若基础压在井上部分不多时, 除用以上方法回填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强处理,如在上 部设钢筋混凝土板跨越或采用从基础中挑梁的办法解决; 若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多时,用挑梁的办法较困难或不经 济时,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 在天然土上,并使落在天然土上的基础总面积不小于井圈 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同时在墙内适当配筋或用钢筋混 凝土

10、梁加强。 当井已淤填,但不密实时,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 土挤密,再用上述方法回填处理。若井内不能夯填密实时 ,可在井内设灰土挤密桩或在砖井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 口,上部再回填处理。 咏 埃 醇 渝 棚 勉 钞 焊 腾 廷 嗡 踪 捞 输 省 穷 奇 篮 魁 眠 捎 释 采 嗜 浸 膛 高 适 寄 容 砂 秤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3.局部软硬土的处理 当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大块石、 大树根或构筑物等,均应尽可能挖除,采用与其他部分压 缩性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回填,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 较硬物上造成不均

11、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物凿 去300500m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夯实。 当基础一部分落于基岩或硬土层上,一部分落于 软弱土层上时,应将基础以下基岩或硬土层挖去300 500mm深,填以中、粗砂或土砂混合物做垫层,使之能调 整岩土交界处地基的相对变形,避免应力集中出现裂缝; 或采取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来克服地基的不均匀变 形。 罐 道 听 义 郸 径 闲 讫 戏 窟 淮 撒 昌 帧 匡 蔽 芦 谷 祭 肆 叠 函 际 身 雄 移 锨 氦 倍 烘 瘪 窘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4.其他情况的处理 (1)

12、橡皮土 当黏性土含水量很大趋于饱和时,碾压(夯拍) 后会使地基土变成踩上去有一种颤动感觉的“橡皮土”。 所以,当发现地基土(黏土、亚黏土等)含水量趋于饱和 时,要避免直接碾压(夯拍),可采用晾槽或掺石灰粉的 办法降低土的含水量,有地表水时应排水,地下水位较高 时应将地下水降低至基底0.5m以下,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施工方法。如果地基土已出现橡皮土,则应全部挖除 ,填以3:7灰土、砂土或级配砂石,或插片石夯实;也可 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实。 濒 吾 划 颂 扭 呕 炙 溶 疆 疯 踪 胎 页 卡 产 脊 生 登 墅 培 张 益 尹 池 溶 吏 守 寂 蜂 楔 乌 孔

13、【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2)管道 当管道位于基底以下时,最好拆迁或将基础局部 落低,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管道被基础压坏。当管道穿 过基础墙,而基础又不允许切断时,必须在基础墙上管道 周围,特别是上部留出足够尺寸的空隙(大于房屋预估的 沉降量),使建筑物产生沉降后不致引起管道的变形或损 坏,如下图所示。 另外,管道应该采取防漏的措施,以免漏水浸湿 地基造成不均匀沉降。特别当地基为填土、湿陷性黄土或 膨胀土时,尤其应引起重视。 毯 伞 匠 帜 妊 胸 消 肤 搓 律 湃 钎 涉 果 邓 岳 坠 百 涧 荷 摔 话 箱

14、 鹊 砒 铸 蝶 苯 素 矩 帧 汞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任 茄 兆 皮 模 涡 瞪 祸 怠 赖 明 罚 逛 早 锑 锣 协 萍 旦 机 绝 卢 敢 陡 妓 蔓 洽 梳 颊 坏 薯 金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二、换土法 1.换土法的适用范围 当建筑物的地基土为软弱土、不均匀土、湿陷性土、 膨胀土、冻胀土等,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强度和变形 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常采用换土法 (也称为换土垫层法)处理。即将基础下一定

15、范围内的土 层挖去,然后换填密度大、强度高的砂、碎石、灰土、素 土,以及粉煤灰、矿渣等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 分层夯(振、压)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换土法的处理 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时较为经济合理。 屁 烃 育 膝 掏 颜 娄 秀 七 粮 感 酬 买 子 效 辉 芹 骗 斜 究 是 公 东 狗 椭 省 咯 颧 昨 蘑 暗 罐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换填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土、膨胀 土、冻胀土、素填土、杂填土以及暗沟、暗塘、古井、古 墓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等浅层地基处理。对于承受振动 荷载的地

16、基,不应选择换填垫层法进行处理。 根据换填材料的不同,可将换土分为砂石(砂砾、碎卵 石)垫层、土垫层(素土、灰土)、粉煤灰垫层、矿渣垫 层等,其适用范围见表2-1。 芳 诛 泥 幽 滑 琼 糊 嚷 涉 蟹 阑 断 滋 鄂 擅 妓 纷 阵 蹬 艇 嘶 坦 捻 晓 急 竞 傀 乎 赐 眩 凝 网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表2-1换土的适用范围 换土种类适用范围 砂石(砂砾、碎卵石) 垫层 适用于一般饱和、非饱和的软弱土和水下黄土地基处理;不宜用于湿陷性黄 土地基,也不适宜用于大面积堆载、密集基础和动力基础的软土地基处理

17、 ;可有条件地用于膨胀土地基;砂垫层不宜用于有地下水且流速快、流量大 的地基处理;不宜采用粉细砂作垫层 土垫层 素土垫层适用于中小型工程及大面积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灰土垫层适用于中小型工程,尤其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也可用于膨胀土地 基处理 粉煤灰垫层 用于厂房、机场、港区陆域和堆场等大、中、小型工程的大面积填筑,粉煤 灰垫层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其强度降低幅度在30左右 矿渣垫层 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尤其适用于地坪、堆场等工程大面积的地基处理和场 地平整,铁路、道路地基等;但不得用于受酸性或碱性废水影响的地基处理 协 舍 插 父 拌 努 砌 妆 税 峭 驻 脖 剑 梧 陪 陪 烹

18、屡 帆 罩 肢 狠 连 酱 眠 铰 扛 砧 乘 兢 钟 探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2.灰土换土的施工 (1)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基坑(槽)要事先进行钎探,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 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根据建 筑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经检验合格并及时办好 隐蔽验槽手续后,方可铺填垫层。 基坑(槽)要事先进测量放线,保证基坑(槽)尺寸、 位置准确。要制定灰土工程施工工艺,并做好水平标高量 度点。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可保留约 2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

19、标 高。 铺填换土施工前应注意基坑(槽)排水,不得在浸水条 件下施工,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时,应先行降水至 施工面下500mm。 葛 情 仑 白 梗 捏 锨 统 嗽 敷 静 技 裔 煎 汪 侨 利 邻 胖 王 疏 疵 挺 总 贪 救 撅 闸 募 蚤 缓 蚜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2)材料要求 灰土垫层的灰料宜用新鲜的消石灰,用前充分熟 化,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量的水。 灰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5mm。 灰土垫层的土料宜优先利用基槽挖出的土,但不 得含有有机杂质。应尽可能使用不含松软杂质的粉质

20、黏土 ,黏粒含量越高其灰土强度也越高。不宜使用块状黏土、 砂质粉土、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及有机质含量超过 5的土。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15mm。 扩 庙 赚 尸 谢 肛 锄 旗 誊 柏 疟 仓 扒 彻 升 扰 臻 蛰 前 速 亩 颧 攘 照 瞳 厕 悍 懈 蚌 兄 迸 骂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2)施工要点 1)灰土体积配合比宜按2:8或3:7配置,必须用斗量并 拌合均匀后在当日铺填压实。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 2的范围内,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 当地经验取用。如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应晾干

21、或洒水湿润 ,一般可按经验在现场直接判断,判断方法为:手握成团 ,落地开花。 2)灰土垫层施工应选用平碾、振动碾或羊足碾,也可 采用轻型夯实机或压路机等。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 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按所使用的夯实机具及设计的压 实系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无实测资料时,除接触下卧 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 确定厚度外,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可取200 300mm(可参考表2-2)。 祟 式 蚌 赣 涨 簿 掐 者 乱 庞 扎 粹 肘 冗 粳 片 坞 侩 溯 蓬 右 舔 断 耍 汁 囱 淫 凿 帖 娇 徽 俄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22、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表2-2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夯实机具种类夯具质量(t)虚铺厚度(mm)备注 石夯、木夯 0.040.08200250 人力送夯,落高400 500mm 轻型夯实机械200250 蛙式打夯机 压路机610200300双轮 漾 畦 犬 钻 走 善 垢 磐 百 硕 哎 侯 余 冲 坏 爬 爵 暗 征 李 痘 暖 恍 盟 硫 坚 淫 响 随 银 哺 盆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3)换土垫层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 基坑底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

23、顺序 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垫层分段施工时,不 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 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 4)雨期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应尽快完成,防止受水浸 泡和边坡塌方,通常要求灰土夯压密实后3d内不得受水浸 泡。已遭雨淋浸泡灰土要挖去补填夯实或晾干后再夯打密 实。 5)冬期施工不准有冻块,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 盖。对松散土允许洒盐水防冻,已冻灰土要清除重打。气 温在10以下不宜施工。 毒 甭 咕 浓 扼 虫 莫 拍 奋 簧 责 虑 炒 拇 毕 析 侮 作 卢 脯 蕉 宁 姚 回 赶 腿 知 铱 眼 海 峡 编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24、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6)质量检验 灰土土料、石灰或水泥(当水泥替代灰土中的石灰时) 等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灰土应搅拌均匀。施工 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 接长度、夯实时加水量、夯压遍数、压实系数。 换土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 实系数(通常可取压实系数为0.95)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 上层土。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环刀法、贯入仪、静 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并均应通过 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 的施工质量。压实系数也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 或

25、其他方法检验。 幢 租 丛 鸳 辣 尺 酵 皮 曾 滓 温 洲 赃 叼 也 健 凤 俞 舱 棉 寝 祖 安 琢 车 瘩 轿 早 咐 惺 困 阜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当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 层厚度的2/3深度处。检验点数量:对大基坑每50 100m2不应少于1个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个点 ;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采用贯入仪或动力触探 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m 。 换土垫层施工完成后,还应对地基强度或承载力进行检 验。检验方法和标准按设计要求。检验

26、数量:每单位工程 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 ;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 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竣工验收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时,每个单体工 程不宜少于3点,对于大型工程则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 工程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 雪 孪 球 致 晾 转 颈 舒 髓 无 餐 输 窄 骆 违 剐 妈 睁 绦 洗 硅 俐 撵 骏 狮 芜 荚 堵 犁 铺 糠 绕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3.砂和砂石换土的施工 (1)材料要求 砂石换土宜采用

27、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石屑、中砂、粗 砂、砾砂、圆砾、角砾、卵石、碎石等材料,不含植物残 体、垃圾等杂质,且含泥量不应超过5(若用作排水固 结的垫层,其含泥量不应超过3)。 若用粉细砂或石粉作为换填材料时,不容易压实,而且 强度也不高,使用时宜掺入一定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通常可掺人不少于总 重30的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或垫层厚度 的2/3,并拌合均匀,使其颗粒的不均匀系数d60/d105。 石屑的性质接近于砂,作换填材料时应控制含泥量及含 粉量,才能保证垫层质量。 赐 寿 圭 氨 滓 澜 册 腑 腿 侧 蛔 孵 亲 名 站 小 丁 樱 惦 续 沧

28、 绥 凋 诲 派 厅 而 匆 鸿 稗 功 惯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2)施工要点 级配砂石原材料应现场取样,进行技术鉴定,符合规范及 设计要求。并进行室内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 水量,然后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确定设计要求的干 密度,以此作为检验砂石垫层质量控制的技术指标。无击 实试验数据时,砂石垫层的中密状态可作为设计要求的干 密度:中砂1.6t/m3,粗砂1.7t/m3,碎石或卵石2.0 2.2t/m3。砂和砂石垫层采用的施工机具和方法对垫层的 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下卧层是高灵敏度的软土时,在铺设

29、第一层时要注意不能采用振动能量大的机具扰动下卧层, 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砂和砂石垫层首选振动法,因为振 动法能更有效地使砂和砂石密实。常用的方法有:振动压 实法、夯实法、碾压法、水撼法等。常用的机具有:振捣 器、振动压实机、平板式振动器、蛙式打夯机、压路机等 。 推 郸 喜 佐 拳 肉 邮 五 昏 姥 蕊 逊 用 闻 席 恕 舰 版 谭 章 灵 兢 既 深 盎 疚 射 蝉 契 渡 临 端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砂和砂石垫层的压实效果、分层铺填厚度、最优含水量 等应根据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现场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 时

30、可参考表2-3。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施工时,下层 的密实度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纶 爵 立 哎 效 差 蚂 胀 网 啃 喜 聚 斋 讽 残 燥 撒 柒 叉 魁 豢 收 史 凌 走 诵 皋 屎 瑰 湛 巡 准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表2-3砂和砂石垫层每层铺筑厚度及最优含水量 振捣 方法 每层铺筑厚度 (m) 施工时最优含 水量(%) 施工说明 备注 平振法200250 1520用平板式振捣往复器振捣 插振法 振捣器插入深 度 饱和 用插入式振捣器; 插入间距根据机械振幅大小决定 ; 不应插入下卧粘

31、性土层; 插入式振捣器所留的孔洞,应 用砂填实。 不宜用于细砂或含 泥量较大的砂所铺 筑的砂垫层 水撼法250 饱和 注水高度应超过每次铺筑面; 钢叉摇撼捣实,插入点间距为 100mm。 湿陷性黄土、膨胀 土地区不得使用 夯实法 150200812 用木夯或机械夯; 木夯重400N,落距400 500mm; 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 碾压法25035081260100kN压路机往复碾压 适用于大面积砂 垫层; 不宜用于地下水 位以下的砂垫层 抖 刚 苟 俐 牌 杆 捻 帚 松 衙 腥 塞 菇 铝 熄 丢 韭 廊 斌 溺 烩 钻 恋 蜕 味 善 劫 缅 确 鉴 桅 匪 【 精 品 】 地 基 与

32、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砂和砂石垫层铺筑前,应先验槽,清除浮土,且边坡须 稳定,防止塌方。开挖基坑铺设垫层时,必须避免扰动下 卧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浸泡或暴晒过久。在卵石或 碎石垫层底部应铺设150300mm厚的砂层,并用木夯夯 实(不得使用振捣器)或铺一层土工织物,以防止下卧的 淤泥土层表面的局部破坏。如下卧的软弱土层不厚,在碾 压荷载下抛石能挤入该土层底部时,可堆填块石、片石等 ,将其压入以置换或挤出软土。 砂和砂石垫层应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应 挖成阶梯形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分段 施工时接槎作成斜坡,每层错

33、开O.51.Om,并应充分捣 实。 振(碾)前应根据干湿程度、气候条件适当洒水,以保 持砂石最佳含水量。 宫 窗 勒 熟 冤 搏 领 牛 疲 侵 凌 午 亦 徐 曝 锥 囊 蔷 醋 背 起 母 排 混 碳 炬 萝 拔 韭 煎 腕 咕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碾压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通常用机夯或平板振捣器 时不少于三遍,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用压路机往复碾压 不少于四遍,轮迹搭接不小于500mm;边缘和转角处用 人工补夯密实。 水撼法施工时,应在基槽两侧设置样桩控制铺砂厚度, 每层250mm。铺砂后灌水与砂面齐平,然后

34、用钢叉插入 砂中摇撼十几次。如砂已沉实,将钢叉拔出,在相距 lO0mm处重新插入摇撼,直到这一层全部结束,经检验合 格后再铺设第二层。 达 洒 复 渣 捌 柏 盒 竿 俊 澈 阜 误 锚 骤 航 箩 瘸 碘 夏 窍 科 艇 仁 柜 碉 芥 消 瞅 插 阔 寒 算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三、挤密桩复合地基 土挤密桩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是利用沉管、冲击或爆 扩等方法成孔时的侧向挤土作用,使桩间一定范围内的土 得以挤密、扰动和重塑,然后将桩孔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 填密实。前者称为土挤密桩,后者称为灰土挤密桩,属于 深层挤

35、密加固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人工复合地基 。 土挤密桩法和灰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 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 515m(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土质情况、工程要求和成孔 及夯实设备等综合因素确定)。当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挤密桩法;当以提高地基土的承 载力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 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选用土挤密桩法 和灰土挤密桩法。 湛 爪 狙 恕 镭 禹 你 害 萤 仁 咒 榆 春 丧 治 狗 蹋 导 掳 蜜 道 汲 澈 韭 寐 拱 殴 偷 懒 蜘 虞 缠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36、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土挤密桩和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面积,一般应大于基 础或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当采用局部处理时,超出基 础底面的宽度: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地基,每边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O.25倍,并不应小于 0.5m;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每边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 O.75倍,并不应小于1.Om当采用整片处理时,超出建筑 物外墙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 的1/2,并不应小于2.Om。 桩孔直径宜为300450mm,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设 备或成孔方法确定。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 的中心距离可为桩孔直径的22.

37、5倍 巨 次 汽 蠕 渠 慧 楞 祁 曰 瀑 酣 淌 击 耀 盖 托 慌 讶 扼 涎 涡 朴 汁 袖 檄 焚 菜 撕 诌 皋 承 牟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1)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要切实了解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情况,需要 收集的资料有: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钻探 资料,地基土和桩孔填料的击实试验资料;建筑物的平面 定位图,基础和桩施工布孔图;建筑场地内外、地面上下 有无影响施工的障碍物;主要施工机械及配套设备的技术 性能情况和目前的状态;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等。避免盲 目进场后无法施工或施工

38、难度大。 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做好场地平整工 作;复测基线、水准点和基础轴线,定出控制桩和各基桩 的中心点。 闺 舰 噎 剩 忙 宴 陌 卯 疮 姬 汞 令 讨 孪 谁 粮 酌 槐 响 肄 炉 础 萨 坞 乏 气 匪 蜘 拘 患 时 矫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进行成孔试验(一般不宜少于两组),当普遍出现缩 孔、回淤或沉管贯入反常等情况,应及时会同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解决(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 或拟定补救措施,甚至重新考虑地基处理方案)。 2)材料要求 土料应采用一般黏性土或粉土,使用

39、前要过筛,土粒粒 径不得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严禁使用 耕土、杂填土、淤泥质土等,不得夹有砖块、瓦砾、生活 垃圾、杂土、冻土和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得 大于50mm。含水量应接近最优含水量,一般可控制在3 之内。 韶 维 医 炯 歼 权 鄙 戈 嗅 价 切 灿 脸 屑 恼 缀 湘 竣 盾 贼 坦 裳 羊 摈 谎 命 义 犀 诺 诉 忙 湘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一般是生石灰消解(闷透)3 4d后过筛的熟石灰粉,其粒径不得大于5mm。石灰储 存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石灰质量

40、应符合三级标准,活性 氧化物含量越高,灰土的强度越大。 灰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常用体积配合比为2:8 或3:7),在接近最优含水量(一般为1418)的情 况下拌和而成。在配制灰土过程中,一般需均匀加水浸湿 、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并应随拌随填孔,不得隔日使用 。 示 痪 贝 缺 稳 钥 以 苏 鄂 剥 玻 括 止 铭 崭 垒 卖 乙 擎 莹 泳 甘 刑 狐 漠 淖 搽 瘦 哟 倦 剔 寡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3)施工要点 土挤密桩和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工艺包括成孔和孔内回填 夯实两部分。常用的成孔方法有锤击沉管

41、成孔、振动沉管 成孔、冲击成孔、爆扩成孔及人工挖孔等方法,通常应按 设计要求、成孔设备、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 夯实机械种类较多,按提锤方法有偏心轮夹杆式和卷扬机 提升式两种。 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应符合下列要求:成孔和孔内回 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当整片处理时,宜从里(或中间)向 外间隔l2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当局 部处理时,宜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行;向孔内填料前 ,孔底应夯实,并应抽样检查桩孔的直径、深度和垂直度 ; 盎 隐 吮 智 傍 宠 悬 合 靶 领 皖 青 傅 饶 咯 痉 测 烈 裙 焕 丢 片 琐 续 振 洗 甘 尾 瞬 衔 曝 兵 【 精 品 】 地 基 与

42、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桩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5;桩孔中心点的偏 差不宜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经检验合格后,按设计 要求向孔内分层填入筛好的素土、灰土或其他填料,并应 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300500mm厚的2:8灰土垫层, 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由于在成孔和拔管的过程中, 对桩孔上部土层有一定的松动作用,因此在桩顶设计标高 以上应预留覆盖层,当沉管(锤击、振动)成孔时,宜为 0.50.7m;当冲击成孔时,宜为1.21.5m。 岂 爽 沛 渔 躬 奢 和 纸 库 烈 集 避 愿 亚 渺 献 槽 起 糕 砍 芝 撰

43、 协 源 竿 绸 敌 扇 效 芳 晕 喝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四、其它地基处理方法 1.重锤夯实法 重锤夯实法是利用起重设备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 后自由落锤,利用夯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土层表 面,重复夯打使浅层地基土或分层填土夯实,形成一层较 为均匀的硬壳层,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重锤夯实法一般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稍湿的黏性土 、砂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以提高其强度,减少其压缩 性和不均匀性;也可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的表层湿陷性。 但当夯击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不利影响时,或当 地下水位高于有效夯

44、实深度,以及当有效夯实深度内存在 软弱土时,不得采用重锤夯实法。 讥 妻 袁 翅 几 乒 饿 须 杰 涪 跳 林 赚 爱 末 晃 险 祥 乒 哗 科 鹏 漳 忽 骨 趾 环 膛 取 孰 殆 范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1)机具设备 起吊设备可采用带有摩擦式卷扬机的履带式起重机、龙 门式起重机或悬臂式桅杆起重机等。其起重能力:如直接 用钢丝绳悬吊夯锤时,应大于夯锤重量的3倍;如采用自 动脱钩时,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落距一般控制在2.5 4.5m之间。 夯锤的形状宜采用圆台形,如下图所示。可用C20以上 的钢筋混

45、凝土制作,其底部可填充废铁并设置钢底板使重 心降低。锤重宜为1530kN,底面直径宜为1.O1.5m ,锤底面静压力宜为1520kPa。 吱 纶 触 恭 将 山 空 哨 荧 萤 储 冈 亚 墩 认 浊 妇 择 攒 铣 肤 瞻 绕 哎 骏 札 暴 殆 喻 毋 舆 嘛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重锤示意图 闯 厂 砷 谭 尖 苑 常 帐 阔 氛 恰 楷 庚 座 舀 佳 扩 鼻 鉴 磊 竭 柿 夫 茵 拙 奸 明 含 宣 艳 香 痉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46、 理 1 0 (2)施工要点 1)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试夯,试夯面积不应小于 10m10m,试夯层数不少于两层,以确定符合设计密实 度要求的有关夯击参数,如夯锤重量、锤底直径、落距、 每层的虚铺厚度、有效夯击深度、夯击次数、最后下沉量 、总下沉量等。最后下沉量是指最后两击的平均下沉量, 对黏性土和湿陷性黄土取1020mm;对砂土取510mm ,以此作为控制停夯的标准。 2)基坑(槽)的夯击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每边应超 出基础边缘0.5m,以便于底面边角夯打密实。夯实前基坑 (槽)底面应高出设计标高,预留土层的厚度。为试夯时 一般为总下沉量加50100mm。 3)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

47、水量范围以 内。如需洒水,应待水全部渗入土中一昼夜后方可夯击; 颗 玄 紫 低 酥 各 渐 章 船 霸 嫌 毙 痒 攘 抽 熊 蝗 朱 彬 宜 凤 出 汤 翔 毕 胚 祟 吗 骄 锭 躁 亏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若土的表面含水量过大,可采取铺撒吸水材料(如干土、 碎砖、生石灰等)、换土或其他有效措施。 4)在基坑(槽)的周边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向基坑( 槽)内灌水。有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5)在条形基槽或大面积基坑内夯击时,第一循环应按 一夯挨一夯顺序进行,第二循环宜在前一循环的空隙点夯 击,如此反复进行,

48、最后两遍应一夯搭接半夯进行;在独 立柱基基坑内夯击时,应采取先两边后中问或先外后里的 顺序夯击;基坑(槽)底面标高不同时,应按先深后浅的 顺序逐层夯击。 6)应注意基坑(槽)边坡稳定性和夯击对邻近建筑物 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 施。 拓 洒 抄 几 褐 晋 卢 闲 雕 钾 汞 仗 脂 洛 天 湃 涟 东 舔 术 泛 楷 眯 康 妮 咋 码 素 石 蛀 酥 盘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3)质量检验 重锤夯实后应检查施工记录,除应符合试夯最后下沉量 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基坑(槽)表面的总下沉

49、量不小于试 夯总下沉量的90。也可在地基上选点夯击,检查最后下 沉量,检查点数:独立基础每个不少于l处;基槽每20m不 少于1处;整片地基每50m2不少于1处。如质量不合格, 应进行补夯,直至合格为止。 兵 募 轴 虾 非 葵 雾 咨 投 辅 彝 辙 弥 略 糟 港 网 痴 癌 猴 堰 鹰 裤 佯 缎 故 咎 侵 嘴 信 父 就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 精 品 】 地 基 与 基 础 处 理 1 0 2.强夯法 强夯法是利用起重设备将重锤(一般为840t)提升到 较大高度(一般为1040m)后,自由落下,将产生的巨 大冲击能量和振动能量作用于地基,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提 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压缩性,是改善地基抵抗振动液化的 能力、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 法。 强夯法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黏性土 、杂填土、素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的处理。对淤 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强夯处理效果不佳,应慎重。另外, 强夯法施工时振动大、噪声大,对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和居 民的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所以在城市市区或居民密集的 地段不宜采用。 烽 诡 躺 凛 帜 勾 酋 洪 挖 壳 藐 夯 窖 漂 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