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9393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特征码 eLgdiWMgyhYiPiqVOuVH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 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优化和丰富 我县(城区、镇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 “四区联动” 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与措施,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 治活动为抓手,统筹安排,深入推进,取得实效,现将工作开 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集中整治工作思路 (一)整体工作思路: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 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探索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抓手,与

2、(“美丽乡村、美好乡风、美好 家庭、美善人生” )四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与“四区联动”统 第 2 页 筹发展有机结合,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以保障农村住房、饮水、 用电安全和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群众过上文明、舒适、便捷的美好生活。 (二)集中整治活动工作思路:先整后管、以整促管、边整边 管、整管结合,完善机制,规范管理,良性运转,用改善农村 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为长效管理奠定基础,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巩固发展集中整治成果。 二、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统筹安排 为推进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扎实推

3、进新农村建设,我县专门组织召开了乡(镇)党政一把 手 XX 县直有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 议,安排部署全县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明确主体,明确目标。 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党政 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统筹指挥,加强领导。 从今年 6 月底开始在全县集中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到年底,实现全县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 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三无一规 第 3 页 范一眼净”目标,在 10 月底前建立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 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全县农民群众建设一个干净、卫生 的生活家园,实

4、现我县农村面貌历史性的新变化,全面提升广 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营造氛围,迅速行动 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我县迅速行动,加强以“三 保三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主要内容的宣传,营造浓郁 社会氛围,动员全县上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开展以清理积 存垃圾、治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杂物乱堆、马路市场为主 要内容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突击战”和“歼灭战” 。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1、整治任务。一是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解决好垃圾 围村、围田、围路、围河问题。二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 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 【关于乡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工作汇报】关于乡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工作汇报。三是清除村 内私搭乱建。四是清除乱贴乱画。五是清马路市场和店外占道 经营。六是清除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拆除道路两 侧的违章建筑。 第 4 页 2、重点工作。一是沿公路线、铁路线和镇区、社区周边,要做 到无垃圾、无树上悬挂物。二是镇区、社区和农贸集市,保证 垃圾及时清运、环境卫生整洁。三是村文化广场、学校、企业 等公共场所,要做到美化亮化清洁化,整齐规范有序。四是畜 禽养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第五篇: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 根据晋农居调查20*1 号xx 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调 查方案的通知精神和省调查组的要求,在省调查组的指导下, 我市于 20*年 1

6、0 月 30 日召开了全市 17 个县市区和有关部门 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进行安排,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在此期 间,省、市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对浮山、侯马、乡宁、襄汾 4 县 (市)进行了重点调查。经过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汇总。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 xx 位于 xx 省西南部,总面积 20275 平方公里,全市辖 1 区 2 市 14 县和 2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1 个乡镇,2961 个建制村, 全市总人口 420 万,其中农户 94.6874 万户、乡村人口 250.3 第 5 页 万人,20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899 元。XX

7、市地形轮廓 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 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其中,平川面积占 19.4,丘陵面 积 51.4,山地 29.2。xx 盆地纵贯全市中部,将整体隆起 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 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据调查统计,在全市 所有建制村中,有 95 个村可以建设美丽乡村,占全市建制村的 3.2%;有 31 个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占全市建制村的 1.0%; 有完整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活动设施的镇政府所在地的村 48 个,占全市建制村的 1.6%;有 1898 个需要集中整治环境的 村,占全市建制村的

8、64.1%;有 702 个需要改善基本生活条件 的村,占全市建制村的 23.7%;有 302 个建制村中的自然村需 要搬迁,占全市建制村的 10%。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根据全省 统一部署和要求,分类实施,梯次推进,建设了一大批试点村 和重点村,实施了“四化四改” 、 “六个一”和农村两轮“五个 全覆盖”工程,推动新农村连片建设,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两区同建”的路子, 第 6 页 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公益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民 生产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 美丽

9、乡村,如 XX 县南官庄村、堡子村,XX 县山中村,XX 县湾 里村、西梁村,XX 县大河村、坂儿上村,XX 区金井村等等。但 是,从整体上看,与城市环境相比,与先进省、市相比,我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档次和标准还不高,功能还不完善, 环境还不够优美,绿化美化特色还不够突出,农村管理的长效 机制还不够健全。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村“脏、乱、差”现象还普遍存在,生活环境堪忧。一是 多数农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 水、排污、绿化、草堆杂物堆放、畜禽养殖等农村实际问题, 存在抢占、乱占和重复建设现象。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有反弹现 象。全市 2961 个

10、建制村,有 2179 个村垃圾未能做到无害化处 理,造成了二次污染。大部分村没有建成密封式的垃圾箱,所 建垃圾池是开放式的,容易造成垃圾外溢。少数村环卫车辆较 少,不能满足需求。加之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 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生产生活垃圾不是倒入垃圾箱中,而是随 意堆弃在河道、路边,农村卫生配套设施形同虚设。如 XX 县南 梁村共有 3000 口人,居民超过 4000 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附近无垃圾倾倒点,每年产生的垃圾堆放在村外行人较少的一 条路上,日积月累十几年,导致村外道路上垃圾堆积如山,环 第 7 页 境恶臭,估计最少有 2000 方以上,一次性清运费用超过 20000

11、元。 【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市农业 委员会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三是多数农村没有 排污水管网,更没有生活污水集中收集与处理设施,农村的生 活污水无序排放,有的直接排到门处路面上,不仅影响环境, 还影响硬化道路使用寿命;有的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 造成一定程度污染。四是多数农村畜禽粪便未进行无害化处理, 也未设立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与处理点,这部分村占到 90%以 上。五是多数村农药包装物和农膜等废弃物未能集中管理、处 置,农业生产存在面源污染问题,都在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2、乡村道路重建轻管,路面损毁严重。近几年来,我市农村虽 然实现了“村村通” 、街

12、巷硬化“全覆盖” ,但由于维护保养不 善,部分乡村道路严重损毁,且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既 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也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如今年七、 八月份降雨集中,雨量较大,东西两山多条乡村公路损毁,XX 县因中南铁路、霍永高速公路过境修筑,大型机动车辆反复压 轧,致使路面重度损坏,面积达 90%以上,导致 XX 县朱家峪、 坊底、坪城、寺坡、桑湾、居子、竹干、后堰等 8 个村通村公 路瘫痪,急需修复。 第 8 页 3、农村旧式坑式厕所影响生活质量。由于传统生活习惯影响或 限于自然、经济条件,目前很多农村还未改厕,有 72.5%的农 户还使用旧式坑式厕所,雨淋日晒,臭气熏人,特别是夏天招 惹

13、苍蝇蚊子等害虫,还传播甲肝、痢疾、肠道腹泻等疾病,不 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损美丽乡村形象,广大农村亟需一场 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厕所革命” 。而近年政府推广的沼气使 用“一池三改”也涉及到改厕,但目前这类市场已接近饱和, 据调查,XX 县原先有 5000 多户建有沼气池,因各种原因,目 前正常使用的只有 77 户;XX 县全县沼气使用率只占到建池总 数的 25%左右,多数沼气池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相比沼 气来说,老百姓似乎更偏爱煤气、天然气和电能等清洁能源。 所以,农村需要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更清洁、更 环保的新型生态环保厕所的普及。 4、农村绿化美化标准不高,有树无景。有的地方

14、绿化无规划, 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搞什么,没有全村“一盘棋”的思想, 村里村外、田间路旁,还是那些稀稀拉拉、品种单调的“老树” 在“站岗” ,给人一种乏味荒凉的感觉;有的地方绿化不切实际, 既不美观又体现不了农村生态特色;有的地方绿化管护不到位, “农村绿化靠自然,长好长赖没人管” ,缺株死棵较多,修剪防 治缺位,杂草随处可见,没有形成“环村有林带,村中有游园, 农村像公园,庭院有特点” ,这是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 第 9 页 中不容忽视的一件大事,必须下功夫解决。 5、农村“空心村”问题普遍,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很多农 村建房逐步蔓延,新建住宅大多分布在村庄的外围或新建道路 的两旁,

15、而村庄内则出现了数量不等的空闲房屋和闲置宅基地, 形成了内空外建的格局;而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 其中许多年轻人经过拼搏在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和位置, 纷纷把家安到了城里,造成原来的旧宅“人去房空”的现象, 这就是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空心村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6、农村社会管理和公益事业缺位,造成生活不便。如农村医疗 问题,新的医改政策施行后,实行乡村一体化、院建院管、基 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改变了村卫生室所有制的经营模式,同是 农村卫生三大支柱之一的乡镇卫生院实行全员聘用,全财政拨 款,而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劳动关系却不能建立、不受劳 动法保护,很多乡村医生仅靠每个月 400

16、元的补助生存,自 身生活难以为继,只能转而从事其他行业,造成这支队伍大量 人员流失,农民“看病难”出现了新的特征;如农村幼儿教育 问题,据调查,全市 2961 个建制村,没有幼儿园的村 1949 个, 占到总数的 65.8%,XX 市 38 所幼儿园中,公立的只有 1 所,农 村幼儿园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村养老问题,农 村老年人养老难,进养老院、入敬老院难,主要是农村养老院、 第 10 页 敬老院数量少,满足不了当地老年农民进养老院的实际需要, 其次是农村养老院、敬老院 “价位”不低,这些费用对于仅靠 子女供养和村里补助的老年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支出。如我省 实行的农村低收入农户每户

17、免费供应一吨煤的政策,对城中村、 城郊村的农户来说,国家规定不能烧烟煤,但发到户的却是烟 煤,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 【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 境的调查报告】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查报 告出自 三、几点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承载了广大农民的新期待。 美丽 乡村建设,不是“做个盆景” ,也不是“涂脂抹粉” 。美丽乡村, 不仅要有令人惊艳的“形象美” ,让人一见钟情;更要有功能齐 全的“内在美” ,让人日久生情。 1、顺应民意,科学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必须以 科学规划为前提。要找准本地村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重点, 突出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急迫解决的热点和

18、难点,抓住农 民参与和政府帮扶的结合点,既注重解决当前村庄整治的重点 问题,又充分考虑后续的村庄规划与管理需要,突出乡村特色 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硬件、软件都跟上,搞好乡村人居环境改 第 11 页 善规划。要征求群众意见,整合专家建议,分别不同类型,定 位建设内容,优化功能布局,改善人居环境。 2、分类指导,科学发展。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情况的村,科 学安排,区别对待。对可以建设美丽乡村的村,查遗补缺,提 升标准和档次;对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开发相结 合,让历史之花在新时期绽放;对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加大小 城镇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对需要集中整治环境的 村,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

19、、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 处理、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与处理、农药包装物和农膜等废弃 物集中管理处置机制与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晒场、农机棚等, 推广大中型沼气、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提高秸杆利用 率,加快改厨、改厕进程;对需要改善基本生产生活的村,由 有关部门对水、电、路、房、公共浴室、学校、卫生所(医院) 、 防灾减灾设施进行改善;对需要移民搬迁的村,由扶贫局和各 级政府,对涉及农户进行妥善安置。 3、强化主体,落实责任。责任主体的落实是建设美丽乡村、改 善人居环境的前提。各级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改 善人居环境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党委、政府 “一把手”要切实 担负起领导责任,统筹

20、谋划与实施,加强服务与指导。村级要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其 第 12 页 中,通过自己的双手改造和美化家园。 4、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借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 经验,确定一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试点乡、试点村,按照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进行试点示范,以探索经验,在全省 推广。如我市的 XX 市总面积 220 平方公里,总人口 29.7 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 10 万人。辖 3 乡 5 办 76 个行政村,是我省批准 设立的全省唯一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20XX 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9318 元。近年来,XX 市综合 经济实力

21、、小康建设水平、城市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 全省县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 “全国 生态示范区” 、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 “全国城乡统筹科学发 展十二五值得关注的典 XX 县市” 、 “中国绿色名市” 、 “xx 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xx 省综合型宜居城市”等一系列荣誉 称号,还作为“xx 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市”进行了有益探索,目 前全市有 23 个村通了天然气,有 37 个村通了城市自来水,城 乡一体化步伐位于全省前列,可以将其列为建设美丽乡村、改 善人居环境的先行区,给予更多扶持,进行重点打造,为全市 乃至全省树立典型、创造经验,全面推广。 6、部门

22、合作,整合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靠某一 个部门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这就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各 自优势,形成强大合力。 第 13 页 7、大力宣传,强化教育。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人的 素质是根本。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目标,大张旗鼓地 开展宣传教育。要运用各类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全体村民“讲文明、讲卫生, 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文明程度。一要创新 宣传方式;二要制定村规民约;三要加强典型引路。 8、完善机制,长期坚持。要建立健全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 环境的长效机制,增强长效管理意识,巩固建设成果,切实维 护好美丽家园。一要配备专职管护人员;二要配备管护工具; 三要加强业务培训;四要加强督查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