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边缘钝化技术与电池片直接半片技术.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5351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池片边缘钝化技术与电池片直接半片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池片边缘钝化技术与电池片直接半片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池片边缘钝化技术与电池片直接半片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池片边缘钝化技术与电池片直接半片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电池片边缘钝化技术与电池片直接半片技术在当今蓬勃发展的光伏产业浪潮中,电池片制造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其中半片技术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主流趋势之一。自2014年萌芽起步,半片技术历经探索,目前,时创、晶科、天合、晶澳、通威、阿特斯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推出基于半片技术的量产电池片,未来它可能更是降低组件制程碎片率和提升组件CTM的关键因素,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企业半片方案进展时创电池半片3GW日日科电池半片+边缘钝化研发评估中直接半片上饶0.5GW拈电池半片+边缘钝化研发评估中晶澳电池半片+边缘钝化研发评估中电池半片+边缘钝化研发评估中阿特斯直接半片扬州0.5GW计划新增淮安7GW电池半片+边缘

2、钝化扬州+宿迁1.5GW在建正泰电池半片+边缘钝化研发评估中捷泰电池半片+边缘钝化研发评估中一道电池半片+边缘钝化研发评估中赛颍直接半片1GW(2024年,各家纷纷开始布局半片和半片钝化技术)一、电池片直接半片技术(一)技术优势1 .增效降损:将标准尺寸的电池片沿垂直于主栅线方向一分为二,最直接的效果便是电流密度锐减,电阻损耗随之大幅降低,组件发电效率如同被注入强心剂,直线攀升,可靠性也同步增强,为稳定供电奠定坚实基础。2 .卓越抗遮挡: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阴影遮挡难以避免,而半片技术组件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相较于传统组件,它在阴影笼罩下仍能维持较高发电效率,确保能源产出的持续性,极大降低了环境

3、因素对发电的干扰。3 .制程优化:半片技术在生产流程中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焊接难度显著降低,仿佛打通了生产的“任督二脉”,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助力企业高效、规模化产出优质组件。4 .材料利用与适应性提升:一方面,半片技术有效减少了硅材料浪费,契合当下绿色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半片电池片尺寸小巧灵活,特别适宜空间受限的安装场景,无论是局促的屋顶角落,还是地面安装面积捉襟见肘之处,它都能大显身手,完美适配多样化的安装需求。(二)面临挑战然而,如同硬币的两面,直接半片技术虽优点突出,但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难题。对现有生产线而言,引入半片技术无异于一场“大手术”,工装夹具、设备参数等

4、诸多环节都需重新调整适配,这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可能在短期内拉高生产成本,让企业在决策时顾虑重重。二、电池片边缘钝化技术(一)技术原理在光伏电池片的生产过程中,当采用半片技术将整片电池切割为两半时,切割边缘如同“伤口”,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边缘钝化技术正是为治愈这些“伤口”而生,其核心原理是在切割边缘精心构建一层钝化层,这层特殊的“防护衣”宛如一道坚固的屏障,能够有效阻止电荷在边缘处的复合,进而降低复合速率。随着复合速率的降低,电池内部光生载流子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少子寿命得以提升,开路电压也随之水涨船高,光电转换效率自然更上一层楼。同时,钝化层还能充当“隔离带”,避免金属电极与硅片的直接接触

5、从源头上杜绝金属诱导的表面复合,全方位守护电池性能。(二)实现方式1 .化学钝化:这是一种操作相对简便、成本亲民的方法,利用精心调配的化学溶液对切割边缘进行处理,促使其形成一层化学钝化层。不过,此过程犹如精细的外科手术,需要精准把控处理时间与溶液浓度,稍有不慎,便可能对电池片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颇高。2 .物理钝化:借助激光、等离子体等先进物理手段,对切割边缘进行精准改性,打造出一层物理钝化层。这种方法恰似精密的雕刻工艺,精度和可控性极高,能够满足高端生产对边缘钝化的严苛要求,但其背后依赖的高端设备价格不菲,使得前期投入成本成为企业需要权衡的重要因素。3 .薄膜沉积:通过精

6、细的沉积工艺,在切割边缘均匀铺上一层具有钝化功效的薄膜,如SiNx、SiO2、A1203等。这层薄膜如同给电池边缘披上了一层隐形铠甲,凭借其卓越的钝化性能,有效降低边缘复合。但要实现理想效果,不仅沉积工艺要精确无误,对薄膜材料的质量也有着极高要求,任何细微瑕疵都可能影响最终的钝化成效。(三)行业应用典范1 .捷泰科技:其自主研发的半片边缘钝化技术J-HEP(Half-CUtEdgePassivation)独树一帜。在对钝化后的电池片进行测试分档时,宛如一位精准的“筛选大师”,能巧妙地将电池片档位分布缩窄,组件功率得到显著提升。经大量测试验证,主流组件版型采用该技术后,功率可飙升约6W,为光伏组

7、件性能提升立下赫赫战功。2 .正泰新能:半片侧钝化ASP(AdVanCedSidePaSSiVatiOn)技术同样不容小觑。它专注于微观损伤修复,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修复工匠”,在降低钝化损失方面成效显著,电池与组件的转换效率得以稳步提升。以TOPCOn72单/双玻组件为例,应用该技术后,功率可提升3W+,切实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理想晶延、一道新能等众多企业也纷纷加入创新行列,各自推出独具特色的边缘钝化设备和技术,你追我赶,共同推动着整个光伏行业在边缘钝化技术领域迈向新的高峰。三、技术对比与行业展望将电池片直接半片技术与边缘钝化技术放在一起对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提升光伏电池组件性

8、能发力。直接半片技术侧重于从整体架构上优化组件性能,通过降低电流损耗、提升适应性等方式,为高效发电奠定基础;而边缘钝化技术则聚焦于微观层面,针对切割带来的边缘损伤问题精准施策,修复电池片“内伤”,保障光电转换效率的最大化。半片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组件功率和效率,有效降低阴影、温度等不利因素对发电性能的影响,还成功攻克了硅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损耗大、组件制损高等行业难题,诸多成功案例更是让其市场接受度一路飙升。展望未来,随着科研人员的持续钻研与技术的深度迭代,半片技术有望继续巩固其王者地位,在降低成本、提升性能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无论是直接半片技术在产线适应性上的逐步优化,还是边缘钝化技术在钝化效果、成本控制上的新突破,都将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极致内卷的大环境下,相信不久的将来,直接半片+电池片边缘钝化更有可能成为行业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Java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