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系统用户需求书-中心部分机房配套工程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6140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4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系统用户需求书-中心部分机房配套工程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系统用户需求书-中心部分机房配套工程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系统用户需求书-中心部分机房配套工程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系统用户需求书-中心部分机房配套工程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系统用户需求书-中心部分机房配套工程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系统用户需求书中心部分机房配套工程技术要求目录1建设内容12微模块12.1整体技术指标12.1.1环境适应性要求12.L2安装要求12. 1.3维护要求12.1 .4技术要求12.2 密闭冷通道22.2.1天窗22.2.2通道门32.2.3底座42.2.4包柱假墙52.2.5走线架52.2.6通道照明52.3机柜52.3.1机柜外观52.3.2机柜结构62.3.3机柜附件82.3.4机柜抗震、承重要求92.3.5智能PDU102.4冷冻水列间空调技术规范101.1.1 4.1技术指标101.1.2 外观工艺111.1.3 4.3电气性能111.1.4 环境适应能力111.1.

2、5 温度控制性能111.1.6 机组性能112.4.8 安装特性132.4.9 适用性142.5动环监控系统142. 5.1系统概述及架构143. 5.2关键硬件设备规格要求144. 5.3管控功能184.6 双排通道电动门224.7 机柜智能门锁223机房电源系统225. 1机房电源系统范围223.2机房配电需求223.2.1预制一体化电源系统要求223.2.2低压配电柜设备及系统要求283.3主中心电源系统403.3.1精密列头配电柜性能403.3.2云平台配套设备433.3.3工程界面444可视化运维系统445设备安装及施工475.1施工范围485.1.1具体范围485.1.2光电缆及相

3、关设施施工范围485.1.3其它要求485.2光缆495.2.1基本要求495.2.2光缆结构495.2.3主要技术参数505.3配线设备515.3.2电气特性525.4施工要求525.4.1通用要求535.4.2其它材料要求54Ill1建设内容本分册包含主中心、珠江路灾备中心机房配套工程。机房配套工程满足线网控制中心主中心、珠江路灾备中心的B级机房建设要求,具体内容如下:1)线网控制中心大楼主中心内的云平台(含主中心、测试中心)机房内微模块、设备及其相关配件、UPS系统的采购及所有设备设施的安装、施工;2)珠江路灾备中心内的云平台机房内设备及其相关配件、电源系统的采购及所有设备设施的安装、施

4、工。2微模块2.1 整体技术指标微模块的生产、安全防护必须满足国家现行的规范和标准。微模块包含服务器机柜、封闭通道系统、列间空调、机柜配电、空调配电、布线系统、照明、管控系统等内容。要求微模块的全年平均PUEWL26,并提供第三方测试报告或证书证明。2. 1.1环境适应性要求微模块应能适用的外部环境为0C45C空气温度,20%80%相对湿度,海拔高度满足01000m;2.1. 2安装要求为有效利用机房空间,微模块应支持单/双排布置,模块内所有柜体须搭配结构密封件使高度统一。微模块内有柱子时,需用与机柜同型号钢板补齐;每个微模块内空机柜位置需使用空机柜补齐,使微模块为一个整体。2.2. 3维护要

5、求微模块支持前后维护。2.3. 4技术要求 通道密封方式要求:仅封闭冷通道; 出线方式:支持下走管、上走线安装; 密闭天窗开启方式:天窗采用电磁控制,出现火情时可与消防联动自动开启,并支持手动控制开启,便于维护; 配电要求:配电柜为服务器机柜、列间空调、照明、管控设备供电。 防雷等级:CLASSlI/C级,820us; 制冷方式:采用列间空调方案,满足高效节能要求; 监控功能:要求将微模块内电力、环境、制冷、消防、门禁、视频等信号采集后提供标准的接口,能够接入上级监控平台。2.2密闭冷通道冷通道密闭系统必须是在防止出现设备运行故障或设备工作环境及人为因素导致异常事件所设定出的主动式监测系统方案

6、当通道内部环境超过预设阈值时,密闭系统的活动天窗应实现自动翻开,要求同时打开声光报警器并通过中央控制单元通知现场工作人员处理;当通道内部出现火警等紧急情况时,应能受消防中心信号控制并自动翻开,保证足够大的面积用于消防气体迅速喷入,要求同时打开声光报警器并通过中央控制单元通知现场工作人员处理。密闭系统满足遏制气流功能要求,将冷、热气流完全隔离。首、末两端通道门应常闭设计,天窗、骨架等密闭组件无明显的缝隙,骨架须具备理线、藏线功能,密闭系统所有敷设的线缆不能外露。1. 冷通道封闭结构件包括顶部天窗、通道门两侧双开门、照明等部分。2)冷通道宽度为120Omn1,顶部天窗设计有两种类型:翻转型天窗、

7、固定型天窗,活动天窗翻转后最低点不低于机柜框架高度,保证不影响日常维护工作和维护人员安全。2. 天窗根据机柜的宽度进行模块式单元设计,每个单元能独立安装,并能与相邻的单元连接,通过顶罩侧板安装机柜正面的顶部,互换性高、安装简易。天窗与其它组件配合必须无空隙泄漏,不透光,全密闭处理,有效遏制冷通道内的气体组织。3. 2.1天窗所使用的钢化玻璃必须符合GB15763.2建筑用安全玻璃标准,厂家须提供所选用玻璃的CCC认证,有机玻璃透光率不小于90%。天窗开启后要求确保冷通道的净高大于2米或以上,不影响人员通行和日常维护工作,保证维护人员安全。1)翻转天窗(I)翻转天窗采用钢制框+钢化玻璃,钢制框材

8、料厚度三L2mm;钢化玻璃厚度为5mm。(2)翻转天窗安装在60Omnl宽机柜顶部,采用电磁力锁控组件固定。翻转天窗能根据机房消防提供的联动信号自动打开,感应开启时间不超过3s,同时具有手动打开功能,打开角度三40。(3)翻转天窗占冷通道总面积70%以上,满足通道内的消防要求及采光要求。2)固定天窗(1)通道两端及300IlInl宽机柜顶部安装固定天窗,其他位置是否安装,根据具体项目要求而定。(2)固定天窗材料厚度三L2mm。(3)固定天窗顶部提供敲落孔用于安装日光灯、烟感、温感等管控设备。日光灯安装的敲落孔位置和翻转天窗相同。4. 2.2通道门冷通道密闭系统所有单元组件采用独具良好耐磨性、耐

9、蚀性,精细加工,高可靠接触,单元开启寿命试验均在5000次以上,应安全耐用且无松动现象,确保气流输出的密封性。冷通道密闭系统各个金属部件均可接地,以实现整体接地,材料:所选材料必须全部为防火阻燃材料。1)单排通道门(1)通道两端活动门选用双开门设计,活动门门框架采用2mm冷轧钢板边框,内部为5mm钢化玻璃,玻璃面积占比不小于60%,保证在门外通过玻璃能够观察到模块通道内情况;活动门整体平整美观,颜色与机柜保持一致。(2)冷通道的活动门设计为常闭状态,安装隐藏式自动闭门装置。门均有缓冲密闭装置,提供较好防护。需安装双向推拉把手,门与机架的密合度要求严宓LJLro(3)冷通道门开门角度不小于110

10、4)通道门底部与地板之间缝隙需采用毛刷或胶条封堵,保证密封。(5)照明开关、紧急按钮安装在模块外侧的门立柱上。2)双排通道门(1)密封冷通道的两端需设置封闭性良好的自动平移端门,以保证通道的气密性。(2)通道门框架结构应采用高强度A级优质碳素冷轧型材,其型材厚度应不小于1.5mm,保证门框结构的整体强度。(3)自动平移门应采用磁力直接驱动,不应采用电机/皮带/齿轮传动方式,以减少活动组件数量,做到安装和维护简单,且避免电机/皮带/齿轮传动带来的高噪声和高故障率。(4)模块应有明确的状态指示,可支持状态指示灯,门框采用告警联动指示灯,需保证至少有4种颜色,且具备四种颜色指示灯灯光与告警指示联

11、动功能,在微模块产生告警后可与灯光进行联动。能够与紧急告警、重要告警、一般告警、提示告警进行联动。(5)门板应采用整块钢化玻璃或铝型材镶嵌钢化玻璃形式。采用整块钢化玻璃材质的,其钢化玻璃厚度应不小于8mm,以保证门板强度;应尽量减少端门缝隙,用以保证气密性。2.2.3底座D模块底座分为设备底座、假墙底座、联接支架等。设备底座用来支撑机柜;假墙底座用于支撑假墙;联接支架将通道两侧的两列机柜底座互联成一个整体;底座和支架的材质为冷轧钢板;要求设备底座、假墙底座、支架现场可实现快速组装。2)设备底座分为300mm宽底座和60Omnl宽底座,具体根据机柜宽度来配置。3)底座要有足够的强度,单底座承载5

12、00KG需满足8、9烈度抗震要求;底座及支架互联拼装后,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4)机柜与底座之间采用M12螺栓互联,底座顶部需预留与机柜互联的孔位5)底座侧面需有足够的空间用来布线和走管。6)底座底部四角位置要有调平装置,能够快速地将底座调平,调平范围0-50m11io7)底座底部需要预留足够的接地点,保证底座和底座之间,底座和机柜之间以及底座和机房之间的接地互联,接地点的位置要保证接线方便。8)通道内需安装防静电地板,确保安装后地板与设备底座齐平。9)底座底部要预留对地安装孔,安装孔位要能够方便利用膨胀螺栓对地固定。10)底座外表面需进行喷涂,颜色与机柜保持一致,保证防锈、防腐蚀。IO每

13、个底座默认配置两块L型支撑件,用于支撑防静电地板。2. 2.4包柱假墙1)假墙用于单列模块情况下封堵通道使用,或由于机房立柱影响,无法安装机柜情况下,封堵通道使用。假墙采用优质冷轧钢板制作,材料厚度不低于1.2mmo2)假墙分为300mm宽和600mm宽假墙。3)假墙顶部应具有支撑顶窗支架接口、与机柜并柜接口;假墙侧面应具有互联接口。3. 2.5走线架1)强电桥架规格为不小于:300X8Omnl(宽X高),弱电桥架规格为不小于:200X8Omm(宽X高)。4. 桥架及安装支架材质为镀金,颜色同机柜颜色。2.2.6通道照明1)照明设备采用白色LED节能灯管,照度不小于3001x;照明电缆埋入框架

14、内,保持美观及必要的可维护性,机房通道照明灯应沿通道方向布置,通道照明灯首尾相连,以达到最佳照明效果。2)通道照明需采用智能感应照明系统,人来灯亮,人走灯灭。通道照明可通过红外、门禁、摄像头多重判断,提高准确度,杜绝误操作。3)冷通道照明灯安装在通道两侧,不能影响天窗的翻转和机柜门的开合。2.3机柜2. 3.1机柜外观1)机柜涂覆层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外观而不能有明显划痕、烧焦、凹坑、起皱、砂眼等缺陷;金属件无毛刺、无锈蚀,无油污,无非设计原因导致的裂痕等;手能接触到部位无尖角和利边,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2)机柜门板、侧板平整,无扭曲、无变形、无明显抖动;门板通风孔统一开成六角

15、孔。3)机柜标志齐全、清晰、色泽均匀、耐久可靠。机柜正面和背面上方设有用以标注序号的标签或位置。4)机柜及其附件、涂覆层、标志、饰物等阻燃等级为UL94V-0o5)机柜颜色一般要求为黑色,亚光,标号为ral9005,具体色号在设计联络阶段确定;机房灯光下无晕眩6)机架表面要求进行脱脂、酸洗、防锈磷化、纯水清洗、静电喷塑等处理,不脱漆、耐酸碱、耐溶剂、耐腐蚀、耐指纹不受手汗影响、附着力应100%附着、抗冲击,安全防护达到IP20标准;7)表面处理采用高硬度粉沫静电喷涂工艺,表层外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露底、无流挂、无起泡、无裂纹、无桔皮、金属件无毛刺和锈蚀、防静电;8)焊缝应整齐均匀,不允许

16、有裂缝、咬边、豁口、烧穿等缺陷,焊缝外表无渣、气孔、焊瘤、凹坑等缺陷,焊后应该进行打磨,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行业相关标准。9)外部件表面喷涂必须达到国家无毒无害的喷涂标准。2.3.2机柜结构D机柜的外形尺寸定义如下图。正面背面便板框架底板机柜尺寸:200Omm(三)*60Omm(W)*120Omm(D),内部可用空间42U;2)机柜主要承重结构件(立柱、U位方孔条、L型导轨)使用钢板厚度NL5三;前后门、顶板、底板、PDU固定板和网线扎线板使用钢板厚度NLOmnl.,要求机柜静载承重不低于2400KGo3)柜内设置至少4根U位方孔条用于安装设备和固定层板。层板安装高度和前后位置也可以调整,能适应服

17、务器等设备的安装要求。4)机柜后部为散热及走线空间,人面向机柜后门,左侧设计为弱电网线走线空间,右侧为强电线缆空间,同时配备PDU安装板,PDU安装有两侧安装或同侧安装两种情景;同侧安装时,两条PDU保证插头安装无干涉问题。5)弱电走线一侧须设置利于竖向线缆的托板,及水平布线扎线孔;托板的两侧折边最凸出面,不得超过方孔条刻度面的固定孔,避免影响服务器电源的插拔;6)机柜侧面设置并柜点。机柜并柜后,柜体之间不应有明显的透光缝隙;且不影响其他配件的安装。7)机柜顶部设置两排直径4.5mm密孔;4个200X100三的矩形孔(前门处2个,后门处2个),矩形孔采用毛刷或塑胶盖板封堵。8)机柜底部预留不少

18、于4个固定孔,不少于2个穿线孔,穿线孔配置橡胶圈。9)机柜前后门框右下角处应有接地装置,为M6的螺纹粗牙孔为接地孔,且不得影响设备上架安装。10)方孔条(1)方孔条采用不小于L5mm优质热镀锌耐指纹板(或优质冷轧板)折弯而成;方孔条与横梁固定时,螺钉紧固的操作面应面向机柜内侧,便于并柜后在柜体内进行方孔条与立柱的前后调节。(2)方孔条无锐边锐角,避免安装设备时割伤手和划伤设备等;(3)方孔条标贴(或丝印)由下至上递增U位标号,方孔条设备安装面的宽度尺寸三28mm,在设备安装后,方孔条上的丝印“U”数标识不会被设备遮盖;(4)机柜正面方孔条与前门框之间默认预留不少于100mm理线空间,此距离可根

19、据招标人需求进行调整;前后方孔条间距:不低于700IlIIi1。(5)机柜正面方孔条与前门之间跳线空间的两侧,应设置可拆卸式挡板,当安装所有的服务器后,冷风只能通过服务器进风面板进入服务器,经设备内部热交换后,从机柜后门排风散热,不会通过其他区域直接进入热通道。(6)方孔条孔距等机柜内部尺寸结构应满足GB/T3047.2的要求:左右两侧方孔条的内边间距设计须不小于450mm。11)机柜前、后网孔门(1)机柜采用外开门方式,正、背面对流超级通透六角网孔门,网孔呈蜂窝状高密度有序排列,六角网孔内切圆直径大于等于6.6mm,孔间距小于等于1.2mm,单开网孔门开孔区域面积比大于等于75%,双开网孔门

20、开孔区域面积比大于等于68%,网孔区域及门板整体平整不变形。(2)机柜前门设计为单扇开启,门板开孔率达到70%以上。机柜后门设计对称中间开启。门边与框架接触位置设有减震条或减震塞,前后门安装后,无倾斜、凹陷、凸起或局部歪、扭现象存在。(3)门板为可拆式结构,门的开合转动灵活、可靠、装拆方便,能方便拆卸并可选择以左或右开关(默认为右开)。并柜后,门的开启角不小于110。;前、后门在0-90。旋转过程中不能超出柜体本身宽度。(4)门锁部件应开关灵活,不易松动,把手大小合适,手握感舒适;前门采用单点锁、后门采用三点或多点锁,避免门框变形;(5)前、后门门锁安装采取高度居中设置,允许偏差10mm。12

21、其他(1)机柜并柜后需考虑累计后的正负公差,避免并柜后尺寸大于60OmIllxN(N为并柜数);(2)机柜logo、编号牌须与招标人、使用方沟通后确定。(3)机柜采用直径不小于40mm的水平调平支脚,可支持调节高度范围不小于0-15mm。机柜底部留有固定孔,实现与地面或者底座连接。(4)机柜底部无需滚轮,便于落地安装;(5)机柜需要配置和机柜配套的螺丝、螺帽等。机柜用料及螺丝、螺钉等联接器件均应为经过防锈处理。2.3.3机柜附件1)L型导轨L型导轨采用2.0mm优质热镀锌耐指纹板(或优质冷轧钢板)折弯而成,L导轨设计长度不低于630mm;L型导轨安装后,同一水平面的L型导轨底边间距350mm

22、单个L型导轨底边超出方孔条内边用于承载设备的有效长度须N50mm,避免某些宽度较窄设备无法上架。(1)标准型L导轨承重50KG,避免服务器上架后,L导轨受力扩张大于90度,影响下一层服务器的上架;(2)导轨侧面与方孔条用螺钉固定,螺钉紧固操作面须在机柜内侧,L型导轨固定后,其边角应避免影响服务器的上架安装;(3)L型导轨两端与方孔条刻度面保持间距25mm,避免盲板、理线器无法安装。2)层板(1)层板采用优质冷轧钢板多次折弯而成,坚固稳定;层板两侧使用螺栓与方孔条固定,螺钉紧固操作面需在机柜内侧,避免并柜后无法安装或拆卸层板。(2)轻载层板承重N70kg;层板板材厚度不小于L5mm,层板深度、

23、固定孔位须与L型导轨保持一致,便于安装。(3)加强型层板承重NlOOkg。层板板材厚度不小于2mm;层板深度、固定孔位须与L型导轨保持一致,便于安装。3)盲板盲板采用冷轧钢板喷塑,免工具固定;盲板安装后,盲板之间不得有明显缝隙;4)汇流排尺寸规格不低于:30mm2mm485mm,材质镀银紫铜,安装在机柜底部盖板,有16个M6接地点+2个M8接地点。5)侧板材料厚度三LOmIlb采用上下分段设计,安装后不能突出机柜框架表面。2.3.4机柜抗震、承重要求根据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5083-2005)的要求,综合机柜在满载和8、9级地震烈度作用下,都不得出现设备组件的脱离、脱落、和分离等情

24、况并应达到以下要求:1)满足静载2400kgo2)在承载500kg,连续通过8、9烈度抗震测试。需提供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报告。2. 3.5智能PDU每个机柜标配2条智能PDU,为设备A/B路供电使用。两条智能PDU应为同一规格,互为备份。智能PDU规格32A单相,C13*20+C19*40智能PDU采用黑色涂层,外壳选用优质型材或钢板,应具备强度高,坚固耐用,抗压性能、装配性能、耐蚀性能和装饰性能良好,表面喷涂效果好,工艺先进,纹路平整,美观大方等特点。智能PDU接线应采用从智能母线槽电源线直接接入机柜PDU的方式。智能PDU进线电缆须使用“WDZB-YJY”B级阻燃多芯电缆,智能PDU的插座

25、面板和各功能面板须为高阻燃塑胶材料,阻燃特性符合UL94-VO等级和国家相关规定。智能PDU每位插孔间须保留一定的间距,应根据机柜高度与机柜U位刻度对应,以方便设备接线整齐美观。两条智能PDU须安装在机柜后侧,一边一条或同侧安装,PDU与机柜的固定方式应灵活、方便,利于安装和拆卸。智能PDU需能提供插座级监控信息,监控每个插座的电流、电压、功率、电量信息,并能对单个插座实现远程上下电控制。智能PDU具有许多有用的功能,如可远程监测、报警、能耗统计、定时开关等。用户可以通过综合运管平台管理智能PDU,以获取电力数据和控制电力供应。2.4冷冻水列间空调技术规范机柜冷却通过列间空调实现,送风方式为前

26、送风,包括列间空调和相关工程辅料的供应、安装、调试、竣工验收。2. 4.1技术指标空调末端应采用冷冻水列间空调;列间空调尺寸60Omm(宽)*120Omm(深)*2000(高),进出水温7/12时,制冷量260kW,风量NlOOOOm3h,可选交流220V50Hz或380V50Hz,支持选配加热、加湿、冷凝水泵、漏水检测、6kV防雷器。列间空调尺寸30Omm(宽)*120Omnl(深)*2000(高),进出水温7/12时,制冷量N30kW,风量25000m3h,可选交流220V50Hz或380V50Hz,支持选配加热、加湿、冷凝水泵、漏水检测、6kV防雷器。2.4.2外观工艺 外观工艺:机柜表

27、面喷涂均匀、无破损;信号灯、开关、测量显示装置布局合理。操作及维修安全、方便; 结构工艺:部件排列合理、整齐;导线颜色和截面合理,布放平整;接插件牢固;进出线符合工程需要;具备抗震措施; 标牌、标记:应平整清晰。2. 4.3电气性能 列间空调机组的电气性能应符合IEC标准; 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220380V15%; 频率:50Hz2Hzo2. 4.4环境适应能力室内侧温度:045;湿度:95%RHo2. 4.5温度控制性能 列间空调采用送风/回风温度控制方式,能按要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 温度调节范围:18oC-45oC; 温度调节精度:1,温度变化率5/小时; 温度波动超限能发出报警信号。

28、2.4.6机组性能 机房列间空调能解决机房的高显热量负荷。在37,25%RH工况下,300宽空调显热比100%,600宽空调显热比97%。机组制冷量可随室内工况变化自动调节。 精密空调可采用送风/回风温度控制方式。 选配加热器采用PTC陶瓷电加热器,能够有效防止过热问题(需要加热功能时添加此条)。 列间空调系统具有高可靠性,机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NIO万小时。 列间空调的除湿性能:机组具备精确除湿功能,通过控制器精确调节EC风机风量来达到准确控制除湿量的效果,减少空气过冷及热补偿需求,降低机房专用空调除湿过程耗电量。 列间空调空气洁净度:空气过滤器符合空气过滤器GB/T14295-2019

29、或美国ASHRAE52-76或Eurovent4-5标准的相关要求,并便于更换。空调机组应安装空气过滤器和压差传感器,空气过滤器应便于更换,过滤网等级不低于G4,滤网可反复清洗和更换,空气过滤器应具有脏堵检测及报警功能。空气过滤器应具备较高的阻燃等级,过滤器材料及防火等级均应满足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空气过滤器GB/T14295-2019的相关要求,不得低于BI级。 列间空调的控制系统:具有先进的微处理控制器。采用先进的模糊逻辑控制或PID调节技术。具有LCD彩色屏幕中文显示器,能显示温湿度曲线,具有图形显示机组内各组件的运行状态的功能。具有大容量的故障报警记录储存

30、的功能,存储历史告警信息不小于400条,机组应具有过压、欠压等报警及故障诊断,告警记录功能,自动保护,自动恢复,自动重启动等功能。控制系统具有多级密码保护功能。具有可视化群控组网,在单台机组上可以显示当前所有机组状态。 具备联动与群控功能:群控多台机组,可共享并设定温湿度值,群控模式包括自动确认空调开启数量、避免竞争运行,定时轮巡与故障自动切换;控制功能包括:备份自动切换功能,当群组中机组发生故障时,备份机组自动投入运行,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轮巡:定时切换备份机组;根据机房内热负荷的变化自动控制机组中空调机的运行数量,达到节能的目的。每台机组均具有先进的微处理控制器,均可作为主机实现群控,采

31、用先进的模糊逻辑控制或PID调节技术。 避免竞争运行:避免同一机房内多台空调机同时运行在相反的运行状态(制冷/加热),达到节能的目的。 每台机组都具有独立的控制系统、显示器、独立的温湿度传感器。确保了每台机组的正常运行及高精度运行。 在每台列间空调室内机下方设置防锈接水盘,每台机组标准配置带式漏水探测器,并实时监测漏水情况,探知到漏水发生时,声光告警并自动关闭加湿系统。 每台机组标配不少于3个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温度采集的准确性。2. 4.7监控性能 列间空调机组具有方便的现场监控及远程监控能力。 系统应具有三遥性能:遥测项目:送风温度、回风温度、送风湿度、回风湿度、显示机组工作状态等。遥信项目

32、开/关机,电压过高/低,回风温度过高/低,回风湿度过高/低,过滤器正常/堵塞,风机正常/故障等。遥控项目:空调开/关机。 机组可通过3个外置温度传感器来计算制冷输出,并且通过可调速风机和可变冷量输出压缩机来实现冷量自动使用。 系统应具备通信接口:具备SNMP或RS485接口,且应具有良好的电气隔离(信号端子对地承受直流电压500V,1分钟不击穿或闪烁)。 设备运行参数的设置:设备应具有智能判断功能,对于超常规的参数设置(错误命令),能自动拒绝。 准确度开关量和控制操作准确度可达到100%。模拟量精确度可达到:交流电量误差2%,非电量误差5%o设备显示面板或表头显示值与从通信接口读出的三遥量值

33、保持一致。2. 4.8安装特性室内空调机组前后可维护,维护空间W600mm,以便放于冷热通道中灵活维护;室内空调机组能够和模块内其他机柜并柜,并且满足冷通道的安装要求;室内空调机组顶部支持安装走线槽,可与机柜走线槽统一布置。2.4.9适用性 列间空调机组送风方式为前送风; 列间空调机组的送风余压能适应机房实际的送风距离要求。并可根据设计需要适当提供更高余压。提高机组送风余压而不减少机组的送风量; 列间空调机组为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工况和负荷下的应用; 列间空调机组的选配件规格统一,并成系列,易于更换; 冷通道与热通道需保持一定的压差,从而确保热空气不会进入冷通道。2.5动环监控系统2.5.1系统

34、概述及架构采用服务器+采集器的架构实现微模块内基础设施设备,包括空调、配电、电源、环境、视频、门禁等设备进行集中管控,显示各子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和各项运行数据及告警信息,并将信息向上报给综合运管平台,以及执行综合运管平台下达的管理指令。支持PAD、APP、PC界面显示。本工程所涉及到的动环监控系统在云平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容,所涉及到的软件接入费用包含在投标总价中。2.5.2关键硬件设备规格要求2.5.2.1服务器由云平台提供虚拟机。2.5.2.2数据采集器1)不少于4个RS485串口、不少于3个DI/AI接口、不少于1个DO接口、不少于2网口、不少于1个USB口。不少于1路12VDC供电

35、2)支持数据透传或数据处理两种工作模式灵活切换;3)自带IinUX系统,避免在客户端安装监控软件带来的与操作系统或其他程序之间的兼容性隐患;4)RS485界面、AI/DI界面需可支持DC12V电源输出,可为智能温湿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监控部件供电;5)界面需统一采用RJ45端子,简化线缆种类,简化交付难度;6)所有板卡、传感器需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7)需支持Web服务,可通过APP、浏览器直接访问实现远程管理;8)支持LCD显示屏交互界面,可实时显示监控设备的运行参数;9)数据采集器支持双电源输入,采用双电源模块冗余设计。2. 5.2.3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阻值特性要求为:PtlOO

36、ORTD1/3IEC751B级,符合DIN43760标准,精度不低于0.3(23oC0t);湿度传感器为电容式,电源为DC12V或24V,输出为4-20mA,精度不低于3%,壳体为金属或塑料(阻燃等级符合UL94-V0),同时要求配置施工安装的连接件。要求采用工业用的产品。 提供通讯指示灯,支持530VDC宽电压供电。 支持磁吸式和螺丝固定二种安装固定方式,支持手拉手级联安装; 支持MOdbUS协议对温度负增益校准、湿度正增益校准 测量范围:0%95%(相对湿度),-100C-70(温度) 测量精度:5%RH(FS%),+IoC(FS) 安装在室内或冷通道的传感器需带液晶显示功能。2. 5.2

37、4漏水检测非定位漏水检测系统由漏水控制器、漏水检测绳组成,用于检测微模块是否存在漏水。漏水检测设备包括检测主机和感应线,用于检测微模块内部液体泄漏。感应线沿微模块底座四周“U”形敷设,通过引出线与检测主机连通。感应线一旦浸水,检测主机即产生泄漏报警,并将告警消息上报到服务器。漏水传感器技术参数: 通信端口向上提供一个RS485接口和一个干接点输出; 工作电压12-24V; 工作温度-2070; 相对湿度5%95%(无凝结); 安装方式导轨或支架安装,漏水检测绳沿检测区域铺设;2.5.2.5视频监控摄像机支持接不低于200万像素(或108OP格式)以及POE供电,支持按1080P格式存储90天

38、1)摄像头 供电方式:交换机PoE供电。 安装位置:冷通道吸顶安装,对射。 N200w像素(6mm镜头)2) NVR(网络硬盘录像机) 最大接入视频路数:三64路 最大存储量:64T(8盘位) 2个SATA接口 配置语言:中文 可接驳符合ONVIF、PSIA.RTSP标准及众多主流厂商的网络摄像机 支持IPC集中管理,包括IPC参数配置、信息的导入配置、信息的导入/导出、语音对讲和升级等功能 支持一键开启录像功能 支持视频H.264、H.265编解码协议2. 5.2.6消防传感器提供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1)感烟探测器 工作电压:DC9V-35V宽电压,解决远距离压降困扰 静态电流:12m

39、A(继电器常闭),0.5mA(继电器常开) 报警电流:IOmA(继电器常闭),18mA(继电器常开) 抗RF干扰:10MHz-lGHz20Vm 工作温度:T0C+50C 工作湿度:95%RH 报警方式:联网输出/LED指示报警 监测面积:60平方米(安装高度小于6m) 复位方式:自动复位/断电复位可选 报警输出:继电器输出(常开、常闭可选) 满足标准:GB4715-2005EN54-72)感温探测器 工作电压:DC9V-35V宽电压,解决远距离压降困扰 报警温度:54oC-65oC 静态电流:12mA(继电器常闭),0.5mA(继电器常开) 报警电流:IOmA(继电器常闭),18mA(继电器常

40、开) 相对湿度:1095% 工作环境:50oC-70oC 报警输出:继电器输出(常开常闭可选) 报警指示灯:红色LED长亮 感温类型:AlS 满足标准:GB4716-2005EN54-5UL521 监测面积:60平方米(安装高度小于6m)提供的上述消防传感器必须提供CCCF认证。2.5.2.7门禁系统门禁系统要求配置门禁控制器、双门磁力锁、门禁主机、IC卡片、出门按钮等(门禁系统适用于机房出入口门禁)。门禁技术要求如下:组件技术规格2门控制器额定电压:12VDC可管理2个门禁点单向刷卡开门或者1个门禁点的双向开门双门磁力锁工作电压:10T8VDC最大直线拉力:280kg材料:高强度铝合金材料,

41、阳极硬化处理人脸识别门禁主机门禁主机采用不小于7英寸全视角LCD屏,自然光人脸识另U,支持人脸识别、刷卡、指纹、密码功能CPU工作频率:13.56MHz轨道员工卡(不采购)读写距离:OTOOmnI读写时间:l-5ms组件技术规格ISO标准卡.2.5.2.8微模块大屏每个双排微模块配置一台不小于40寸的触摸显示屏。显示屏支持有线/无线接入调制解调器机房管理系统,通过APP可对数据机房设备和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直观展示智能微模块布局(电量、冷量、告警、环境等)、配电链路、制冷链路等信息,需提供各监控界面截图。本地显示大屏分辨率不低于1920X1080,支持多点触控。大屏具体参数不低于:机身存储

42、32GB,存储器:4GB,触摸按键+实体电源键+遥控器;交流输入额定电压范围:10OVAC-240VAC,交流输入电流:5A;网络界面:支持FE通讯;输出界面:支持1路HDMl1.4A*l(预留功能),2路USB2.0其他特性:内置摄像头,支持人脸识别,像素280万,通过红外传感器实现无触摸唤醒,本地大屏采用内嵌式一体安装方式,保证与微模块整体美观度,不接受外挂荧幕安装方式。”单排微模与旁边双排微模块共用一块微模块触摸显示屏。2.5.3管控功能各微模块采集器信息上传给动环管理平台,同时执行管理平台下达的管理指令,实现统一管理功能。2.5.3.1统一门户主要提供数据中心的动力管理、环境管理、安

43、防管理等各个子设备的入口并展现各业务管理模块数据,提供数据分析结果查看页面,包括:系统容量、能耗分布、PUE,通道温度、告警状态等。主界面模型可实现360旋转,双击设备可以弹出事件列表和测点列表,展示模块内各设备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系统统一访问平台,以B/S方式,实现了门户的统一管理。用户通过在系统门户的操作就能完整查看基础架构情况和各业务模块运行情况,实现一站式的操作和管理。在Web页面单击主监控,查看设备信息。Web主界面支持2D、3Do2. 5.3.2动力管理动力管理包括配电管理和不间断电源管理1)配电管理支持配电拓扑图展示各线路的开关状态以及各相电压、电流、功率等的参数值。点击拓扑图,可

44、查看各支路开关状态,支持切换表格形式的进行实时数据展JO配电柜(含智能电表):进行必要的告警检测,测其运行参数及状态,包括但不限于输入干路和输出支路的空开状态、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具体监控参数以智能电表上传参数为准)ATS管理:进行必要的告警检测,检测其运行参数及状态,包括但不限于通讯链路、主路三相电压、频率,备路三相电压、频率,开关位置、手自动状态等。(具体监控参数以智能电表上传参数为准)2)不间断电源管理不间断电源管理包括但不限于UPS管理。不间断电源管理支持展示UPS系统电压、电流、功率等的参数值。可查看UPS各模块工作状态、

45、电流、功率、告警状态信息等。2. 5.3.3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界面,支持采用报表展示各个机架上的冷、热通道的温度。数据定时刷新。 温湿度:可实时检测机房或微模块内冷、热通道的温湿度,并提供告警。 漏水:可在机房或微模块指定区域内布放漏水绳进行漏水检测,并提供告警。 氢气:用于检测铅酸蓄电池柜(电池架)或电池房内氢气释放情况,当氢气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产生报警信号。2. 5.3.4安防管理安防管理主要是对安全和消防设备的管控,包括视频、门禁、漏水传感器、消防烟感、消防温感等。 网络门禁:在单独的门禁管理平台上,可实现门禁管理,检测门禁系统状态、告警信息,如获取开关门状态、刷卡记录等,采用进、出门刷卡

46、/密码/指纹/人脸的验证方式,支持远程开门操作。当火警发生时,默认由消防控制门禁的释放; 网络摄像机:实现视频管理,可获取摄像机实时画面、告警信息等,主码流108OP实时存储不少于90天(实际存储周期根据NVR硬盘容量而定); 消防检测与联动:将消防温感、消防烟感的输出告警信号接入数据采集器,经数据采集器处理后提供输出信号驱动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告警;或数据采集器直接接收消防系统送过来的告警信号驱动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告警。2.5.3.5能耗管理对于机柜节点,支持展示的数据包括整个机柜的功耗信息。温度信息支持显示当前机柜冷通道上、中、下温度和热通道的上、中、下温度。对于微模块节点,支持展示的数据包括温度信息、功耗信息和能效信息。温度信息包括该节点下所有子节点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功耗信息包括该节点的功耗容量以及当前总功耗(含IT及其它),以图形形式展示已使用的百分比,同时展示该节点的实时PUEo通过PUE曲线图可以直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招标文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