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感恩 学会施恩--感恩讲座.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96359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懂得感恩 学会施恩--感恩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懂得感恩 学会施恩--感恩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懂得感恩 学会施恩--感恩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懂得感恩 学会施恩--感恩讲座.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懂得感恩 学会施恩-感恩讲座 特征码 fVwOXzWrWuOjipQECfWV 懂得感恩 学会施恩-感恩讲座 各位亲爱的同事: 大家下午好!受 xx 董事长的指示,要求我来给大家开一堂关于 感恩的讲座,这实在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其实这个是很不 好讲的,每个人对感恩的理解不同,看法各异,但为了完成任 务,我还是来试着和大家探讨探讨吧。如有不同意见,课后让 我们共同探讨。下面让我以几个故事开始我的讲座: 我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共同关注 栏目,反正我如果有时间是每天必看,里面所讲的都是一些很 感人的故事,大家如果有时间也不妨多看看。20XX 年 12 月 18 日,

2、该栏目播出了题为“养老大战”的节目,其内容大概是这 样的: 第 2 页 20XX 年 12 月 6 日,山西 xx 中医院的病房里,85 岁的王 xx 老人一直等待着儿女们接她出院,医院给她的七个子女依次 打过电话,但是,六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子女露面。王 xx 老人已是肺癌晚期,生活无法自理,半个月前因为病情加重被 女儿送到了医院,开始时女儿还在这里照顾,但是十几天后, 就再也没人来了。据了解,王 xx 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除了 一个女儿在外打工不在身边,其余六个儿女都住在 xx 中医院方 圆两公里之内,据说家里都还过得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 个已是 85 岁高龄的老人被弃医院、无人来

3、管呢? 12 月 8 日, 山西运城电视台播发了“八旬老母被弃医院,七儿女无人过问” 的一条新闻,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但是这仍然没能促使她的 儿女们将老人接回家中。 王 xx 老人和她的儿女们是运城永济市 xx 村人,xx 村是一 个有着四千多户人家的城中村,就在运城电视台曝光后,xx 村 的一个年轻小伙李卫民刚好看到了这条新闻,李卫民非常气愤, 第二天就来到了永济中医院,当得知老人的子女们仍然没有任 何动静后,他将老人接回了自己家。李卫民一家和王 xx 老人虽 然同住 xx 村,但是在此之前,彼此并不认识。李卫民将王 xx 老人接回了自家的新房里,让老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暂时有了 一个温暖的家

4、。李卫民把王 xx 老人接回家后,李家人都轮流照 第 3 页 顾着她,甚至周围的街坊邻居听说后,都来看老人。而此时, 王 xx 老人的七个子女却仍然没有一个表示要接老人回家。 听到这儿,稍微有点良知的人一定跟我一样气愤,85 岁的 老母亲在寒冬腊月里,就这样被孤零零地扔在了医院,一日三 餐无人照管,因为小便失禁,连床铺都常常是湿着的。要不是 好心的村民看不下去,把老太太接回来,这会儿老人还扔在医 院呢,这些子女也真能沉得住气!是彼此已经商量好了呢?还 是不约而同采取的行动? 对于母亲王 xx 被遗弃的事情,除了老人的二女儿在外打工 无法联络之外,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的记者相继走访了她 的六个

5、儿女,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大女儿曾 xx,担任着 xx 村老年协会的工作,常常处 理一些村里老人的问题,而今天,她该怎样解释自己母亲的事 情呢?她说:“我开会了,我走之前我跟我这俩妹子都说了, 或者你俩谁伺候,都说了。 ” 二女儿曾 xx 离婚后,带着孩子独自住在一个破窑洞里, 平时以打零工为生。她说:“当时我不知道,我给我姐说我身 体不舒服,我想我姐要去。 ” 第 4 页 小女儿曾 xx,经营一家饭店,母亲这次住院时交的钱, 便是她拿的。她说:“从开始住院我就老在那儿,后来我男的 病了,我就出去,我跟医生说的是,你或者叫一下谁,反正我 只能顾一个吧。 ” 女儿们都相继表明自己有

6、着必须要去处理的事情,不去看 母亲似乎都有合理的解释,而儿子们又都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长子曾 xx 是曾家从小抱养来的,认为母亲对他不好, 因此拒绝照料。他说:“因为父亲去世以后,她就一直在说, 我把她男人害死了,连我的大弟弟也一直说我害死(我父亲) , 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我不管她。 ” 二儿子曾 xx,在分家时,不但分得了曾家的老屋,还 在父亲退休时,顶替了父亲的工作。他说:“正好我那个儿子 出点事,他开车的时候让别人给打了,昏迷不醒了,在医院里 面急诊室抢救了,临时我接的电话我出去的,那两天我就忙这 个事。 ” 三儿子曾 xx,是 xx 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也是七个子 女中经济条件最好的一个

7、。他说:“那几天,他陪着女儿去了 第 5 页 北京参加招聘会。 ” 对于母亲为何会被遗弃在医院,六个子女似乎都有着自己 充分的理由,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儿女去忙活, 可就是不愿多花一点时间在生他们养他们的重病的母亲身上, 并且所有人都还不承认是自己遗弃了母亲。 20XX 年 12 月 16 日,在村委会的牵头下,兄妹六人终于坐到了 一起,来共同商量赡养母亲的问题。这是自从 20XX 年他们的父 亲去世之后,曾家兄妹第一次面对面地坐在了同一张桌子前。 在调解会上,七个子女反复的争论不休,尽管每个人都表示, 绝对不能让母亲独自住在外人家,但是一谈到究竟由谁接,究 竟怎么赡养母亲时,大家

8、却争论不休。虽然每个人都表示自己 已经尽到了做儿女的责任,自己没有不赡养父母,但是有一个 不争的事实就是,85 岁的老母亲至今仍然住在一个素不相识的 外人家里,而此时,这些儿女们却在为着到底谁应该把老母亲 接回家而相互指责、争吵不休。争论了一天,关于母亲的赡养 问题,兄妹六人在争吵中,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母亲依然住在 李卫民家,由于呼吸困难,她不能躺着,只能白天黑夜地坐着。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其实早在 2000 年,王 xx 的老伴还在 第 6 页 世时,老两口就曾经因为儿女不养老,把三个儿子告上过法庭。 不过,那次法院判决不但没能执行下去,反倒让曾家的矛盾进 一步恶化。20XX 年,94

9、岁高龄的曾银祥老汉去世了,老人在去 世的五天前,被三儿子接回了家,准备在自家为父亲操办丧事。 老二却极力反对,他认为父亲应该回到老屋,也就是回到自己 家里办丧事。这让人听起来有点奇怪啊!生前争着不养,死后 争着办丧事,为什么呢?据村民们说,一来老人丧事在谁家办, 说明谁家孝顺,二来通过办丧事还可以收点礼金,具体原因是 什么我们不敢妄加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为了争夺为 父亲操办丧事的权利,老二和老三在葬礼上大打出手,最终, 老二和三个妹妹都没有为父亲送葬。 就在家庭会议的第二天,王 xx 老人在同村的李 xx 家离开人 世 无独有偶,我们再来看一看另外一则故事: xx 县 xx 乡 xx

10、游村 67 岁的陈 xx 和 64 岁的老伴王 xx 一生 共养育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当最小的女儿在 1994 年出嫁后, 劳累一生的两位老人终于如释重负,庆幸终于可以享受天伦之 乐了。然而,这样舒心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1995 年以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缠身,两位老人和五个子女开始出现了 第 7 页 矛盾,尤其是 1996 年以后,陈 xx 和王 xx 每年都要因胃病和其 它老年疾病花去一部分钱。于是,子女们不高兴了,大儿子陈 xx 首先提出:父母跟弟弟陈 xx 生活,理应由弟弟承担医药, 我们只负责生活。陈长云、王成珍一气之下,1997 年初干脆和 幺儿子分开,单独在一边生活了。残

11、不知这样一来,大儿子陈 xx、二儿子陈 xx 连粮食也不给父母亲了。一切生活全靠陈 xx 一人供给。1998 年至 1999 年 1 月,老俩口因病住院花去医疗 等费用 6680 元。在四处举债付清医院的欠账后,他们开始低声 下气地向儿女们要求均摊费用还债。但是,除小儿子陈 xx 还念 父母养育之恩支付了一千多元后,其余两儿两女均以种种理由 拒绝负担。伤心之极的陈 xx、王 xx 于去年 6 月初,将五个子 女推上了被告席。 1999 年 6 月 24 日,法庭审理最后判决五被告各自承担医 药费 133677 元,每年每个儿子称稻谷 350 斤、油菜籽 20 斤, 五个子女每个给父母亲零用钱

12、100 元,以后发生的医药费用在 300 元以下由三个儿子承担,300 元以上,由五个子女平均承担。 宣判完后,五被告当着众人的面,羞愧地在判决书上签了字。 然而,令人气愤的是,5 被告签字归签字,至今 7 个多月 过去了,陈 xx、王 xx 两位老人多次上门向儿女们讨要,陈氏 兄妹仍拒不支付钱粮。 第 8 页 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XX 年 5 月 30 日中央电视台的 “聊天”节目报道了这样的一则新闻:农民陈 xx 有三个儿子, 只有大儿子小良考上了大学。为了供小良完成学业,年近 50 的 陈 xx 和病弱的老伴不得不卖血换钱,连续 6 年,卖出的血量能 装满两个汽油桶。然而,明知父

13、母艰辛的小良自读大学后 6 年 都没回家,整日沉迷于网吧,荒废了学业,直到被学校退学。 当节目现场陈 xx 含泪呼唤时,满座学子无不为之动容。事后, 当中央电视台记者经过千辛万苦找到当事人小良时,小良竟然 对找到他的记者说:“我爸在电视台这么说我,他有病,他是 一个残酷无情的人” 沈阳人被触痛了,痛点来自于 17 岁的山东嘉祥青年韩 x。今年 6 月 30 日,来沈打工的韩 x 在丁香湖游泳时,突然听见喊救命 声,一男青年在水中挣扎。韩 x 游了 300 多米,奋力将落水者 托出水面,在将落水者送到岸边时,却被突如其来的大浪卷得 不见踪影而意外死亡。韩 x 的家人、目击者以及当地政府在为 韩

14、x 申报烈士时,惟独缺少获救者的证明。尽管家人四处贴寻 人启事,尽管当地的报纸、电视等媒体连续十多天跟踪重点报 道,呼吁获救者站出来,但半个多月过去了,获救者始终不露 面。所有人的期盼,变成了一种凄凉的等待。面对舍身救自己、 难以瞑目的恩人,面对逝者家人的呼唤,获救者的冷漠,让人 第 9 页 们再一次见识了世态的炎凉。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救了 19 人的重庆开县农民金 xx,他救的人中,有的说救人者是为了得 奖金。还有,11 年资助 178 名贫困孩子而家财散尽身患癌症的 “爱心大使”丛飞,在他生命垂危时,那些曾受他资助读完大 学并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没一个来看望他,那些正在接受他 资助的学

15、生及其家长,竟抱怨“你不是说供到我们大学毕业吗? 现在不出钱了,不是坑人吗?” 诸如此类的事件让人思索,为什么不断出现获救者、受恩者冷 漠绝情的面孔?感恩情结仿佛离人们越来越远,现在的人怎么 了? 一、什么是感恩? “感恩”是个舶来词,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 “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大家知道,在 美国甚至西方很多国家都有一个“感恩节” ,即每年 11 月份的 第四个星期四。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的理解感恩的含义,我先给 大家介绍一下“感恩节” 。 “感恩节”的起源,和英国基督教的 宗教纷争有关。大约在公元 16 世纪末到 17 世纪,英国清教徒 发起了一场来势猛

16、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 会,主张清除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的残余影响。但是,在 17 世纪 第 10 页 中叶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 ,清教徒开始遭到政府 和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审判,每时每刻都 在威胁着清教徒。被逼无奈,他们只得迁往荷兰避难。但是, 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在荷兰,清教徒不仅没能逃脱宗教迫 害,而且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们难以忍受的是, 远在异国他乡,孩子们受不到“英国式的教育,对故土的感情 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为了彻底逃脱宗教迫害的魔爪,为下一 代保留住祖国的语言和传统,他们再一次想到大迁徙。但是, 天下虽大,何处是这群天涯沦落人的归

17、宿呢?想来想去,他们 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伦布在 100 多年前发现的这块“新大陆” , 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而且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国王、没有议 会、没有刽子手、未开发的处女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 ”,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才能轻轻松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 信奉、传播自己所喜欢的宗教,开拓出一块属于清教徒的人间 乐园。于是,清教徒的著名领袖布雷德福召集了 102 名同伴, 在 1620 年 9 月,登上了一艘重 180 吨,长 90 英尺的木制帆船 “五月花”号,开始了哥伦布远征式的冒险航行。对于航 海来说,这艘有着浪漫名称的船只未免太小了。由于形势所迫, 他们“选择”的,又是一年中最

18、糟的渡洋季节。不过,怀着对 未来的美好憧憬,为了找回失去的权利和自由,这群饱经忧患 的人已经不顾一切了。海上风急浪高, “五月花”号就像狂风暴 雨中的一片树叶,艰难地向前漂泊着,几乎随时都有船毁人亡 第 11 页 的危险。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没有遇到任何损害,并 在航行了 66 天后,于 11 月 21 日安全抵达了北美大陆的科德 角,也就是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罗文斯敦港。他们稍事休 整后,继续沿海岸线前进。由于逆风和时差,它没有能到达预 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反而在圣诞节后的第一 天,把他们送上了新英格兰的土地。有意思的是,在这次充满 危险的远征中,所有探险者只有一人死亡。但

19、由于旅途中诞生 了一名婴儿,使到达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 102 名。移民 都是虔诚的教徒,无不手划十字,衷心感谢上帝的眷顾。现在,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完全是一块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 线,显得沉寂、荒凉。因此,大约在一个月内,移民们不敢贸 然靠岸,仍然以船为家。在此期间,他们派出了侦察队,乘坐 小船在科德角湾沿线寻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 时候,侦察队返回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适合移民们居住 的、真正的“天堂” 。 “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这是一 个天然的良港,非常适合五月花号停泊。港口附近有一个优良 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的海产品。不远处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 就像一道

20、天然屏障,把这块土地环绕起来。在明亮的阳光下, 结了冰的小溪反射着晶莹的光泽,可以为移民们提供充足的淡 水。开垦过的肥沃农田,一块一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除此之 外,他们还看到了一片虽然残破,却足以遮风避雨,帮助他们 度过严冬的房屋看起来,一切都不错,而且不能再好了。 第 12 页 唯一令他们感到迷惘的是,这片到处都有人类生活遗迹的土地, 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一缕炊烟,显得是那样荒凉,倒好似事 先就为他们准备的一样。后来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相当繁 荣的印第安村落。几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无一幸免,这才使 它成了这群异国漂泊者的最佳避难所。几天后, “五月花”号渡 过了科德角湾,在普利茅斯港抛下了

21、锚链。移民们划着小艇登 陆时,按照古老的航海传统,首先登上了一块高耸于海面上的 大礁石。 “五月花”号上礼炮轰鸣,人声鼎沸,共同庆祝新生活 的开始。后来,这块礁石就被称为“普利茅斯石” ,成为美洲新 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的历史见证。不过,对这些渴望幸 福的移民来说,第一个冬天并不美好。从大西洋上吹来的凛冽 寒风,像魔鬼一样在空中嘶鸣,漫天的冰雪,无情地拍打着简 陋的住房。在这一片冰天雪地里,移民们缺少必要的装备,也 缺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经验。在繁忙劳动的重压下,不少人 累倒了,累病了,恶劣的饮食,难以忍受的严寒,使更多的人 倒地不起。接踵而来的传染病,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一个冬天 过去,历

22、尽千难万险来到美洲的 102 名移民,只剩下了 50 个。 几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几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几家在做丧事。刚 刚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欢乐没有了。每个人的心头,都被一种空 前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一个梦,一个刚刚开始的美梦,难道就 这样被打破了吗?每个人都在思索着。就在移民们束手无策, 坐以待毙时,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进了普 第 13 页 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临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长派来察 看情况的。这是移民们来到美洲后接待的第一个客人。他们向 客人倾诉了自己的来历以及所经受的种种无以复加的苦难。印 第安人默默地听着,脸上流露出无限的怜悯和同情。事情就此 有了转机,几天后,这名

23、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长马萨索德带进了 移民们的房屋。酋长是个慷慨热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热烈 的欢迎,给他们送来了许多生活必需品作礼物。派来了最有经 验、最能干的印第安人,教给移民们怎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活, 教他们捕鱼、狩猎、耕作以及饲养火鸡等技能。这一年,天公 作美,风调雨顺,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导和帮助,移民们获得 了大丰收,终于闯过了生活的难关,过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 就在这一年秋天,已成为普利茅斯总督的布雷德福颁布了举行 盛典,感谢上帝眷顾的决定,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 当然,他没有忘记为移民们排忧解难的真正“上帝”热情、 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请马萨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 人前来

24、参加节日庆典。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请,提前送来了 5 只鹿作为礼物。11 月底的一天,移民们大摆筵席,桌子上摆 满了自山林中打来的野味和用自产的玉米、甫瓜、笋瓜、火鸡 等制作的佳肴。庆祝活动一共进行了 3 天,白天,宾主共同欢 宴,畅叙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凉爽的秋风 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轻人一起跳舞、唱歌、 摔跤、射箭,气氛非常热烈。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 第 14 页 多庆祝方式流传了近 400 年,一直保留到今天。初时感恩节没 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感恩节才成 为全国性的节日。今天,在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 还要重要的节日

25、。首先,它是一个长达 4 天的假日,足以使人 们尽情狂欢、庆祝。其次,它也是传统的家庭团聚的日子。感 恩节期间,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这已经 成了全国性的习俗。此外,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 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 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美国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 说明。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 并不不亚于中国的大年三十。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 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这两味“珍品”体现了美 国人民忆及先民开拓艰难、追思第一个感恩节的怀旧情绪。因 此,感恩节也被称为“火鸡节” 。尽管感恩节是合

26、家团圆的日子, 每年节日期间,仍然有成千上万人抽出余暇,前往普利茅斯港 参观、游览,重温美国的历史。今天,不仅美国人过感恩节, 加拿大等许多西方国家也把它视为例行节日。 与西方人相比,我们虽然没有“感恩节”的传统,但自古以来 也有“乌鸦反哺、结草衔环”的故事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的佳句,我们提倡的也是一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的感恩心态。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 第 15 页 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潦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 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厌恶登不了 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 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

27、老。这种鸟在“母亲”的哺 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 小鸟便将觅来的食物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 育之恩。而“结草衔环”的典故向我们讲述的是成就知恩图报、 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 事,它告诉我们“善有善报”这个亘古不变的天理。 “结草”的 典故讲的是公元前 594 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 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 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 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 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28、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 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 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 恩大德!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 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 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 为我殉葬。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 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衔环”典故则讲的是后汉时,杨震的父亲 第 16 页 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 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并给它 喂饲黄花,

29、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 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 拯,实感成济。 ”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 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 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 他们的美德为也颇为后人传诵。 20XX 年 3 月 18 日,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向全国政协会提交书 面建议:“借鉴西方节日,设立中国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 思考,理解父母;让成年人互相体谅,人际关系更和谐。 ”陈委 员说:“近年来,不断有大学生倡议,在中国大学生中

30、设立自 己的感恩节,在这天向自己的朋友、师长表达爱意和谢意,联 系周围实际,让他觉得这很有道理。 ”他表示,其实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 报”一度传为名句。但近年来,我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 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 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学生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 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同时,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况,一切只从利益出 第 17 页 发。陈委员表示,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 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 促进社会各

31、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 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据此,陈委员建 议在我国也设立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 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 人。陈委员还说: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我们完全 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设 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 。对于陈委员的建议,一些教师表示 节日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加强相关方面的道德教育,培养 感恩的精神;一些市民则称感恩节的设立可提醒自己对家人的 关怀,还有市民甚至建议,将感恩节和探亲假等合并在一起, 让远离父母的人集中时间探望亲长,以尽孝道。 刚

32、才给大家介绍了“感恩节”的来龙去脉,也让大家对什么是 感恩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实,简单的说,感恩就是要对自己 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对于别人给予的一切要说声谢谢。当 然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 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品味幸福的点点滴滴,这 也是感恩。让我们来看看一声“谢谢” ,在一个人心目中有多大 的份量: 第 18 页 有一位老太太,健健康康的活了 104 岁,很多人都问她有什么长 寿秘诀。老人说:长寿秘诀只有两条,一是要幽默,二是要学会说:谢 谢。从 25 岁结婚起,她每天说得最多两个字就是“谢谢” 。她感 谢她的丈夫,感谢她的父亲,感谢女儿,感谢邻居

33、,感谢大家给予 她的关怀和体贴,感谢每一个祥和,温暖,快乐的日子。别人每对 她说一句轻切的话语,每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张问 候的笑脸,她都忘不了说声“谢谢“。这个老太太的一生是幸福的,因 为她的心中充满着感谢。 而另一个相反的故事: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当渡轮“埃尔金 淑号”撞上一艘货轮沉没之后,船上的 393 名乘客全部掉入密西 根湖中。一个名叫史宾塞的年轻人奋勇跳入冰冷的湖水中,抢救 溺水者。当他连续救起 17 个人后,终因过分劳累双脚严重抽筋 而导致残废必须在轮椅上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多年后,有记者问 他那晚留给自己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17 个人中,一直到现在

34、,都没有一个人回来向我说声谢谢 。 ”多 么伤感而发自肺腑的回答呀。所以我们要经常说声谢谢,不管 别人给予你的帮助有多大有多小,那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最 细微的表现。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 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 第 19 页 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 是怎样的看似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 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 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 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很多 人

35、、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 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事的帮助 之恩,感谢企业和老板的供职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 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 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 人际关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之人,必是 遭人唾骂的无耻之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感 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 心;学会感恩,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 给自

36、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 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 第 20 页 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 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 人。 二、为什么要感恩?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我们 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只会索取却不会付出。 有些人对父母的付出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对企 业艰难和老板的付出那更是没有一句好话,稍有不如意还大发 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前面我所讲的

37、就是这样的例子,当然社会上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这都说 明一个问题:大家的感恩之心正在逐渐丧失。 感恩到底有多大的魁力?我们来看美国的哈尔?厄本做的一个非 常著名的实验。他要求员工在一天里不准抱怨。假若员工不能 做到,那也要至少在一天中尽量减少抱怨。他建议员工在兜里 揣张纸条,每次发觉自己在抱怨前便记个数。第二天,他让员 工看着自己的纸条进行讨论。发现原来自己每一个人都非常容 易抱怨。而自己抱怨的事情其实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紧接 着那次讨论,他又展开了实验的第二部分。他给员工们分发一 张表格,表格顶端写着:“我感激,因为” ,让员工列出自 第 21 页 己很高兴拥有的物品、自己赞赏的人物和“

38、其他”任何事物。 然后又开始的是实验的第三部分。他要求员工在以后的 24 小时 内把自己填写的这张表格读 4 遍:午饭以后、晚饭以后、睡觉 之前、第二天上班之前或开始工作之前。第二天上班时,他问 员工,努力不抱怨后,感觉与前一天有没有什么差别。当然, 他们的答案他早已经知道了。员工们走进工作岗位时的体态和 手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但与前一天不同,而且与以往任 何一天都不同了。大家脸上开心的微笑更多了,眼睛也睁得大 多了,身体也显得更具活力了。这就是感恩的力量。感恩精神 让心灵发生了奇迹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 使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能够促进人与人相互信任、相互理

39、 解、相互尊重,让我们珍爱生命。其实,感恩是一种面对生活 的大智慧,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这个世界多彩而美 丽! 所以感恩,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我们唯有学会感 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 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而多一份发 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第 22 页 三、怎样感恩? 有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感激的么?著名作家 席勒有一句名言: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找到。有这样一个故 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一次家中失盗,一位朋友闻讯后写信 来安慰他,他在回信中写道:“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 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

40、二,贼只偷去我部份 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 是我。面对失盗,罗斯福没有怨天尤人,反倒找出了感恩的三 条理由,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和智慧?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一点, 爱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发现它 的双眼。每天早晨睁开双眼,我们应该庆幸,今天我还活着, 活着是多么地美好,世界上每天发生那么多的灾难和不幸,却 没有一件落在我的头上,我活得很快乐。我们可以再想想什么 是幸福?想起非洲那么多的难民,我们会突然懂得吃得饱其实 也是一种幸福。比起那些先天性残疾或是智障,我们的父母给 了我们健全的肢体和聪明的大脑,这也是一种幸福。那些天生 残疾的人尚且没有埋

41、怨老天的残忍和不公,仍然为了能够更好 地生存而在不断地奋斗着,那么拥有健全的肢体,聪明大脑的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怨天尤人呢?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由感 激这一切,特别是要感激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这一切,甚而珍 爱自己的生命。 第 23 页 四、感谁的恩? 我们刚才讲了,感恩就是要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所 以需要我们心怀感恩的很多很多,包括我们所得到的,也包括 我们所失去的。 首先,我们要感谢上苍。上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 并不完美,但却是很真实的世界,她给了我们几十年的时间, 让我们行走于世界,看到身旁美丽的风景,结识真诚的朋友, 享受五彩纷呈的生活。 其次,我们要感谢父母。父母给了

42、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情深似 海永不图回报的父爱和母爱,他们哺育我们,他们培养我们, 他们教我们做事的原则,做人的品质。 第三,我们要感谢老师。老师教导我们知识,传授经验给我们, 教我们做人的尊严,以身作则,影响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上, 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启示。 第四,我们要感谢我们所在的企业和我们的老板,是他们给了 我们赖以生生存和发展的平台,是他们为我们及我们所供养的 第 24 页 家人提供了生活的保障,也是他们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 加精彩,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五,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朋友。是朋友在我们困难时伸出友爱 的手,是朋友在我们孤独时送来了温暖,是朋友在我们生病之 时给予了深情的问侯,

43、是朋友在我们迷路时,指出正确方向。 第六,我们要感谢书本。当然是好书本,感谢那些写书的人。 是那些人、那些书让我们明确世界的博大、自然的神圣,而自 己却是渺小的、卑微的,让我们读懂了生命的本质,生活的真 谛 我们要永远用一颗感恩的心看自然,看人类,看命运。我们不 但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还要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 之行” ,既要懂得感恩,还要学会施恩于人。在这里我要重点讲 讲感恩父母和感恩我们的企业和老板。 感恩父母,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一个作子女的要对父母尽到孝道。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 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知道孝敬,就很难想 象他会对其

44、他的表示尊敬或心怀感恩。 第 25 页 我还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件事,和刚才我讲的“养老大战”差不 多。有一个农村老太早年丧夫,一辈子含辛茹苦养育了四个儿 子,当他们都独自成家以后,却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推三托四, 每人每月出十块钱都不乐意,可怜的老人只好到四个儿子家轮 流过一年,而在老人临终以后,四个儿子却在家中大摆宴席三、 四天,花去近两万元费用。老人,把自己的心血和年华都毫无 保留地献给了儿女,而自己却默默地承受着风霜雨雪。孔子曾 说过:“今之孝道,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念于及此,不由想到,我们从童年到少年到今天, 父母对自己丝丝缕缕的情,点点滴滴的爱,如溪水奔流,

45、一下 子涌到了眼前.是啊,天下父母都记得儿女的生日,可天下 儿女又有几个记得父母的生日。为什么儿女的底线是不断提高 的种种欲求,而父母的底线却是使最原始、最纯真的伦理得以 维持,只要儿女能记住双亲,记住他们还有这样一个家,还有 何求? 其实,孝敬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能常回去看看。真的,再高贵 的礼物也代替不了相聚的氛围,从父母那舒心满足的笑容里, 你能体味到,他们所深深期盼的不是别的,而是儿女们熟悉的 身影。对于这个我是深有感触的,由于我长年在外,由于工作 的关系,真的不能经常回去看看我的父母。前几年,那时我的 父母还住在农村老家,那时我也在涪陵工作,基本上每个月可 第 26 页 以回去看看,每

46、次回去父母都是做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哪怕农 村根本没有什么,可是他们真的是倾其所有。最难以忘记的, 就是每次回去都弄得他们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给我们做吃的, 哪怕根本没做什么,我也曾多次的让他们不要那样,可是父母 那份对子女的爱真的无法回避,好像他们也习惯了,也好像只 有那样他们才觉得满足。那真的是一种无私的爱,再苦再累他 们从来没有一点怨言。每次离家走的时候,他们都要问上一句, 又什么时候能回去,叮嘱一声在外要注意安全,安心工作。前 年三月份和去年四月份,我父亲相继两次脑溢血,导致全身瘫 痪,长期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原本以为,等我们几个兄 弟姊妹都成家立业之后就把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接到身边享

47、享 福,可哪知等来的竟是如此的结果。我真的觉得有点对不住自 己的父母,现在我又身在异地工作,不能长期呆在父母身边, 只有每次回涪陵了回家去看看。每次回去,看到父母那无助和 期盼的目光,真的从中读到了孤独和寂寞。其实家家都有一本 难念的经,我也是兄弟姊妹四个,有时也会因为父母的赡养问 题及生活问题发生一些矛盾,特别是妯娌之间,每当这时我就 会开导我的老婆说:不管其他的怎样,我们一定要尽到自己的 孝心,尽到自己的责任,哪怕其他的几个都不赡养,我一个人 也要为他们养老送终,就当自己是现在的独身子女。如果只有 一个,那又和谁去推呢,还不是要赡养,所以要想得通。当然 我现在确实是没尽到我一个做儿子的责任

48、的,不能像古代的包 第 27 页 拯一样,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他便马上辞去了官 职,回家照顾父母。 其实,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在你饥饿的时候,一位素不 相识的人给你一碗饭,你是不是对他充满感激呢?” , “如果在 你寒冷的时候,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给你披上一件衣服,你又对 他是不是心存感激呢?” 。我想大家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那么, 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饭,买了那么多衣服,我们在内 心深处也是不是心存感激呢?更多的人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 一切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事。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 恩,而父母对子女是恩深似海,可是我们却不能对父母持有一 颗感恩的心。感恩就是孝顺,它是

49、一种感情,是一种真情流露, 是一种时时的牵挂。只要我们心存孝心,真正地把孝顺父母当 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挂在心中,用自己的真情,让父母感受到 我们的心,感受到我们的爱和付出。感恩,它不单单是一种美 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承担。对父母 存有感恩之心,感谢父母给予生命,感谢父母给予亲情,感谢 父母给予的深深的爱 感恩我们的企业和老板,首先就是要感谢他们给我们提供 了这份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说实 在的,现在找工作实在太不易了,特别是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 第 28 页 多少文化的人。我们的几个企业都是改制企业,我不知道大家 有没有尝过就业的艰辛,因为我也是从改制企业过来的,况且 我现在也做到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我理解企业改制后员工找 工作的艰难,从每一次参加人才招聘时那一双双无奈的眼睛里, 我可以感觉得到就业的艰辛。这次回家碰到了我以前工厂的几 位同事,我顺便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情况,他们向我讲述了工作 的艰难,现在有做钟点工的,有擦皮鞋的,有下苦力的,还有 好多没打到工作的,生活都过得很清贫,就连我们以前的党总 支书记,说到找工作也是一脸的无奈。昨天和前天共同关注栏 目播了题为“求职客栈里的大学生”的节目,其中讲述了北京 有一家专门为大学生求职期间提供住宿而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