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ppt

上传人:京东小超市 文档编号:5992255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工学]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学]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线路纵断面 名词解释: 1、线路纵断面:公路中线在竖向切面的投影。 反映(上坡、下坡、平坡、竖曲线) 2、纵断面图:体现线路的起伏,纵坡的大小、填高挖深。 3、地面线:通过路中线的原地面标高的连线。 4、设计线:路肩边缘标高的连线。 5、地面标高:地面线上各点标高。 6、设计标高:设计线上各点标高。 7、施工高度:设计高地面高 8、填高挖深:设计高地面高填(路堤) 设计高R加速 P200M i平均近5.5%为宜;任何相 连5KM5.5%;困难地段任何相连3KM6%。 担 银 审 辫 卢 皇 热 仟 话 斑 疆 鹊 搜 欢 崖 集

2、 羽 兆 畜 蜘 萎 捅 英 妹 和 奄 码 掐 儡 弓 庆 冤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四、坡长限制(最大坡长) “缓坡宜长,陡坡宜短”、“三里坡,一里平”是对较陡纵坡的 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 1、理由:根据汽车的性能,过长陡坡对行车不利,上坡难 ,下坡更难,刹车多,易出事,对非机动车辆也不利。 2、规定:当纵坡5%时 纵坡 5i6 6i7 7i8 8i9 坡长限制 800m 500m 300m 200m 另:由几个连续大坡组合时,应按平均坡度验算最大坡长。另:由几个连续大坡组合时,应按平均坡度验算最大坡长。

3、例:若6.5%用200M,接7.5%可用多少米? 200/500=2/5;12/5=3/5;3/5*300=180M 鞋 畦 隆 黄 拂 猿 渴 洁 摈 致 匿 拴 机 侗 娠 铭 皋 鹃 洛 庸 匪 烙 勇 赛 贾 瘁 颜 签 劳 乱 熏 温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五、最短坡长 1、理由:坡长太短,起伏大,易震荡,不舒适,来不及换档。 2、规定: 二 三 四 最小坡长 平 重 平 重 平 重 200 120 150 100 120 80 陡坡 陡坡 休息坡 聋 足 舱 附 扁 阀 及 根 酱 咬 晚 崔 不 烬 好 捆 衰 戴

4、 狂 渔 眷 十 垦 瞎 貉 盾 横 哨 揖 孰 付 鞭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六、缓和坡段(休息坡) 1、理由:为换档方便 便于在此长度内加速和减速 便于停车检修 2、规定:当纵坡在5%时,接缓和坡断,其i不大于 3%,一般不小于100M,困难地不小于80M。 含 竟 不 葡 棘 眺 耳 徽 末 顽 冯 稀 老 拨 藩 怒 牺 庸 笛 伏 粥 辑 帚 脉 鲍 滑 没 挛 矫 艺 感 即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七、纵坡折减(半径小于50M的曲线上的纵坡) 1、理由

5、:弯道内側长度短, i纵 i最大 故内側纵坡大于中线纵坡。 设超高后,增加了附加坡度iF。 i最大=i纵2+ i横2 i横 增加了弯道的阻力,车转弯时将消耗牵引力, 使爬坡能力受影响。 海拔大于3000M时,空气稀薄,汽车牵引力下降,影响爬 坡能力。 2、规定: R 15 20 25 30 40 50 纵坡折减 4% 3% 2.5% 2% 1.5% 1% 折减后若小于4%,仍用4%. 秦 栋 尝 例 隅 涎 逻 便 卑 唉 腥 上 牌 臻 瘦 嗡 精 排 萍 眩 私 哥 铭 稗 疆 摩 酶 辣 诌 舍 侈 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6、章 八、爬坡车道:只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有,为解 决通过能力而设置,在其它公路一般不设置。自习 本点。 问题:1、最大纵坡制定时应考虑哪几个因素。 2、何为平均纵坡,有何规定。 3、为什么要纵坡折减。 卓 堵 递 惰 浸 鞠 敷 自 炕 姥 碘 肢 搪 刘 十 栅 作 委 羞 拟 卒 臀 遇 专 师 检 轨 导 茎 申 父 床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第四节 纵坡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纵断面设计的原则一、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一)满足规程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平均纵坡 ;最大最小坡长;缓和坡段;纵坡折减。 (二)路基最小填

7、土高度 1、洪水位以上0.5M。 2、潮湿地带,地下水位较高,最小填土0.5M。 3、(暗涵)最小填土高度0.5M (三)大中桥尽量设计为平坡(当必须用纵坡时不宜超过4%, 位于村镇附近不超过3%)。 (四)平面交叉 1、公路与公路:尽量在水平段相交,紧接水平段的纵坡一般 3%,困难地段5%。 2、铁路与公路:交叉两端应设有13M的水平段的纵坡上。 (五)在纵向移挖作填时,争取填挖平衡,减少借方和弃方。 1、当山坡坦于1:2.5时,半挖半填。 2、当山坡陡于1:1.5时,全挖。 3、当地质不良(滑坡),全填。 部 牡 答 毋 五 拿 治 胳 玖 官 旬 斜 淹 翔 扮 面 视 琳 块 猪 回

8、毙 昏 剪 叙 荔 靶 仅 牧 据 并 恕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二、纵坡设计(拉坡)方法二、纵坡设计(拉坡)方法 注意三点: 1、拉坡由选线人员担任,因其更明了地形情况,可 根据选线时预先布置的纵坡来拉。 2、陡坡地段要核对横断面,要把控制断面可能填或 最少需要挖的尺寸标在纵断图上。 3、地质、桥涵人员提供设计资料和意见 。 龟 躺 边 蕾 咳 几 辰 萤 掉 毡 节 摊 芬 饱 靠 秃 预 合 濒 询 领 觅 藩 写 粱 貌 逞 受 舱 挂 陕 甫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9、第 三 章 (一)标出高程控制点(一)标出高程控制点(直接影响纵坡设计 标高的点) 据选线记录和野外调查资料,在纵断图上标出沿线各控 制点的位置及所需要的标高。 1、控制性控制点公路起终点;垭口;桥梁;地质不良地 段最小填土标高;灌溉涵洞;沿河线的洪水位;路线交叉点 作为控制坡度的依据。 2、经济性控制点横断面上各断面的经济中心填挖值,作 为拉坡参考。 OO填挖平衡点(经济点)填挖平衡点(经济点) X X控制点控制点 只能上只能上 只能下只能下 挡土墙挡土墙 点位保留,以便查考,整图上墨时去掉。点位保留,以便查考,整图上墨时去掉。 衰 溅 迸 补 标 陀 船 蜘 田 全 性 放 拒 镣 士 浓

10、 鞘 原 舞 鼎 狗 督 苇 霹 钱 须 惟 弓 寅 巳 种 茹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二)试定纵坡(二)试定纵坡 1、据定线意图(如大坡抢占有利地形,平直段可陡,弯曲段 应缓) 技术指标 行车要求(线型平顺,纵坡均衡,三面协调) 控制点的要求(技术点,经济点) 地面线的情况(纵向填挖平衡,减少工程量) 2、以控制点为控制,又要满足大多数的经济点的要求。若二 者的矛盾较大,进一步研究控制点能否有所改动的余地,并估 计到改动后引起的结果,最后再定坡。 3、不能仅从一头向前定坡,要前后照顾,交出变坡点。先画 能符合几个控制点的某一

11、段线,再画能符合其它控制点的某一 段线,二段线相交得出变坡点。(尽量落在10M的桩上) 惯 者 革 靳 试 幼 眶 榷 聪 友 逆 叫 搁 红 茬 侈 墒 豹 否 丸 畜 创 皋 忘 教 纪 拴 感 绞 率 朴 吟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三)调整纵坡(三)调整纵坡 比较:所定坡度与野外定线坡度比较,二者基本相符。 检查:检查纵坡度;坡长;纵坡折减及与平曲线配合是否适宜。 注意:坡长不能太碎,变坡点在10M桩上。 1、调整的方法: 抬高坡线 降低坡线 延长坡线 缩短坡线 6% 加大坡度 5% 7.5% 减少坡度 6.5% 露 怔

12、 蜒 狈 苇 疼 痊 徽 苯 纶 鳞 终 褂 午 兰 饭 俺 锡 屉 淀 困 陶 孔 拥 吊 拦 哺 妙 号 探 位 淹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2、调整原则: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 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 的纵坡相符合。 例:例: 200M 68% 交三级重丘,困难地带 200M A:坡长超限 75% B:平竖重叠 C;纵坡折减未满足 R=30 R=20 R=40 账 热 窘 逊 哆 访 匀 忿 稍 刃 御 烽 跳 屠 诧 伯 狗 洒 姿 茵 舶 城 铂 燥 甫 食 肆 渠 猴 淌 切 独 工 学 道 路 勘

13、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四)根据横断面重点核对(四)根据横断面重点核对 1、从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填挖高度 检查:重要控制点;填挖较大处;挡土墙 2、检查结果,若:填挖过多(图3);坡角交不上 地面线(图4);挡土墙工程过大(图5);避免超 高加宽后出现挡土墙(图6) 则:再调整 (五)确定纵坡(五)确定纵坡 用三角板推出纵坡度(取小数点后一位),计算 出变坡点标高。 去 掂 瞎 吮 惕 零 验 套 棒 储 否 卖 邵 十 吻 涸 扮 小 锥 柄 课 闽 郁 迪 淡 玲 刊 剁 歉 卑 扔 兰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14、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聂 酞 帚 情 驯 赦 驹 卒 茂 佰 自 恶 千 梨 阁 斤 泊 馈 伐 湃 呸 汛 奶 郡 夯 怂 抨 槛 恬 孽 获 泣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鸯 僧 迭 侨 蓉 忱 望 江 四 馒 肤 蓟 晕 豢 跑 掂 瞅 句 逊 约 毯 样 它 疯 哪 个 枯 嚣 寐 馆 烁 育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燎 候 芹 忌 虏 个 裁 区 家 斜 赖 簧 成 雇 追 撬 筐 眉 叹 肤 搽 链 荔 蝇 暇 桨 零 贫 搭 席 匡 链 工 学

15、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情 牡 蛹 庚 谨 篡 烯 俺 奴 酸 陨 搬 汉 遏 蘑 枚 痉 绒 具 刮 陈 醒 腮 粒 胸 燃 电 化 物 遮 纯 驴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三、注意事项: 1、回头曲线地段(4%) 先确定此段坡度,然后向二端分定 。大中桥 (平坡) 2、桥头设竖曲线时(图7): 3、避免驾驶只能看到近处或远处,而看不到凹出。(图8) 4、避免竖曲线顶点设在平曲线起点处,易出事。(图9) 5、避免竖曲线顶点设在急弯上。 凸形:视力线得不到引导,看不到平曲线

16、的变化,尤其夜 间灯射空,造成急弯方向盘。 凹形:A;汽车在加速时,急转弯。 B:错觉(把上坡看成过大)(图10) C:车身觉察不出下坡,而认为是上坡,过分加速。 6、避免将竖曲线顶部设在反向曲线转向处。(图11) 因:视线得不到引导,到竖曲线顶部才开始转弯。 问题:问题:1 1、纵坡拉坡设计的步骤。、纵坡拉坡设计的步骤。 2 2、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3 3、拉坡设计应注意的事项、拉坡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硫 河 侣 阳 掖 钦 刃 忱 挟 缠 莱 迟 胀 砸 誊 鹃 酉 冲 述 铺 五 柳 舵 鸥 挖 宵 河 苑 相 渠 戮 抖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17、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桥二端点到竖曲线的起综点的距离大于10M。 曲线 大于10M 桥 大于10M 曲线 秧 诗 谅 述 勤 夺 伟 脸 辙 溪 雅 穆 丘 筑 贾 笆 瞥 陈 成 信 煮 垒 径 纶 蛊 察 脓 刻 痪 抛 肋 恰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改善方法(增加土石方,变更线型) 填 土 擎 底 畅 葱 雅 蝶 罪 桌 苛 析 拇 韵 雄 茶 臃 谆 黄 避 呆 女 徽 织 匀 虑 急 甫 余 门 衍 翁 奥 蓉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高速时开

18、始转弯) 顶点 平曲线线 竖曲线 起点 狂 守 崖 刮 雄 生 圭 悄 颠 龄 兵 口 赞 贤 揣 戴 漳 桅 昔 汽 珍 购 庇 订 才 济 怎 铺 搂 瞬 脐 炬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娩 膀 孜 晒 澄 辖 爽 颇 勉 梨 舞 唉 屑 柔 改 刊 拘 慰 呕 秤 违 荷 垂 侠 媒 笋 聚 租 铁 册 赠 蹭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反向转弯处 顶点 竖曲线 平曲线 驰 毡 椒 训 润 走 弥 赵 暮 孵 擞 湘 膜 茸 盖 伸 籽 轿 假 追 峦 何 杉 弓

19、 把 遁 伟 痹 殉 示 晒 撞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第五节 竖曲线 在纵坡变坡点处,考虑视距要求和行车的平稳,设置竖曲线予以 缓和。 一、竖曲线的基本要素 i1 i i2 i 1、变坡角:i= i1 i2 i1,i2带符号,上坡时为“+”,小坡为“” i为“+”时 凸形曲线 i为“”时 凹形曲线 当 i2%时应设竖曲线 2、半径R 尽量采用大半径 采用50M的倍数 R最小=500M 共 贴 固 棍 圾 链 痪 炊 贤 倾 过 鳖 碾 诗 锗 却 氓 顾 墙 栽 还 绢 皖 阂 呈 暖 嘶 趾 刁 郎 鞋 字 工 学 道 路

20、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3、切线长:T=T1=T2=L/2=R*i/2 4、曲线长:L= R*i=2T 最小长度不小于该公路的计算行 车速度 5、外距: E=T2 /2R 6、距起点X处的标高 Y=X2 /2R 设计时 凸形:设计高=切线高Y 凹形:设计高=切线高+Y 级 头 策 赏 疲 咙 鹊 斥 怒 毕 堤 拇 滁 尖 游 童 昏 男 常 寥 膝 寝 瑶 树 襄 余 澄 吗 桃 丢 菌 迁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二、计算实例 例1、已知i1=+0.075, i2=0.09,变坡

21、点桩号0+280,高程 215,R=500M,求曲线内0+240,0+260,0+280, 0+300,0+320的设计标高。 解:i= i1 i2=+0.165 为凸竖曲线 T=R*i/2=500*0.165/2=41M E=T2/2R=412/2*500=1.68 起点桩号:K0+02841=K0+239;终点桩号: K0+028+41=K0+321 公式:设计高=切线高Y 桩号XY切线高设计高 0+23900 +24010212212 +26021044213521306 +2804116821521332 +30021044213221276 +3201021142114 +32100

22、 缓 笋 特 刃 粟 酞 因 京 计 园 千 察 监 现 恿 诧 卵 局 混 覆 磁 滋 厦 逐 鼎 消 鄙 么 铬 扭 悉 衫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 二三四 平重平重平重 凸形 极限3004501400250450100 一般45007002000400700200 凹形 极限20004501000250450100 一般30007001500400700200 最小长度703550253520 设V804060304020 膨 陕 藐 醒 蜂 背 匙 谤 铁 款 篇 希 鞍

23、酒 罕 卡 屋 睁 腾 侥 汉 慰 考 篡 屹 金 伸 鲜 弛 嚼 榔 孩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作业: 1、已知i1=+0.06, i2=0.045,变坡点的桩号 2+600,高程185,R=700求曲线内每隔10M 的设计高。 2、已知i1=0.09, i2=0.015,变坡点的桩号 5+450,高程503.84,R=1500,求曲线内每隔 20M的设计高。 3、已知i1=0.09, i2=0.03,变坡点的桩号 0+360,高程207.80,R=500 求曲线内每隔 10M的设计高。 见 潦 色 俯 娶 苹 教 慑 辨 妮

24、 言 龙 蚁 勋 孩 竹 拌 叭 裔 卒 扛 观 剐 蹿 众 秽 于 烽 耐 飘 华 胸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第六节 纵断面线形及其与平面线形的组合 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素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素:是从汽车动力学出发的最低要素,只 宜在工程受限情况下采用。条件允许时应选用比前几节讲的最小 值大得多的指标。 在技术经济适宜的情况下,还应顾及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 要求(保证行车有足够的安全感;舒适感和视觉美感。 一、纵断面线形组合 1、纵断面线形应适应地形并使其平顺,避免起伏坡。 2、纵坡起伏不宜过大或过于频繁,尽力避免采用极限纵坡。 缓坡

25、宜长,陡坡宜短 对坡度、坡长、缓和坡段的规定 越岭线将最陡的坡放在山脚,近垭口处纵坡放缓(保视距) 连续升、降坡时要避免反坡。 3、避免只能看到近处和远处,而看不到中凹处(直线段) 引起视觉中断和不安,以增大土方控制。 4、避免断背竖曲线(直线太短) 层 褐 碌 伊 舞 贺 碱 堂 康 缔 袒 制 嵌 耘 达 没 凛 埔 乖 惰 矽 袁 矩 骡 未 桅 职 议 万 椎 纪 棍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宁可改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 视线不顺畅,直线好像浮在上面 稽 多 翰 叼 才 蚤 抉 炳 铣 撒 橙 脊 坞 厦 气 梁 獭 涯 狸

26、 林 馋 白 邯 吏 玄 莲 铱 疡 术 蕴 块 画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二、纵断面线形与平面线形的组合 基本原则: 1、视觉要自然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保证视觉连续性连续性 。 2、平纵指标应大小均衡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心理上保 持协调。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合成坡度,以利排水和安全。 哲 猜 班 渠 违 驯 厘 班 况 浦 每 滥 饵 萄 育 方 润 邵 宝 耶 浪 眷 眠 柳 佣 诚 镐 哨 羔 伐 枝 撮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一)竖曲线与平曲线的组

27、合 (1)平、竖曲线大半径时,使平、竖曲线重合,并平大于竖。 优点:有利于视线诱导;有利于行车的安全;线性舒美。 平曲线比凸形竖曲线长度(一端)大20100M。 当平、竖R较小时,不得重叠组合。 车速 120 100 80 60 40 30 20 平R 1000 700 400 200 100 50 50 竖R 15000 10000 5000 2500 2000 1500 1000 (2)避免将小半径平曲线起(终)点,放在竖曲线顶部或 底部,不宜竖曲线顶部设在反向曲线拐点处。 (3)平、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1:1020) 一个长平曲线包含二个竖曲线,或一个长竖曲线包含二个 平曲线都不是理想

28、的组合,视觉上别扭,平、竖曲线重合时 半径之比为1:1020。 矣 旁 衬 煽 鼻 叮 众 酉 抨 绒 葬 初 梗 懒 翌 仿 截 怔 歹 蜒 氰 蚂 期 少 镶 谋 了 页 凛 姬 纸 碌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4)若组合无法得当,且二者半径都小于界限值, 则将平、竖曲线拉开距离(竖曲线设在直线段上, 平曲线设在直坡上)。 (5)暗弯凸曲线 明弯凹曲线 合理 若i较大时, 暗凹 明凸 不宜 闺 四 锁 枯 斋 钞 够 节 宽 瓢 肌 怎 替 耐 崎 苹 级 情 展 择 简 箍 惧 职 笺 水 图 缘 译 竖 丽 脖 工 学

29、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二)纵断面与长直线的组合 1、直坡配合长直线:线形单调,行车疲劳,易超速行驶。 2、直线配一个竖曲线较好。 3、若直线(不长距离)配二次变坡 三次变坡 形成台阶形(驼峰、暗凹、跳跃) 为此: 只要路线有起伏,就要避免长直线,最好使平面路线随纵 坡变化,略加转折,并把平、竖曲线合理组合 尽可能避免驾驶员一眼就看到路线方向,转折二次以上或 起伏三次以上。 (三)急弯与陡坡的组合 最大合成坡度不宜大于8% 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急弯不与陡坡重叠 齐 瑶 苏 爽 遭 宜 腺 凝 瘟 厄 城 拧 铰 援 躯 燎 膝 巫 欲 妈 闭 功 了 梁 亨 锭 纬 朝 侯 世 视 涅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第七节 纵断面设计成果 本节内容自习,归纳出绘制纵断面图的步骤。 问题: 1、纵断面线形应注意几个问题。 2、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应注意几点。 3、纵断面与长直线组合应注意几点。 菏 叔 样 踌 悠 岩 段 企 攒 喻 厦 寿 舟 鸡 棘 聪 苯 玄 袖 量 泼 仿 菊 祖 弘 溃 寿 掉 膝 未 嗓 蔫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工 学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第 三 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