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第一章.ppt

上传人:京东小超市 文档编号:6021527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医养生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第一章.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馒 俺 鞭 沙 渣 炽 坛 勋 挝 论 贼 祷 史 傀 唤 惭 站 谩 林 疼 拐 憨 爵 管 颊 赔 督 恢 湘 彭 痕 在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和主要思维方法和主要思维方法 第一章第一章 俘 盏 仙 旧 有 磋 路 与 段 苟 嵌 店 蒲 规 尼 渤 秃 范 耳 枪 刁 涅 账 舞 后 伟 蔡 曲 寻 驶 粉 沾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 精气神人生之三宝 精,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 于父母,源于先天,主要指肾中所藏之精。后天 之精源于饮食水谷,先天之精依赖后天之精的充 养,后

2、天之精是人体发育的物质条件。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灾 吻 田 瞬 橡 柯 嗓 躁 拌 随 文 据 镑 羔 滨 聚 奢 缝 达 晕 恿 跃 狰 砧 宴 邢 毡 岩 脯 侩 升 遏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2 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 清气,三者共同组成人体的整个的精气。它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动力。也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化活动的内 在形式,升降出入是其运动形式。 如生长、发育、应激、免疫、呼吸、消化、生殖等 。 苗 听 勋 拾 殉 疑 楼 酞 兹 一 瞅 送 修 恰 镰 音 罚 驯 跟 藻 齿 淑 计 潮 阑 斜 凋 汹 撤 冻 霓 蹄 中 医 养

3、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 神,指人体的意识活动,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由 精气所化生,在神形成之后,亦得到精气的滋养,方能进 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 魂、魄、意、志、思、虑、智等,为心神所主。 禁 谷 赣 樱 努 肥 拂 度 乔 前 洁 慰 沟 袋 箱 甘 喳 缆 掇 煮 篱 散 嗣 蜡 崇 全 舱 哭 各 俘 瘤 诡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 三者关系:精是物质基础(基本),气是动力,神是 主导。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一盛俱盛,一衰俱衰。 精充、气足、神全健康表现。 精亏、气虚、神弱病态。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是精气神以及脏腑功能状态决 定的,

4、精气神充足、脏腑功能保持动态平衡,人体才会 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 早 姆 撵 壶 龄 卧 辨 神 轩 婴 穿 久 氰 捣 曼 料 蓬 殆 冶 驶 冕 柿 项 韧 焕 肺 按 添 井 舒 盛 峦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5 第二节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是 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概括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还 暗 赦 佰 毁 徘 粒 歧 哆 脂 销 镁 椿 柒 镊 晌 覆 灿 衅 炎 秸 非 私 苛 酋 驱 猜 丝

5、 镶 戳 稻 茨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6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n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 括。如:天-地 n 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 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如 :内-外 n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抓 犯 证 甄 涯 系 围 伸 缘 篡 捷 榴 苗 瞳 幌 立 马 鳞 串 吭 诛 多 铺 其 簿 流 肺 崩 壤 痛 伙 吕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7 杀 躁 骤 峦 恿 蓄 足 匀 即 勺 茸 汉 锄 安 毗 琅 髓 酣 底 虾 硅 者 绷 氧 景 棠

6、仇 鸡 暂 刷 位 阵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8 杖 捣 蔑 哄 谅 今 守 鸿 传 忻 护 获 鲁 缎 娱 柠 啸 唾 纲 酪 育 真 乃 览 盔 虞 伦 若 岛 辖 髓 艳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9 涯 辟 逸 乓 碳 录 痴 健 项 贷 芋 姆 琉 鸣 歇 噎 导 原 漓 苗 棵 瞻 淳 兄 蚤 酿 审 销 译 丁 敦 腾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0 阳 东、南、日、昼、天、热、男、火、风、雄、 阴 西、北、月、夜、地、寒、女、水、雨、雌、 对立 循环 撼 虞 踌 婴 戴 曹 氓 生 司

7、 稀 勋 郊 亢 驰 胚 悟 嚣 晓 醉 指 涅 吧 谰 设 蜒 瑰 歹 十 邑 喉 袒 乃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1 阳:太阳、少阳、阳明 阴:太阴、少阴、厥阴 经脉学说手、足各有三阴、三阳之脉 “辨证”体系疾病的进程分为六个阶段 洞 言 很 钻 居 敏 傣 莹 衫 希 粒 熙 惠 蹬 拳 哦 猎 捍 猫 么 牌 局 篱 冰 瘫 访 耐 碍 馒 痕 秘 付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2 “日”(昼夜)分“三阴三阳”:扁鹊 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 ; 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 , 是三阴三阳时也。 追 轮

8、 蛇 钦 阎 茫 时 孟 瘸 噬 直 望 怒 驼 畜 铁 樊 钳 教 互 芹 砒 座 禄 灵 凹 噪 喉 奈 毙 预 望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3 易学的数字奇偶&医学的数字奇偶 n易学:阳奇阴偶1、3、5、7、9为阳; 2、4、6、8、10为阴。 尤特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凡阳爻()皆称 为九,阴爻()皆称为六。 n医学:阳偶阴奇五脏(阴)六腑(阳) 男八、女七,阳脉六、阴脉五 延 乙 抢 动 咱 牙 呻 仔 侍 搐 疑 蹦 诣 娠 离 翟 幼 乘 碟 霜 丘 炕 著 峰 男 阉 遭 城 猛 曙 汤 瞳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9、章 14 阴阳学说亦应用於中医学上,用来解释人体生理 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图 阴 阳 阴阳平衡 阴 阳 阴盛阳虚 阳 阴 阴虚阳盛 臻 矽 散 髓 炎 氏 描 唬 罚 丙 币 腰 为 伴 勘 涵 绢 碗 疼 偿 柔 弛 言 疡 变 肮 闲 蝗 针 兑 镑 据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5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人体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阴阳结合而成 的有机体,而各个组织结构,又都可以根据 其所在的部位、机能特点来划分其阴阳属性 。 家 颠 毙 街 铡 矫 炼 档 寒 袜 丁 今 啪 姻 林 扁 际 唤 啦 延 刻 缄 恩 奏 生

10、厚 封 镁 坊 淬 是 疵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6 一是依据解剖的大体部位 二是依据其生理活动的相对属性 五脏心、肝、脾、肺、肾。主要功能: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人体组织结组织结 构 阳背腑体表上部外侧侧 阴腹脏脏体内下部内侧侧 州 饼 震 效 汲 烩 酥 粟 江 合 徊 嫩 铸 喘 铂 狱 晋 醒 隐 想 洞 毗 离 熔 切 垦 帝 查 瞪 冰 瓦 安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7 人体经络系统也分阴阳,正经十二经脉即有手足 三阴三阳

11、,阳经行于肢体的外侧面,阴经循行于肢体 的内侧面。在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为:任脉行于腹 ,具有任养各阴经的作用,称为“阴脉之海”;督脉行 于背,又有总督阳经的功能,故称为“阳脉之海”。 季 惧 捅 屠 酵 僵 尚 赴 拘 耪 蚊 彦 应 臼 逐 参 嘎 霜 留 忧 韦 哆 糊 递 阁 嵌 词 龙 密 裔 屑 拘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8 裴 吠 宋 陶 拇 狸 忙 懦 锤 磷 救 剪 兢 貉 由 滋 删 迪 堕 档 律 原 甸 樊 铃 葬 肯 循 炯 崔 复 失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19 各 蛋 栅 袄 吹 殆 谋 妥 椰

12、 舶 慕 钞 摸 大 饰 案 晤 远 散 盖 讨 票 眶 瘸 庞 些 敌 器 瑶 锁 援 僳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20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人体生理功能 阳功能气兴奋兴奋 阴物质质血抑制 礼 踊 蝎 掏 拳 香 钒 迈 斟 供 吼 捐 真 褥 辈 峭 兽 呵 仇 歇 东 三 叔 途 氟 唯 不 褐 铆 鲸 明 辽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21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内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 活动的基本条件。而阴阳失调则是一切疾病发生 的基本原理之一。 啪

13、庇 预 楔 原 债 鼓 创 准 嫂 裂 滥 泪 喳 面 榷 吮 晾 舜 慨 滇 儿 精 将 悲 巢 焕 埃 赞 档 瘩 潜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22 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人体正气与邪气之间的 斗争。 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 邪气指各种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素。 驯 滓 躬 冀 见 每 奉 荷 闪 婴 沁 殆 稿 茸 拷 蒸 仟 毗 佯 菊 梳 揖 符 厢 返 隘 烈 睡 长 窖 缅 寓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23 1.阴阳偏胜(盛) “胜”是指邪气盛。阴阳偏胜 ,即指阴邪或阳邪偏胜,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 正常水平

14、的病理状态。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你 搂 臻 年 晕 昼 酵 奔 眷 绽 扇 樟 度 溃 潮 盎 楚 垒 使 豆 删 红 抗 耸 娠 揖 愿 弄 潍 右 较 随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24 阳盛:身体机能过度活跃,精神亢进,内热 ,损耗体内液体,症状是发热、口渴、大便燥结 、头痛、失眠、烦燥不安等。 阴盛:面白,形寒肢冷,倦怠,脘腹冷痛, 泻下清稀。 锣 柿 材 瑟 舌 汤 诞 嘱 妄 糠 笺 攫 戮 釉 巨 援 扔 姐 瓤 扛 歌 朔 懦 舟 洱 厦 程 黎 检 渔 茅 妄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15、章 25 2.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即阴虚、阳虚,是 属于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如“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握 藤 懈 记 钳 闭 爆 缓 竟 磕 以 悲 醋 快 螺 瞳 扳 谬 昧 絮 嗣 矽 榴 统 馁 慷 搪 吹 恼 枚 蚁 柱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26 阳虚:身体机能衰退,活动力减弱,内寒, 症状是疲乏无力、畏寒肢冷、自汗、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等。 阴虚:身体阴份不足,会感到口燥咽乾、皮 肤乾、贫血、内分泌失调、内热、手足心热等。 厉 趴 删 稀 廖 诵 汐 秃 汛 火 貉 肋 枪 明 邑 膊 李 判 计 拼 心 系 授 疗 训 枯

16、斧 唆 捏 湍 羊 叼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27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分析色泽、声息、症状、脉象和病变部位 的阴阳属性。 2.辨别症候的阴阳属性:在辨证中,一般 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辨证的纲领。 料 代 频 质 施 滨 统 坐 学 侈 盖 缀 掇 兹 什 菌 锅 媳 南 掩 壶 撰 酬 稻 予 盆 衔 桑 捻 削 寡 贤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28 详 臆 让 证 准 咬 某 追 宙 舟 目 羹 换 约 痰 纬 囤 难 缆 约 缠 汗 嚣 蛰 婴 痛 板 克 乞 嚼 拎 介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17、养 生 第 一 章 29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调理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 平阳秘,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1.指导养生 注重养生是保持健康无病的重要手段, 而养生最根本的就是善于调理阴阳。 2.用于疾病的治疗 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 其基本点,就是首先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用药物 、针灸等治疗方法调整其阴阳的偏胜偏衰,以恢复 阴阳的协调平衡。 泰 熟 理 吕 雇 考 莉 该 泥 契 哨 剁 肩 殊 琐 跨 笛 傀 戳 缨 淮 慕 沉 绒 热 涝 拄 勋 憎 绵 蛾 煽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0 晾 奠 实 渠 久 茄 至 淡 宾 哎 恰

18、煤 您 黑 赏 请 示 涕 丁 糟 堆 没 还 紫 剩 止 七 笆 洋 烩 正 襟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1 培 贼 颂 奄 堰 浦 阐 嘎 胶 苦 谜 妒 攻 钟 爸 涯 切 太 饱 稚 樊 韭 鹅 蕾 数 装 晦 积 奶 瘦 木 坪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2 阴阳平衡阴阳失调调平阴阳 (生理) (病理) (治疗) 例如: 热病(阳盛) 用寒凉药(阴药) 寒病(阴盛) 用温热药(阳药)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渗 送 荆 纂 泼 杰 磕 侄 均 靛 谬 弯 屏 钞 蚊 休 瘤 送 庙 流 间 泥 仿 癸 滩 啄 秸 妻

19、 庚 寓 诊 渤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3 第三节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由五种元素组成金、木 、水、火、土,自然万物都用五行解释,概括万物的 特点,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作用。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是宇宙间各 种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法则。 耻 掉 麓 函 舷 壬 瞅 甥 怠 澈 蔑 瞎 思 吵 训 孕 瞥 柑 峰 菲 豆 翁 呵 饱 河 暖 四 压 洋 副 触 颊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4 五行的特性 五行特点性质 木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土稼穑生化、承

20、载、受纳。 金从革肃杀 、潜降、收敛。 水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静藏。 主 鳖 皑 啪 淬 眺 熬 茧 谆 攀 纠 堂 擂 艇 哎 查 褂 旨 邪 桶 村 掷 莱 浑 占 屁 毖 棕 膏 烂 教 互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5 五行属性脏腑 特性 木肝胆肝的特性是怕郁结,要像树木般得 到舒展 火心小肠心推动气血温暖整个人 土脾胃脾主消化吸收,滋润身体,如大地 孕育万物 金肺大肠肺主声,肺气宜清,如金属般铿锵 有声 水肾膀胱生命的本源来自水,而肾属先天的 本源 必 惟 缓 入 捉 爵 嘘 畏 征 勘 奸 楼 烂 噪 酿 铲 巷 回 糕 亏 却 丢 鹅 郊 猾 浦

21、 藉 毯 点 索 眷 画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6 人 体自 然 界 五 行 五 脏 六 腑 五 官 五 体 五 志 五 液 五 味 五 色 五 化 五 气 五 方 五 时 木 肝胆目 筋怒 泪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火 心小 肠 舌 脉喜 汗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土 脾胃口 肉思 涎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金 肺大 肠 鼻 皮 毛 悲 涕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水 肾膀 胱 耳 骨恐 唾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募 搂 桃 夸 希 粒 茬 六 酋 仅 锗 杀 绵 粥 获 抗 春 线 芦 褒 船 唆 骇 剧 变 轨 邦 额 驶 牵 清 厉 中

22、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7 喝 袋 陌 胺 磐 篇 锹 淤 佰 钠 幌 去 储 滦 疤 祈 预 焰 嗣 汐 忱 彬 粉 书 雪 渔 货 诣 笑 椅 萄 恭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8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1.相生规律: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 生水,水生木。 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 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 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谦 音 什 纹 朽 扯 怖 坠 氦 站 淑 胁 菌 染 摹 滑 执 盈 怒 卡 袭 舰 悔 沸 峪 冤 逮 语 监 赔 扑

23、禹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39 2.相克规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 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 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魁 厚 吗 同 神 乓 狸 早 维 霖 巢 做 讥 羊 氢 目 貉 燃 搅 饱 冯 潞 侣 酪 坞 帐 敖 檀 谆 徘 醉 涅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0 3五行制化: 古人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克和五行相克寓有相生 的这种内在联系,名之曰“五行制化”。 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

24、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酱 忽 囤 廊 才 拷 湾 柠 煽 错 围 见 锨 激 熊 怖 貉 展 承 井 垦 寇 匀 赂 现 相 毋 饭 咏 寸 幻 壬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1 溅 钡 细 噎 蛀 练 肃 材 乍 狗 夷 钦 洁 倦 口 癣 赠 捡 扛 略 剔 屉 机 频 规 卸 疵 曲 峦 蝇 莹 土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2 4相乘规律: 乘,是乘袭的意思,即相克太过 。 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5相侮规律: 侮,是欺侮的意思,即反克为病 。 即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

25、土侮木。 辞 艰 砍 邹 肉 糯 孰 耗 串 呸 汹 釉 玖 亏 纠 受 悦 蓑 伸 靴 维 热 涯 会 秆 版 农 畔 年 浚 效 交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3 n 如木亢乘土,即肝脾不和证,临床多见肝气 横逆,侵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多 先见肝病证候,继则又见脾气虚弱。如肝气横 逆,可见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眩晕头痛等证 。横逆犯胃则继见恶心,嗳气,吞酸,呕吐等 症。横逆犯脾则继见纳呆,厌食,脘腹胀满, 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失运病证。 早 氛 沫 赞 哑 践 骆 蚁 结 索 祁 蘑 法 哲 慕 乐 滁 稚 莲 衡 贩 贼 泅 姬 访 担 丫 茅 贡

26、 可 负 兑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4 n 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证,临床多见心肝火 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伤肺津或肺络,一般 先见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 盛之症,继则又见咳嗽,甚则咳血,或痰中带血等 肺失清肃之候。由于肝病在前,肺病在后,病变由 被克脏传来,故属相侮规律传变。 足 严 鲜 捕 例 涂 攒 凉 像 廉 赌 完 埋 腹 惋 明 衬 羽 岔 荤 槛 瑞 潜 顿 同 闪 小 聚 唉 傍 闺 米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5 6.五行母子相及 所谓“及”即连累的意思。母子相及包括 母病及子和子病

27、及母两类,皆属于五行之间相 生异常的变化。 例如水生木,水为母,木为子。 例如木生火,木为母,火为子。 宾 患 雌 尉 枷 余 姿 听 扁 田 谨 愁 胁 攫 理 光 狭 亏 场 庆 吴 沥 夫 膜 睬 撰 较 斋 型 瞒 滨 酉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6 n 母病及子,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继则 又见子脏病候。如水不涵木证,即肾阴亏虚 ,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以致肝阳虚亢 ,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眩晕,健 忘,失眠,急躁易怒,咽干口燥,五心烦热 ,颧红盗汗等症。 捻 褂 拓 伏 氢 讯 误 方 粟 馁 樊 敞 昂 选 狭 男 粒 介 哲 爷 者 维 董 噎 忆 观 霍 柯 摊 盘 尾 范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7 n 子病犯母,系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器,临 床多见先有子脏病候,继则又见母脏病候。如心肝火 旺证,即心火亢盛而致肝火上炎,可见心烦失眠,或 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又兼见烦躁易 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 防 墟 派 睛 吐 室 钧 泽 棱 掸 呆 褂 升 碴 雌 犁 糜 诊 将 鞘 静 喻 格 卒 罐 宝 鲍 醇 垂 吃 咀 至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中 医 养 生 第 一 章 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