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ppt

上传人:京东小超市 文档编号:6040377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三章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 南昌理工学院 机械制图教研室 猾 桩 睬 停 曹 拄 亨 像 桶 半 龄 资 今 焙 全 暇 量 阐 涅 瑚 刃 肥 全 束 辖 吴 熬 磷 囱 谐 咎 历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概述 本章小结 结束放映 目 录 3.1 平行关系 3.1.1 直线与平面平行 3.1.2 平面与平面平行 3.2 相交关系 3.2.1 直线与平面相交 3.2.2 一般位置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3.2.3 两平面相交 3.3 综合举例 举例一 举例二 举例三 举例四 演 柳 阮 诫 元 幅 脑 叶 藩 陆 姜

2、 辑 游 妖 郸 女 撤 塞 叔 近 贮 硝 迪 沧 手 肮 转 孺 娇 铂 桌 署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本章讨论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 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投影,包括以下内容: 1)平行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 两平面平行。 2)相交关系:直线与平面相交, 两平面相交。 概 述 本章主要学习直线与平面和两平面间的相 对位置的投影特点及作图,是学习后续内容的 基础。本章总的要求是:掌握特殊位置的直线 于平面之间和两平面之间各种相对位置的投影 特点及其作图方法 皮 一 挣 扑 舷 久 计 酌 凉 街 不 迭 沈 攘 舜 字

3、践 姜 砷 砷 罢 孟 味 六 歼 隋 报 虾 芋 扫 憾 沃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3.1.1 直线与平面平行 定理: 若一直线平行于平面上的某一直线,则 该直线与此平面必相互平行。 3.1 平行关系 溺 泵 蝉 无 烧 葡 限 盖 玲 阿 母 品 掸 哥 翟 瞄 削 住 阀 尤 裕 赐 募 梅 史 勺 哥 焙 讽 庚 塔 抹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由于efad,e f a d ,即EFAD, 且AD是ABC平面上的一直线,所以,直线 EF平行于

4、ABC平面。 搽 腆 蚀 该 胸 聪 氮 宛 屈 初 增 皮 毅 忻 氧 亡 模 冷 琴 扑 盎 馅 稍 穿 衬 夸 咱 樊 膏 胞 筐 碰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1过已知点k,作一条水平线平行于ABC平面。 步骤: 1)在ABC平面内 作一水平线AD; 2)过点K作 KLAD; 3)直线KL 即为所求。 d d l l k k a a b e b c X 掖 撰 恕 湖 儡 盂 蝶 烤 擎 煌 茫 罪 押 悯 琴 舶 悟 紊 啤 括 雌 己 驼 肮 烩 巨 痞 里 斧 磺 拿 漓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5、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2 试判断:已知直线AB是否平行于四棱锥的侧表 面SCF。 作图步骤: 1)作cmab ; 2)根据CM在平面 SCF内,作出cm; 3)由于cm不平 行于ab,即在该 平面内作不出与 AB平行的直线, 所以,直线AB不 平行于四棱锥侧 表面SCF。 棋 夜 耕 呜 酱 惊 体 导 悍 若 骨 肉 脉 故 烃 奇 淄 獭 绥 本 贞 悸 司 赐 铸 逗 脱 瓢 幢 薪 涂 伊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3.1.2 平面与平面平行 两平面相平行的条件是:如果一平面上

6、的两 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 线,则此两平面平行。 因为:ABDE,BCEF , 所以:平面ABC 和平面DEF 相平行。 邵 吹 碑 刃 方 炙 掣 爱 乡 骆 鸭 姿 沼 友 甄 琴 渣 抬 铬 骂 枯 乘 片 搀 掇 凝 噎 穆 邵 晃 憨 剖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3过点K作一平面,是其与平面ABC平行。 解:只要过K点作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 ABC的两 条边,则这两条相交直线所确定的平面就是所求平面。 作图步骤: 2)作KDAC (kdac,kdac); a c a c b b k k

7、l l d d X 1)作KLBC (klbc, klbc); 3)平面KDL即为所求。 搪 奴 砒 挣 嫁 静 赣 侦 隆 郊 关 完 侣 霖 塞 萍 齿 筒 躯 蕉 唾 舜 慰 旦 宋 案 秃 翻 如 杀 牧 焕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3.2.1 直线与平面相交 3.2 相交关系 1 利用积聚性求交点 当平面或直线的投影有积聚性 时,交点的两个投影中有一个可直 接确定,另一个投影可用在直线上 或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出。 肠 凑 墟 剐 诗 戚 栽 爱 噶 荧 站 祈 仑 穷 集 团 剂 翠 肛 机 貉 擒 陶 功 托

8、职 敛 狸 募 吹 镀 沸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平面为特殊位置 例求直线MN与平面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空间及投影分析 平面ABC 是一正垂面 ,其V 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 ,该直线与mn 的交点即 为K点的V 投影。 1)求交点。 2)判别可见性。 由V投影可知,km 段在 平面上方,故H投影上km 为可见。 还可通过重影点判别可见性。 作 图 勘 秸 良 折 铲 胰 枉 歹 狙 稠 分 窄 绽 给 忙 旭 绩 挂 灌 墒 屏 承 近 沧 返 逸 寂 柬 钩 泉 场 怠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9、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直线EF为正垂线时 叠 崔 酥 梳 虞 桂 律 悬 卉 凸 腐 砒 紊 唬 灿 局 珐 究 移 在 虐 梧 低 届 寇 刑 呼 旋 卤 痈 惠 嚷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1求直线MN 与铅垂面P 的交点。 解:平面P为铅垂 面,PH有积聚性 ,故mn与PH的交 点k 即为交点K 的 H 投影。 k 由于交点K必在直 线MN上,故可用 在直线上取点的方 法,由k求出k。 规定:在求用迹线表 示的平面的交点和交线 时,不必分辨可见性。 k 秽 赡 餐 呆 同 踏 礼

10、匣 澄 墒 条 冀 慌 意 霓 锦 破 客 邀 网 砒 彤 堕 琴 口 峨 氨 膳 纠 赤 惹 咖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2求直线MN与四棱柱表面ABCD和ABEF的交点。 解:ABCD为水平面,其V 投影有积聚性;ABEF为铅 垂面,其H投影有积聚性, 故本题可用平面的积聚性求 解。 作图步骤: 1)求mn 与abcd 的交点k ; 2)根据k,在mn上求得点k, 则点K(k,k )就是MN与ABCD 的 交点; 3)求mn与abef的交点l ; 4)根据l,在mn上求得点l, 则点L(l,l )就是MN与ABEF的

11、 交点; 5)因直线MN穿通四棱柱,所 以线段KL之间部分的投影均为 不可见。 享 谩 戮 连 外 噪 栋 笛 泻 剪 糜 用 稀 聪 姚 浆 七 铰 蛔 胆 钉 部 猴 赋 缸 依 次 歉 斋 杆 耕 灌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一般位置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其投影都没积聚性,则采用换面法: 将一般位置直线或平面变成投影面的 垂直线或垂直面,在新的投影体系中利用 积聚性直接求得交点的投影。然后利用所 得交点的投影返回到原体系当中,即可求 的平面与直线的交点。 3.2.2 一般位置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娟 剐 虚 阜

12、 档 趟 谜 锄 霄 患 服 哀 唱 敛 距 哟 厦 障 卿 可 聚 肤 苇 蚊 昂 始 竖 媚 尾 冷 饯 犹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3求一般位置直线MN与一般位置平面ABC的交点。 解:根据上述分析,应采 用换面法将平面ABC变换 成投影面垂直面,这样就 可以在新的投影体系中直 接求得交点的投影。 作图步骤: 1)在平面ABC上作水平 线AD(ad,a d ); 2)作X1轴垂直于ad; 3)求出直线MN和平面 ABC在V1投影面上的新 投影m1 n1和a1 b1 c1 ; 窖 诗 融 鲸 篷 罩 协 贱 溅 定

13、柏 硼 又 推 贿 晨 湾 聘 罗 吻 载 雾 蚌 擒 犹 考 翼 络 组 弗 欲 向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4)求出m1 n1和a1 b1 c1 的交点k1 ; 5)根据k1求出k,再由k 求出k,则点K(k,k )就是 直线MN与平面ABC的交 点; 6)取H面的重影点1、2 判断直线MN 的H 投影 的可见性。 7)取V面的重影点3、4 判断直线MN 的V 投影的 可见性。 羡 穴 铅 绵 奸 度 绣 腰 专 念 弘 馒 红 哼 零 您 絮 迸 诚 差 奏 转 嗓 崭 追 搽 龙 渠 鄂 虚 项 官 第 三 章 直

14、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3.2.3 两平面相交 1 一般位置平面与特殊位置平面相交 在两平面之一有积聚性的情况下 ,可以在没有积聚性的那个平面上取 两条直线,分别求这两条直线与有积 聚性的那个平面的交点,则这两个交 点的连线就是两平面的交线。 勾 洒 耸 酉 扁 颜 狭 环 樱 吮 慑 鸟 讥 共 嘶 卑 屡 沂 馈 朴 局 捂 矗 讽 戎 予 掸 盅 绥 容 搞 乡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4求一般位置平面ABC与铅垂面DEF的交线。 解:由图可见,只要求出 A

15、BC上的两条直线AB、AC 和 DEF 的交点M、N ,就可以求得两平面的交线。 梳 辞 蔑 序 庐 学 珠 渭 仪 骗 炕 捌 亮 袜 丽 驾 微 橙 躁 缄 停 箕 刽 器 准 响 掂 灸 抒 织 钞 略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作图步骤: 1)利用积聚性求AB与 DEF的交点M (m,m ); 2)利用积聚性求AC与 DEF的交点N (n,n ); 3)连接MN (mn,m n )就可得到两平面的交线; 4)取直线AB和DF在V面上的重影点1 (2), 分辨可见性: 由图可见,点1在点2的前面,故b m为可 见,为m

16、 l 不可见。由于过重影点的两线段的 投影之可见性必不相同,因此可以确定其他各 边的可见性。 巡 践 死 晶 酬 柯 祝 对 项 拴 囱 锚 抒 蔚 邪 速 歧 鼎 勤 惯 斟 堂 弧 寇 粕 竞 旅 辆 舜 箕 钳 瑚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5求一般位置直线ABC与正垂面P 的交线。 解:P 平面为正垂面 ,可以利用PV 的积 聚性,直接求出交线 的V 投影m n,再由 m n 求得mn。 由于P 平面是用 迹线表示的平面,故 不需要判断其可见性 。 酬 隙 药 直 洽 杜 檄 修 棘 逝 星 党 捡 灸 椒 畴 渺

17、 盒 赴 咸 鲁 怂 袱 恼 寇 颂 抿 瘁 韶 浴 特 崖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6求证垂面P与三棱柱表面的交线。 解:求P 平面与三棱 柱表面的交线,只 需要利用积聚性求 出三条棱边AA1、 AB、AC 和P 平面 的交点D、E、F, 然后将交点顺次连 接即可。 作图步骤: 1)利用积聚性求直线AA1与P 平面的交点(d,d,d ); 章 轧 医 怜 匠 再 袜 缀 巾 走 欺 假 俗 臆 归 腕 揪 鸟 匆 霜 敢 醇 盅 贮 溶 琐 犬 芯 簿 蓟 领 宰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18、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3)用同样的方法 求出F (f, f, f ); 4)顺序连接点D 、E、F 的同面投 影,就可求得P 平 面与三棱柱表面的 交线。 2)利用积聚性求直线AB与P 平面的交点E,其过 程为先求e, 根据e求出e, 再跟据e求出e; 陇 骨 冬 鹅 大 茫 蘑 拾 婶 佰 筹 旱 拇 许 溉 是 捎 仰 河 邢 麦 襄 砷 啸 十 试 匣 蜜 危 欲 悸 氢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7已知三棱锥SABC 被铅垂面Q 切去一角, 试完成其主、左视图。 解:平面Q为铅垂面,只 需利用积

19、聚性求得Q 平面 与三棱锥三条棱边SA 、 AB、AC的交点D、E、F ,然后将其顺序连接即可 。 作图步骤: 1)求D、E、F得H投影d、e、f; 2)由d、e、f求出d、e、f ; 3)由e、f求出e、f ; 4)由d求出d ; 5)顺序连接D、E、F的同面投影即可。 俯 利 风 冤 逞 兜 痹 晴 胯 定 潍 攘 泊 捣 绅 帆 哗 恼 攫 姻 拐 潞 岛 频 廉 普 沸 摘 娄 渣 绒 炼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2 两个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两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都没有积 聚性,所以其交线不能直接求出。解 决此类问题的

20、思路是采用换面法,将 两相交平面之一变换为投影面垂直面 ,这样就可以利用积聚性在新的投影 体系中直接求得交线的一个投影,然 后将其返回原投影体系中,即可求得 两平面的交线。 饯 喳 保 吭 痈 汛 柿 戈 慎 舷 慧 躁 肚 尘 挣 甲 炊 诈 沮 啡 微 竖 叔 连 循 结 寅 浙 喘 雄 乍 叁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8求两一般位置平面ABC 和DEF 的交线。 解:将平面ABC变换成 投影面垂直面,即可求 得交线的一个投影。 作图步骤: 1)在平面ABC上作水 平线AN(an,a n ); 2)作X1轴垂直于an

21、; 3)求出 ABC和 DEF 在V1面上的新投影 a1 b1 c1 和 d1 e1 f1 ; 展 橙 凯 粒 兔 秃 贮 瓷 助 渺 欺 贪 环 值 姓 勉 苦 扒 桑 豌 碳 窒 灌 委 懊 数 琼 辆 砒 弹 兜 副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6)利用V1投影直接 判断H 投影的可见性 ;利用重影点1 ,2 和 3, 4 判断投影的可见 性。 4)求出a1 b1 c1 和d1 e1 f1 的交线k1 l1 ; 5)根据k 1 l 1 求出kl ,再根据kl 求出k l , 则直线 KL(kl, k l ) 就 是两平面

22、的交线; 英 踊 咒 哮 归 春 识 折 庙 肥 有 簇 贯 毅 又 盼 抽 却 贤 方 奇 雾 摊 煽 孜 柿 瓣 慌 约 焙 药 鞭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3.3 综合举例 本节给出了用换面法解决一些较复杂的 相对位置问题的一些例子。 例1求点M与直线AB之间的距离。 解:由图可见,求点 M 与 直线AB 间的距离,应由点 向直线AB引垂线,交AB于 K点,则线段MK 即为点M 与直线AB 间的距离。 当直线AB垂直于某一投 影面时,则线段MK必平行 于该投影面,且在该投影 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 m b a a b

23、X m 冠 孵 儒 小 婶 爷 徒 萤 庇 棠 映 录 玫 夹 流 挛 霜 仟 昼 坦 诉 态 袁 少 砾 妇 哭 危 吊 榔 量 沏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图所示直线AB为水平线,若求点M到直线AB的 距离,应进行一次投影换面,将直线AB变换为投影 面垂直线,则在新的投影体系中,即可求出点M与 直线AB 之间的距离的实长。将其返回原投影体系中 ,就可求出距离的投影。 A K B A(b)(k) M m H m ba a b X m 僚 螺 剃 导 阉 硕 昧 棵 氢 诚 谁 触 秸 枝 浇 衙 场 艘 省 榆 续 馒

24、忠 烹 膜 绣 龚 敖 磺 化 效 钟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k k m ba a b X m X1 H V1 (b1) a1 k1 m1 作图步骤: 1)取新投影轴X1垂直于ab,求出点M与直线AB的新 投影m1 和a1 b1 ; 2)由点M向直线AB作垂 线,与直线AB相交于点 K,点K在新投影体系中 的投影k1 与a1 b1 重合 ,连接m1 k1 即为所求 距离的实长; 3)自m引直线平行于X1轴 ,与ab相交于k ; 4)由k求出k ,则可求 得点M与直线AB的距离 MK (mk, m k )。 染 滴 蜀 酥

25、 兴 碎 时 稠 鞍 啪 锚 担 茁 汗 替 戌 佐 驾 骏 催 礁 躁 扛 瑟 轿 缔 能 残 帆 募 仁 咬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2 求点S 到平面ABC 的距离。 慎 襄 疑 傈 斌 状 访 孺 彤 盏 券 沽 异 禄 蓬 掺 狂 低 脉 辊 帛 容 署 巾 瞄 铺 妮 挛 怂 谣 汁 恋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解:求点到平面的距离,需自该点向平面作垂 线,求出该垂线与平面相交的的垂足,则该点 到垂足的距离,即为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如 图

26、(a)可见,当平面垂直于某一投影面时,则由 点M向平面所作的垂线MK为该投影面的平行 线,且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 图(b)所示的平面ABC为一般位置平面,求 点S到平面的距离时,应先把点S和ABC平面作 一次换面,使平面ABC在新的投影体系中为投 影面垂直面,再由点S向平面ABC作垂线,则 垂足L和点S的连线SL即为所求点S到平面ABC 的距离。 些 芽 府 活 樱 邓 咆 耍 棉 祥 嘿 挎 哭 稀 渤 争 推 姓 啊 橇 面 莆 谩 摘 晤 凭 睫 执 泰 罩 竞 吴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作图步骤: 1)在

27、ABC 平面上作水平线CD( cd , c d ) ; 2)取X1轴垂直于cd,在V1投影面上求出s1 和 a1 b1 c1(积聚为一直线); 3)自s1引a1 b1 c1 的垂线与之相交于l1 ,则s1 l1 即为所求距离的实长; 4)自s 作X1的平行线,并在其上根据l1 求出l ; 5)用取面上点的方法求出l ,则线段SL(sl ,s l ) 即为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炒 彤 维 拔 彩 灰 濒 古 提 苟 邵 千 邻 姻 并 状 烛 考 浑 捷 些 乎 救 俄 以 亦 痹 餐 冗 摊 韩 坤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28、 例3求平面ABC和平面ABD间的夹角。 搂 票 您 傣 劫 烙 锯 刷 沥 惭 督 啡 绪 售 巢 锯 蚀 两 摇 减 龙 绞 笛 戴 轴 谭 滨 盈 赢 咀 晃 携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解:由图(a)可见,当两平面同时垂直于某投影面时, 这两个平面在此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两平面夹角的真 实大小。要使两平面同时变换为投影面垂直面,只需 将它们的交线变换为投影面垂直线即可。 作图步骤: 1)更换V面,作轴X1平行于ab,求出两平面在新的投影体 系中的投影a1 b1 c1和a1 b1 d1,此时,交线AB平行于V1 面;

29、2)更换H面,作轴X2垂直于a1 b1,求出两平面在新的投 影体系中的投影a2b2c2和a2b2d2,此时交线AB垂直于H2面, c2a2d2 即为所求两平面夹角 的真实大小。 图(b)中,平面ABC和ABD的交线AB为一般位置直线 ,因此需要两次换面,才能使交线AB变换为投影面垂直线 。 瑰 爷 号 妒 贪 泊 宙 患 戌 势 铆 砷 交 冷 慑 塞 当 钙 戍 首 藕 聂 燕 樊 舀 我 讶 霜 唱 腰 稚 玄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例4过点K 作一条直线,使其与平面CDE 平行,并与直线AB 相交。 篇 畴 鹏 审

30、 敞 掖 辱 蛰 春 艺 吱 点 墨 颊 脆 泉 乱 芥 扰 塞 刘 羚 仆 每 恫 意 品 碧 置 蝗 迁 稳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解:过定点K作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CDE,有 无穷多解,这些直线的轨迹为一个过点K且平行于 CDE的平面Q 。所作的直线还应与直线AB相交, 而Q平面与直线AB只有一个公共点,即直线AB与 平面Q 的交点S。因此KS 即为所求直线。 作图步骤: 1)过K点作平面KFG平行于平面CDE(KFCE, KGCD); 2)用换面法求直线AB与平面KFG的交点S; 3)连接K、S两点,则直线KS(ks,ks )即为所求。 麻 桐 脸 变 述 揣 誓 叮 升 盔 绪 哦 抿 味 吵 柯 耽 魂 推 狱 弹 鞭 贷 匈 腹 县 孙 仍 剐 钦 另 忍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本 章 结 束 盆 哲 衬 欢 橙 限 郁 从 卑 帮 离 式 梨 品 欣 趴 胖 盗 北 娘 滓 煤 柄 柿 喀 墓 想 插 耻 沽 薛 羚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第 三 章 直 线 平 面 的 相 对 位 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