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604707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特征码 JFsdyKteDjqenEUUzvXd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 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 们更多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 对我留下的问题以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做一下总结。并 以此作为总的课程总结。 首先第一节课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中,推荐了三本 教材,提到了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的 10 点建议同时也提了课程 的考核要求,要求有 10 篇读书笔记,2 篇研讨报告,2 篇文献 综述,1 篇课程论文和一篇课程总结。之后讨论了很传统的怎 么来界定技术的问题。从一个我们

2、无法达到的高度来看这个问 题,听起来很有味道。然后还讨论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术与 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发展的事务、国际教育技术名家给中国 的 10 句话、SNS、Second life、以及从一定高度给我们讲述了 在澳门、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参与会议和课程经历、拓宽了同 学们的视野。最后一节课讲了很实质的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 何参与学术会议和如何答辩的工具书一般的内容。自然会为许 多同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第 2 页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认识到的问题:第一节 课,焦老师在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且做笔记的时候扔下了一枚重 磅炸弹引发讨论,内容是中国学生记的笔记千篇一律。经过对 比我们发现确实是

3、一样的。但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 我们除了意识到一些人的表现欲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首先,人类交流是有情感交互 和肢体动作的。第二,课堂讲授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第 三,经过接近 20 年的基础教育(个人认为在中国,研究生以下 等级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触的仍属于基础教育范围。不属于高等 教育) ,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 60 余人身上的共性要 远远大于差异性。所以,在不到 90 分钟内,处于高度兴奋的 60 个人在同一个讲师相同的言语的手势引导下(课堂上教师有 专门的引导学生做笔记的动作和语气) ,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合适。 并且拿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

4、也不合适,原因是:第一国外 高校学生入学条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钱就可以 上耶鲁、牛津这类的世界 Top 10。学生的多样性差距;第二是 国外的大学并不规定统一的教材,上课前往往推荐接近 10 本左 右的书作为参考学习的数目。而且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所以 他们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调整自己的笔记内容。但是也不是完 全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上课的方式的。虽然焦老师设计了很多课 第 3 页 程讨论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没有被调动起来。当然 了这个问题不会很大问题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个人认为这个现 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课堂引 发讨论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所有人

5、都很积极环境乱成一团、 要么只有少数人发表言论比较沉闷。二,小组设计问题,如果 一开始就分组设计要求按小组讨论并进行辩论会好一些。三, 个人观点,这个可能与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前 几节课发言的人很积极,但是言论也很极端(缺少学科知识、 极端的偏见和一家之言较多) 。随着课程的进行,发言者被学生 看成是一种负面形象。从而导致了这种抑制。无论如何,在 60 多个年龄从 20 到 50 之间、经历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组织讨论 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推荐的书的。焦老师推荐的书,每一本都 很好。可谓都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目前学术环境十分 浮躁的情况下。我估计很少人

6、看完了乔纳森的学会用技术解决 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书都价格不菲。很多人 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带家教也不愿意翻看书多看两眼。 当然了,这一点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虽然我没有把空余的时 间用在过分的事情上,但是这个学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任 务、做项目、做作业和做汇报上。所以我没有读完我应该读的 书目。我们身边何尝不是这两种极端呢?一种是忙到不熬夜不 第 4 页 习惯,天天面对着一大堆的 deadline 头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 了什么东西就打发过去了。另一种人也忙,忙着天天游山玩水 会朋友玩儿游戏,还吵吵着生活太乏味了就此抱怨老师对自己 不好。总之现在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

7、书的人是越来 越少了。我还是赶快把自己书架上还没读完的 10 多本书趁着寒 假读一遍吧。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 SNS 和 Second Life,当然了也是我个 人不成熟的观点了。首先严格的来说 SNS 导致的网络革命已经 发生了两年, (当然了偷菜抢车位只有一年的历史) 。然而这所 有的便利之后导致的就是问题,我们迷恋 SNS 是因为现实生活 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因为 SNS 让我们上瘾,这一个问题在 上一篇博文中略有叙述,再次不再冗述。接下来是 Second Life,作为一个非职业菜鸟级游戏玩家,我不得不说 Second Life 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运用还得斟酌。 自小接触游戏到现在也

8、有 10 多年了,从 8086 机器上的编写 的鼻祖级乒乓球游戏开始发展,游戏可以分为许多种,即时战 略啊,行为养成啊,RPG 啊,卷轴式任务闯关啊,解密啊等等 等等,但是 2000 年新世纪的网络发展和游戏革命带给游戏业的 冲击,将游戏无情的分为两种: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中国人 对于游戏的态度自打最初就没有好过,如果说某人游戏打得好, 第 5 页 放到台面上往往大家都会嗤之以鼻。认为他一定不务正业吊儿 郎当肯定没有正行。那么前一段杨某教授又对于玩儿魔兽的未 成年儿童进行了“电击疗法”和“封闭训练”还搞出了不少流 血牺牲,并托词说是因为孩子本来就是问题儿童,不服从管教 造成的。我们就两个方面来

9、看一下 second life 在教育应用的 可行性: 从游戏历史上来讲,second life,是虚拟人生的一个网络版 本,是前面说过 2000 年的网络游戏昌盛导致单机游戏没有市场 的一个必然结果。而虚拟人生这个游戏,属于行为养成的游戏。 的目的在于让人在现有的生活下建立另一种不存在的虚拟的人 物,和爱情养成游戏还有城市建设类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虚拟人生这类游戏本身就是小众群体能接 受的类型。而它的网络版本并不能规划为成功的网络游戏,而 从某些角度上来看,游戏广告本身就是对于游戏者的一种讽刺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钱没有相貌没有成就的庐舍们在网络上 可以来找到相应的安慰了

10、。这一点是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 我个人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因。而游戏的自由度过于宽泛也会导 致游戏者的迷失,什么都能干还不如什么都不干。 而根据中国国情来看,我们国家的学生人群可以按照很多层 面划分,那么现在就把他们分成两种层面:玩游戏的和不玩游 第 6 页 戏的。前面我们讲过,中国人打内心并没有接受游戏自身是一 种娱乐这种观点。我在大学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同学跟我 立志:我大学四年一定不买电脑,我买电脑也不玩儿游戏,不 聊 qq。最终在帮别人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见她们真的实现了自 己的诺言:一回寝室三四个人围在电脑前面上校内,争着抢着 要踩别人页面。当然了,这不属于玩游戏的范围,但是这养的 放松和减压确实不如玩游戏来的更爽快和高效。言归正传,我 们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在评论游戏,学习游戏的两个极端对于他 们来说都不适合,要不就是玩这些游戏太堕落了,要么就是玩 这么没意思的东西还不如看书去。那么对于玩游戏的群体来说, 两种游戏的哪一种都没有针对娱乐设计的游戏的趣味性高。所 以也是不适合的。我们发展不出学习游戏并不在于游戏架构或 者设计的问题,其本源还是认为学习和游戏并不是一种整体。 而是相对立的,是互不接纳的。 就我学英语的经历来言,我认为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能 比单独玩一个英文 RPG 更锻炼快速阅读能力和单词量了。想锻 炼打字速度?上网跟别人聊天去,想扩展自己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