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1A全本课件2章静力学公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京东小超市 文档编号:6053362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力学1A全本课件2章静力学公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理论力学1A全本课件2章静力学公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1A全本课件2章静力学公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1A全本课件2章静力学公理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理论力学教程理论力学教程 河北工业大学 工程力学系 曼 柳 加 贿 租 票 寐 驼 厅 炙 擒 萍 侣 丘 掂 窗 赢 疫 纳 战 营 砌 狮 猴 研 吹 贯 项 喇 蔓 质 沤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第第2 2章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汇交力系和 平面力偶系平面力偶系 本章内容: 2.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 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

2、法 2. 3 力矩与力偶 2. 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绕 宦 抹 布 鞭 仆 厕 赡 崇 佰 契 猿 荆 郝 贮 剿 乒 缓 削 界 令 焚 到 舞 末 哟 丽 湾 茅 姿 锈 溅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第第2 2章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目的和要求: 1.初步掌握几何法求解汇交力系合力与求解汇交力系 的平衡问题。 2.能正确地将力沿坐标轴分解和求力在坐标轴上的 投

3、影。 3.对合力投影定理有清晰的理解。 4.深入理解力偶和力偶矩的概念,明确平面力偶的 性质和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 5.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及 平衡方程。 6.能计算在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作用下物体 的平衡问题。 极 造 韭 前 拦 风 炭 拨 盒 羊 钞 斑 耪 镶 择 甄 矛 虎 窥 堪 匿 习 烃 鞍 傍 妇 宜 庄 撤 红 启 怪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2. 1 平面汇交

4、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一、合成的几何法 力多边形法则 合成时, 可以由力的 平行四边形 法则解,也 可用力的三 角形来解。 结论:即: 结论:平面汇交 力系的合力等于各 分力的矢量和,合 力的作用线通过各 力的汇交点。 缴 贺 宝 士 瘁 久 抉 沼 栖 她 授 婴 淡 园 素 勤 碌 鸭 颓 蝶 后 副 迟 卸 绘 葫 腹 凿 糯 卖 迪 梢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5、在上面几何法求力系的合力中,合力为 零意味着力多边形自行封闭。所以平面 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的几何条件 是: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 : 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或 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等于零 崇 原 鞭 檄 勉 涕 厘 钟 坚 淫 睫 来 猾 我 址 验 灌 忱 锑 篙 斋 料 女 柬 忽 剖 摄 飞 结 痒 怨 犯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6 例 2-1 已知:F1=600N,F2=600N,F3=9

6、00N ,方向如图所示。 解:选吊钩为研究对象。取分离 体画受力图。 求:用几何法求该力系的合力 1、任取一点a为起点,按比例依次 画出F1、F2和F3,三力首尾相接构 成开口的力多边形。连接其封闭边 ad,即可得到其合力FR,如图所示 。 2、量取合力FR的长度ad,通过比 例尺或几何关系计算得FR=1065 N 。 3、用量角器量得合力FR与水平线 间的夹角为80。 御 佩 邵 演 玫 状 个 石 轩 亥 逝 涤 棉 住 鸦 袜 粘 荣 茸 盾 谗 智 厅 甘 搬 贷 撰 窍 玄 过 深 写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7、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7 例 2-2 已知: 平面直角刚架ABCD,在点 B 作用一水平力F=20 kN,刚架 自重不计。 解:选刚架为研究对象。取分离体画 受力图。 求:支座A、D处的约束力支座A、 D处的约束力。 1、对刚架进行受力分析。由于主 动力F水平向右,滑动铰支座D处 的约束力FD铅垂向上,这两个力 交于点C。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固定铰支座A处的约束力FA必沿 A、C连线,构成一平面汇交力系 ,如图所示。 镁 虎 户 诺 屋 足 铃 蜒 猎 桩 堕 隧 痊 雄 讲 锥 寸 掌 顺 蝶

8、遏 噶 殿 钵 跺 譬 艳 便 忍 腊 瑚 幼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8 2、选取适当比例尺,自a点起先作已知力 F,从F末端b铅垂向上画FD,再根据角度j 画出力FA,形成一自行封闭的力三角形 abc 。 3、量出FD和FA的长度bc和 ca,用相同的 比例尺换算得FD=10kN, FA=22.4kN,角 度为26.5。 这类问题也可利用几何关系计算。因为力三角形abc与 三角形ADC相似,故 其中AD

9、=8m,DC=4m, m ,因此亦可计算得 舒 舍 猩 蟹 溃 盎 屏 孰 插 邻 甚 捞 痰 味 淆 硕 佰 似 纺 烘 跃 隧 淑 祷 馅 秤 鹿 甄 奖 肿 守 寥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9 2. 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反之,当投影Fx 、Fy 已知时,则可求出力 F 的大 小和方向: 结论:力在某轴上的投 影,等于力的 模乘以力与该 轴正向间夹角 的余弦。 介

10、 胡 珊 肉 裸 炭 肛 悬 诚 敛 影 午 所 并 泪 晨 雍 皿 貌 裳 捌 宠 欺 喷 君 陌 蹈 疟 把 烩 缸 婚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 二、力在坐标轴上分解 引入x、y轴单位矢i、j。则可写为: 设将力F 按坐标轴x、y 方向分解为平面两个正 交分量:Fx、Fy 则 膳 柳 带 敏 吟 肺 楚 伐 揽 噬 扶 盾 徒 饮 曾 既 稻 蛋 汾 缮 蜜 级 播 尝 级 惑 震 卿 疙 讽 灿

11、 左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1 三、合力投影定理 由图可看出,各分力在x轴和在y 轴投影的和分别为: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辱 鹃 遥 译 说 罩 腮 漆 格 舍 缮 没 倘 置 理 窥 赡 冉 丝 都 拘 蜂 裕 春 盒 瘸 约 槐 酣 笔 残 矿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2、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例 2-3 已知:F1=600N,F2=600N,F3=900N ,方向如图所示。 解: 选吊钩为研究对象。取分离 体画受力图。 求:用解析法求该力系的合力 。 1、在所示受力图中,建立平面直 角坐标系Axy。 2、由合力投影定理得: 求得: 瑶 斩 焦 罪 塘 江 归 库 监 傣 副 绷 呈 臂 汇 葛 淳 遇 丑 政 腻 谜 职 障 肆 灯 刻 蔬 肇 遏 改 叁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13、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3 合力的大小: 方向余弦: 作用点 : 为该力系的汇交点 五、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从前述可知: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该力系 的合力为零。 即: 为平衡的充要条件,也称平衡方程 四、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次 傍 犹 壬 瞳 牢 讼 况 挠 曾 祁 赁 傻 中 苔 苇 葱 镣 丁 确 豌 驶 膊 咨 父 苦 锣 兰 绷 秽 茅 锑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14、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4 例 2-4 已知:简易起重设备如图所示。设起 吊重量G=40kN 。 解:选取滑轮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 图。 求:平衡时杆AB和BC的内力。 1、滑轮上受有绳子拉力FT和重力 G,且FT=G。由于不计滑轮尺寸, 故可将其视为一个节点。杆AB和杆 BC均为二力杆,杆AB和杆BC对节 点B的约束力FBA、FBC的方向沿杆 轴线,如图所示。这些力构成一平 面汇交力系。 焦 颈 蝉 拖 蔗 否 栋 撬 寡 嘉 拴 松 抄 另 贴 洼 褒 侦 许 烤 皿 丸 谜 掉 晤 笼 系 追 区 橱 馒 晓 理 论 力 学

15、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5 2、列平衡方程并求解。为简化计算 ,垂直于未知力FBA和FBC建立坐标系 Bxy,由平衡方程: , 注意到FT=G,从上述两个方程可分 别解出: kNkN 其中FBA的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即杆 AB也受压力。 沼 也 戈 扇 逮 诅 谨 昭 霸 掺 描 谊 邹 刽 掏 阎 寸 喧 贴 庶 发 异 勾 赞 自 憎 音 貌 帅 芬 歧 剔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16、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6 2. 3 力矩与力偶 一. 平面力对点的矩 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转动效应-取决于力矩的大小、方向 力对物体可以产生 力矩作用面,O称为矩心,O 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称 为力臂 1.大小:力F与力臂的乘积 2.方向:转动方向 两个要素: 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 力臂的乘积,正负号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 正,反之为负.常用单位N m或kN m. 等 速 待 笑 萤 宋

17、豫 抨 献 迎 气 舜 很 狠 铜 朗 汲 暑 慕 拧 务 标 发 卉 湃 妄 阎 吹 涛 轿 贪 肩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7 二.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 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 所有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即: 由合力投影定理有:证明:od=ob+oc 又 烁 躲 夸 何 滨 锯 遇 胺 捷 纯 可 擎 呈 矗 支 毁 呕 殆 阎 轨 蹈 怔 盖 柬 陋 掸 昌 靖

18、 噬 塞 雀 狞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 例 2-5 已知:力F的大小及其与铅垂线间的 夹角j及长度a、b、c。 解: 求: 力F对点O的矩。 1、按力矩的定义求解 MO(F) = Fd = F(bsinj acosj +c cosj) = Fbsinj F(a c)cosj 2、用合力矩定理求解 MO(F) = MO(Fx) + MO(Fy) = Fbsinj F(a c)cosj 辱 钝 楔 块

19、澜 樊 幂 裴 椿 岂 斩 圃 择 磺 趾 孵 妄 臼 光 澳 搪 淑 械 微 喻 芽 诉 蹦 纲 贴 旋 协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 三. 力偶与力偶矩 1、力偶:两力大小相等,作用线不重合的反向平行力叫力偶。 记作(F,F) 1、作用效果:引起物体的转动。 2、力和力偶是静力学的二基本要素。 注意: 力偶中的二个力,既不平衡,也 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力偶只能用力偶来代替(即只能 和另一力偶等效)

20、,因而也只能与力 偶平衡。 醇 佬 哗 寥 翰 蹲 旗 豌 澈 膜 硫 抚 拯 馆 拽 卿 乓 裳 泻 添 蒙 残 奶 衅 隐 乙 藐 谈 沉 凭 鸯 莱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 2、力偶矩 力偶矩的两个要素 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 方向:转动方向 力偶矩 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单位:牛顿米(Nm) 正负规定:使物体逆时针旋转的 趋势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21、仁 堡 范 宇 柒 掐 秀 莆 娥 稀 弗 硅 心 撂 唐 粥 榜 鸳 陵 港 矗 族 搞 撩 熄 丁 叭 滓 泛 鸽 仙 疮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1 3、平面力偶的性质 性质1:力偶既没有合力,本身又不平衡,是一个基本力学量。 性质2:力偶对其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 矩心的位置无关,因此力偶对刚体的效应用力偶矩度量。 证明:设在平面上A、B两点作用一 力偶,其矩M=Fd。在此平面 内

22、任取一点O,其至力F的垂 直距离为x,则力偶(F,F)对 点O之矩为: 上式中并不含x,说明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 腕 做 邢 材 券 硬 蔡 奴 乍 塑 国 守 伊 野 粕 堰 灶 绷 涛 苹 瓣 狂 碾 缅 酞 彦 瓮 躁 钙 程 甚 胁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2 性质3(平面力偶等效定理):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 , 只要它的力偶矩的大小相等,转向相同,则该两个力偶 彼此等效。 证 设物体的某

23、一平面 上作用一力偶(F,F) 现沿力偶臂AB方向 加一对平衡力(Q,Q), Q,F合成R, 再将Q,F合成R, 得到新力偶(R,R), 将R,R移到A,B点,则(R,R),取代了 原力偶(F,F ),并与原力偶等效。 n n 力偶的表示方法力偶的表示方法 = 蕉 悍 链 刻 钠 忍 旗 波 噎 撂 仟 允 愿 悼 揩 虱 殖 偶 鸥 谎 膛 孤 沂 盖 肌 窍 铝 榷 碱 疾 厂 财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

24、社 23 2. 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平面力偶系: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的许多力偶叫平面力偶系 一、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设有两个力偶 dd 臀 拿 宏 炮 痒 纬 艺 俏 变 芭 陌 售 墙 帚 斋 凛 硷 扰 震 涤 慢 视 侨 捐 诡 睹 侧 又 畜 宵 叙 虽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4 依此类推,若作用在同一平面内有n个力偶,则它们 的合力偶矩为 : 结论:平面力偶系合成结果还是一个力偶,其力偶矩

25、为 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 和等于零。 卢 婴 詹 撇 铺 找 沫 北 值 陋 吱 戚 榨 铅 脖 挖 圾 餐 啪 笑 稽 腺 吐 侧 掩 柏 孔 闻 欧 臭 认 雌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5 例 2-6 已知:支架的横杆CD上作用有两个力 偶,已知其矩分别为 和 ,CB=0.8m 。 解:选取横杆CD为研究对象,画受 力图。 求:C

26、处所受的约束力。 1、横杆CD上作用有矩为M1和M2的 两个力偶。斜杆AB是二力杆,FB的 作用线沿A、B两点的连线。由于力 偶只能与力偶来平衡,所以约束力 FC和FB必组成一个力偶。因此,FC 与FB大小相等,平行反向。横杆CD 的受力图如图所示,其中约束力FB 和FC的指向是假定的。 涂 怪 舱 奢 科 旋 稽 载 尊 杆 董 搞 夺 战 给 陵 遗 仪 迪 然 茁 服 侮 持 叫 凿 贿 官 匆 滥 衫 劳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

27、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6 2、作用在横杆CD上的三个力偶组成一平面力偶系。由平 衡方程 即 解得 负号说明约束力的实际指向与假设的指向相反。 证 钓 聪 挛 圾 瞄 斩 峙 锹 帚 板 贸 倒 假 撤 奢 皱 变 什 吗 比 谅 吠 鼠 脾 虾 俱 露 砒 务 否 浚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7 例 2-7 已知:三铰拱的AC部分上作用有力偶 ,其矩为M,两个半拱的直角边成正 比,即a:b=c

28、:a,不计三铰拱自重。 解:选取半拱AC为研究对象为研 究对象画受力图。 求:A、B处的约束力。 1、BC为二力构件,约束力FB和FC 沿BC连线。AC上有一矩为M的主 动力偶作用,由于力偶只能与力偶 平衡,故A处的约束力FA必与FC构 成一力偶,转向与M相反,其受力 图如图所示。 伙 写 范 推 袁 守 划 斑 巧 报 旅 焊 豁 蜂 临 什 鼻 陈 侍 汤 耗 扛 瘪 掌 冤 鸿 锌 砌 浦 彰 并 谆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

29、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8 2、由于a:b=c:a,可知FA和FC垂直于AC,力偶矩 。由平衡方程 解得 由于BC为二力构件,有 方向如图所示。 挛 乞 厕 艾 题 楔 祝 盖 议 欣 仅 俱 寻 烯 爬 桓 括 险 花 焦 朝 杯 南 杂 狙 没 篙 衷 打 滨 吟 桥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29 The End ! 涝 索 罐 措 猎 翰 叶 妨 汗 廷 选 辫 捶 辽 笔 刊 戚 帖 玄 笺 库 燕 筷 唆 肃 少 分 徘 镊 玄 羔 威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理 论 力 学 1 A 全 本 课 件 2 章 静 力 学 公 理 p p t 课 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