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060310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简述饮用水安全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饮用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保护区分级如下: 一级保护区:在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以保证取水口水质安全。二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水质要求,同时在出现污染饮用水源的突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准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

2、外围划分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以防范二级保护。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主要有二维水质模型计算法与经验法。1) 二维水质模型计算方法水质模型(water quality model): 根据物质守恒原理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参加水循环的水体中水质组分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诸方面的变化、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水质模型可按其空间维数、时间相关性、数学方程的特征以及所描述的对象、现象进行分类和命名。从空间维数上可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二维水质模型能反映的问题:实际河渠或水库湖泊都有固体边壁存在,当污染物迁移、扩散遇到边界时有3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一种是物质被边界完全吸收;另一种

3、是物质被边界完全反射;第三种介于完全吸收与完全反射之间,对于水质而言,完全反射为最不利情形。因此可以利用模型的反映特征以及计算得到的污染带长度可以确定各级保护区的水域范围。2)经验法;针对不通的水源类型和保护区级别有不同的经验。列如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的河道水域。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按5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作为保护区水域的宽度。通航河道一级保护区宽度以河道中泓线为界靠取水口一侧范围,非通航河道为整个河宽。二级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长度,在一级保护区的上游侧边界向上游延伸不得小于2000米,下游侧外边界

4、应大于一级保护区的下游边界且距取水口不小于200米。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包括整个河面。外国也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比如美国主要运用三种方法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它们分别是:地形边界划分法、阶梯式后退/缓冲地带法、迁移时间计算法。通过调研了解到,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保护区的划分规范、指导及评价方法严重滞后,各地的划分评价标准不尽相同,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2)由于缺乏保护区划分的技术规范,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很多都是指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没有经过科学的计算,保护区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3)因划定方法不统一,管理制度不明确,地方各自为政,自行制定自己的划分方法,在涉及跨界水源时,因保护区划定及管理的原因,导致上下游纠纷。(4)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城镇化的不断扩大,新水源地的不断开辟,原已划分的保护区大多已经不能满足保护水源地的要求,需要进行保护区的调整和重新划分。 江勋 080220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