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学校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06304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技学校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子科技学校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科技学校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技学校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电子科技学校 20XX-20XX 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特征码 oFUOSZVJVGtLEnctOehH T、芯片级维修、PC 、网络通信等电子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加强集团内院校专业实训建设,建立电子、计算机专业人才 评价体系,完善毕业生就业网络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 断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六)改造国际文化部办学环境,不断拓展和深化海外优质职 业教育资源 1.顺应 xx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潮流,动态调整学校国际化办学机 制体制,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改造国际文化部教育教学环境, 建立国际文化教育专区,以国际化办学特色引领学校改革新亮 点。 2.引进新西兰、德国、美国、

2、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及台湾地区优 质职业教育资源,引入国际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大力引进国际 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适应我校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加快与合作国家名校合作制定并尝试实施师生海外培训计划, 打通教师、学生出国短训、留学渠道,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 第 2 页 水准的合作办学专业,做大做强我校国际化办学品牌。 (七)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设立“学生创业园” 重视文化基础、人文素养和专业精神的培养,探索职业学校学 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和策略,在各专业部设立“学生创 业园” ,有条件组织开展面向学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举办创业 大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学校“大众创 业

3、、万众创新”的局面。 (八)通过引进职业俱乐部管理模式,夯实我校足球发展“三 化”建设 根据学校足球专业“学院化、职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办学思 路,充分借助国内外体育高校、职业俱乐部等优质教育教学资 源,通过建立xx 市电子科技学校足球运动员管理办法等制 度,不断规范足球训练管理,增强办学实力,促进学生身心健 康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升学、就业、出国开辟更多绿色通道, 提升学校足球办学吸引力,做大做强我校足球专业。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立德树人德育总方针,创新德育建设手段,巩固立 德树人教育主阵地 1.以中小学生守则(20XX 年修订) 、职业素养教育为指 导,贯彻“活动德育”建设方针,以校

4、园文化建设为导向,以 校园特色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为学生 搭建“才智展示平台” ,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现代公民素 第 3 页 养教育融合于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中,提升德育成效,提升学 生自身综合素质。 2.以班主任工作实战为指导,发挥学校省级名班主任工作 室的核心教育作用,通过开展学生专题教育、班主任能力大赛、 无领导论坛、班主任各项培训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德育队伍 建设,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德育工作队伍,提升学生 德育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在有条件的专业部试行专职班主任 制度试点,探索班主任制度改革新举措,提高德育育人质量。 3.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

5、育、法制教育、爱 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等多种教育活动形式,强化学生的法制 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校园。 (二)筑牢学校技能竞赛平台,加强专业设置和实训建设,不 断拓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工作 继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巡查力度,确保课堂教学正 常秩序,同时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秩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做好省市各项专业技能竞赛的训练、指导、参赛及承办工作, 不断增强学生实战经验,锤炼技能竞赛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知 名度和办学实力。 2.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试行) 要求加强专业课程设 置,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财经等重点专业建设,做好工业机 器人、无人机、3D 打印等新兴前沿专业建设,同时指导

6、各专业 部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第 4 页 构建起以学校为主体、产业需求为导向、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3.以学校为主导,推行中高职连贯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发挥各 专业部的能动性,依托专业特色,主动出击,寻找更多适合专 业对接的省市内知名高职院校进行三二分段办学合作,不断为 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学历提升拓展新路径。 (三)增进校企合作深度办学,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1.学校将继续在“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校企合作发展特色 基础上,立足 xx区域产业发展特色,通过外向学习和自我探索 相结合的途径,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广度、深度和力度,寻

7、找校 企双赢新渠道,努力构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 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 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 养体系,为 xx当下企业招工难、学校招生难、学生就业难寻找 破解之路。 2.做好校企合作的拓展和维护工作,巩固好现有的校企合作资 源,不断尝试与政府、企业联手开设“厂中校” “园中校” ,与 无人机、机器人、3D 打印等高科技企业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不 断扩大校企合作阵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推动校企合 作往纵深发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打造高 第 5 页 素质师资团队 1.完善和落实全校师

8、资培养规划,做好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 管理工作,加强骨干教师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专题培训,开展基 于“现代学徒制”理念下的师资培训,做好校级专业/学科名师 培养对象的推荐及培养,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探索 校企合作培训师资新模式,打造具有先进职教理念、掌握现代 职教方法、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手段和优势,以市教育局“慧教研” 为指引,寻找教研和师资培养新模式,做好课题申报、论文评 选、专业技能比赛、微课制作大赛、校本培训等相关工作,全 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教研型教师转变。 3.加强教研处对教研组的集中指导和管理,根据专业发展建立 教研组创设

9、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公开平 等、竞争(自愿)择优的原则选拔新教研组长,明确教研组长 岗位职责,严格教研组例会考勤制度,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五)充分调动五大专业部的积极性,立足各部发展实际,走 特色发展之路 电子、计算机、财经、艺术等四大专业部根据各自的专业部特 点,通过市场调研制定并完善各专业三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 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创设富有专业特色的专业部文 化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高水平 第 6 页 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国际文化部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做好高考 班和国际班的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在“3证

10、书” 、自主招生 高职高考方面,合理配置优质师资资源,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不断积累新经验,探索新道路,提高升学率。 (六)创新培训考证制度,不断完善学生实习、就业指导 1.充分发挥我校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工信部技能鉴定站、 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认证考评点的重要作用,各专业部根据各专 业班级特点及要求,按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制定校本技能认证 考核标准,由校培训考证中心发证,探索校本技能认证制度; 加强与各行协会、职教集团各方联系,加快培训考证拓展速度, 争取成为新技能证书标准制定者之一;加快考评员队伍建设, 争取 5年内,努力实现专业教师取得考评员资格比 100%,实现 专业教师“三员”化,即“运动

11、员,教练员,裁判员” 。 2. 根据国家职业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学生处、培训就业处等相 关部门联手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管理,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实习 管理制度,高效使用专业实习跟踪网,做好实习生的各项数据 统计,提高实习成效。同时,加大与校企合作企业、校外就业 机构等合作力度,广泛利用各种资源,高密度向学生推荐就业 信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到 生产、服务一线工作,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七)充分发挥工会、校办公室、后勤等机构组织的作用,创 建和谐校园 第 7 页 1.充分发挥党群、工会、关工委等部门职能,倡导开心工作, 健康生活的理念,协助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改革发

12、展 大局,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做好校务监督和民主管理 工作,抓好计生、饭堂陪餐、联络关工委、关心下一代、教工 文化活动,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2.校办公室做好各项常规工作,规范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推进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各类人员配备,提高办事效率;指导 文化宣传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做好学校内外宣传、信息化建设 等重点工程的全面规划,确保学校常规秩序平稳运行。 3.后勤部门严格按照 ISO相关标准要求严把财务关、食品关、 宿舍关等三关入口,强化学生宿舍和日常行为管理,根据学校 发展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做好学校各项基建工程和校园绿化工 作,强化校园安全工作,为全校师生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支持。 本计划仅涉及本学期新的亮点工作与各部门的部分重点工作, 原有计划或正在实施的工作仍按部就班(见各部门工作计划) , 计划中未涉及的内容仍按部门专项计划或既往要求实施。 xx市电子科技 学校 20XX年 2月 5日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