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pdf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065073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 ? ? ? 卷 第 ? 期 年 ? 月 宁 波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 ? ? !? ? ? 王? ? ? ? ? ? ? ? ? ? 关于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颜道胜 ?浙 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市?巧? ? ? 叶继奋 ?宁 波 师范学校 宁波 市? ? ? ? ? 摘要 ? 自主 动词和 非自主动词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汉语动词 的新类 别 , 对现代汉语动词领域的研究有着重 要的意 义 。 本文根据各家论述 , 对自主动词和非 自主动 词的概念的界定观点作了梳理 ? 描 述了自主动词和 非 自主 动 词在古汉语中的最初雏形及其从单音节词向双 音节词的转变过程 , 并比较了各学派对这两

2、类动 词 划分的标 准及观点 。 关键词 ? 自主动词 ? 非 自主动词 ? 有意志 ? 无意 志 ? 可拉 ? 非可控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献表识码 ? 文章编号 ? ?一 ? ? 一? 一 ? ? ? 动 词作为词类中最重 要 、最复 杂的一类 , 历来是现代汉语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 汉语动词由语义上自主和 非自 主的 对 立形成了一对语法范畴自主动词 和非 自主动词 , 成为汉语动词 里 的基本类别 。 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是? ?年代以后出现的新 术语 , 吸纳于藏语语法论著 。 从名称上不难看出 , 这两类动词有 着 对立的语义及内涵 , 与之紧密 相关的还 有这样几

3、对 术语 ? “有 意志 和无意 志 ”,“ 可控和非 可控 ” 。 这几对术语实际 上是一类动词的几种不同指称 , 我们可以通过几位语言学家的论述得到证实 。袁硫林在 ?祈使句式和动词 的类型一 文中认为 ?“表示 动作发出者有 意 识地 发 出 的动作行为 , 可以叫做自主动词 ? 表示动作发出者无意中发出的 动作 、 行 为 , 可以叫做非自主动词 ?” 李临定先生 在?动词分类研究说略一 文中 , 按语义范畴 、句法 搭配 , 将动词分为? ?类 , 其 中和自主动 词相对的非自主动词作为重要 一类 , 放在首位 。 他认为 ? “凡动词, 它所显示的动作行为是人的 主观意 志 所无法

4、控制的 , 只是客观地表 示某种行 为或变化 , 这样的 动词称为非自主动 词 。 ”从这个定义出 发 , 我们不 难推测出 其反面 自主动词的语义内 涵 ? ?从雷雨?日出? ?北 京人?看汉语的祈使句?一 文也认为 ?“表示 主 观上 可以控制的动 作动词 , 叫 自主 动作动 词 , 主 观上不能控制 的动作动词 , 叫非 自主动 作动词 。” 以上引用 的资料可 以证实 , 有意志和无 意志 , 可控和非可控 , 自主和非自主这 几 对术语 , 都与 “有心” 和 “无心 这对范 畴紧密 相关 , 或者说 , 它 们在语义内 涵 上 听指大致相同 。 马 庆 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5、一文作为 系统和权威的研究成果 ? 对此作了这样的解 释 ,? 自主动 词 从语义上说是能表示 有意识的或有心 的动作行 为 的 。 所谓有意识的动作行为 , 指的是由动作发出者做主 、 主观 决 定 、 自由支配的动作行 为 。 ” 非自主动词表示无意识 、 无心的动作行 为 ? 即动作行为 发 出者不能 自由 支配 的动 作 行 为 , 也表示变化和属性 。 ” 这样就把 “有心 和无心 ” 、“ 可控和非可控 ” 、“有 意志和无意志 ” 几对术语从语义范畴上三位 一体地统一起来 , 自主动 词和非 自主动词在语义内涵 及特征上的界定与探索 , 为其进一步深人地研究提供了基本的 依据 如

6、前所述 , 自主动词和非 自主动词 也称 有心 ” 动词和 “无 心 ” 动词 , 从现有资料证实 ,“无 心 ” 动词 的名 称最早 由 日本 学者 太田辰 一提出 , 他在?近代汉语 “无心” 的动词的形成过 程?一文 中 , 从提供汉语多音节化例证的 角 度 出发 , 引 用了翔实的古汉语资料 , 探讨了现代汉语中 “ 无心 ” 动词 的形 成过程 , 证实了这一对立 的语法 范畴的存在 。 收稿日期 ? ? ? ? 一 ? ? 一 ? 作者 简 介 ? 颜道胜 , 男 , 浙 江 纺 织职业技 术学院副院长 、 高级讲师 叶 继奋 , 女 , 浙江省特级教师 、 高级讲师 ? ? 宁波

7、高等专科 学 校学报? ?年第?期 太田辰一先生认为 ?“有心” 动词 和 “无心” 动词显著对偶的形式在英德等不同语种里都存在 , 但在北京话里 , 作 为 “有心” 意义动词相对立的 “ 无心 ” 动词 , 都附着一个 “ 见 ” 字 , 如 ? 看一看见 , 听一听见 , 闻一闻见 , 这个 “见” 字 , 是无 心动词在汉语中 的共同特征 。 那么 , 这种形态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呢?作者引据论典 , 对此作了考证 。 他认 为 , 这一对立 范畴 , 在古汉语里 , 是以单音词的形式出现的 , 如 ? 看一见 , 听一闻 , 嗅一口 , 前者是 “有 心 ? 动词 , 后 者是 “无心

8、” 动 词 有资料 为证 ? “见, 物接于目而能辨别之也 。 ? ?辞源 “ 闻 , 声接于耳而已有所觉曰闻 。 ” ?辞源? 从辞源的淦释中我们不难看出 ,“见” 和 “ 闻 ” 都是由外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使人被动得到信息的一种行 为动作 , 因此 , 这二者属 “无心”动词无疑。 从文学作品中 , 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 对立范畴在语义上的不同 , 例 如 ? “闻 舟中夜 弹琵琶者 , 听其声 , 铮铮然有京都声 。 ” ?琵琶行序? 先是 随着夜风 , 琵琶声飘人耳际 , 因此用 “闻”, 再是侧耳聆听 , 仔细品味 , 因此用 “听”。 这个例子从语用的层面很 好地证明了 “

9、 听 ”和“ 闻 ”是“有心”和“无心” 的对立范畴 。 此外 , 陶渊明 的 “采菊东 篱下 , 悠然见南山 ”一联 , 也是一个很 好的例子 。 和 “有 心 ”的“ 嗅 ” 字对偶的无心动词现在还没有资料可以说明 , 时代稍后出现的 “ 闻 ” 字 ? 是 由隔邻借用的 ? 在六朝就有 。 如 ? “长安万里, 或闻香气芳 ” ?晋 张华?博物志? , 唐诗里更多 ? “心清 闻妙香 , “纵死犹闻侠 骨香 ” 等 。 随着时代的进步 , 无心动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方向转变 。 最先是 “看见”, 朝鲜出版的?注解 语录 总览有注 ? “看 见 , 非有心而见也 , 偶然看过 。”太 田辰

10、一 先生推测 , 将 “看”和“ 见 ”并在一起 , 一定与 “看不见” 有关 。 唐诗有 “江上 白沙 看不见 ” ? 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 ?等例证实 。 有了 ”看不见” , 才有了 “看见”, 这种口语化的词汇 , 只有在高度的口语性 文献里可能出现 , 假定为宋代的 。 太田辰一先生没有提供足够的例证 , 但宋代作为高度商业化了的时代 , 市民阶层的 壮大及适应市民趣味的文艺 如话本 、 词作 、 戏曲等创作大量涌现 , 这些都可以说明太田辰一先生 的推测是有根据 的 。 由 “看见” 类推产生了 “听 见” 及 “ 闻见 ”。 “ 听见 ”是在元 曲里出现的 ? “ 不 中 ,

11、王庆 , 你可听不见 。 ” ? ?后庭花 第二折? “闻” 和 “ 闻见 ” 相对立 , 大约出现于清代 ? “宝 玉 笑道 ? 饶 你不 难 , 只把袖子我 闻一闻 。说着, 闻个不停 , 只闻见一股幽香 , 却是从黛玉袖中 发 出 。 ” ? ?红楼梦? 但在清代 ,“ 闻 ”用 之于 “有 心 ”的例子 不多, 许多还是用 “ 嗅 ”作“有心”的 用法。 太田辰一先生的研究表明 ? 自主动词和非 自主动词的术语名称虽 自八十年代方始出现 , 而这种语法现象在汉语 中却古已有之 , 源远流长 。 他引用的三个最基本动词为例进行考证 , 证实这些词出现的大约年代 , 以及如何由单音节 向双

12、音节?多音节 ?转化 , 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 特别是 “无心” 一词的命名 , 更是为复杂繁多的动 词 的分类研究开启了一条新的思路 。 关于 自主动词和非 自主动词的划分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 。 词类的划分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 , 依据不同 , 划 分的结果也各异 。 从现有资料来看 , 就有李临定 、 袁统林 、马 庆株三种不同分法 。 李临定在?动词分类研究说略?一文 中 , 按 语义范畴 , 句法搭配将动词分为? ?类 , 即 ? 非 自主动词 ? 和 自主动词相对? 、 状态动词 和动作动词相对? 、 多指 动词?和非多指动词相对 ? 、 心理活动动词 、 内指动

13、词和 外指动词 、“糊” 类动词 、“揉” 类动词 、?遭” 类动词 、“ 包括 ”类动 词 、 形式动词 、趋 向动词 、 关系动词 、 助动词 。 非 自主动词只是散状的多类 动词 中的一类 。 与此不同 , 袁毓林则根据动 词与祈使句的关系 , 先将动词划分为述人动词和非述人动词两大类 , 再将 述人动词和非述人动词放人祈使句 中考 察 , 证实由于祈使句的主语往往是第二人称代词 , 所以作谓语的动词必须是述人动词 。 但是进一步考察又发现 , 并非 所有的述人动词都能进人祈使句 , 只有动作者有意识发出并能控制的动作行为动词才能进人祈使句 , 反之不然 。 这 样 , 又分为 可撑动词

14、和非可控动词 。 再以祈使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去考察 , 发现有的可控动词既能进入肯定式 , 又能 进人否定式 , 有的可控动词只能进人 否定式而不能进人肯定式 , 这样又分为自主动词和非 自主动词 。 自主动词和非 自主动词的划分及在祈使句式中 的分布 , 显然的是不同形式的祈使句的语义结构对动词类型的选择限制的结果 。 马庆株?自主动词 和非 自主动词一文 , 是在这个课题研究中较系统详尽 的一篇 。 在文中 , 他提出了划分现代汉 语自主动词和非 自主动词的语法标准 , 列举了两类动词对立的多种语法表现 , 并进一步分析了非自主动词内部的语 颜道胜叶继奋 ? 关于自主动 词和非自主动 词?

15、 法差异 , 得出了一个 动 词分类系统 ? ? ? 自主 动 词 动词? 、? ? 属性动词 非 自主动词 变性动词 从这个系统来看 , 自主动 词和非自主动词是 划分的逻辑起点 , 全部动 词都可以纳人这个分类系统 , 因而 , 自主动 词和非 自主动词是汉语动 词 的基本类别这一 结论 , 既是 对 太田辰一关于 “有 心 ” 动词和 “无心“ 动词的论述的 发展 , 也是 对 八 十 年代以来不少论文中 涉 及 的零星研究的总 结 。 不仅如此 , 马庆株?自一文 , 还从语法 、语 义 、 动词的类与 动词词组的类 、 时 态语气 、 否定及两类动词 在句法结构 中与其它成分的制约关

16、系等五个方 面作了详尽 的论述 。 如在 讨论 划分 自主动词和非 自主动词的语法标准时 , 马庆株指出 ? 汉语和藏语动词都有 自主和非 自主范畴 , 这可能 是汉 藏语 系的共同特点 之一 。 但藏语的动 词 形态 变 化 , 时体构成?有后附 成分?较明显 , 划分较容 易 , 而 汉语动词缺乏严 格 意义上 的形态变化 ? 只能根据功能和分布特征 来区分 , 鉴定格式为 ? 来?去 ? ? 十? 来 ? 去 能进入 这个格式的是自主 动 词 , 否则就是非自主动词 。 在 “语义 特征及其与动词分类的关系 ” 一节中 , 作者指出 ? 除了自主义或 非 自主义 , 一 个动词 还可 以

17、包含 多 种义素 , 例如完成义 、 持续义 、状 态义 、动 作义 、感 受义 、 致使义等自 主 义和各义素之间有 的是并存关系 , 有的是排斥关系 , 由于 这些义素的存在 及影响 , 就使得有些自主 动词的自主义 很 明显 , 有 些自主动词 的 自主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 不确定性 , 即受到其它义素的影响而隐没 , 在另一些条件下又 显 现出来这些义素与动词 的分类究竟存在哪些 影 响 , 如何解决 在具体划类时遇到的困难 , 文中都作了具体的描 述和 说明 作为汉语动 词研究方面的重 要成果之 一 , 马庆株的?自主动词与非 自主动词?一文受到了专家的推崇和高度 评 价 。 吴 为章

18、?近十年现 代汉语动词 研究概述一文认为 ? 这篇论文具有理论价值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 “提出 了汉语和 藏 语都有 自主范畴 ? , , 而且推测 “ 这种范畴的存在可能是汉藏语系 的共 同点之一 。” 论语言普遍性的研究一文 , 不但肯 定了汉语这一范畴的存在 , 而且补 充了曼谷泰语和古代汉语的例证 。 论文以 “ 自主和非 自主 ”这一范 畴不 少语言 中都 有 为例 , 强调了对语言普通性 进 行 研 究的重 要性 , 从而把 “ 自主和非 自主 ” 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到了普通语言 学 理论的 高度 一 我们相信 , 随着研究的深人 , 一定 会有新的进展和成 果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抓 ? ? ? ? ? ? ? ? ? ? ? ? ? ? ? ? ?界? ? ? ? ? ? ? ? ? ? ? ? ? ? ? ? ? ? ? ? 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 ? ? ? ? ? ? ? ?叮word s : eontr o l lable ver b , u n eon tr o l l a bl e、r b , eo n s e i ousne s s , uneon s c i ousness , eon t r ol l a bl e , anl mP o r t a n t P osl tl o nIn ty p e s o f 、 一 er b s , an d 1 1 - w o r d s . A l so h e m a k esa u n eon t r ol l a b l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