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074007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摘要:是我国一项劳动和。最低工资标准是为了保护的基本生活,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而强制规定必需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以来,其受益面不断扩大,全国31个省市都实施了最低工资标准。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和合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克扣工人工资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维护社会稳定;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为中的劳动报酬部分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有利于正确确定劳动关系,也为搞好内部分配提供了一个基础。最低的实施为深化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工作提供了基础。最低

2、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有利于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也有利于构建。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 就业 公平 社会稳定 劳动者 构建和谐社会 简介: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依法应支付的最低。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两种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一般包括和一些补贴。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年调整一次。历史: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末的、,其后,、等也结合本国实际,建立了各自的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的产生是由于在工人的斗争下,政府不得不采用法律性,规定工人的工资不得低

3、于某一限度,以改变工人工资水平和实际工人不断降低的局面。随着二十世纪工人运动的高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很快普遍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少也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他们考虑到:第一,低工资不可能成为高效率工人;第二,工人实际收入低,购买力也低,势必妨碍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第三,工人中低收入阶层如其工资收入低于维持生计,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避免或减少以上问题的不利影响,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只要与其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是与促进经济发展不相矛盾的。前苏联和各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也先后规定了本国的最低工资收入标准或工

4、资浮动下限。到目前为止,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或类似规定。对现在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现状的详细了解:包吃包住费用不能计入该负责人特别指出,企业不能把“包吃包住”费用计入最低工资标准。举例说,某市即将实施的最低工资标准是960元/月,若一企业为职工提供食宿设施,每月发给职工700元工资,加上企业为职工提供食宿支出的伙食费100元、住宿费220元,合计为1020元。这样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属于企业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违法行为。企业应按照合同约定足额支付工资后,再对自愿选择在企业吃住的劳动者,收取相关费用。社保费用在最低标准内省人社厅表示,最低工资标准

5、包含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劳动者依法享受法定休假日、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省人社厅强调,最低工资标准不是企业的分配标准,企业不能将最低工资标准分成若干部分,以其中的一部分来计算加班费。低于新标准须进行调整省人社厅指出,“如果在5月发放当月工资的企业,支付的工资报酬应不低于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如在5月发放上月工资的,尚不属于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范畴,但在6月发放5月工资时,必须不低于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用人单位应在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后10日内将该标准向本单位全体劳动

6、者公示。各种待遇超过最最低标准,也未必合法最低工资标准是正常工作时间劳动的最低报酬,不包括加班工资、各种福利待遇。如包食包住的费用,就不能算在最低工资标准中。所以,一些企业将加班费、各种福利待遇算下来了,这要看企业的工资结构。未签劳动合同也要按标准来按规定,只要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就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与劳动者进单位时间和工作熟练程度无关。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不签是违法的。而且按照规定,无论双方有无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都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只是一个最低的保障标准,而不是实际的发放标准。企业仍应根

7、据政府公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工资指导线,通过与劳动者开展平等协商建立工资共决机制,合理约定工资报酬和工资增长。对于原已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低于新标准的,近期也应进行修改。在现在社会的总体局限性:最低工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挥最低工资标准的作用不够;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制定不够合理;尚未形成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最低工资的立法层次较低,需提高立法层次,增强最低工资的强制性。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劳动力的影响:完备的人力资源市场,不需要政府干预,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实现人尽其才。如果政府干预市场,就会影响其中

8、的均衡水平。最低工资政策,如果确定低了,实际上是没有用的;如果确定高了,就会让两种人退出市场:出不起高于最低工资政策的企业家,将会放弃投资,这实际上是对投资行为的一种限制,尤其是对刚起步的企业家来说,将会面临比较高的人工成本的约束;能力不足以拿到最低工资的人力资源,也将会因此而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对其起点才能不佳,缺乏工作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来丰富经验和提高才能的人来说,更难以进入市场。如果确定的正合适,那就没有必要有这个政策。不过,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对千变万化的经济因素很难像企业家和寻找工作的人那样反应快,并且能作出多样化的决策,所以,要制定合适的最低工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碰巧制定了,也因为

9、很难适应变化,而不是过低,就是过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影响了就业?今年上半年,全国有23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达到1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北京,为11元/小时。在受到劳动者欢迎的同时,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也引发担心:会不会影响?会不会工资涨上去了、工作却丢掉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表示,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是大势所趋。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适时予以上调,正是保障低收入群体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最低工资标准并非越高越好。“理论上讲,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提高得过慢过少,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生活,甚至出现用工荒。但如果提高得过快过多

10、,则会加重企业负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从而不利于就业。”苏海南说,这其中的关键就是适时适度。据了解,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非只在今年。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要求,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应调整一次。2004、2005、2006这三年,各省市区平均调整了1.9次。2007、2008年全国分别有29个、20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只有2009年没有上调。考察同一时段我国的就业状况,在最低工资标准密集调整的2004年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004年4.2%,2005、2006年均为4.1%,2007年4.0%,2008、2009年均为4.2%,2010年上半年4.2%。其中2007年全国

11、有29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而且涨幅较大,但这一年的就业形势良好。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国各地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但这一年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动可以反映出就业的走势。从2004年以来的历次调整看,可以说在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的同时,未对就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总评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最低工资标准从广义上来说保障劳动者合法收入,稳定收入水平,使劳动者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

12、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相关数据也表明,2005年,我国大多数省市最低工资标准在社会平均工资的40%以下。而发达国家的最低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多数稳定在40%-50%之间,有的还超过了50%。总体上看,不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目前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不会对劳动力的吸纳和就业产生太大的压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加上我国劳

13、动力特别是一般熟练劳动力供给人数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企业中的工会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介入,完全由市场机制去调节,劳动者的工资很可能被人为地压低。 最低工资标准的博弈,不仅是一个“你卖我买”的商品交换过程,更是一个事关劳动者利益和生存权利的社会问题,事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国上亿劳动者的收入,不可能永远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他们也有权利来充分分享自身劳动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总之,从1894年新西兰颁布产业调解仲裁法,建立第一个最低工资制度以来,当今全世界已经有80%以上的国家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世界各国一百多年的实践表明,建立最低工资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有必要建

14、立最低工资制度,并不意味着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无限制地调整。如果脱离设置最低工资制度的最初目的,而随意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可能造成企业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过来也就会减少劳动者的就业几率。 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应根据实际的发展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把握好度。如美国从1938年至1981年最低工资共上调16次,平均每2.7年一次;而当1998年最低工资提高到5.15美元后, 最低工资又连续10年未作调整,直到2007年1月才又一次调整。结束语: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最低工资标准的作业,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好经济运行的规律,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适时地弥补或纠正市场的不足或失灵;在不断提高职工收入的基础上,有效刺激就业,保障职工权益,最终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新华网 http:/ http:/ 题目:立法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生活影响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001姓名:赵靖学号:3100105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