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试卷92分.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074626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试卷92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试卷92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试卷92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试卷92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试卷92分.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与考核办法试卷92分1、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正确2、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必须跟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一致才有价值和意义。正确3、发展与保护是绝对的对立关系。错误4、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可以不与“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相适应。正确5、对政府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应有“硬”约束,作为底线不能突破。 正确6、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由一个强有力的综合管理部门来牵头。正确7、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信息不应公开。错误8、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走循环经济之路。正确9、加强环境规制也是改变贸易结构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正确10、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要对新趋

2、势和情况有所呼应。正确11、生态文明建设对评价指标提出新要求,其中( )是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指标体系12、( )体现生态文明发展的导向,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合理13、生态文明评价的目标主体首先要确定,( )是领导者和责任主体。政府14、“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 )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发展15、( )报告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八大16、节能减排主要目标中,( )要降低16%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7、1953年,联合国提出(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8、1972年,詹姆斯托宾和威廉诺德豪斯提出( )。净经济福利指标19、生态文明评价的目标主体首先要确定,( )是参与者和监督者。政府20、以下不属于产业结构指标的是(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1、技术锁定不包括( )。技术标准22、生态建设的社会环境不包括( )。公共建设23、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不包括( )。再回收原则24、中国每年废弃有色金属产量超过( )吨,相当于一座储备优质矿产资源的“城市矿山” 。2亿25、按循环对象分循环经济不包括( )。企业内循环26、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及产生的温室气体中,至少

4、有( )是由出口产品造成的。 四分之一27、按循环半径分循环经济不包括( )。小循环28、1993年,联合国提出( )。生态国内产出的概念29、生态文明评价的目标主体首先要确定,( )是执行者和操作者。企业30、生态文明建设对评价指标提出新要求,其中( )是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化。指标重点31、评价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应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有( )。为未来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检验生态文明发展的成效创造更全面的生态文明发展环境以上均正确32、GDP指标不适用生态文明评价的原因主要有( )。忽视了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消耗和对环境质量降低只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能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增强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

5、弈行为弱化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33、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意义主要有( )。有利于国民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增进社会整体福利34、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注意问题是( )。评价目标必须跟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一致厘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要有“五位一体”的系统视角明确各类评价对象的主体责任35、建设“美丽中国”是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为支撑的,是( )和环境改善的统一。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36、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从( )、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生态法制等多个方面推进。 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引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理顺体制机制完善生态补偿等政策措施37、我国地区差异巨大,各地( )、功能定位等都有很大不同。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基础生产力水平排放负荷38、评价应该是一个( )的系统,目标取向需要一致,但评价标准不能一刀切。分地区分领域分层级分主次39、南京河西新城区以“( )、集约”理念为指导,以举办青奥会、亚青会为契机,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创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国家智慧城区、国家绿色建筑和生态智慧城区教育基地,因地制宜的打造低碳生态智慧城。人文宜居智慧绿色40、南京河西新城区建立了“( )、政策、行动”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体系。指标规划技术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