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支部书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609139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党支部书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区党支部书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区党支部书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党支部书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社区党支部书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体会 特征码 ODqbUzRPWqUBSOZVDczy 社区党支部书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 的希望,青年怎么样国家就怎么样。1919 年,国家危急存亡之 秋,人民饱经屈辱之时,是青年人走上街头,反对封建主义反 对帝国主义,呼喊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将青春的力量汇聚成推 动国家进步的动力;1921 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际,是青 年人汇聚一堂,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

2、途和命运。历史和现实都 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 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 展现了知青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的历练过程,展现了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青年时期的 选择与担当,为当代青年人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吃苦与享乐、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出了生动诠释,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第 2 页 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理想,坚定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曾 指出,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 人安身

3、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 考验的精神支柱。 ”知青习近平在 1969 年到陕北插队的时候还 不到 16 岁,是全国 1600 万知青中年龄最小的,而他所去的陕 北又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曾有同期知青回忆说, “1969 年 1 月,当我们乘车前往陕北途中,就被沿途漫无际涯的光秃秃的 黄土高坡所震撼,进入眼帘的尽是穷乡僻壤,我们无法将眼前 的情景与革命圣地、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竟有同车人怀疑 司机是不是走错了路。 ”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习近平没有 抵触,没有怨言,而是努力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 思想关,与

4、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 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 “下雨刮风我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 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因为我那个 时候扛 200 斤麦子,十里山路我不换肩。 ” 这一干就是七年, 连村里的人都感叹:“近平是北京的娃娃,大城市来的,但是 干活跟咱农村人一样,一点也不惜力。又有文化,又爱学习, 又能吃苦,了不起呀!” 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青春,珍惜时间学思 悟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高尚品质。20XX 年五月四日,习近 第 3 页 平与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指出, “青春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 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知青习近

5、平在梁家河那 种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进行高强度劳动的恶劣条件下,依旧 没有忘记学习,没有忘记读书,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坐下来看书, 陕北老乡曾回忆, “他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 晚上,他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当时的煤油灯很简陋,把用完 的墨水瓶里灌上煤油,瓶口插个铅筒筒,再插上灯芯,点燃了 照明。近平就拿本书,凑着那点儿亮光看书,因为离得太近, 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 环境下,近平每天都要看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 ”在插 队期间,面对特殊历史时期的苦难和磨砺,习近平没有抵触, 没有怨言,坚持广泛阅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同时, 又通过身体力行的

6、劳动,将自己的学习感悟付诸实践,带领乡 亲们改变村庄的面貌。从兴办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到带领群众打 坝子,挖水井、从创立铁业社到办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等, 青年习近平在严谨把握当时政策的条件下办成了便民惠民的好 事,给群众带来了实惠,村民武晖现在提起这些事都感慨地说, “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 ” 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人民,始终同人民站 在一起,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15 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 岁离开黄土地时,我 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 第 4 页 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

7、为人民 做实事!” 在七年岁月中,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知 青习近平始终与群众生活在一起,一块吃、一块苦、一块干, 村民接纳了习近平、帮助了习近平,村民的质朴和善良感动了 习近平, “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 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咱梁家河人对我好,我永 远都记着。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习近平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 次蜕变,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 念。同样,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眼中能挑 一二百斤麦子走 10 里山路不换肩、 “有知识、点子多” “吃苦耐 劳的好后生” ,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着乡亲们,用自己 的奉献回馈着老百姓, 梁家河的乡亲们至今还感念村支书习近 平, “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 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 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