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104000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2018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共5 小题)1( 2018?安徽)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在第 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 10min 到第 25min 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分析】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 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解答】 解:ABD、分析

2、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是晶体,该物质从第 10 分钟开始熔化, 到第 25 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 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 错误, B 正确;C、在第 30min 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 错误。故选: B。2( 2018?无锡)如图是 “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最新资料推荐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 ”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分析】 (1)为了是蜡烛均匀受热,应用碎蜡烛;( 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

3、法分析;( 3)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解答】 解: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均匀受热,故A 正确;B、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故B 正确;C、“水浴法 ”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故C 正确;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 错误。故选: D。3( 2018?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蜡 玻璃 沥青B蜡 铝 玻璃 C冰 铁 铝D冰 铁 沥青【分析】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其中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解答】 解:A、蜡、玻璃、

4、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 不符合题意;B、蜡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铝是晶体,有熔点,故B 不符合题意;C、冰、铁、铝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C 符合题意;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冰和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 不符2最新资料推荐合题意。故选: C。4(2018?黄冈)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 ”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 “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 ”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 ”形成时的气温为0D“冰花 ”变小过程中要放热【分析】 (1)物

5、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在六个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凝固、液化、凝华。( 3)凝固的条件: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解答】解: AB、“冰花 ”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 A 错误, B 正确;C、水的凝固点为 0,气温低于或等于 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 “冰花 ” 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 0,可以低于 0,故 C 错误;D、“冰花 ”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 错误。故选: B。5(2018?扬州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最新资料推荐A04min 甲比乙吸热多B48min 甲不吸热C010min 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D010min 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分析】 (1)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 2)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 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 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3)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吸热内能都增加;( 4)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解答】 解:A、加热相同的时间, 吸收的热量相同, 故 04min 甲乙吸热一样多, 故 A 错误;B、甲物质的

7、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甲是晶体熔化的图象,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乙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是非晶体,故B 错误;CD、010min 甲和乙都吸热,内能都不断增加,只是甲是晶体,吸热温度不变,乙是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故C 正确, D 错误。故选: C。二填空题(共6 小题)6(2018?广西)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 温度 不变 (选填 “升高 “或 “不变 ”);说明海波属于 晶体 (选填 “晶体 ”或“非晶体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8、解答】解: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4最新资料推荐以海波是晶体。故答案为:不变;晶体。7(2018?烟台)小明在探究 ”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的实验时, 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 甲 方案,其优点是 使物质均匀受热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分析】利用水浴法加热, 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 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甲装置。实验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

9、温度升高,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变大。故答案为: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8(2018?兰州)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非晶体。(选填 “晶体 ”或“非晶体 ”)【分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看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变化,则为非晶体,不变,则为晶体。【解答】解:烈日下,沥青路面吸热后逐渐变软, 该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即沥青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沥青是非晶体。故答案为:非晶体。9(2018?淮安)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 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

10、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5最新资料推荐慢 (选填 “快 ”或 “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 在第 8 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 “固态 ”、 “液态 ”或“固液共存态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不变 。【分析】 (1)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若物质的熔点较低,可以不对其加热, 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 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 便于记录数据;(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熔化前处于固态, 熔化后处于液态;( 3)根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解答】

11、 解:( 1)冰的熔点为 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由图象可知,冰从 4min 开始熔化,到 10min 熔化完成,在第 8 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慢;固液共存态;不变。10(2018?广元)改革开放 40 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用上了电冰箱。 冰箱冷藏室内壁常常会结冰, 这是 凝华 现象,致冷剂在冰箱冷冻室的管子里面 汽化 吸热,从而使冷冻室温度降低。 (填物态

12、变化名称)【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由液态变6最新资料推荐为固态叫凝固。【解答】 解:冰箱冷藏室内壁常常会结冰,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由于氟利昂液化,将热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 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

13、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凝华;汽化。11( 2018?广安)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 “晶体或 “非晶体 ”),该物质第 5min 时处于 固液共存(选填 “固”、“液 ”或 “固液共存 ”)态。【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 3min 开始熔化,到第 7min 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解答】解: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物

14、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 3min 到第 7min,因此在第 5min 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三实验探究题(共13 小题)12( 2018?宿迁)图甲是 “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外的好处是7最新资料推荐使物质均匀受热;(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 ;( 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常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 能 (选镇 “能 ”或“不能 ”)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分析】

15、(1)把盛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可以使固体均匀受热,减慢熔化速度,发现熔化过程中的规律;(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解答】 解:(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2)由图可知,冰在第 2min 到第 4min 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0不变,故冰的熔点是 0;( 3)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由于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无法吸收热量,该现象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答案为:( 1)使物质均匀受热;( 2)0;( 3)能。13( 2018?

16、武汉)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 应先确定铁圈 C(选填 “铁棒 A”“铁夹 B”或 “铁8最新资料推荐圈 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该物质第 40min 的内能小于(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第 20min 的内能。【分析】 (1)组装实验仪器是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从最优化的角度去考虑,避免重复调整;实验中,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来记录时间、温度;( 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

17、凝固时温度不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解答】 解;( 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图中的 C 部分,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 然后再固定图中的 B 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实验中,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来记录时间、温度;( 2)由图可知,物质在第 35 分钟以后,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故凝固点为 80;该物质从第 10min20min 之间一直吸收热量;第 20min 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 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状态,故该物质第40min小于第 20min时的内能。故答案为:( 1)铁圈 C;状态

18、;( 2)80;小于。14(2018?通辽)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 “探究冰熔化特点 ”的实验装置, 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14 。( 2)图丙中,该物质在 BC 阶段中 C 点处具有的内能 大于 (选填 “大于 ”“小9最新资料推荐于 ”或“等于 ”)B 点处具有的内能,理由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 3)由图丙可以看出 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 CD段加热的时间长,其原因是 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分析】 (1)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并注意示数在零上还是零下;( 2)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19、: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 3) AB段和 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解答】解:( 1)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 1,温度计示数往上越来越小, 是 0 以下,示数是 14;( 2)由图象知, BC段为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在 BC阶段中 C 点处物质的内能大于 B 点处物质的内能;( 3)根据公式 Q 吸t可知,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c和升高的=cm温度 t 成反比,冰的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故答案为:( 1) 14;( 2)大于;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3)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15( 2018?临沂)

2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 ”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2。(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 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 “晶体 ”或“非晶体 ”)。( 4)比较图象中 AB 段与 CD段可知:该物质在CD(选填 “AB或”“CD“)段吸10最新资料推荐热能力强。【分析】 (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

21、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3)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 4)运用公式 Q 吸 =cm t 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 t 成反比。【解答】 解:(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温度在 0以上,分度值为 1,故示数为 2;(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4)根据公式 Q 吸 =cm t 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 t 成反比。

22、AB 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 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 AB 段的吸热能力小于 CD段的吸热能力;故答案为;( 1)使物质均匀受热;( 2)2;( 3)不变;晶体;( 4)CD。16( 2018?辽阳)在探究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2。( 2)根据实验数据,小勇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不考虑热量损失, 第 24min 冰吸收的热量等于(选填 “大于 ”、“小于或 “等于 ”)第 10 12min 水

23、吸收的热量。( 3)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时, 最终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 这说明水的沸点 高于 (选填 “高于 ”、“低于 ”或“等于 ”)试管中液体的沸点。11最新资料推荐【分析】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根据图甲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 2)由图象知冰熔化过程的特点;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解答】 解:( 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

24、面对准了0下面第2 个小格处,读作 2;( 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相同, 吸收的热量相同,故第24min 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第1012min 水吸收的热量;( 3)烧杯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能沸腾,说明烧杯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能达到沸点,并且都能吸收热量, 试管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 一定时烧杯中液体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故答案为:( 1)热胀冷缩; 2;( 2)不变;等于;( 3)高于。17( 2018?娄底)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指测量结果睡出相关图象,如图a 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

25、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温度计。12最新资料推荐(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c 所示,该示数是 EF 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 “BC和“EF)“。( 3)如图 a 所示, 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固液共存态 。( 4)AB 段与 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 这是因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分析】 (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 3)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4)升

26、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解答】 解:( 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 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水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99,对比 a、b 两图可知, a 图是冰的熔化图象, BC段所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 b 图是水的沸腾图象, EF 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3)如图甲( a)所示, BC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故答案为:( 1)温度计;( 2)EF;(3)固

27、液共存态;( 4)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18( 2018?兰州)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过程图象(假设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 1)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C。(多选)A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C该物质在 AB 段的状态为固态D该物质在 B、C 两点时的温度和内能都相等13最新资料推荐( 2)该物质在 AB 段和 CD 段的比热容之比为1: 2 。【分析】 (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用熔化完成的时间减去开始熔化的时间即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

28、的时间;物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2)解决此题要结合热量公式 Q=cm t 进行求解,由表格可知 AB 段和 CD 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计算比热容之比。【解答】解:( 1)A、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 0,故 A 正确;B、该物质从第 1min 开始熔化,到 4min 熔化完成,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4min1min=3min,故 B 错误;C、该物质在 AB 段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故C 正确;D、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29、所以该物质在B、C两点时的温度相同,内能不相等,故D 错误。故选 AC;( 2)因为 Q=cmt,所以 c=,因为 AB 段和 CD段物质的质量 m 相同,由图象知,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2:1,从而计算得比热容之比为=。14最新资料推荐故答案为:( 1)AC;( 2)1:2。19(2018?齐齐哈尔)李悦和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开放日,合作“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时间0510152535455565/min温度 / 1007155453528242222( 1)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冰是晶体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30、)。( 2)喜欢探究的李悦和同学们,接下来撤去部分器材,装置稍加改动并倒掉一部分水,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如图丙,他们发现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 “升高 ”、“不变 ”或“降低 ”),需继续吸热(选填 “吸热 ”或 “放热 ”)。( 3)同学们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上表。请在图丁中坐标纸上用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你发现的规律是: 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下降的越来越慢 。如果要喝一杯奶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B、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31、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A 方案的冷却效果较好。15最新资料推荐【分析】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非晶体在熔化时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没有固定的熔点;( 2)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其温度保持不变;( 3)水自然冷却,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其温度等于环境温度;水在高温时散热快,所以温度降低得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温度降低得也慢。观察图象得到沸水自然冷却的规律。并结合这一规律进行应用,选择出最佳的冷却方案。【解答】 解:( 1)由表格数据知,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属于晶体。( 2)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沸腾的特点是需继续吸热但

32、温度不变;( 3)根据时间和水的温度描点连线得:;16最新资料推荐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将热传给周围空气,由图象可以看出,当温度降低到22时,不再变化了,说明环境温度为22;由图看出温度变化特点是,先快,后慢,再不变。根据水的温度降低的规律, 如果要使一杯热的奶茶快速冷却,最好的办法是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即方案A 效果更好。故答案为:( 1)晶体;( 2)不变;吸热;( 3)见上图;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下降的越来越慢;A;20( 2018?荆门)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 与 b 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

33、,固体 a 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 b 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 a 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选填 “升高 ”、 “降低 ”或 “不变 ”)。内能增加(选填 “增加 ”、“减少 ”或“不变 ”)。此时 a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填 “固 ”、 “液”或“固液共存 ”)。( 2)固体 b 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选填 “升高 ”、“降低 ”或“不变 ”);(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18。【分析】( 1)(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 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34、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分析。(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然后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17最新资料推荐【解答】 解:( 1)由图乙知,物质 a 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 温度不变, 但内能增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丙知,固体 b 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 b 为非晶体;(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18。故答案为:( 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 2)升高;( 3)18。21(2018?赤峰)图甲是 “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

35、每隔五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05101520253035/min温度 / 5080 80 80 80 90 100( 1)在 5min 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取数据填入表格中。(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在 15min 时,萘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4) 30min 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升高(选填 “升高 ”、 “不变 ”、 “降低 ”)。【分析】 (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2)用描点法画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晶体熔化前处固态, 熔化完成后处于液态

36、, 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8最新资料推荐( 4)晶体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 熔化后吸热温度升高,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解答】 解:( 1)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所以其示数为 70;( 2)用描点法画出水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 3)由图象知,萘在 15min 时,萘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由图象知, 25min 熔化完成, 30min 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会升高。故答案为:( 1)70;( 2)见上图;( 3)固液共存;( 4)升高。22( 2018?威海)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 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使 A、 B 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A(选填 “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 分钟时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增大(选填 “分子动能 ”成 “分子势能 ”,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