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排列》说课稿.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110029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间隔排列》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间隔排列》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间隔排列》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间隔排列》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间隔排列》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间隔排列》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间隔排列说课稿亲爱的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 间隔排列。一、说教材在学习这节课之前, 学生并未对找规律进行系统的学习, 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 这些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 学生就能对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并逐步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方法, 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找规律做铺垫,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分组找规律的方法。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分析,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点:.

2、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观察、 推理等方法发现间隔排列现象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难点:经历间隔排列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初步理解规律产生的原理。四、说教法学法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体会方法,因此我将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

3、,合作者的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探索发现,除此之外,我还将安排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达到教学目标。1 / 3五、说教学流程接下去我将结合我的教学流程来具体说说我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思考。我将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以下个环节:我将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以下个环节:(一)谈话引入,发现规律(二)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三)习题巩固,深入探究(四)回顾总结,体会收获(一)情境引入,初步体会谈话:咱们生活中为了让物品看起来更整齐更美观常常会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摆放。 (出示花坛图)你能看出来花坛摆放的规律吗?这是教室你能找到跟刚刚一样的规律吗?这一部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

4、础上了解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间隔排列, 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 为接下去讨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探讨为什么做准备。(二)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像这样这样由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起来, 我们就叫它一一间隔排列。同学们你能认出这种排列吗?(出示小兔蘑菇图)提问 ; 你能看出来谁和谁间隔排列了?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就这样间隔排列下去,小兔的后面该摆放什么呢?在接下来呢? . 就这样一直排列下去,这就是间隔排列。我将以创作间隔排列承前启后,让学生先自己创作间隔排列,再自己介绍创作的间隔排列,然后通过圈一圈,想一想,发现间隔排列两物体之前的数量关系,最后总结规律。每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相等或相差。

5、再观察两物体数量相等的间隔排列,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物体不相同;两物体数量相差的间隔排列,第一个物体和最后一个物体相同,并且排在两端的物体的个数比排在中间的物体的个数多, 也可以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的个数少 .(三)习题巩固,深入探究习题,是逆向运用我们所发现的规律以及探索的方法。习题,用图形代替具体物体,用字母代替物体,更具抽象性,难度更2 / 3大。习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回顾总结,体会收获在课堂的最后, 我将请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说说体会。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 掌握的方法,渗透的思想,体会的情感。回归三维目标。六、总结回顾本课的教学, 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探索发现,掌握方法。课堂结构层次清晰, 于思考中完成教学重点,于操作中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会思想。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