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141283 上传时间:2020-09-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公转的基本特征1 定义: 绕的运动。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绕转2 方向: 自西向东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绕转3 周期: 一个恒星年。4 轨道与速度点睛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 月初,冬至日为12 月 22 日左右;远日点为7 月初,夏至日为6 月 22 日左右。(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即黄道平面 )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目前,黄赤交角是23 26。(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季和带。点睛 春分日和秋分

2、日的区别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一般状况 (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2)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节气图示昼夜的主要特点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北半球冬至日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

3、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赤道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2)四季的最大的季节定为夏季划分北温带国家四季: 3、 4、 5月为春季,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3)界线:回归线和极圈五带的划分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及范围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

4、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太阳直地球的 赤道面射点在自转南、北 黄赤回归线交角 地球的之间的 黄道面公转周年移动2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五带范围、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的范围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 个温度带。如下图所示: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面是垂直的。(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3)地轴与黄道面成 66 34 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 26 交角。1 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读图,若EF 为地球

5、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 (约 34 S)夏季昼变长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主要抓住四看:1 昼夜长短分布状况 看 “ 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该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2 昼夜长短变化 看 “ 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3 昼夜

6、长短计算 看 “ 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 (夜 )长时数昼 (夜 )弧度数 /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夜长时数(12 日出时间 ) 2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0) 2 (24日落时间12) 2) 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 )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 )相等。例如, 40N 的昼长等于40S 的夜长。4 日出日落方位 看昼长 (或季节 )(1)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7、日出东北,日落西北。(2)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 日出、日落方位判断与昼夜长短计算下图是局部经纬网图。M 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图回答(1) (2) 题。(1)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昼长较长D乙地昼长较长C甲地昼长 6 小时D乙地昼长 18 小时(2)这一天 ()A北京日出东北B济南白昼渐长C广州正午日影渐长D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 月 21 日返回到基地。科考队出发

8、日基地昼长为11 小时,返回到基地时,基地昼长约为 ()A 10 小时B 11 小时C 13 小时D 14 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应用1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 (纬度差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 月 22 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 (12月 22

9、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 月 22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 (6 月 22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 ),一次最小值 (南半球出南北回归线之间 (除赤道外 )12 月 22 日前后 )现在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 )、两次最小值 (夏至、冬至 )递变规律来增去减 (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热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大,从2326增大到 4652 ;温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均为4652;寒带范围内,正午

10、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从4652减小到23 26。(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为 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 2326 ),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 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正午

11、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5)确定楼距、楼高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 为: L hcotH 。 (如下图 )h,该地冬至(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 h90(如下图 ) 。1 运用直观图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2 运用直观图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 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差( )法则:求纬度

12、差遵循“同减异加”法则3 运用规律来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近大远小规律: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深度探究 1某地 (如北纬 40 )朝南的房屋,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正午室内采光面积有何变化?4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2014 中原名校第一次联考)下表示意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次数。读表完成(1) (2) 题。正午太阳高度46528652 90一年内出现的次数1 次3 次2 次(1)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 时 ()A北京当天昼长

13、为12 小时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B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C黄河流域进入汛期D巴西高原草原一片葱绿(2)若该地春分日的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7 20,则该地 ()A濒临墨西哥湾B热带季雨林分布广泛C为热带草原气候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5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2014 云南检测 )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及正午, 据图回答(1) (2)题。(1)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ABCD(2)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年一样B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C正午比上午大D春、秋分日各地一样答案: (1)D(2)B局部光照图和抽象光照图的

14、判读图表特征 ?局部光照图实质上是半球光照图或全球光照图的一部分,有的为半球或全球光照图的 1/2 、 1/4,甚至 1/12 。抽象光照图一般给出简单的晨昏线和纬线。有的时候无图考图,需要把文字转换成图形。常见典图如下:1 局部图2 抽象图(图 4 中 n 为晨昏线,3 无图考图m 为纬线,图5 中斜线为晨昏线)晨昏圈上有5 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 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信息获取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极地附近出现极夜现象;从图2 中可以看出越往北白昼越长;从图3 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从图4 中可以看出晨昏线与纬线相交,且切

15、点在纬线的北侧,故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从图5 中可以看出,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相交,不是二分日。从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晨昏线上有一点为12 时,即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为0,说明该点为极夜现象。判读方法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该类图判读关键是树立“全局”观念,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需要获取光照图的隐含信息,按照图中信息,转换成常规图。获取的隐含信息一般包括:1 获取南北半球信息主要是局部俯视图。根据图中的自转方向确定南北半球。如图1 中如果逆时针旋转,则为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则为南半球。2 获取晨昏线信息一般先推断出晨昏线上点的时间,然后确定属于晨线还是昏线。如图5 中,如果甲的时间在6 时前后,则为

16、晨线;如果时间在18 时前后,则为昏线。3 获取昼夜长短信息一般根据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判断。如图2 中根据晨昏线倾斜方向可以判断出北半球昼长夜短。4 获取极昼极夜范围信息一般根据晨昏线的弯曲判断切点所在的半球。向北凸起,切点在北半球;向南凸起,切点在南半球。然后根据相切的纬度判断极昼夜范围。相切纬线及其高纬度地区出现极昼夜现象。如图 4 中切点在北半球,所在纬线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5 获取直射点信息一般找出图中的12 点或 0 点。 12 点所在的经线为直射的经线;0 点所在的经线相对的经线为直射经线。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的纬线为直射的纬线。根据获取的以上信息,转换成常规图,标注出

17、直射点,画出晨昏线及其昼夜以及相切的纬线,然后再进行判断。如图 4 和无图考图可以转化成下列常规图。典题例证 ?(2012高考海南卷 )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 日 0 时 20 分。据此完成 (1) (2) 题。(1)图中甲地时间为()A 5 日 5 时 20 分D 6 日 6 时 20 分C 6 日 5 时 20 分D 5 日 6 时 20 分(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悉尼B上海C雅加达D莫斯科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 ,完成 1 2 题。1 当地球公转由D 向 A 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圆D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

18、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在地球公转由B 向 C 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完成3 4 题。3 下列地理事物的数据中,与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相同的是()寒带的纬度范围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相切纬线的最低度数晨昏线与经线圈之间的最大夹角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ABCD4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相交的角度为90 ,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相等B沿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

19、物体不存在偏向现象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D地球上自转线速度相等(2014济南调研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5 6 题。5 当地球运行至图中A春分日C秋分日b 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B夏至日D冬至日6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7下图为不同地点昼长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 、 C 两地的地理纬度是:A _ ; C_ 。(2)由图可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3)上海 (121.5 E,31.5 N)东方明珠塔的影长一天中最短的时刻是_( 北京时间 )。(4)若要在 A 、 B 、 C 三地建一卫星发射中心,从节省燃料考虑,宜选_ 地,理由主要是 _ 。(5)C 、 D 两地自转角速度分别是 _ 、 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