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616308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浅析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 特征码 HnqhkoMndToGHpFowbhz 浅析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艰巨任务。如何切实做到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系统“三进”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建立起工作长效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落到实处、 取得明显实效,是当前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本文探析了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 大意义、目前存在的症结与不足,着重分析了高校构建社会主 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教育

2、 长效机制 高校 一、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 地位,是由其重要性决定的。 第 2 页 (一)在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助于落实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度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表明 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依法 治国作为我国重要的治国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 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 重要保障。在中国实行依法治国政策,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但从现实情况 来看,

3、实现建设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宏伟目标, 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复杂工程,需要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 确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高等学校所培 养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 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依法治国理念” 、 “主权在民理念” 、 “人权保障理念” 、 “权力 制约理念”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程序正当”等一系列现代 意义上的法制理念和思想,注重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 行事,做一名具有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合格公民,为促进社 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做出自身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二)在高等学校开展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助于深入贯 第 3 页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是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 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 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作为承担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培养机构,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大力强 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人才培养环节的地位,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坚持依法治校,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让广大在校大学生不断增强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坚定不移地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5、的理念与内涵,树立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意识,在建设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在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助于培育和提 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当前,在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助于当代大 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树立起 懂法、知法、尊法、畏法、用法、护法等法律意识,坚守社会 主义法律信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 第 4 页 法律素养,不仅成为一名专业型人才,又能成为懂法律知识的 创新型人才,树立起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进而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熟于心,外行于表。

6、(四)在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助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坚守“和谐社会”追根到底,在本质上就是要构建“民主社会” 与“法治社会” 。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对大力营造民主 团结的政治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 法治理念,增强其法治意识、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力量。 (五)在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助于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 中国

7、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第 5 页 义核心价值观。20XX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 12 个关 键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此可见,在高等学 校深入长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 二、当前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高等学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8、旨在在广大大学生 中深入推进并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基本内涵与理念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高 等学校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 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法治观念、依法治国理念淡薄 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 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 其实质是指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改革开放 第 6 页 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

9、来了经济快速 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 巨大的冲击与影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逐渐飘入“象牙塔” ,严 重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三观” 。在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对法律 方面的认识的调查显示,有接近 58的大学生选择“法律面前, 并不是人人平等” ,有接近 63的学生选择“权力大于法律” , 还有接近 36的大学生对目前的法治环境不太满意或者不满意。 以上大学生的选择数据足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我们的基本国 策依法治国以及法治观念等方面尚不满意,还存在怀疑, 充满不信任,对我国的法治状况充满更高的期望。 (二)权利意识淡薄,以人为本理念尚需增强 在法律的范畴中, “权利”是核

10、心内容。一个懂法知法的人,首 先明确的就是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边界在什么地方。但现实中, 虽然有高学历、高专业知识的当代大学生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权利的意识却十分缺乏,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权利受到侵犯 时,却常常无视或者不知如何应对。一些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 村、山区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大学生的观念受传统思想、伦理道 德影响比较深,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以往的观念对自身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倚重道德观念、忽视法律观念,偏重自身责任 与义务、轻视自身权利与需求,过度追求集体利益而疏忽自身 第 7 页 合理存在,这些不恰当的观念一直左右其学习工作生活,对自 身的合理存在过度漠视甚至是全部放弃。现代社会,除了

11、以往 的强调集体利益以外,还强调要维护个人的合法正当权益与权 利。并且,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 求,还充分体现在“以人为本”上。综上,要充分引导当代大 学生树立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当权利的意识与观念,强化 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三)运用法律的意识淡薄,公平正义理念亟需提升 当前,法治教育在高等学校开展的情况相当普遍也比较充分, 但是大学生却未将自身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素质和法 律意识,大学生主动运用法律的意识比较浅薄,甚至一部分大 学生运用或使用法律的观念尚未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大部分大 学生都处在一个被动守法的状态,主动性、主动意识尚未建构 起来,

12、心中有法律,但行为却表现出极大的偏离,行为与观念 之间有巨大的差距甚至是偏差。在大学期间,虽然绝大多数大 学生都在心里推崇法治观念,反对“人治” ,但很大一部分学生 在遇到利益取舍特别是在评优评先、奖学金、荣誉等问题方面, 心中又存有腐朽的“勾兑”念头,妄想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 或方法达到自身不合理不合情甚至不合法的目的。虽有制度、 规则摆在面前,但是为了一己私利,他们抛弃了公平正义的基 第 8 页 本准则,丧失了基本的做人准则,即使他们成绩优异、社会实 践丰富,但是从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角度,他们早已偏离 了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标准,愈走愈远。 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公平正

13、义的观念,就要帮助他们在心 里树起正确的公平观,提升其对正义的敬畏和尊重,强化其正 义感、责任感、荣辱感、使命感。 (四)集体观念弱化,大局意识需强化 当前, “90 后”甚至“95 后”的大学生占据很大比重,他们是 新一代时代骄子,年轻、富有朝气与活力,对新兴事物有很强 的接受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与前一辈人相比, “90 后” 、 “95 后”又表现另外一种与众不同,也即是他们常常以自 我为中心,过度强调自我的存在,忽视或漠视了必要的集体主 义和集体观念,缺少必要的集体精神、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缺乏必要的“大局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合理处理集体利益 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

14、利益以及长远利益和眼下利益的 关系。针对这种情况,高等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并强化对大学生 的理想信念教育、法治理念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把自身的成长 成才和国家社会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奉献社会服务人 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第 9 页 三、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努力实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当前,为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校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打造社会主 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经 常化、制度化的局面,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落到实处, 取得明显实效,各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法学本 科教育的必修课程长期开设,努力将当代大学生

15、培养成具有坚 持正确政治方向的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继承者、建设者、捍卫 者;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领法学教材编写工作,把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有机融入到法学课程教 学和教材建设之中,并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为基础, 编写配套的辅助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 堂、进头脑” ;要努力建设一批法学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 在校大学生深入了解法治实践、深入了解国情创造条件。 (一)尝试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知识纳入对大学生知识 和综合素质考察的范畴之内。在日常评价、评优评先等过程中 以及考试中适当增加反映社会主义

16、法治理念和宪法知识、基本 法律原则及常识的内容,引导大学生重视开展法制教育、树立 法治理念、关注社会法治实践。 第 10 页 (二)健全高校法制教育的工作机制和体系建设,强化优质教 育资源共享。重视利用网络平台等传播手段,丰富青少年法制 教育的途径和形式。高等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探索设立公 益性的、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普法教育网站,利用网络手段,汇 集、编辑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形成法制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共 享平台,调动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提升高等学校法治教 育“软环境” 。法治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 有机组成部分。在深入

17、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高等学校 不应该忽略法治文化建设在其中的重要性地位。高校应以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校园新闻网、校园广播、教育 电视台、互联网、校报、宣传栏(橱窗)等校园宣传阵地,结 合高等教育实际和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开展广泛的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教育,加强舆论思想引导,强化法治理念在校园文化 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努力打造并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形成 人人学法、懂法、尊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四)坚持“集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深 第 11 页 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系统进课堂、进头脑的过

18、程中, 一方面要注重发挥“第一课堂”的集中教育机制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动作用,形成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教育多层交互的立体教育大格局。 (五)学好用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 (以下简称读本 ) , 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要把学习好、宣传好、使用好读本 的工作抓紧抓好,在增强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水平。 在高等学校深入持久的做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让法治理 念教育生根发芽、结出硕果,关键一环还在于老师的水平与能 力。承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任课老师、思政课老师、辅 导员等教师队伍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同度、掌握度直接影 响到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方向与效果。因此, 要深入持久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对法律知识、法治 理念的认知和掌握,打造一支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引导教师 转变陈旧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创新性、针对性、 实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 大学生培养进程中的功能与作用,培养出不仅具有专业知识素 养而且具有法律意识、法律精神、法律涵养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第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