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617109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特征码 LsxHPrqAszzBLLYiaaPL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 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 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 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 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 8 亿农民全员 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 水平的小康

2、。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 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 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新蓝图。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 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 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 第 2 页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 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 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 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

3、务 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 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 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 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 5 个方面,即新房舍、新 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 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 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

4、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 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 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 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 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 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第 3 页 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 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 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 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

5、,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 年代,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农业生产发展缓 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 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 楼下,电灯电话” ,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 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 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 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则是在新的历史背 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

6、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 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 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 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 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 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第 4 页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 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 实力。20XX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 13 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85%以上,财政收入达 2

7、.6 万亿元,这 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 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 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 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 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 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 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 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

8、实是随着 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 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 7 年中减少了 1 亿亩, 人均下降到 1.2 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 1/3,而农村人口却没 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2.571 扩大到 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 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 第 5 页 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 统一

9、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 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 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 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 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 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 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 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 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10、。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 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 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 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 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 6 页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 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 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 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

11、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 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 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 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20XX 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达到 67.2 亿元、粮食总 产量达到 290.5 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320 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争取国家 政策和项

12、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 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 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 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 第 7 页 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我区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 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 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 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

13、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 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 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 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 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 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 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 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 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 外界信息的能力

14、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虽然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乡 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 第 8 页 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下列因素制约着我区农村的 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一)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我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区,农民收入近 80%来自农业。 近年来,虽然各地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农 村土地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因此仅靠现有土地和种 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我区农村二、三 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 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15、。 (二)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尽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力推进,我区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提高,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虽然我区一 再加大农业基建投资,但农业基建投资占我区基建投资的比重 并没有提高,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 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灌溉和生 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导致水资源浪费。同时村上不存在进行 科技服务活动的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一般不进行集体文 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

16、从而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三)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 第 9 页 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我区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 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 仿和低水平重复时有发生,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 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 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 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 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2000 年以来,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呈逐步扩大趋势,城

17、乡居 民收入比由 2000 年的 2.85:1 发展到 20XX 年的 3.2:1,差距 越来越大。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农 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 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五)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我区部分地区乡镇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 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农户住宅 80%是普通 砖瓦房,20%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基本没 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

18、。整个村巷卫生 很差,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第 10 页 (六)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 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 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 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 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 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 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XX 年我区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 化程度占 50%以上,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6.7 年,仅 刚达到小学毕业水平。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

19、下,对新事物、新 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 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 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 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 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 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 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七)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 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1、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在我 区农村几乎是空白,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

20、时农村 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第 11 页 2、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尽管近年来农村居 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不 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 本上改变。 3、社会保障难以保证。由于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 部分乡镇既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没有实行养老保险 和医疗保险制度。 五、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 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 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

21、路、 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 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国际、国 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 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 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 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 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 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 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第 12 页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 产品加工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深加工品已经占到原

22、 产品的 70以上,增值部分一般都是原值的 35 倍,而我国 只有 0.50.8 倍,差距明显。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 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 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 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 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 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 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 规模

23、化发展。我区由于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传统生产和现 代技术支撑等,许多农畜产品如优质大米、清真牛羊肉、长红 枣、枸杞等生产在全国极具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尽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 和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培植宁夏农业的名优品牌,以增强我区 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 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 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第 13 页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如果继续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拴在土地上,农民就根本无法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 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

24、因此,必须尽快打破 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 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 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 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 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 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 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 商,建立健全保障

25、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 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 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 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 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 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 良好的条件。 3、实现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的转 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生产 第 14 页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80 年代每年从农业部门净转出资金平均达 1400 亿元,比同期 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多 10 倍。面对市

26、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应尽快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转变,采 取必要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 业及其相关产业部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化农 业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 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稳定农业生产。同时,必须 按照国际规则对我国农业适度保护,应大力实施属于间接转化 为农民收入的“绿箱”政策,包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作物保 护与收入安全计划、环境保护、贫困地区援助、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大江大河治理、防护林建设的投 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技推广、检疫

27、防疫、质量检测、市场信息等产前中产后 服务;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增加农业科研投资,加 速农业科技进步。国家投资逐步集中于农业基础研究和公益性 项目,尤其是动植物品种资源和转基因工程研究,以保证充足 的农业技术储备。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 网 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和地方政府都已认识到:调整农业 结构,种植或养殖养市场上畅销的农畜产品,是提高农业经济 第 15 页 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农 户、每个地块,到底应该种什么、养什么,群众往往束手无策。 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农畜产品市场供 求、价格、消费心理等信息的

28、发展变化方面的了解,缺乏有关 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及其分析和判断。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 须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 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 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 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5、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 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 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 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

29、确处 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 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 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保障能力。加快生态示范县建设,积极推广沼气、节柴灶、 太阳能,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 狠抓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强执法监督,巩固达 第 16 页 标成果,为广大农村长远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 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

30、,功能 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 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 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 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采取国家出大头、地方拨一点、 农民自己出一点方式,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带入实质性运行轨 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 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 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 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

31、 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 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 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 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 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 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 第 17 页 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 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 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 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

32、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 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 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 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 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 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 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 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不受侵害。 六、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 全面建设社会

33、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 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 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 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 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 第 18 页 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 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市场经济 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等在头脑中日益强 化,并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4、。但是,市场经 济发展初始阶段中某些消极的东西在农村表现得也很突出,对 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迷失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报刊、杂志、 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广告等现代传播媒介迅猛发展,使我们 对全世界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透过这 些媒介,我们可以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 和管理思想,这是积极的一方面。但同时也为一些消极东西的 进入提供了条件和渠道。加上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各 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个别党员干部对这些缺乏正确的理 解和认识,思想上产生了迷茫和各种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农村 党员认为搞市

35、场经济就是讲经济效益,用不着再强调什么政治, 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什么事情都做好了,极个别党员甚至理 想信念发生动摇。思想上的迷失性,导致了行为上的无原则性。 有的党员精神空虚,无所寄托,迷恋于“法轮功”的歪理邪说 之中;还有极个别的成为金钱、美色、权欲的俘虏。 2、不适应性。部分党员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茫然不知所 第 19 页 措,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如一些农村 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的特点、运行规律了解不清楚,特别是在 生产的手段和经营的方式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还习惯 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落后的营销方式。对如何搞市场农业、现 代农业,尤其是利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提高

36、农业的比较 效益更是一窍不通,根本谈不上在农民致富中发挥带头作用。 3、自私性。有个别党员只顾自己致富,缺乏带领农民致富 的意识。这种现象在农村所谓的“能人党员”群体中反映得比 较突出。这些党员头脑比较灵活,思想观念更新较快,能够适 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致富手段比较多,效果也很明显。但 他们致富后,并没有按照党的宗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积 极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表现得自私自利。另外,极个别党 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4、家族性。在个别农村党员中,家族派性根深蒂固。这些 党员首先想到的不是集体的利益、全村百姓的利益,而是姓氏 家族和其它各种关系群体的利益。还

37、有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为维 护家族和小团体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排斥异己,群众意见很大。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根据 “三个代表”的内涵和现实要求,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我认 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在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发挥: 第 20 页 1、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当前,广大 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就是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 而对于怎样才能致富,却显得很茫然。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 中的先进分子,就要敢为天下先,通过了解市场,大力调整农 业结构,发展有前景的设施农业、林果及畜牧养殖业,或外出 务工经商,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

38、,真正使 党员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一面旗帜。 2、心系群众,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农村党员是广大农民群 众中的先进分子,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党员通过诚 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 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 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对于那些较困难的农户,吸 收他们作为自己经营组织中的一个成员,通过自己带动帮助他 们致富。我区现在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种带 领农民致富的有效形式。这些组织的带头人大部分都是农村党 员干部,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发挥帮、扶、带作用,带 领大批农民走向了富裕,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9、 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因地制宜,积极寻找 致富门路,为广大农民致富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普 通党员可采取“发挥特长、分工联系、突出帮带”的办法,使 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在参政议政、农业生产、社会治安、 计划生育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和带领群众奔小康。 第 21 页 3、崇尚科学文明,争做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榜样。农村 20 多年的改革发展,使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 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的来讲,广大农民逐步树立起崇尚科 学,破除旧传统、旧礼教,树立讲民主、讲法制的新观念。但 是,一些封建迷信和社会陋习在农村根深蒂固, “法轮功”邪教 组织的出现和蔓延,给

40、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在精神文化生 活中,广大党员要努力成为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表率; 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广大党员要处处想着群众,时时为了群众, 不与群众争利益,争实惠,始终为农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广大 农村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代表先进文化为己任,积极倡导文明向 上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在农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农村基层党支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努力成为实践 “三个代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 、全面 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就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 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观念

41、和 管理手段。现在,在个别农村出现的党支部凝聚力、影响力、 号召力下降的问题,主要是自身领导方式和工作业绩与形势的 发展和农民的要求不适应造成的。因此,农村基层党支部,要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把单纯 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提供服务上来,把对普通党员的简 第 22 页 单说教转移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上来, 切实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 首先要扎实开展好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党员加强理想信念和 宗旨教育。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广 大农村党员进一步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同时在教 育方法上注意增强针

42、对性和适应性,注意贴近实际。一方面通 过农村典型事例和党员身边的巨大变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及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教育,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的先进 思想。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分析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的基础 上,充分利用谈心活动、板报宣传、外出参观、专题报告等多 种形式,从素质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教育,把解决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机 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保持经常化。其次, 要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引导党员按照市 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要让广大党员了解市场经济的特点、 遵循的原则及主要特征,要学会研究市场、熟悉市场乃至驾驭

43、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从事经营活动。要教育党员认清市场 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信誉经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 守法经营,平等竞争,靠信誉、靠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效率 求发展。第三,要积极开展党员自我教育。如采取组织党员开 展宗旨教育、开展农民种养致富能手大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农 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通过学科学、用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方 第 23 页 法武装自己,在勤劳致富、 “二次创业” 、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第四, 要不断壮大和纯洁农村党员队伍。党章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 要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 起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注意对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 后,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民先进分子,主动关心, 热情帮助,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使这些致富能手在党组织中 更好地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通过民主评议活动,对 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模范作用、不具备党员条件的, 及时作出组织处理,以进一步纯洁党的队伍。 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 性,为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